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7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语言对比研究、外语教学、翻译文学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 国际刊号:1000-0429
  • 国内刊号:11-1251/G4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130
  • 创刊时间:1957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76
  • 综合影响因子:1.34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语言研究

英语动词替代式do so与动词结构投射分析

摘要: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探讨英语do so的内在句法结构及该结构对揭示所有动词组投射的意义。分析表明,在该结构中,do为轻动词v的显性表现形式,而so则是其词汇性VP补足语的替代式。替代VP的只是轻动词v的补足语so,而不是整个do so结构。Do so同样允许非宾格动词结构的先行成分,这说明之前有关轻动词do的各种实例实属及物性v*的认识有缺陷,同时也从经验上证明了不仅存在及物性轻动词v*,而且还存在不及物性轻动词v。能从经验上证明存在两种轻动词对词组结构的普遍性具有重要意义。
830-841

基于语料库的同义形容词行为特征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行为特征分析法,基于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运用“分层结构频率分析”的多因素检验方法,对表示“巨大”的一组六个同义形容词(immense、enormous、huge、massive、tremendous和vast)的内部语义结构进行考察。研究聚焦于这组形容词的用法模式,包括它们的名词搭配词、表语用法和语域分布模式,辨析这组形容词之间细微的语义和用法差异并揭示它们的内部语义结构。研究的部分结果有助于这组形容词的几项词典释义的改进。
842-852

语法隐喻框架下英语文学原著与简写本易读度研究

摘要:语法与语义之间的错位体现关系对语篇易读度有何影响,是传统易读度研究未能解释的问题。本文以文学名著《艾丽丝梦游仙境》为例,在语法隐喻的研究框架内分析原著及其简写本中各类语法隐喻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1)简写本对原著的改写往往不是非此即彼的隐喻式或一致式,而是体现出不同隐喻化程度的连续统特征;2)简写本中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的改写方式不同,概念隐喻大多被删减或改写为一致式,目的是改变抽象化的体现方式,还原人类经验构型的本来面貌,以提高易读度;3)相当一部分人际隐喻在简写本中得到保留甚至增加,一些人际隐喻的程度还被提高,这与个体语言发展和语义系统的扩展有关。
853-864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外语教育

英语学习者时间语伴隐喻手势的维度研究

摘要:时间隐喻手势对时间概念的空间体现能够反映出不同语言间不同的时间思维。本文通过两项实验,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复述含有时间表达的汉/英材料时言语时间隐喻的语伴手势。我们发现,汉语复述中,上下维度手势明显多于其他维度,上下维度中手势与言语的一致性最高,这说明中国人有别于英语母语者,的确存在上下维度的时间思维;而英语复述中,尽管英语语言不含上下时间维度,上下维度手势依然出现,且总体上手势与言语时间维度的一致性低于汉语。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仍然保留汉语时间认知的思维习惯。
879-888

英语学习者英语屈折词和派生词识别加工中的差异

摘要:母语条件下,多词素词识别加工早期存在词素的自动分解过程。相比而言,第二语言多词素词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回忆和掩蔽启动词汇判断实验研究发现,母语为汉语的中等水平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规则变化屈折词和语义透明派生词的识别加工有差异:屈折词比派生词更难识别;屈折词识别过程中存在词素分解过程,但派生词识别中词素分解现象不明显。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和学习习惯等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901-914

第14届功能语言学研讨会暨系统功能语言学国际高端论坛通知

摘要:第14届功能语言学研讨会暨系统功能语言学国际高端论坛定于2015年4月23.2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同时举行“韩礼德-韩茹凯国际语言学基金”(The Halliday-Hasan International Fund for the Science of Language and Other Systems of Meaning)正式成立仪式。
914-914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翻译研究

以逗代步 找回丢失的节奏——从The Isles of Greece重译看英诗格律可译性理据

摘要:历经一百多年的英诗汉译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本土化阶段、自由化阶段和以顿代步阶段。尽管发展的趋势是离原文的诗学形态越来越近,但始终还是与原文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最明显的缺陷是原文由音步建构的节奏感没有在译文中体现出来。本文提出“以逗代步”的翻译方法,主张用汉语的“二字逗”来对应在英语格律诗中占绝大多数的双声音步,并用此法全文翻译了拜伦的名诗The Isles of Greece,以此证明英诗汉译时音步存在可译性的理据。
927-938

论典籍翻译中的“深度翻译”倾向——以21世纪初三种《中庸》英译本为例

摘要:21世纪初美国出版的三种《中庸》英译本均呈现出显著的深度翻译特征。安乐哲译本通过在引言中论证中国哲学的过程性、译文中运用焦点与场域语言以及注释中诉诸类比等深度翻译形式凸显了对中国过程哲学的阐发;浦安迪译本则侧重于文内隐注的方式,通过大量的显化翻译建构了一条经典重构的诗学路径;迦达纳译本着重通过爬梳《中庸》经典化历史、复制双行小注的注疏体和引用业已为经典的朱熹注等方式践行了以“经”构“经”的史学路径。本文结合中国阐释学的境域论,将这三种译本中哲学、诗学和史学的多样化阐释解释为译者与其最为切近层次存在境域之间张力的产物。
939-948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书刊评介

《认知中的语言:揭示心智结构及其背后的规则》介评

摘要:Cedric Boeckx.2010.Language in Cognition:Uncovering Mental Structures and the Rules behind Them.Malden,MA.:Wiley-Blackwell.xi+248pp.1.引言随着语言学日益融入认知科学,语言学家亟待回答:人的语言能力与视觉、音乐等其他认知能力有何区别?语言与思想之间存在什么关系?Cedric Boeckx的《认知中的语言:揭示心智结构及其背后的规则》一书,
954-958

Abstracts of papers in this issue

959-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