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 61-1023/H 国内刊号
  • 1000-5544 国际刊号
  • 2.3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教学是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翻译研究、翻译技术研究专栏、外国文学评论

外语教学 201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杂志学科英语研究专栏
学科英语研究——高水平英语教育问题与对策述要1-7

摘要:本文从我国英语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出发,指出学科英语研究对于英语内容教改、尤其是高层次英语教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说明学科英语研究的范围及其语料库途径,以便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差异对比与共同点概括。行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学科英语的一些共同要素,包括连锁定义、专门分类、特殊表达、词汇密度、句法模糊性、语义非连贯性和语法隐喻,介绍了跟语法隐喻有关的三个基本特点:内容表述的平稳感、意义抽象性与潜在的英汉语思维方式差异等。这些要素都是中国学生学习高层次英语的重点和难点。这一基础工作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英语语言本身,也能为我国的英语甚至外语教改提供内容参照依据。

学科语篇研究的若干问题8-12

摘要: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知识建构已成为学科语篇研究的一个主题。近年来,学科语篇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人们着力探讨学科语篇创建知识的各种特征。鉴于学科语篇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学科语篇的复杂性,本文讨论学科语篇研究相关的四个问题,涉及学科性、知识与学科的关系、学科知识在语篇中的体现以及研究方法,从而说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教育社会学的结合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们通过学科语篇识解世界、构建学科知识的机制和特点。

认识论、学科文化与语言使用--以评价语言为例12-18

摘要:本文系统探讨了语言使用的学科变异以及认识论与学科文化对语言表达的制约。研究基于Beijing CARE语料库,参照Becher(1989)学科分类框架,采用对应分析法,通过it型式在纯理型硬学科、应用型硬学科、纯理型软学科及应用型软学科论文中的分布数据和意义组别考察语言使用与学科类别的对应关系,并在对应分析结果的框架下对it型式使用特征及背后认识论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it型式使用趋势与硬/软、纯理/应用的学科划分基本一致。认识论是学术语言使用的底层制约因素。另外,独特的学科文化和学科交叉也使学术语言呈现杂合特征或某种变异;一定程度上,固有认识论对语言使用的制约并非强制性的。文章最后讨论了该研究对EAP教学的启示。

外语教学杂志人际语用学专栏
人际关系的语用学研究19-25

摘要:人际关系是人际语用学的核心议题。基于大量前沿性研究文献,本文梳理语用学研究中的人际关系问题,目的在于呈现其日益受到人际语用学重视的变化过程。首先,本文探讨了传统语用学所触及的人际关系研究,包括面子、礼貌、身份等研究中的关系问题;然后聚焦于人际语用学视角下的人际关系研究,分析了人际关系的概念化及相关的研究路径;最后讨论了人际关系研究所涉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等多样化问题,以期引导读者更好地把握与推进新时代背景下的人际语用学研究。

恭维回应与汉语人际语用学语料收集方法26-31

摘要:语料收集是人际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等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国际语用学界对DCT问卷和自然观察等不同语料收集方法之间的优劣、差异也有过多个角度的考察,但其结论对汉语人际互动研究是否适用仍有待检验。本文采用书面DCT、口头DCT和语用实验三种方法考察大学生群体的汉语恭维回应行为,将三种方法的语料结果进行对比,并将所发现的异同与国外学者的方法对比研究相参照,研究发现:汉语语境下,这三种方法收集的人际互动语料在平均句长、组合策略使用比例和接受恭维比例等方面存在系统的差异,这些差异与国外基于英语等其他语言研究所发现的差异既有相同之处,也表现出一定的汉语文化特性。

网络冒犯的语言实现方式及人际语用理据探析32-37

摘要:冒犯研究多关注面子威胁,却忽视社会规范的重要影响。本研究选取百度贴吧中有关公共话题的讨论为语料,基于社会规范和社交权的讨论,发现网络冒犯通过规约化不礼貌范式得以实现,具有攻击直接性、多元负面性和多重序列性特征,其语用理据在于对网络交际中社交权这一基本规范的刻意违反。最后,笔者通过分析冒犯、社会规范和道德秩序之间的关系,从社会意义层面对网络冒犯做出理论思考。

外语教学杂志语言学与语言研究
英语经验型强势主位结构的功能视角研究38-43

摘要: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英语经验型强势主位结构进行探讨,目的是明确其功能及句法结构。研究认为:从语篇功能角度,"It be"是主位引发语,其后被增强的内容为真正主位,故而强势主位结构只涉及一个主位结构;从经验功能角度,"It be"只是用以凸显小句及物性结构中参与者或环境角色,因此强势主位结构与原式小句的及物性过程类型相同;从人际功能角度,"It be"是语气附加语,由此强势主位结构属于强调式语气域,以此表示小句"给予"或"寻求"信息的人际意义。在句法上,"It be"是状语,与其相关的"that"系强调结构中的粘合词,作用是将强调结构嵌入原式小句。

中美政治建议言语行为对比研究--以外交话语为例44-50

摘要:政治建议言语行为是塑造国家形象、维护国际关系以及促进世界和谐的重要语言手段。本研究以中美外交部发言人的真实语料为基础,从言语行为的言外之力指示手段及实现策略两个方面探讨中美政治建议言语行为的异同及产生该异同的动因及功能。研究结果表明,中美政治建议言语行为在其言外之力指示手段方面呈现趋同特征,即双方均主要通过规约和非规约言外之力指示手段实现建议行为;在政治建议策略方面,中美双方在视角、直接程度和礼貌等维度的诸多策略使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此外,本文进一步揭示其深层次语用理据以及维护人际和谐的语用取向。

“日心说”时间认知模式51-56

摘要:本文通过对汉语方言材料进行共时研究来构建汉语宇宙观--以太阳为中心的时间认知模式。时间"日心说"之建立源自对汉语"夜来"歧义之谜的破解。"夜来"在现代汉语里具有"晚上"和"昨天"之意,即"入夜"和"日头爷"两意,而在方言里不存在歧义:要么指"昨天",要么指"晚上"。本文论证夜意派生自日头爷意,此"夜"是彼"爷",即日头爷。太阳是时间概念形成的源头,时间的实体化表征。另外,本文所构建的"日心说"时间认知模式类似于玛姆语和艾玛拉语的宇宙观,是人类时间参照点模式的源头。

汉语谐音表达的认知研究:“伸手要钱”所引发的语言学思考56-60

摘要:坊间谐趣的日常用语"伸手要钱"可引发出严肃的语言学论题思考。这里所说的"伸手要钱"是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各词语首字谐音的集合,即谐音修辞表达,并涉及语言运用的一个重要机制:意识的双重结构--本体结构和摹状结构。汉语谐音表达有三种情况:同音词组替代;近音字词替代;有关的词组分列而词组首字谐音替代后按意义重新集结。从意识双重结构理论来看,汉语谐音表达中的原用词语是本体结构里的事件,摹状结构里的谐音词语是用例事件。汉语谐音表达的运用是有规律的,其谐音解读的过程是因果蕴含的思维过程。汉语谐音表达体现了隐喻认知的本质。

外语教学杂志默认
“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叙事学暑期高端研讨会”通知(中国·上海,2019年7月3-5日)50-50

摘要:为给广大叙事学研究者,特别是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提供学习叙事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平台,共同探讨叙事学领域的前沿话题,追踪学术热点,开拓学术视野,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of Narrative Studies (De Gruyter)于2019年7月3 -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2019年叙事学暑期高端研讨会。

2019世界英语教师协会中国大会会议通知98-98

摘要:为促进中外英语教育界深度交流,助力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英语教师队伍,中国日报社、上海外国语大学、杭州市三方决定联合引入世界英语教师协会学术资源,于2019年7月25至28日在杭州举办2019世界英语教师协会中国大会(以下简称“TESOL中国大会”)。

《外语教学》投稿须知-F0004

摘要:1.《外语教学》稿件格式要求和规范请参见我刊已出版的各期杂志,或登陆本刊网站:xwxb.xisu.edu.cn/,浏览并了解我刊投稿须知、期刊简介、新闻、近期目录等,也可登陆中国知网下载并阅读本刊过往刊发的文章。2.来稿请力求精炼,论文字数以7500-10000字为宜,书评不超过5000字。电子文稿请用WORD文档。来稿应附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关键词及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所有信息应与中文内容对应一致。正文请采用5号宋体排版,文中应使用规范的汉字、标点符号和数字书写,插图和表格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学与研究
新时代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方向61-65

摘要:本文基于对大学的使命,专业与学科的关系,库恩范式理论视角下英语专业和英语学科的关系的分析,提出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理念应当是: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其国际视野、思辨能力等支撑终身发展的能力。培养方向应该是:各学校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思路,要因时制宜、因校制宜,根据新时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高等学校的办学层次、发展定位、师资力量、科研水平、教学水平、生源情况等,依托本体学科及交叉学科,主要应该以通识教育为导向,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走学科型、通专融合型、复合交叉型等多元化、差异化培养之路。

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学习动机调查研究66-70

摘要:翻译教学研究中有关翻译学习者因素的研究是一个亟待开拓的领域。本研究对某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79名大学生的翻译学习动机强度进行了调查。调查旨在了解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及动机强度对翻译学习产生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1)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学习动机既有较强的价值性动机,也有较强的工具性动机;2)高动机组学习者的汉译英平均分数高于低动机组学习者,并呈现出显著性差异。最后,本文指出为提升翻译学习效果,翻译教师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翻译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的价值性动机。

微课探“微”:教师实践性知识养成的叙事探究71-75

摘要:新一轮数字化教学改革要求教师积极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教学模式。高校外语教师如何应对新要求?与微课相关的教学经历又会如何影响教师对微课的认识及其自身的专业发展?研究者本人通过主动尝试微课、获得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叙事探究表明,微课之"微"的内涵不仅在于时间之"短",更意味着"精炼"的教学内容、"精巧"的教学创意、"精准"的教学语言、"精致"的媒体表达和"精湛"的教学水平。此外,外语学科领域的微课不应局限于某一语言"知识点"及其高效讲解,而应包含激发实体课堂活跃交际的"思想点",发挥外语微课在网络教学环境中语言教学和思维启发的双重作用。尝试微课的经历是对教学"精深"理解的过程,可有效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和自身的专业发展。

从“任务链”到“生态圈”: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建构76-79

摘要:将生态语言学的理念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生态建构,旨在使大学英语教学实现从"任务链"到"生态圈"的转向。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形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多维度满足了教学需求。构建协同教学、协同教研、协同创新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完善大学英语教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生态化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体系的建构保证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建构是外语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外语教学杂志翻译研究
诗体的纠结:刘半农诗歌翻译的三次转型80-87

摘要:刘半农诗歌翻译的三次转型体现了他对中国诗体转变的反复思考与实践,同时也见证了当时中国诗歌翻译和新诗发展的全程。他初期的"韵体-归化"翻译,再现了19世纪末期及20世纪初期外国诗歌译入中国的真实情景,体现了当时国人诗歌翻译和创作的主流意识。随着白话文运动兴起,他以"散体-自由化"的翻译诗歌引领了当时的诗歌创作与翻译,对中国诗体的转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他的"歌体-准异化"翻译时期,他汲取外国民歌体的精华,引进了大量外国民歌,推动了国内民歌创作的发展,并对中国新诗的进一步繁荣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