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 31-1964/H 国内刊号
  • 1674-1234 国际刊号
  • 1.8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是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稿、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传播中国与翻译研究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特稿一
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促进方式与途径1-4

摘要:高校外语教师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分析教师发展的制约或阻滞因素,讨论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的促进方式与途径,即:在学科建设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在课程建设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中提升教师的外语教育技术能力,以及构建外语教师学术共同体。外语教师要自觉努力,采取实际行动,促进专业发展、教学发展、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特稿二
神经语言学研究新趋势:从病理迈向生理——兼论对优化外语教学的启示5-15

摘要:神经语言学从萌芽到创立以来,其研究主题曾一直是主要针对言语障碍的脑机制及其干预的“病理取向”。但是,随着神经科学、语言学,尤其是心理语言学的不断进步,神经语言学研究正表现出从病理迈向生理的新趋势。本文先通过梳理这一新趋势发展脉络过程,概括出传统病理取向研究的五大学说,进而在梳理生理取向研究中,从神经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结合视角出发,分析了四个最主要前沿研究热点问题的新进展,探讨了“优化语言学习”的鲜明特色及其“干预”在优化中的重要性,并从优化外语教学的四个方面阐述了新趋势带来的启示。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理论研究
二语学习者英语现在完成体使用的历时跟踪研究16-24

摘要:现在完成体是二语时体习得难点。本研究跟踪103名中国英语学习者76周,四次收集其英语作文语料,考察现在完成体的共时与历时特征。分析表明,76周间,现在完成体频数呈“降-升-降”趋势;三类错误频数均有波动并最终显著下降甚至消除。研究发现与“突显度假说”一致,与“形式先于意义假说”不符。研究认为,二语时体习得是动态复杂系统,时体形式与意义的习得顺序并非恒定,习得水平也并非线性发展,而是具有复杂性和动态系统性。

英、汉形容词作定语的标记模式研究25-31

摘要:英、汉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之一都是作名词的定语,它们用作定语时都可以直接置于名词中心语之前,这是两种语言的无标记用法。然而因为形容词语义特征的不同,特别是形容词短语结构复杂程度的变化,两种语言都采用了相应的标记手段:汉语用结构助词“的”来标记,英语则用语序变换加以标记。对于英、汉形容词作定语的有无标记使用规律的探讨,不仅有助于对两种语言语法特点的深入理解,而且对汉语或者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或者习得也有所裨益。

基于原型-模型论的英汉语言被动态标记性对比分析32-38

摘要:本文基于原型-模型论视角尝试对比分析英汉语言被动态标记性特征之差异。人类语言原型共性揭示英汉主动态趋向自然、符合事件发生顺序而不带标记,被动态注重结果、忽视施动、违背事件发生顺序而带标记。英汉语言共轭相生模型相异性同时又表明英语被动态与文体相关,用于强调客观的科技文体中的被动态无标记,而用在赋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文学体裁中的被动态则有标记。汉语被动态与文体关联不大,且使用频率远低于英语被动态更显标记性。标记理论分析法运用于二语习得有助于预测英汉被动句习得顺序,更好指导语言教师拟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实践研究
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的主要矛盾分析:活动理论视角39-49

摘要:本研究以活动理论为视角,采用活动系统分析方法,探究某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矛盾及主体应对矛盾的拓展学习过程。本研究旨在为外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创建及发展提供借鉴,也意在呈现活动系统分析作为描述性研究方法在外语教师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从“自由”到“全人”——美国大学育人理念的嬗变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50-56

摘要:育人是大学的本能,是大学存在的合法性根基;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决定大学的品位和高度。美国大学在诞生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欧洲大学的附庸,直至20世纪初开始崛起,一路迤逦向前成为无可辩驳的执牛耳者。这一过程清晰地体现在美国大学育人理念中,从最初因袭古典自由教育,到提出全人教育,再到对“全面发展”和“批判能力”的重新反思,育人理念的历史沿革标记美国大学的发展之路,也为我国的外语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双语教学发展轨迹略探57-61

摘要:为改变我国英语教学普遍“费时低效”的现实,满足学生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双语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广泛讨论。实际上,双语教学在我国早有渊源,清末教会学校中便出现过双语教学。本文梳理了清末到现在百余年问双语教学的历史,旨在分析其历史发展特点,并总结其主要历史经验,即:(1)双语教学应保证民族尊严;(2)双语教学需要丰富的外语资源;(3)双语教学应考虑学生外语水平。期望对后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21世纪美国大一英语写作教材特点分析62-68

摘要:本文考察美国21世纪最新出版的8部大一英语写作教材,发现它们仍延续原有的修辞学传统,把写作看作修辞活动,强调修辞情境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语篇类型受到重视,但不局限于语篇模式,而是语篇体裁、语篇模式和主题语篇策略三者共存;强调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倡导以读促写;修订及时,重视规范。通过分析这些特征,以期为我国英语写作教材建设提供借鉴。

95后外语类大学生网络文化生活图景及教学引导策略研究69-73

摘要:2013年起,高校陆续迎来95后大学生,他们是伴随网络高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受网络文化的正负双重影响,本文在547份外语类大学生的样本调研基础上,尝试描绘95后外语类大学生网络文化生活图景,探讨其网络文化生活的影响因素,为大学的外语教学提供引导策略。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翻译因果关系的心智识解74-81

摘要:翻译作为语言运用的形式之一,从译者心智活动的产生,到言语表征形式的选择,再到翻译关系的最终结成,翻译过程的各环节均受意向性和语境的影响和制约。本研究基于“因果蕴涵理论”,认为原作与译作之间构成“因果可能”关系,并从意向性和语境两个维度出发,构建起“翻译因果关系心智过程模型”。在该模型框架下,结合经典文学作品的不同用例,透析影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心智选择和言语表征的主客观缘由,描述、还原翻译因果关系得以结成的具体过程。

2015年度我国外文使用管理及文化资源外译研究综述——兼议“翻译政策研究”82-91

摘要:近年来“语言翻译”大踏步进入国家战略及政策层面。翻译研究“为政策发现问题”和“助推国家战略”的价值功能凸显,并成为一个新的趋向,集中发生在两个大的方面:(一)公共领域外文使用管理问题,其政策价值在于为政府管理描写“存在何种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范围”;(二)本土文化资源外译问题,其政策和战略价值在于论证“源文本一外译过程一目标文本”三个环节上的政策选择,助推我国文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和声望规划。本文通过“政策”和“战略”两个视点综述上述两方面的研究,并在综述的过程中呈现“翻译政策研究”这一翻译学领域新动向及其研究的范围、目标和价值。

中国跨文化敏感度量表的初步构建92-97

摘要:本文以Chen&Starosta(2000)基于美国文化背景研发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为基础,对我国1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初步构建了一份具有较好结构效度和信度的中国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包含开放度、移情度、交际信心和差异尊重四项因子。与美国五因子(即交际参与度、差异尊重度、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交际专注度)量表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开放度因子、交际参与度和交际专注度合成移情度因子,而交际愉悦感因子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