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 31-1964/H 国内刊号
  • 1674-1234 国际刊号
  • 1.8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是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稿、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传播中国与翻译研究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学术争鸣:《红与黑》汉译大讨论再思考
理论意识与理论建设——《红与黑》汉译讨论的意义6-11

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围绕《红与黑》汉译展开的大讨论,对中国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留给我们诸多的思考与启迪。本文通过回顾此次世纪大讨论在翻译的道德批评、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化对文学翻译及翻译批评的认识、文学翻译批评形式的拓展、对翻译批评者素质的要求以及翻译的理论意识的建设等六方面的贡献,阐明其在文学翻译的理论意识与理论建设上的积极作用,和对我国的文学翻译与文学翻译批评事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对《红与黑》汉译大讨论的反思12-16

摘要:十五六年前发生的《红与黑》汉译大讨论与大调查,是中国当代翻译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时至今日,若以理性的思维,从当代中国翻译文学史的角度予以反思,其讨论内容虽存异议,但《红与黑》汉译大讨论的主要意义不在于当时参与者所讨论的内容,而在于事件本身以及它给我们带来的启迪。在这一事件中,翻译问题成为当时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大调查,特别是搜集读者反馈意见的数量较为成功,同时引发了译界对我国译学观念滞后及原因的深层思考,使我们意识到,要真正解决翻译问题,提高翻译研究档次,缩小中西译学研究之间的差距,必须尽快建立一支严谨的翻译理论家队伍,尽快确立中国翻译界的理论意识,并切实有效地搞好翻译学的学科建设。

“《红与黑》事件”的历史定位:读赵稀方“《红与黑》事件回顾——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话之二”有感17-23

摘要:本文以赵稀方的论文“《红与黑》事件回顾——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话之二”为契机,对1995年由《文汇读书周报》开展的有关《红与黑》翻译的读者调查事件在中国翻译理论史上的地位进行了探讨,力图还原其在中国及国际翻译学史中的坐标位置。本文认为,这一事件的表面观念虽然在当时落后于国际译学,但这一落后并不仅仅是这一事件本身的落后,而是当时中国翻译学研究整体水平的落后,相比较当时的中国翻译研究水平而言,这一调查背后的理论观念以及建立在这个调查基础上的研究,在很多方面其实已经体现了当时国际译学的前沿水平,因此,在中国当代翻译理论史上,这是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从《红与黑》汉译讨论到村上春树的林译之争——两场翻译评论事件的实质24-28

摘要:本文对中国当代两个影响较大的翻译评论事件进行了比较,一是1995年的《红与黑》汉译讨论,二是由2004年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村上春树的汉译争论。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尽管两个翻译评论事件的缘起不同,所处的语境与背景也有诸多不同,但两个翻译评论事件究其实质都是“直译”与“意译”之争。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实践研究
语音·语篇·语感·语域——大中小学英语教育“一条龙”整体规划的思考35-4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的“英语热”引发了大中小学英语教育整体规划问题。在充分考虑地区、学校和个体差异以及各家观点的基础上,遵循“实事求是,逐级定位,逐层分流,因材施教”的原则,本研究所倡导的“语音-语篇-语感-语域”线性模式有望成为一种适应社会需求、尊重个体差异、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大中小学“一条龙”英语教育模式。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会讯
“全球化语境下的翻译及翻译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40-40

摘要: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翻译研究中心、《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承办的“全球化语境下的翻译及翻译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1年11月24日至26日在上海召开。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实践研究
大学英语教师在评估改革中身份转变的叙事探究41-50

摘要:本文采用叙事探究方法,研究大学英语教师在评估改革中的身份转变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在一名大学英语教师评估实践故事的基础上,分析该教师在评估改革中的“实际身份”与“目标身份”,及其身份转变过程。研究发现,教师身份是个经历“变”与“不变”的复杂过程。本文指出,教师身份是在社会和历史两大维度的交织影响下,在专业自我和个人自我两大力量的冲突、协商与调和中,构建和发展起来的。

口语产出中的语块研究:回顾与展望55-63

摘要:1983年以来,口语产出中的语块研究成为口语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该方面的研究主要沿着四个路径进行:一是探讨语块与口语能力的关系;二是研究口语产出中语块的加工和提取;三是基于语料库研究学习者口语产出中语块的特点;四是研究语块教学及其对学习者口语能力的作用。本文对1983--2010年口语产出中的语块研究进行回顾,分析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自主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研究64-69

摘要:学习策略的使用一般可视作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强弱的标志。本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结合的方式调查了自主学习环境下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自主学习中心参与度和认可度不高;大多数学生能有效运用一定的认知策略,但元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运用程度偏低。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翻译研究
从翻译课堂到翻译工作坊——翻译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70-73

摘要:本文以华东师范大学汉译英精品课程的建设为例,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角度讨论翻译课程建设问题,提出翻译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注重过程的教学模式。本课程教学改革努力把传统的课堂转变为翻译工作坊,在教学内容上则以汉英对比为经、以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本为纬,让学生在讨论与互动中提高翻译能力和英语水平。

巴黎释意学派口译过程三角模型研究74-80

摘要:释意学派创始人Danica Seleskovitch教授认为:口译过程包括源语理解/阐释、意义“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和目的语表达这三个步骤,它们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信息处理过程。本文追溯了释意学派口译模型形成的过程,认为:它的诞生展示了释意学派大胆的学术创新精神,加速了国际口译研究的认知心理学转向,并为后续口译信息处理模型的诞生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但是该模型对释意学派“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轻描淡写,对口译信息处理的具体路径和方式也避而不谈。基于此,文章根据认知心理学信息处理理论,认为口译的信息处理是由控制性与自动化加工联手、串行和并行处理配合、自上而下同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共同参与完成的。

论汉英翻译教材的编写原则85-91

摘要:就目前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及汉英翻译教学的特点,我们提出汉英翻译教材编写的系统性原则、链接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应该覆盖词汇、简单句、复合句、语篇四个层次的理论、技巧、知识,并以理论指导下的技巧为教学中心;链接性原则是指,由于汉英翻译教学涉及的相关知识庞杂,必须根据知识的“组块”原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组建专题教学语料库,链接于教材或课程的网站上。这样编制的教材体系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对核心内容的学习,从而快速、有效地获得汉英翻译能力。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理论评述
小说文体研究的新思路——《语用文体学》介评92-95

摘要:本文对Elizabeth Black的《语用文体学》进行介评,探讨作者的小说文体观,并从语用学角度介绍小说文体研究切入的新方法,以拓展语用文体学的研究视野。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会讯
第七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暨第三届认知语言学暑期讲习班通知96-96

摘要:经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第七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CCLC07)将于2011年7月8—9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举行。此次会议恰逢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ICLC11)(中国西安,7月11—17日)首次在中国举办前夕,大会组委会将邀请参加西安会议的部分国外专家代表举办讲习班(7月5~7日)并作大会主题发言。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刊《英汉对比与翻译》征稿启事96-96

摘要:《英汉对比与翻译》由中国国家一级学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主办,上海海事大学英汉对比与应用研究所承办。现将该刊征稿事宜通知如下:

2011年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研讨会邀请函(预通知)F0003-F0003

摘要:各外语院系负责人: 为了迎接全球一体化对人才培养带来的新挑战,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英语听力学科建设和提升英语听力教学实效,《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编辑部和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定于2011年10月在上海主办“2011年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研讨会”,特邀请您(或贵校英语系主任)并安排听力教研室主任(或听力教学骨干教师)作为代表参加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