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 11-1251/G4 国内刊号
  • 1000-0429 国际刊号
  • 1.7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7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教学与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外语教育、简讯、新时代专栏: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书刊评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8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语言研究
精巧的语言 有意味的形式——汉语谜语语言研究483-494

摘要:本文研究汉语谜语的语言运用。谜语活动——包括出谜和猜谜——反映参与者个人成长的内在经验,也反映他们所把握的集体人格记忆。谜语的出谜和猜谜首先要考虑谜面.谜底的同一性,而根本的是要按照集体记忆的思路进行工作。以集体记忆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同一性框架揭示了谜面.谜底的同一性特征,也揭示了谜语是如何建构和解读的,同时解释了有些谜语之所以是迷惑人的语言之秘密。谜语之所以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是因为谜面的语言具有形式美,是谜语的内形式,是有意味的形式,具有深刻的本体意义。

Halliday意义上隐喻式关系小句的意象图式基础495-505

摘要:Halliday意义上的隐喻式关系小句指在通常由非关系过程如物质、心理等表征的经验却实际上由关系过程来表征时所产生的一类隐喻式小句。通过考察BNC语料库,本文发现:隐喻式关系小句可分为“环境型”和“所有型”两类,隐藏在这两类小句背后的是“容器”和“所有”经验分别形成的“容器”和“所有”两个意象图式。本文在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内系统描写隐喻式关系小句,并在此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尝试探讨说话者选择隐喻式而放弃与其对应的一致式识解经验的动因,即将蕴藏在“容器”和“所有”意象图式背后的某些语义特征强加给要表征的经验事件。

转喻思维与虚拟位移构式的建构506-515

摘要:虚拟位移是指句中主语虽未产生任何移动,但却可用位移动词来表达的语言现象。本文认为语法转喻是虚拟位移构式形成的动因。虚拟位移是有理据的,反映了人类经验运动的本质和思维经验的一种体验性;虚拟位移不仅“以动写静”,更是转喻思维方式的体现,因此转喻思维是虚拟位移构式建构的认知理据。

汉日“切割”类动词范畴化的跨语言实证研究516-528

摘要:词汇是人类对外界认识的产物,范畴化是词汇语义形成及运用的出发点。人类对外界事物认知上的普遍性,决定了词汇范畴化的跨语言普遍特征。动词所指代的事物受感知的约束较少,因此与名词相比,其范畴化更具有跨语言的特性特征。本文采用多变量数据分析,探讨汉日“切割”类动词范畴化的共性和特性特征。研究发现:“切割工具”“力的方向”的范畴化基准是两种语言的共性特征。汉语以“刀具种类”“刀具的刀片数”,日语以“物体空间特征”“分离轨迹”为划分基准,这是两种语言范畴化的特性特征。结果表明:汉日两种语言的“切割”类事件范畴化既有共性特征又有特性特征,但其特性特征的基准也只在几个参数中获得。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外语教育
EFL交际课堂中的偶发型形式聚焦529-541

摘要:本研究以课堂观察和个性化语言测试为主要数据来源,探讨以英语为外语的课堂中偶发型形式聚焦的分布特点、教学效果及影响因素。语段分析显示,在676个聚焦语段中,反应型聚焦、词汇聚焦、直供式聚焦、隐性聚焦和简单聚焦出现频率最高。语言测试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即时测试还是延时测试中,学习者都能正确回忆一部分聚焦过的语言形式。卡方检验和回归分析进一步揭示,在聚焦的起因、语言重心、方式、明晰度和复杂度五个因素中,只有起因和语言重心显著影响聚焦效果。

汉语母语者对英语量化词语义辖域的习得研究542-555

摘要: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有关语义辖域的研究学者鲜有触及。有研究表明,与英语不同,汉语难以接受量化词的逆序辖域解读。既然如此,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其逻辑式结构表征是否受母语影响,同样不允准逆序辖域解读呢?为回答此问题,本研究通过两项图片.句子配对实验,分别考察汉语、英语母语者以及英语二语者对包含双量化词句子的解读。母语实验结果表明,与英语母语者不同,汉语母语者在“全称量词先行”结构中允准逆序辖域解读,但不接受“存在量词先行”结构中的逆序辖域解读。二语实验结果发现,虽然其汉语不允准逆序辖域解读,但英语学习者可以克服母语语法的束缚,习得“存在量词先行”结构中的逆序辖域表征。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了量化词词项迁移现象。

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虚拟语气加工的ERP研究——以it引导的主语从句为例556-568

摘要:本研究采用ERP技术,以英语虚拟语气中it引导的主语从句为实验材料,将句中关键动词(should)省略作为主要切入点,考察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加工过程及神经机制。该实验共招募40名受试,采用严格筛选标准,根据其英语语言能力分为高水平组(H组)和低水平组(L组)。通过比较两组受试在无违例、句法违例、语义违例以及句法、语义双违例条件下的行为数据和ERP数据变化,探讨二语熟练度是否对英语虚拟语气加工过程产生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在英语虚拟语气的加工过程中,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在初始的句法结构构建阶段(100-200ms)是相互独立的,在句子加工的第二阶段两者开始发生交互作用(300-500ms),且这种交互作用一直持续到第三阶段(500-700ms);2)高、低水平组受试在英语虚拟语气加工过程中存在本质差异——前者以句法加工为中心,支持句法中心说;后者在句子加工的第三阶段(500-700ms)中语义信息影响了句法加工过程,支持语义中心说。同时,高水平组较低水平组诱发了更为丰富的类母语者脑电成分,说明二语熟练程度会影响句子加工机制。

抑制控制能力及其训练对低熟练汉英双语者语言切换代价的影响569-583

摘要:本项研究选取一般抑制控制能力高/低的两组低熟练汉英双语者,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一般抑制控制能力对于汉英双语者语言切换代价的影响。实验1发现高抑制控制能力的低熟练双语者的反应时要短于低抑制控制能力的低熟练双语者,并且后者表现出更大的语言切换代价。实验2对低熟练双语者的一般抑制控制能力进行训练后发现,汉英低熟练双语者的语言切换代价变小,并且表现出与高熟练双语者类似的对称性切换代价;一般抑制控制能力的训练成果会迁移到语言切换中,影响双语者的语言切换代价。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中国特色外语教育
整体外语教学的理念584-595

摘要:本文从学科教学论视角详细阐述了整体外语教学的核心理念,提出了1)整体内容观:基础外语教育应以人文通识内容为依托,完整体现语言及语言教育本质,服务学生全面发展;2)整体学习观:外语学习是以意义建构为核心并融合多种知识、能力和素养于一体的“学养”发展过程,是学生知、情、行整合转化的过程;3)整体教学观:外语教学要“整体输入”“整体输出”,以“对话”为代表的整体互动性学习活动为支撑,提高“整进整出”效果。

读后续写对中高级水平外语学习者写作修辞的学习效应研究596-607

摘要:本文旨在探索“读后续写”对中高级英语学习者写作修辞的学习效应。研究选取两篇叙述风格迥异的英文课文让学生进行读后续写,要求他们在完成正常阅读教学之后。根据提前布置的任务续写原作。依据扎根理论对数据进行质性分析后发现,续作具有以下特点:1)两篇续作分别创造性地模仿原作修辞,实现了与原作语言风格的协同;2)续作较少借用原文字句,而是根据续作语境组句谋篇。研究表明,通过深度阅读,发挥原作的语境“支架”功效,续写可促使中高级英语学习者创造性地模仿使用高于自身语言产出水平的修辞,实现“以续促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新时代专栏:中外文化交流研究
人文交流“深度”说——以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之中国传播为例608-618

摘要: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的传播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得以展开的重要原因之一。20世纪特定的中国社会历史状况,决定了西方文学思潮传播境遇的特殊性。接受主体对西方文学思潮的选择性接纳,导致了它们在中国传播与研究的非均衡性,也留下了许多认识误区和有待发掘的学术空间。本文对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和文学史的延续性等方面的误区做了深层反思,以期准确把握20世纪现代、后现代文学与传统的关系,理解中外人文交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比较文学与中外文化交流619-627

摘要:中外文化交流是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中外文化交流现状来看,还有诸多需要在理论层面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可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理论构建的思想资源。同时,中外文化交流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为比较文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促使比较文学深刻地融入到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之中。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书刊评介
《(重)标算法》述评628-633

摘要:1.引言 加标(labeling)理论(Chomsky 2013,2015)和加标算法(Labeling Algorithm,LA)是当前最简方案研究的前沿理论与核心机制。强势最简论(SMT)聚焦于标签在有效计算原则下的确定机制。

《语言和认知导论:心智地图》评介634-638

摘要:1.引言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认知科学的快速发展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与理论。Truscott & Sharwood Smith(2004)以Jackendoff(2002)的“平行构架”(The Parallel Architecture)为基础,提出“通过加工习得理论”(Acquisition by Processing Theory,APT),认为语言模块的发展是加工活动的自然结果,并共同尝试开发了一个跨学科的理论框架,用于解释语言习得和语言加工。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默认
Abstracts of papers in this issue639-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