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 11-1251/G4 国内刊号
  • 1000-0429 国际刊号
  • 1.7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7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教学与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外语教育、简讯、新时代专栏: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书刊评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8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语言研究
英汉时间词特质及其语言蕴含共性643-655

摘要:本文从类型学角度,基于较为丰富的语料探究英汉时间词的典型特质及其语言蕴含共性,并试图做出认知阐释。研究发现主要有四:1)英语时间词具有未来取向,汉语时间词具有过去取向,英汉语分属未来取向语言和过去取向语言;2)英语时间词具有精确表义取向,汉语时间词具有模糊表义取向,英汉语分属精确表义语言和模糊表义语言;3)英汉时间词遵循两条蕴含共性:未来取向∩精确表义;过去取向∩模糊表义;4)英汉时间词的典型特质及其语言蕴含共性取决于其对"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认知模型的不同选择。

语序在认知语法“提取和激活”模型中的作用:以副词修饰为例656-667

摘要:在认知语法"提取和激活"模型中,语序引导建构注意力视窗,进而决定语义的解读,挑战了形式句法理论关于层级结构和语法组构的基本假设。副词的形容词词根可以与句中的主宾语相互提取激活,建立修饰关系。一般情况下,语序的作用使得副词在动词前只能修饰主语。看似例外的指宾状语句也可以通过提取和激活解释。副词在动词后可以修饰主语或宾语,在被动句中可以修饰语法主语或施事主语。修饰对象由基于语序的视窗和视窗中成分的激活程度决定。语序的作用彰显了语法的动态性,指明了认知语法的发展方向。

英语分离疑问句的句法生成机制及其论元量化特征研究668-678

摘要:英语分离疑问句一般由"特殊疑问句+是非疑问句的保留成分DP"构成。本文认为,从对其回答方式(Yes, DP./No, not DP.)来看,它是两种疑问句前后承接的句法结构,句中位于标志语、补足语或介词后的论元从准量化向存在量化过渡:Yes/No部分的回答表明保留成分DP代表是非疑问句,而DP/not DP仍是对特殊疑问句的回答。其句法生成机制是复制与删除的两次操作:1)在IP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复制与删除的操作,生成一个特殊疑问句;2)在特殊疑问句的基础上,再进行复制的操作,生成一个是非疑问句,其中wh-词过渡为DP;3)在是非疑问句的基础上,再使用删除的操作,删除与特殊疑问句重复部分的平行结构,保留不重复的DP。这三个步骤的句法生成机制完成论元从准量化向存在量化的过渡:英语分离疑问句中论元量化语义的过渡性与句法结构的承接性相对应。当保留成分DP从是非疑问句扩展到选择疑问句DP1 or DP2,或以附加语PP、从属句CP形式出现时,其量化及句法生成机制也可作同样的解释。

音系范畴是天赋的还是浮现的?679-691

摘要:生成音系的音系范畴天赋论一直受到功能主义的质疑,尤其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浮现论,认为音系范畴不是天赋,而是在通域认知能力与经验的交互中浮现。本文回顾了相关研究,认为它们只是在描述语音范畴的浮现,并不能否定音系范畴的天赋性。音系范畴是音系这一概念系统的概念或心智实体,音系作为计算系统是人的生物属性,作为音系计算符号的范畴也是人类语言天赋。在演化-发育生物学看来,生成音系学理论的构建与以范畴为基础的音系在儿童大脑中的发育本质上是一致的,音系范畴是非基因的后成天赋,它们作为概念实体的本体地位、真实性与其天赋性可以被统一阐释。语音范畴与音系范畴有质的不同,它们是自组织性物理过程的产物,或物理声学参数的统计偏向或集束。浮现论混淆两类范畴,得出音系范畴浮现的错误结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外语教育
汉英关键语言技能对中国学生英语词汇认读的影响研究692-702

摘要:本研究以128名初中学生为对象,考察汉、英关键语言技能对基础阶段中国学生英语词汇认读的影响。汉、英关键语言技能具体包括2项汉语语言技能(语素意识、快速命名)和3项英语语言技能(语音意识、正字法意识、语素意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汉语语言技能不能直接作用于英语词汇认读,而是通过英语语言技能对英语词汇认读产生影响;英语语言技能直接作用于英语词汇认读,其中英语语素意识作用最大,英语正字法意识次之,英语语音意识最小。研究表明中国学生英语词汇认读具有阅读的普遍性特征,但在具体加工模式上有其特异性。

大学英语有效课堂环境构建及评价的影响机制703-714

摘要:本研究对国内七所高校1518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软件完成建模统计测量,考察大学英语有效课堂环境构建及评价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四个维度之间的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意义,呈现出多维度共同支持、多路径相互协同的特征。人际支持对情境支持产生直接影响,两个维度均对学习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能够共同解释学习行为77.8%的变异量。而且,情境支持对学习投入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学习行为对学习投入产生直接影响,人际支持分别通过情境支持和学习行为对学习投入产生间接影响,三个维度能够共同解释学习投入67.6%的变异量;2)维度对各自包含要素的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意义,呈现出多要素共同作用、多子系统相互依存的特征。十五个要素全部归入所属的维度,且借助各维度之间的路径,形成相互联结的四个子系统。

视听输入对二语学习者英汉韵律边界的感知效应研究715-726

摘要:国内韵律感知研究一直关注传统的听觉韵律,然而,言语感知的过程实际上是视听觉模态融合的认知加工过程,感知者凭借听觉(边界调)和视觉(面部表情)线索对韵律边界进行信息加工。本研究以McGurk效应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反应时和准确率的测量,考察视听输入对中国二语学习者英汉韵律边界的感知效应,并与英语母语者英语韵律边界的视听觉感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视觉模态对边界的感知效应最强;2)汉语边界较英语更慢也更难感知,受母语语言的影响,学习者对一语和二语韵律边界的听觉感知模式不同,视听觉模态的感知表现出母语优势和组内优势效应;3)英语母语者在英语韵律边界的听觉感知上表现出母语优势,学习者英语韵律边界的视觉感知和视听觉感知加工接近英语母语者,说明视觉信息能促进二语学习者对外语的理解;4)非末尾边界比末尾更易感知。反应时和准确率总体呈现一致性(反应时越短,准确率越高)。

二语水平对藏-汉-英三语者英语词汇语义通达的影响727-737

摘要:本研究以跨语言重复启动范式探究二语水平不同的藏-汉-英三语者英语词汇语义通达模式。结果显示:藏汉双语均熟练者三语词汇语义通达借助二语汉语,但不借助一语藏语;藏语熟练汉语相对熟练者三语词汇语义通达借助一语藏语,二语汉语起到抑制作用。综合以往研究结果表明,二语水平对三语词汇语义通达有重要影响。

“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与非英语语种教育问题探讨738-743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已在高校非英语语种专业招生、学科设置上做出调整,在英语语种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本文调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官方门户网站发现,英语仍为这些国家对外交流的主要语种。因此英语教育应当继续保持目前的发展规模。同时,非英语语种扩招与调整应结合社会具体需求谨慎进行。在文化交流方面,可以开展非英语语种影视文化作品的引进工作。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翻译认知研究
Revisiting processing time for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An eye-tracking study on eye-voice span during sight translation744-759

人工翻译和译后编辑中认知加工的眼动实验研究760-769

摘要:本文采用眼动实验对比高水平译者和低水平译者在对不同文本进行人工翻译和译后编辑时的认知加工情况。研究发现:1)译后编辑明显快于人工翻译,译后编辑时的注视时长少于人工翻译,译后编辑时的瞳孔直径也小于人工翻译,且两者均呈现显著性差异;2)人工翻译时对原文的注视时长多于译后编辑,且差异显著;3)文本类型的主效应显著,受试水平的主效应边缘显著。总体而言,译后编辑可缩短翻译时间,提高翻译效率,减少译者在原文理解及译文生成过程中的认知努力,文本类型影响译者在译后编辑过程中的认知努力,但受语言水平的影响较小。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新时代专栏:中外文化交流研究
早期儒家典籍英语转译中的文化传播研究770-778

摘要:有部分中国古代哲学典籍起初先译成欧洲其他语言,或者在当时汉学家的著作中翻译引用,后陆续转译成英语。本文采用历史文献法、网络大数据检索法,并借助出版书目,考察儒家典籍早期的英语转译和传播。研究发现,19世纪前已有不少儒家典籍被转译成英语,使之在世界上产生更广泛的影响。早先传教士以传教为名兼做了许多翻译沟通工作,后来的英语转译,或编译,或摘译,都受到一定意识形态的制约,客观上也达成了文化传播的效果。

《聊斋志异》俄、英译本注释中的文化解读779-788

摘要:译本注释作为翻译副文本的一种,不仅是目的语读者理解作品的重要参考,而且为揭示翻译活动提供了诸多线索。汉学家的译注是他们观察、研究、思考的结果,是译者"现身"的主要场所。本文通过对阿理克和翟理斯所译《聊斋志异》译注的对比分析发现,两位汉学家注释方式的差异不仅体现了各自的翻译价值取向和翻译伦理观,而且展现了他们在解读中国文化过程中所秉持的文化立场和心理诉求。《聊斋志异》的译注研究是译本批评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当下中国经典外译的译注处理不无启发意义。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书刊评介
《零的故事》评介789-793

摘要:1.引言零形回指(zero anaphora)是篇章照应的一种方式,主要用以替代上下文提及的事物以避免重复。《零的故事》是迄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从历时角度全面描写零形回指用法的专著,其作者是著名语言学家Talmy Givón,他是美国西海岸功能主义(West Coast Functionalism)的奠基人之一。其本人倡导以基于使用(usage-based)的方法历时地研究语言与交际的关系,并在功能句法.

《参数再思考》述评794-798

摘要:原则与参数理论(Principle and Parameter Theory)自创立以来,在解释语言多样性与共性之间的张力时起着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语言理论研究,在生成语言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不断受到质疑和批评。由Eguren、FernándezSoriano和Mendikoetxea主编、剑桥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参数再思考》一书从理论建设和语言经验两方面考察了与参数理论相关的诸多问题。

Abstracts of papers in this issue799-800

第四届“西部地区外语学科发展研讨会成功举行-F0004

摘要:2018年9月19—22日,《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主办的第四届“西部地区外语学科发展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市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新疆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协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和来自新疆各高校的250余位各族师生参加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