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 61-1023/H 国内刊号
  • 1000-5544 国际刊号
  • 2.3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教学是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翻译研究、翻译技术研究专栏、外国文学评论

外语教学 2018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杂志翻译与国家形象建构研究专栏
翻译与国家形象的建构及海外传播1-6

摘要:在一个全球化的语境下全方位地构建中国的国家形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但我们要弄清楚的是,我们所要考察和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我们所建构的这个国家形象是给什么人看的?毫无疑问,我们的任务是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国家形象,也即向世人讲述中国的故事。但是长期以来,在西方主流媒体的主导下,世人对中国以及中国人多有误解,因此用世人所能读懂的语言来建构中国的国家形象就势在必行。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及中国人的形象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由来已久的东方主义的影响,再加之西方主流媒体的炒作和任意建构,便形成了对中国及中国人的错误的甚至扭曲的形象。但是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强盛和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这种不正确的形象便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掌握自己的话语向世人讲好中国的故事,通过我们的讲述使得包括西方人在内的世人能正确地理解中国和中国人。要实现这一切都离不开翻译的中介,但这里所说的翻译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更是一种跨文化的再现和重构。

中国国际形象建构视域下的政治话语翻译研究7-11

摘要:本文以政治话语翻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国际形象现状及中国政治话语特点的深入分析,指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国际形象自塑的决定性因素。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需要实现对外传播方式创新,对外传播创新需要话语创新,话语创新需要话语内容和话语翻译创新。政治话语既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的最好见证和注解,也是对外传播话语内容的核心,政治话语的对外传播对于建构国家或民族形象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政治话语翻译不同于其他语用环境下的翻译,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极强的政策导向性是政治话语最重要和最突出的特点,"政治等效"必须成为政治话语翻译的最高准则和基本原则。中国政治话语的英译策略应该关注如何改进和提高政治话语翻译效度,让国外受众"听到"、"听懂"中国政治话语,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以期在此基础上更为有效地建构中国国际形象。

外语教学杂志语言学与语言研究
试论中国语用学学科话语体系的建构12-16

摘要:中国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初将语用学引入国内后对西方的基本立场是借鉴套用,鲜有体现中国语用学特色的原创性成果,更遑论建构中国特色的语用学学科话语体系了。相比之下,由日本语用学家Sachiko Ide等2007年发起的"解放语用学"尝试挣脱西方语用学理论体系的束缚,值得中国同行借鉴。本文在扼要回顾国内语用学研究发展脉络、评介"解放语用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语用学学科话语体系的主要内容,探析构建相关话语体系的保障措施,旨在为全面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总体目标做出贡献。

《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南海仲裁案报道中的中美官方转述言语对比分析17-20

摘要:转述言语在新闻报道中可以有效地增强报道的客观性和可信性,然而报道者对转述形式、转述动词和消息来源的选择往往会体现其对所报道事件的立场和态度。对于菲律宾单方面发起的"南海仲裁案",《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都进行了大量报道,本文通过对其转述形式和消息来源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表明了两份报纸在转述中美双方有关南海仲裁案的官方话语中的相似点和差异之处。

语法学中情态研究的新趋势:从句法观到语用观21-26

摘要:情态是一个既重要又饱含争议的语法范畴。它广泛存在于许多语言,尤其是印欧系诸语言中,与述语性相互交织,难以理清。本文以苏联科学院1960年、1970年、1980年出版的3部俄语语法巨著和现代俄语语法权威观点为分析对象,揭示情态范畴存在的问题,凸显情态研究从句法观到语用观这一崭新趋势。

现代医学英语书面语语料库建设及其意义26-30

摘要:语料库是医学英语研究的有效工具,但现有的医学英语相关语料库仍然具有十分突出的问题,比如:语料体裁类型单一;同一语料库在体裁分类上前后不一致;语料的现代性欠缺等。就当前研究需要而言,医学英语相关语料库的平衡性是急需解决的。鉴于此,本研究重点探讨构建现代医学英语书面语语料库的一些设想,在语料抽样、语料预加工、语料标注以及建库出版等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在理论及应用层面对建立类似语料库的意义作了概括。

国外媒体“一带一路”话语表征对比研究——一项基于报刊语料库的话语政治分析31-35

摘要:国家主席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媒体近五年来一直持续关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一些国家的认知和态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本文基于Lexis Nexis新闻数据库,以2013年9月至2017年12月《纽约时报》《印度时报》和《欧盟报》有关"一带一路"的报道为语料,综合运用五层次话语政治分析框架以及三角测量法、语料库语言学、评价理论等方法定性和定量考察这些媒体对"一带一路"话语建构的差异、情感态度变化及其原因。研究发现,《纽约时报》通过对其他国家隐性评价表达美国的反对立场,体现了"重大机遇"、"害怕失去霸主地位"、"机遇"、"威胁"的暧昧态度;《印度时报》对"一带一路"认知经历了印度"不情愿加入"、"有可能获益"、"仍然谨慎观望"三个阶段;《欧盟报》经历了从总体支持、到欧盟各国争相加入、再到支持态度逐渐具体化的转变。这一研究成果为我国对外话语的差异化和精准化传播提供了实证依据,有助于我国有效应对国外舆情,从而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国际话语权、对外话语构建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隐喻话语能力概念构拟36-41

摘要:本研究在隐喻认知研究"社会转向"的背景下,逐项厘析相关隐喻理论研究,结合对以往"隐喻能力"研究关键性假说及其相关发展的系统梳理,辨识性地提出构建"隐喻话语能力"概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本文着力对"隐喻话语能力"概念构成依据进行论证,对该概念加以界定,包括其理论定义、操作定义和分析框架,旨在为聚焦语言产出层面、话语层面的隐喻能力研究提供具有囊括力的理论支撑,延伸和创新原有隐喻能力研究的半径,并为有效地促进学习者语言产出能力和话语能力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后格赖斯默认语义学意义合成模式研究42-46

摘要:经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的方法论缺陷导致了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分界之争。默认语义学将诸多意义层面加以简化。Jaszczolt提出首要意义与次要意义的划分,认为首要意义是一种合并性表征,各种不同来源的信息以平等的地位合并到一个平面。本研究系统首先追溯了默认语义学的理论背景,认为其理论来源主要有四个,然后分析了默认语义学的主要观点,最后分析了默认语义学的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案,本研究的主要观点是:1)语义—语用交叉层面的存在具有其合理性;2)默认并非依靠语境和语用原则的推论,而是依靠语言规约所做的规约推理;3)意义表征的不同来源地位并不完全平等,词汇意义和句子结构具有优先性地位;4)不同类型的默认意义对语境具有不同程度的依赖。

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学与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二语学习研究述评:范式变化与挑战47-53

摘要:本文评述基于语料库的中介语对比分析模型(CIA)、元话语分析模型和基于用法的研究路径在语言学思想、分析方法、技术手段和主要贡献等方面的特征,评析各研究范式的优越性、揭示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相互比较、相互借鉴来探讨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以期对二语学习研究的繁荣发展提供启示。

中国英语学习者宾语关系从句与同位语从句加工研究54-60

摘要:本研究采用自定步速阅读(self-paced reading)的实验范式,考察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宾语关系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上的加工差异。实验一的结果表明中国学生存在英语宾语关系从句的加工优势,具体表现为,被试在加工宾语关系从句时,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更高,加工的反应时间更短。实验二的结果证实了在孤立语境中附加语的加工比名词短语的加工也更容易,说明词汇差异是影响两类句式加工难度不同的因素。综合两个实验的结果,我们发现相较英语同位语从句,中国学生在加工宾语关系从句时呈现出加工优势。这其中既有词汇因素也有句法因素,但句法因素影响更大。研究结果支持积极填充语策略假说(active filler strategy),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经历了与母语者类似的"空位填充效应"。

英语师范生学科素养测量研究61-65

摘要:学科素养(SL)是衡量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尺。本文以省属普通本科321名英语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以Mashira等提出的TPACK理论和Burns、Richards及Freeman等的教师认知观及语言教师观为理论基础,结合英语学科特点和要求构建问卷结构模型,经试测和正式施测,显示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数据统计发现,英语师范生的职业认知(TC)水平中等偏上,学科教学法(PK)和学科内容(CK)知识结构还不够坚实,知识结构与技能综合应用能力(TPACK)不足,学科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外语学习能动性投入量表的编制与验证66-69

摘要:学习投入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都具有重要影响。能动性投入是学习投入的子系统,是学习投入研究的新方向。本研究以53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量表设计和验证等方法,尝试编制外语学习能动性投入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外语学习能动性投入包括"自我努力学习"、"帮助老师教学"、"配合老师教学"和"帮助同学学习"4个因子,累计解释方差率71.027%;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各项拟和指数均优于可接受值,量表拟合度较好。此外,信度分析显示,各因子间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良好;效度检验显示,各因子间及各因子与总量表间相关系数较大,量表各题目间同质性和相关性较高。因此,本研究编制的外语学习能动性投入量表信、效度较高,符合测量学指标要求,可以作为研究我国大学生外语学习能动性投入的测量工具。

外语教学杂志翻转课堂研究专题
“翻转课堂”在MTI翻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以MTI《翻译概论》课教学为例70-74

摘要:作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里唯一一门理论课,《翻译概论》对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该课程相较MTI实践类课程而言,理论性强,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和深奥,所以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以复旦大学2015级和2016级MTI《翻译概论》课的授课和学习情况为例,探讨了"翻转课堂"模式在翻译理论课上的具体应用,并对翻转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希望能够为MTI翻译理论教学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翻转课堂环境下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发展的动态交互模型及其实效性研究75-80

摘要:本研究基于翻转课堂教育理念,应用混合学习理论、二语习得理论、语言信息理论和动态系统理论等,构建了翻转课堂环境下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发展的"摄入、内化、应用"动态交互模型。通过College English(3)一个单元为期三周的课堂教学实验,应用Swan,Matthews等修订的RCOI量表,获取教学实验数据,分析了该模型与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该模型有助于学习者转变学习行为、增加语言摄入、强化语言内化、促成语言应用。

基于负动机的“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81-84

摘要:本研究基于学习者负动机视域,揭示五大负动机影响因子对学习者学习动机衰竭影响机制,构建了基于负动机影响因子的"SPOC+翻转课堂"生态系统英语教学模式,联通"资源重组优化"、"多元交互进阶"、"过程支持与反馈"、"特征与行为模式分析"的动态学习教学模式,形成了良性互助、互进、互长的循环,有效消减负动机因子的影响,有助于学习者重塑自主学习能力,创新信息化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外语教学杂志翻译研究
关于翻译规范与翻译专业硕士教学的思考85-89

摘要:我国翻译专业硕士(MTI)教学目前虽然面广量大,但举步维艰,备受质疑。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翻译实践、翻译教学实践及翻译教学理论思考,通过分析当下我国的翻译专业硕士教学状况,指出了其中的症结性问题,探讨在翻译教学、尤其是翻译专业硕士教学中加强翻译规范教学的必要性。文章强调指出,翻译专业硕士应该坚持自身的应用型、专业性,坚持翻译人才培养这一基本目标,在翻译研究学科体系下设置符合翻译专业硕士这一阶段的翻译专业课程体系,避免翻译专业成为其它学科或专业的附庸。

符际翻译与后翻译研究视角下的中国当代文学对外传播——从《妻妾成群》到《大红灯笼高高挂》90-94

摘要:在全球化信息时代,意义生成的手段不断革新,传统的书面文字向多模态文本发展,文化交流和知识传递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鉴于此,不少翻译学者试图打破语际翻译的局限,回归到罗曼·雅格布森的三大翻译分类,将符际翻译列入研究范畴,大大拓展了翻译研究的疆域。纵观当代文学外译史,电影改编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莫言、苏童和余华在国外的走红都离不开张艺谋导演对他们作品的改编。本文以苏童小说《妻妾成群》为例,借用符际翻译的概念和文化翻译相关理论,探讨小说英译版本与电影改编版本、芭蕾舞剧版本《大红灯笼高高挂》如何通过不同媒介再现小说,让原著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得以延续、获得"后起之生命",并借此案例探讨埃德温·根茨勒所提出的"后翻译研究"理念,考察翻译研究疆域的拓展对中国当代文学对外传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