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 31-1964/H 国内刊号
  • 1674-1234 国际刊号
  • 1.8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是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稿、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传播中国与翻译研究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贺辞
贺辞1-1

摘要: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8年起,由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创办的《国外外语教学》(CSSCI)启用新名《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CSSCI),我谨在此表示衷心的祝贺。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新刊贺辞2-2

摘要:欣闻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编辑出版的《国外外语教学》将于2008年更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这是我们外语教学界的一大喜事。谨此预祝本刊物以创新奋进的精神为我们外语教学工作做出不懈努力,使我们的外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与日俱进。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新版贺辞3-3

摘要:新年的钟声刚刚送走了2007年,就迎来了匆匆而至的2008年。这钟声对于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从今年起,我们的《国外外语教学》正式更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基础研究
语言中的相似性4-7

摘要:相似性指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仿、一致关系。相似性反映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是人类认知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手段。相似性在语音、词汇、句法、句又及语篇等各个层面都有所反映。探讨相似性在语言各个层面的反映,有助于加深对语言理据性的认识。

后方法视角的外语教学:特征与要素8-12

摘要:现有的方法概念不足以使人认清语言教学的本质、过程和各种影响因素,对语言学习和教学显得无助。后方法教学具有特定性、实践性和可行性三大特征。特定性指教学要针对具体环境,要对本土的语言、社会、文化和政治特殊性有真正了解;实践性指要鼓励教师把实践理论化,理论实践化;可行性强调社会、政治、教育以及制度力量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三大特征得以体现的三个要素为:学生、教师和教师教育者。将后方法教学特征与要素融为一体,可为各种后方法教学框架创造无限契机。

中关学生对以英语音素/s/开头的塞音的感知对比研究13-18

摘要:本研究试图了解以英语为母语、以中文为母语及中英双语的学生在去掉词头音素/s/后对英语塞音的感知。90位参与学生分别来自美国的一所主流学校、一所中文周末学校以及一所位于中国的学校。数据收集是通过一份音素消除试卷和与各教室老师面谈来完成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将/s/后的英语塞音认为是清音,绝大多数的以中文为母语的学生将之认为是浊音,而中英双语的学生并没有显示出一种占绝对多数的感知类型。

基于投入量假设的一项实证性研究19-25

摘要:Laufer和Hulstijn认为,学习者词汇的保持与其对这些词汇加工的投入量有很大的关系。本研究基于“投入量假设”,设计三种不同的阅读任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的附带习得情况进行实证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投入量的阅读任务对英语水平中等的学习者的词汇保持有着不同影响,而同一投入量指数但各因素(需要、搜寻和评估)强弱水平不一的阅读任务对其影响也存在差异。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实践研究
应用Rasch模型分析英语写作评分行为26-31

摘要:本文报道一项应用Rasch模型分析英语写作评分行为的研究。研究旨在通过应用Rasch模型的计算机软件FACETS分析4位评分员的评分行为。分析显示,评分员之间总体宽严度把握有差异,而且差距较大。评分员自身评分的一致性很难完全达到,并且都出现个案的偏差。结果表明,为了给教学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提高评分的公正性,缩小偏差,应制定明确、清晰的评分标准,对评分员进行培训以保证正确理解和应用评分标准,并有必要在评分前组织试评。

准研究型英语教师的培养模式与实践43-48

摘要: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新的使命与责任,教师需要成为研究者。但是,目前的英语教师职前教育还难于培养出能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基础教育英语师资。本文提出培养准研究型英语教师的概念,并且介绍反思性模式及其应用,以解决上述问题。实践表明,采用该模式培养准研究型英语教师是可行的,效果较好且稳定。

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教师反馈策略模式初探49-53

摘要:本文采用录音、问卷调查、跟踪访谈和课堂测试的方式,在两个大一新生班进行教师反馈策略的试验,旨在探讨有效的教师反馈策略。实验数据来自学生口语活动及测试的录音、问卷调查和口头访谈。结果表明:教师依据学生在不同阶段情感的动态变化。提供符合其情感需要的反馈策略,能提高其学习兴趣、增强自信,激发学习动机,进而促进语言水平的提高。

基于认知框架的二语学生听力理解困难分析53-58

摘要:本文旨在基于Anderson(1995)的语言理解三阶段模型,发现和分析中国大学生二语听力理解困难的一些原因。本文通过对121名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出,二语学生的听力理解困难主要存在于对口头语言材料的感知阶段,其次是解析阶段,最后是使用阶段。研究发现:1)音的听辨、词义激活和注意方面的问题是导致产生感知处理困难的原因;2)有限的记忆容量和连接性推论方面的不足是导致产生解析阶段困难的原因;3)缺乏图示导致使用阶段的某些困难。作者认为,充分了解认知过程规律,采用语音、语义和语境结合的合成式教学方法,辅以策略训练。是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有效途径。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口语活动错误实例分析59-63

摘要:本文分析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英语口语活动中所犯错误的实例,发现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学习英语,尤其是口头表达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来自于母语干扰,因此建议在教学中加强英汉差异对比分析。

普通工科高校新生英语阅读策略使用状况因素分析64-69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法对我国一所普通工科高校七个非外语专业本科新生的英语阅读策略使用状况进行采样,以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为工具,对样本数据作因子分析,并从中归纳出代表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四大因素,按其使用频度序列为:语篇功能策略、主题概括策略、语篇结构策略和语篇意义策略。笔者认为,此四项因素的提炼对大学英语阅读策略教学和教学改革会产生一定的启迪作用。

效度与信度的权衡——交际性英语听力测试中题型问题的探讨69-74

摘要:本文根据语言测试理论对目前听力测试中经常采用的两类主要题型,即选择题型和建构题型的各自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文章既从听力考试的信度和效度等主要衡量指标对听力题型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同时又利用教学中的实验数据对建构题型在检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加以论证。最后,作者提出逐步扩大建构题型比例是听力测试改革的一个趋势,在考试的效度和信度方面寻求最合适的平衡点是我们的主要研究目的。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翻译研究
互文性视阈下的林语堂翻译探析75-79

摘要:林语堂大量优秀的英文创作和汉英译作充分体现了他对英文的驾御能力,而这些作品也从未脱离深厚的汉语、汉语文学及其文化背景的影响。从互文性这一视角来观察林氏的创作和翻译,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儒、道及佛教的精神,汉语的经典文学作品乃至汉语语言都在林氏的作品中留下了相应的印记。与英美文化本土出生的华裔作家相比,林语堂的创作与翻译作品彰显出他作为一位植根于中国文化的翻译家,在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无法脱离的东方文化情结。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研究评述
当代西方互文性的读写教学研究80-86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当代西方读写教学中互文性的应用与研究特征,涉及研究的定位、视角和前景。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把互文性作为探索性方法,将学生定位成读者和作者,考察课堂语境下读写经验对目的语篇的解读和建构的影响。研究视角涉及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和社会建构。认知心理学视角研究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图式程序在读写过程中的作用;语言学视角强调语言使用的语境对学生体验语篇和产生语篇的影响;社会建构视角着重探讨互文关系确立所要经过的学生之间互动和相互反应的社会过程。在电子时代,电脑科学、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的发展促进了互文性研究空间和手段的提升,但互文性的识别、归类和解读依然是读写教学中互文性研究的核心内容。

言语理解系统对口语非流利现象句法构建的研究述评87-91

摘要:本文从非流利现象理解的定性研究入手,就听话人理解自然言语中普遍存在的非流利现象的句法构建过程进行梳理。本文认为,探究言语理解系统在句法层面上逐步建立言语心理表征的过程中对非流利现象的处理机制,有助于全面了解句法分析器(parser)的运作过程;对非流利现象的加工处理机制的了解有助于揭示言语理解系统的整体构架。文章同时认为,要充分解释言语理解系统对非流利现象进行的有效处理。应从言语理解加工的多层面着手,充分考虑言语理解系统中各理解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

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研究热点述评92-96

摘要:本文对比21世纪以来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几种主要测试形式与题型,在回顾对口语测试的信度和效度以及反拨作用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外语界在大学英语口语测试方面已取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的深度和方法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最后提出应加强对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基础和实证研究,关注口语测试理论构建的外延化,重视应试者的个人因素和测试后效作用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