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 31-1964/H 国内刊号
  • 1674-1234 国际刊号
  • 1.8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是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稿、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传播中国与翻译研究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专稿
中国英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6

摘要:本文立足于中国英语教师教育的现实,探讨英语教师职前培养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作者认为,部分师范院校存在“去师范化”的倾向,职前教师培养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相脱离等,是目前中国英语教师职前培养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职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尚未建立系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及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意识不够强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现状和问题,为进一步促进中国英语教师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会讯
2010华东师范大学“外语教学高层论坛”会议通知6-6

摘要: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外语教学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与此同时,公费师范生项目的启动和进展也给外语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和发展契机。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基础研究
二语交互活动中重铸式反馈的有效性——国外十年研究回顾、思考与展望7-12

摘要:本文回顾了十年来在国外重要的二语习得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二语交互活动中重铸式反馈的研究成果,包括重铸式反馈与示范的有效性比较、重铸式反馈与其他负面反馈方式的有效性对比、衡量重铸式反馈有效性的标准和影响重铸式反馈有效性的学习者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重铸式反馈研究领域有待探讨的课题,从而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教材虚化动词对比研究——以虚化动词“do”为例13-17

摘要:本研究通过语料库手段对比国内一套中学英语教材和两套国际英语教材,考察教材对英语动词‘do’的虚化用法的呈现情况。调查发现,与相应的国际英语教材相比,该国内中学英语教材大量而且高度重复地呈现了其虚化用法中与汉语动词‘做’相偶合的用法,对于其它虚化程度相对更高的用法则呈现不足,尤其体现在这类用法中‘do’所搭配的名词的丰富程度上。另外,从相应的练习活动看,该国内教材对‘do’的虚化用法的呈现也不够显性。调查表明,国内中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有必要适当丰富和突显相应的动词虚化用法。以提升学习者对语言虚化现象的意识和习得。

名词重叠的汉日语对比研究——从“处处闻啼鸟”谈起18-22

摘要:汉语和日语中都存在大量的AA式名词重叠形式。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指出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里中日双方存在认识偏差和片面性,并梳理、归纳出汉日语名词重叠的若干特点及其并同。

从音节结构看英语词汇中的哑音字母现象23-27

摘要:英语词汇中的哑音字母现象,长期以来一直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多数研究者认为它源自于语言的发展和变化。本文试图在音节结构框架内,从响度分布、重音划分、音位序列限制规则等共时的音系规则视角进行分析。文章认为英语词汇中的许多哑音现象是不同音系规则作用下的产物。

“Water”与“水”的认知词义对比分析28-35

摘要:研究采用原则性多义词分析法对“water”与“水”的认知词义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的原型词义相同,水的动静、深浅、清浊、冷热和能量等特点在汉语和英语里都做了丰富的隐喻,而经隐喻拓展得来的延伸词义在两种语言里不尽相同。水这种物质所隐喻的概念既与人的身体经验相关,又受到哲学与宗教的影响。英语和汉语使用者对水这一概念的认知普遍性与差异性并存。因此,外语词汇教学应该注重词义的网络结构,统筹把握词语的原型词义与拓展词义。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实践研究
学术论文中的隐性评价及其识别36-43

摘要:学术论文较为系统的评价研究始于Hunston(1989),虽起步较晚,却随着学术论文人际意义研究的日渐繁荣而倍受关注。评价理论的诞生更是对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该领域研究较少关注学术论文较强的隐性评价特质。如何识别学术论文中的隐性评价?其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又是什么样的关系?本文基于Hunston和Hood等人的研究试图探讨隐性评价在学术论文中的特点及其识别,以期更加全面地认识学术论文的评价本质。文章将学术论文隐性评价的识别归结为三类:语言层面的比较、共享价值观的设定以及显性评价的辅助。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会讯
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成立43-43

摘要: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2010年5月22日于上海成立,该会是隶属于中国修辞学会的二级学会。大会一致选举上海交大博导俞理明教授为会长,理事会成员及研究会会员由全国各地高校的英语专家、学者、教授或语言工作者组成,该研究会宗旨是加强教育语言学研究,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实践研究
基于匿名书面反馈的二语写作反馈研究44-49

摘要:二语写作反馈研究认为,学生对同伴的不信任和对教师的依赖是同伴反馈采用率远低于教师反馈的主要原因。为了消除反馈来源带来的偏见,并避免已有的反馈对比研究在实验设计上的缺陷,本研究通过隐匿反馈来源,调查匿名反馈中教师和同伴反馈的使用情况、特点以及采用反馈的动机与策略等。结果显示,两种反馈采用程度相当,但同伴比教师反馈更注重宏观问题和正面评价。学生在修改时使用网络等资源,并较少采用涉及文章意义层面的反馈。

大学英语教师语法教学信念与课堂教学实践关系探究50-56

摘要:语法是二/外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教师认知研究的深入发展,二/外语教师语法教学信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关系已逐渐成为国外研究的一个焦点。鉴于国内相关研究匮乏,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研究设计,探索了我国396名大学英语教师语法教学信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关系。结果表明,他们的语法教学信念与课堂教学实践之间具有部分的一致性,但受教学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之教师在阐述教学信念时与从事教学实践时调用理论知识类型的不同,两者之间也存有较大差异。基于这些发现,文末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奥巴马就职演说的“好朋友”框架研究及其语言教学启示57-64

摘要: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体现出一个独特的语言现象——“好朋友”框架。本文在框架理论的指导下,首先提取就职演说语篇中“好朋友”框架的十大概念组件,对此现象进行描写,然后对其存在的理据作出解释,接着对强化“好朋友”框架的所采用的主要语言手段,如词汇、句法、语言风格等进行探讨,最后阐述了“好朋友”框架的研究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翻译研究
学术性·职业性·趣味性——“影视翻译”课程教学探索65-70

摘要:本文是对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翻译专业开设“影视翻译”课程教学的思考。课程从理论讲解到实际操练,主要由几个板块构成:影视翻译研究概览、配音翻译、字幕翻译、戏剧翻译等。今天翻译行业正在实现从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翻译流程和运作模式到现代化、信息化、商业化的翻译流程和运作模式的转变,因此,我们在教学理念上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更新,在传统学术性的基础上,更注重职业性,兼顾趣味性。作者认为,上好专业性较强的翻译选修课必须在教学理念、资源利用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角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与市场的联系,加快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

文化翻译中的“调和兼容”——哈金非母语文学创作对中译外的启示71-75

摘要:由于故事题材的中国文化背景,哈金的英语小说创作折射出鲜明的中国色彩,是一种用英语表达中国社会文化的努力,与中国小说英译不无相似之处。不同文化之间不是相互排斥,而是可以互补,不是相互抵触,而是可以调和兼容。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是在相互调和、相互包容中不断丰富发展。哈金英语小说创作的成功表明,“异质性”不仅不会影响英语国家读者对作品的理解,相反,这种差异为英语增添了新鲜的外域元素。

新形势下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探索——整体建构模式76-80

摘要:应对当下翻译院系不断出现和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对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进行清晰定位,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本视角,提出翻译意识唤起、翻译过程训练和翻译能力转化三方面相结合,同时配合相应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形成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整体建构模式。

关于经典著作翻译的悬想——以《俄罗斯思想》的译文为例81-87

摘要:经典著作被人反复研究,广为流传,这无形中提高了人们对经典著作翻译的要求和期待。因此,经典著作的译文必须忠实于原著,经得起批评和时间的考验。而粗制滥造的译文,轻者会造成读者对经典著作本身的错误理解和接受,严重者可能以讹传讹,造成思想混乱。在经典著作翻译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有意识地总结实现忠实原则的路径和方法,应该成为翻译批评的常态工作。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书评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第三版)评介88-92

摘要:本文首先简介新版《第二语言习得:概论》的主要内容,然后在与前两版对比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对之进行评介。在内容方面,该书呈现二语习得(SLA)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这些成果体现在影响二语习得的相关学科研究、普遍语法理论(UG)、二语音位学研究、中介语研究、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等方面。在研究视角上,该书呈现的二语习得理论突破语言学的束缚,把语用问题摆到重要的位置,强调二语学习的动态过程。此外,全书内容编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量实证语料和思考题可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平台。

《第二语言教师教育——社会文化视角》评介93-95

摘要:本文评介了Karen E.Johnson于2009年出版的《第二语言教师教育——社会文化视角》一书(Karen E. Johnson, 2009.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文章对本书的内容和结构体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书中提出的语言教师教育领域中五个正处于变革中的观点做了解读和评述,旨在通过对本书的评介以期对我国的语言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层面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进而可以结合中国具体的语言教师教育情境,开展相关、适切的思考和原创性的本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