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 61-1023/H 国内刊号
  • 1000-5544 国际刊号
  • 2.3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教学是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翻译研究、翻译技术研究专栏、外国文学评论

外语教学 201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杂志专稿
英国文化委员会与英语的国际传播1-6

摘要:借助成功的推广与传播,英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通用语言。除历史原因外,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为己任的英国文化委员会在英语的全球推广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分析与梳理英国文化委员会从事的英语国际传播活动及其策略和思想,本文认为,英国文化委员会是一个实施英国文化战略的准官方机构,承担了大英帝国解体以后的英语传播工作,具有明确的思想、具体的目标和隐秘的策略,成功地帮助英国完成了"用一代人的时间将英语变成世界通用语"的使命,从而有效地维持和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外语教学杂志语言学与语言研究
社会实践网络与再情景化的纵横维度—批评话语分析的新课题及解决方案7-11

摘要:将话语作为社会实践进行研究是批评话语分析的区别性特征。但是,尽管批评话语分析学者注意到社会实践网络中各个社会实践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往批评话语分析所关注的社会实践往往是单一的社会实践,并未将社会实践置于社会实践网络中进行研究。本文将批评话语分析对社会实践的分析研究扩展到社会实践网络,考察社会实践网路中各社会实践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文章将社会实践网络中的社会实践与其所处的不同社会领域结合起来考察,从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考察社会实践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纵向再情景化"和"横向再情景化"的概念,以此分析研究社会实践网络中各社会实践间的相互作用。文章在认识社会实践网络中各社会实践间相互作用机制的同时,对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作了新的解读,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以推动批评话语分析向纵深发展。

自顶向下的语篇连结机制—以法律教科书语篇为例12-17

摘要:语篇连结是语篇信息的组织方式,它使语篇的各个意义单位产生联系,呈现语篇的整体性。对语篇连结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发现意义的有效呈现方式,优化语篇的产出和理解。以往对语篇连结的研究在探讨语篇连结的意义视角、对语言内部层级关系的关注程度以及对连结资源的分类方面或不够全面,或不够系统。基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顶向下的语篇连结机制,从语类、语域、语篇格律到具体语言资源对语篇连结进行较系统的探索,并将该机制应用于对法律教科书语篇的连结分析。

语义韵研究的理论增长点—构式语法视角18-23

摘要:语义韵研究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社会—文化量化研究路径。研究以词汇语法描写为主旨,对语义韵现象未能做出整体一致的解释,且于语言学理论构建贡献有限。本文从构式语法视角重新阐释语义韵及意义单位和语义偏好等相关概念,以拓宽其研究领域,提升理论价值。本文认为:1)语义韵的本质即构式义;2)作为意义单位的"节点词+搭配词"型式即构式;3)语义韵非语义偏好的抽象,语义偏好为(构素)词汇义,语义韵为构式义;4)语义韵依附构式,对语境和文本类型敏感。研究将证明构式语法解释能避免传统解释中的诸多流弊,形成一个合理自洽的理论模型,并为语义韵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增长点。

语篇推理神经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4-29

摘要:语篇推理加工是阅读研究的热点之一,对相关神经机制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我们了解文本加工过程的实质提供了重要参考。已有的研究表明,语篇推理神经机制可能涉及大脑右半球、前额皮层和额颞区网络。文本特征和读者个体差异也对推理过程起着重要的调制作用,其中推理类型、相关度、工作记忆、共情能力等因素对推理加工有重要影响。本文试图综合已有研究,讨论目前研究中提出的语篇推理的神经机制及影响因素,尝试提出语篇推理的分层加工模型,并讨论将来的研究方向。

国际期刊认知语言学论文可视化分析研究30-36

摘要:可视化分析为直观解读事物及其相互关联提供了良好途径。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认知语言学界主要研究者在国际期刊的发文状况及其研究现状和趋势,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可视化研究软件Cite Space,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认知语言学相关文献为数据,分析了国际认知语言学界发文的主要时间段及其变化、主要发文国家、机构及其领域分布、代表人物及其重要文献;重点分析了高被引作者、高被引文献;通过对高中心度、高被引文献和关键词的分析,总结出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受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并通过各时间段的对比,梳理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热点的演进,指出认知语言学整体发展趋势。

“英语文学最长句”中的逻辑语义关系:功能文体学视角37-41

摘要: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最后一章以类似书面转录的方式展现了主人公莫莉高度口语化的意识流,其中三千多个句子连续成文而不使用标点符号,被誉为最早的"英语文学最长句"。本文从功能文体学视角分析了该章中复杂的逻辑语义关系,并以结尾处最频繁使用连词and的片段为例,明晰了线性文本中潜藏的多层次意识流,以期对文体学、语篇分析和意识流小说研究有所参考。

How+Adj.+S.+Link-v.感叹句的模态感知及其感受质分析42-46

摘要:How+Adj.+S.+Link-v.感叹句是英语感叹句中一种常见句式,主要表达的是感叹者为某一外部事物的某种(些)属性特征所引起或为整个事物所激发的某种强烈情感。本文基于How+Adj.+S.+Link-v.感叹句的结构形式和语义特征的观察与理解,拟从语言涉身性视角,阐释How+Adj.+S.+Link-v.感叹句语言表征的模态感知基础及其感受质问题,从而揭示语言层面背后人们心智活动的规律。

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学与研究
《国标》视域下“做学用合一”的平台型课程创设理念47-51

摘要:《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了较为新颖的、切实可行且有一定灵活度的课程体系,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和重要参考意见。笔者受"全人教育"理念的指引,主张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践中还应包括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集成训练的课程和实践,以突破一直以来学用分离和学做分离的低效学习困境,并体现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取向。基于这些考虑,笔者提炼课程改革经验,创设"做学用合一"的平台型课程,以课程形态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自主、互助、共生的学习平台,集成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盘活其所学知识和技能。本文试析创设平台型课程的理据,阐述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及评价策略。创设平台型课程也为各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校标"灵活设置特色课程体系拓展空间。

课堂话语研究的范式演进与实践转型—从“会话”走向“对话”52-57

摘要:课堂话语的实践价值取向决定课堂话语研究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话语互动形态的"理论阐释",而应更多关注其深层结构中师生交往对话建构的实践品质。本文首先基于IRF课堂话语原型结构的批判解读,指出通常由"会话"驱动的惯例性课堂话语往往耽于知识的平面传输,其教学效能低下的关键原因在于"对话精神"的内在缺失。为进一步探寻课堂话语研究的得失与进路,文章通过回溯梳理话语本体研究的三种主要学术范式,揭示了课堂话语研究从"客观"转向"主观",从"批评"转向"建构"的后现代对话哲学演进路向,为课堂话语的学术研究与价值践行走出"坐而论道"的形式化框限提供识认论参照。文章认为,课堂话语研究的核心使命在于建构生命型对话课堂,即在"对话精神"浸润下,通过"有思想的"行动言说,从课堂话语深层结构重塑师生互动形态,不断从"会话"走向"对话",以深度推进课堂话语学术研究的范式转型。

工作记忆容量对二语者隐喻性语言理解的影响58-64

摘要:为了考察工作记忆对二语者隐喻性语言理解的影响,研究采用3(工作记忆容量:高,中,低)×3(句子类型:隐喻句、无隐喻句、语义矛盾句)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来比较不同工作记忆容量二语者判断上述三类句子语义正确性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语义矛盾句的理解难度大于隐喻句,而隐喻句的理解难度要大于无隐喻句;2)工作记忆容量明显影响二语学习者对隐喻句的理解和加工,高容量学习者的隐喻理解速度和正确率要明显优于低容量的学习者。结果表明,高工作记忆容量有助于二语者快速且正确地理解隐喻性语言,鉴于此,在二语学习和教学中,应重视学习者认知能力(如工作记忆容量)的提升,因为个体认知能力差异会影响学习者对语篇和句子的理解和加工。

神经科学发展背景下的音乐能力与二语习得研究述评64-69

摘要:在某种程度上,目前二语习得研究对21世纪以来的神经科学发展关注还不够,尤其是还没有充分意识到与语言相关的其他认知能力对二语习得的影响。"音乐能力与二语习得"是在认知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下,从音乐的角度研究第二语言学习的新视角,是以大脑研究成果为基础,融合了语言学、音乐学、认知科学的跨学科领域。这个研究视角从音乐能力着眼探索二语习得的相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近五十年来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的局囿和涉及领域的藩篱,有望打破二语习得研究现状的潜在瓶颈期。本文以神经科学发展为切入点厘清了音乐应用于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基础;评析了音乐能力对二语习得影响研究的现状及不足;并指出这个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生态给养”视域下大学英语学习环境设计研究70-73

摘要:学习环境对英语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总结回顾已有学习环境理论基础之上,本文基于教育生态学中的生态给养理论,提出构建学习环境的根本目标应在准确把握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前提下,创设与学习者学习效能相匹配的能够使学习者有效转化为积极给养的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给养"视域下大学英语学习环境的具体设计目标与原则,以使学习者能够感知并解读给养丰富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外语教学杂志语料库翻译学专栏
葛浩文译“狗”—基于葛浩文翻译语料库的考察74-79

摘要:在我国译学界,一提起"狗",一般认为在西方多作褒义,在中国多作贬义,据信在葛浩文的翻译实践中也不例外。但偏见是潜在的,有关研究毕竟不是建立在穷尽考察事实的基础之上。为此,本文借助葛译莫言10本小说"乡土语言"翻译语料库,穷尽性地统计了莫言作品中的涉"狗"原文和葛浩文译文,分类考察了偏见产生的根源和传统分析出现偏颇的事实,借以探讨文化传播的深层机理,增强翻译批评的公正性。

基于语料库的《论语》五译本文化高频词翻译研究80-83

摘要:借助《论语》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比较和探讨了《论语》五译本文化高频词的翻译。通过多层面考察,研究结果发现:五译者多使用各种显化手段,相对而言,森舸斓多使用各种不同词汇类型与段落解释,安乐哲、罗斯文多采用哲学诠释,辜鸿铭多使用地道的叙事与篇章手段,理雅各、刘殿爵更注重原文形式传达。译者翻译策略的不同主要在于译者目的、读者理解、语言文化语境。为进一步推动中西文化融通与翻译话语体系的构建,如果采用"意译+拼音+汉字"【如the Way(dao道),ritual propriety(li礼)】的策略翻译中国传统哲学概念,将能促进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与接受。

外语教学杂志翻译研究
汉语文化典籍中的链式转喻及其英译研究84-88

摘要:无论是修辞学还是认知语言学的转喻和转喻翻译研究,均为数不多,且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采用理论梳理和经验实证的研究方法,探讨汉语文化典籍中的链式转喻及其英译方法。研究发现,链式转喻的名称、界定、分类等尚需进一步厘清;汉语文化典籍中的转喻多数是链式转喻,这些转喻在英译中单独保存的程度很低,大多数需要译出喻体,以明确意义;而结合其他方法,链式转喻的本体也可以在翻译中得到较高程度的保存。

技术哲学视域下口译技术的“名”与“实”探析89-94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迭代升级,语音识别、语义分析、文本转换、语音合成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日渐成熟,业已向以翻译为代表的现代语言服务领域渗透和融合,对传统翻译方式进行着前所未有的重构,也使翻译研究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转向"时代。口译技术是翻译研究领域的新论题,是对以往主流口译研究的开创性延伸,并会对口译实践生态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现有的有关研究成果,借鉴技术哲学的核心观点,探讨口译技术的存在理据,界定口译技术的本质内涵,论述口译技术的多元价值,以期形成对口译技术"名"与"实"的整体认识,为建构口译技术的宏观概念框架提供一定的借鉴。

家族相似视阈下文化意象可译度研究94-99

摘要:翻译与哲学的密切联系源自对人与世界的关系、语言意义等终极认识的共同追求,探究家族相似理论在可译度研究中的解释力,能够拓展翻译研究的视野。家族相似视角下文化意象可译度评估要素包括:语言、文化的相似度;生活形式、语境的相似度;原作和译作之间的关系;译者的主体间性。基于诗词文化意象个案研究可知,首先,多元文化家族各成员之间的相似性是跨文化翻译的前提。其次,复杂多样的社会文化因素是细致量化分析的难点。最后,家族相似不仅描述翻译研究中的多维度相似现象,更为衡量可译度提供动态多元的评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