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杂志社
分享到:
《外语教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语言与语言学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等。
  •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 国际刊号:1000-5544
  • 国内刊号:61-1023/H
  • 出版地方:陕西
  • 邮发代号:52-170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4
  • 综合影响因子:1.49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外语教学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杂志语言学与语言研究

语言哲学三问

摘要:本文以推进中国语言哲学研究为标的,提出了三个理论性问题并尝试给了自己的解释。这三个问题是:1)语言哲学是个什么样的"学"?文章认为哲学包括语言哲学有两重性,它既是学科体系里的"学科",又是一种"求智"的探索精神;2)语言哲学有中西之分吗?文章认为语言哲学是"从语言出发解决哲学的问题",由于中西语言和哲学传统的迥异,中国语言哲学的研究应该不同于西方语言哲学;3)语言哲学的体和用是什么?文章认为中国文化的特色是知行合一,中国语言哲学也应该是个道器并重的研究,既解决认识问题,又解决实践问题。
1-3

修辞学的跨学科性与修辞学的跨学科研究方法

摘要:在西方,修辞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已发展成为一门被称为建构性的学科、一门跨学性的学科。修辞学的跨学科性是由其本质特征所决定的,修辞学的跨学科性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修辞学将触角延伸到所有人类行为;二是修辞学成为其他学科知识生成的的途径;三是修辞学借鉴、汲取、融合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一般来说,对修辞学的跨学科研究是以修辞学的基本理论为经,以其他学科理论或方法为视角、参数或纬。
4-9

存在性状态变化事件的词汇化模式

摘要:认知语义学创始人Leonard Talmy(2000:117)提出了著名的语言两分法理论,认为:语言可以分为动词框架语言和卫星语框架语言,并进一步指出现代汉语属于卫星语框架语言。这一理论适用于整个宏事件所属的五类不同的框架事件,即运动事件、体相事件、状态变化事件、关联事件和实现事件。关于现代汉语是否属于卫星语框架语言,学界有较大争论,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运动事件。本文将研究视角转向状态变化事件(event of state change),旨在通过实证研究,从不同的视角探究现代汉语的词汇化模式,从而为现代汉语的准确定位提供更多依据。作为对状态变化事件的初步探索,文章集中研究存在性状态变化这一分类,通过图片描述的方式收集口语语料。语料分析发现存在性状态可以分为致使性和非致使性两种事件,致使性事件编码为卫星语框架结构,而非致使性事件中动词框架结构和卫星语框架结构呈现2:1的比例。本文最终结论认为:1)存在性状态变化事件呈现互补型模式;2)非致使性存在性状态变化事件的表征呈现两种框架结构并行合并模式。
15-19

名词性替代的概念匹配、释义与转移机制

摘要:替代可以被视作是一种广义的回指关系,因此相关回指理论可以被用来对替代问题进行阐释。本文根据王军、高明强(2009)提出的回指三段论的思想,从概念匹配、回指释义和概念转移三个方面全面阐释了名词性替代结构中的概念变化,揭示了替代的概念匹配、连通与转移机制,这对于更好地动态理解其他替代结构以及其他衔接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20-24

叙事语篇的拓扑性质研究

摘要:拓扑理论视角下叙事语篇来源于可能世界。具体表现为:叙事语篇是拓扑转换的结果,拓扑转换经历三个阶段即可能世界—视觉感知—语篇表达式。在拓扑转换过程中,关系性可作为拓扑衡量。
25-28

词汇同义关系的在线构建与认知相似性

摘要:认知语义学理论认为,词汇同义关系是通过语义属性的联系而形成的既定语义关系,储备于词汇知识当中。而根据词汇语用学关联理论,词汇在语境中表达的意义需要通过语用推理机制在线调整和充实。本文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特别范畴(ad hoc category)理论,提出词汇之间认知相似性的建立不仅是储存在大脑中通过经验建立固有联系(association),而是以语言的待确定性(linguistic underdeterminacy)为基础和前提,通过语用推理机制和特别范畴将交际双方认知加工努力转移至潜在相关信息的方式建立。特别范畴对词汇同义关系的在线构建起限制和激活作用。
29-32

中心语“的”的范畴统一性

摘要:以"的"为中心语的谓词性偏正结构、名词性偏正结构和状态形容词短语具有很强的平行性。不同语言(方言)、不同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范畴存在差异,范畴分析需要以母语使用者的语言知识为基础。汉语北方话三个"的"符合范畴统一性的三个条件:句法环境互补,读音相同,写成相同汉字,母语使用者的语言知识把它们归并为一个"范畴"。既可以作定语又可以作状语的"X的"结构是修饰性质的成分,其中"的1""的3"为一个统一的范畴:修饰标记。"X的3"可以作主宾语和定语,"X的2"可以作状语、谓语和补语,二者分布完全互补,北方话"的2""的3"是同一个范畴。语音删略可以作为范畴确认的重要参考。
33-36

学位论文语篇的语言学研究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不同研究领域对学术语篇的关注度与日俱增,而国内对学术语篇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是对学位论文语篇研究的梳理和总结。文章首先概括了学术语篇研究的发展脉络,其次介绍了学术论文次语类的宏观语步结构研究,最后从跨学科差异、跨文化差异和跨语类差异角度出发,回顾了国内外语类研究领域对学位论文语篇的研究。同时,本文简要论述了国外学术论文语类研究对我国此类研究的借鉴和启示。
37-42

“不是A而是B”结构与“not A but B”结构的多维比较研究

摘要:"不是A而是B"结构与"not A but B"结构是汉英典型的具有更正义的正反浓缩对照结构。本文从句法、语义与语用三个维度系统探讨了汉英这两个更正型结构的异同点:两者均表达语义更正、元语更正义和反预期的语用特点,具有类似的构式演变与压制作用,但在句法与构式化程度方面存在差异。
43-48

中国人对时空隐喻认知的心理现实性研究——对传统映射模式的优化

摘要:时空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关系之一,人们对时空的认知一直是语言学和心理学关心的问题,很多领域对此都有所研究。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人在空间和时间认知上的心理现实性,并优化了传统时空隐喻的映射模式。通过理论假设和实验验证的方法证明了Clark,Evans和Lakoff等人提出传统时空隐喻分类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适合以汉语为母语者使用的新型时空隐喻映射模式的分类。本文还通过实验证明了中国人时空认知的心理现实性,结果表明中国人偏好使用时间水平轴的左侧区域表示"前"的概念,而用右侧区域表示"后"的概念。另外实验还证明了在目标会议问题上,无论是在将来还是过去的语境中,受试者都会自然的把目标时间向更左的位置推移,从而在心理现实性上证明了传统时空隐喻映射模式分类的不足,进而验证新分类的合理性。最后本文探讨了该实验结论与Borodisky论文结论的差异,这从一个侧面上可以反映出母语的不同对该国人们的时空认知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是至今对于语言是如何导致这种差异的研究并不多见,这将会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48-52
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语课堂教学话语有效性的多维度评析——试析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教学案例

摘要:本文采取理论负载型途径,尝试性地提出外语课堂教学话语有效性多维度评价框架,包括课堂活动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教师话语、学生话语、互动参与形式、以意义/形式为导向的话轮和话语结构。基于这一框架,本文对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中(视)听说组高分、中分和低分组的三个典型教学案例进行评析,从而启发一线教师反思课堂话语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53-57

语速、视频类型和词汇知识对外语视听理解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分析了视频的语速、类型以及受试的特定词汇知识对其视听难易度感知和实际理解情况的影响。71名正在国内某高校修读大学英语课程的一年级学生观看了以不同语速播放的三段新闻和三段演讲,并完成相应的视听理解练习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语速变化(140wpm,166-170wpm,195wpm)会影响难易度感知,但不会显著影响视听理解;视频类型(新闻vs.演讲)会对视听理解和难易度感知产生显著效应;生词率与视听理解、难易度感知都显著相关。笔者分析讨论了上述研究结果,并对外语教学中视频材料的选择提出了相关建议。
58-62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热点的领域构成与拓展趋势——基于CNKI学术期刊2001年—2014年文献的共词可视化分析

摘要:为了直观地展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十年有关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文献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包括四个热点领域:以阅读水平提升为目标的教学与学习方式研究、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研究、检验教学效率的大学英语阅读评价与测试研究、多元价值取向之下的大学英语阅读的语境研究。因此,要实现高效而又有意义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未来需要加强阅读理论本体探究、进一步深入微观和实证研究、鼓励探究基于教师个人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方法等。
63-68

英语专业本科生研究能力培养研究:综观·反思·前瞻

摘要:英语专业本科生研究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的具体能力是读写能力和思辨能力,读写能力的提升需要优化读写课程体系,强化研究性阅读,细化作文评改过程;思辨能力的提升要以广博的知识系统做支撑,以研究性思维训练课程为辅助,以知识输出为教学导向。
69-72

二语程式语写作自动加工的心理现实性研究

摘要:本研究主要采用过程指标,对书面产出条件下二语程式语自动加工的心理现实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受试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程式语的自动加工现象,程式语在写作产出中具备整存整取的心理现实性。自动加工只是程式语加工方式的一种,二语写作中程式语的产出存在受控加工、自动加工、半自动加工三种方式。研究还发现,在词类和表达功能上受试的程式语自动加工分布不均衡。
72-76
外语教学杂志外国文学评论

“第五届全国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研讨会”征文通知

摘要:由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主办、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全国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研讨会"将于2016年10月29日—30日在山东财经大学舜耕校区召开,大会主题为"跨学科视角下的应用认知语言学研究",主要议题如下:(1)基于使用的二语习得研究;(2)双语语言能力与认知研究;(3)应用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4)二语习得的心理语言学与神经语言学实验研究;(5)应用认知语言学的语料库研究;
81-81

屠格涅夫笔下的负面女性性格类型研究

摘要:屠格涅夫塑造了唯美的"永恒女性"画廊,却并未忽视作为社会群体的女性所表现出的种种负面性格。他以现实的笔调勾勒出"问题少女"、"残暴女君"、"堕落女性"、"现实奴隶"等一系列并不光彩,却异常生动的性格类型。从艺术和美学的维度看,这一系列负面的女性性格所彰显出的魅力绝不逊色于唯美的"永恒女性"。
82-85
外语教学杂志翻译理论与实践

译者语言与译文语言的地缘性——以苏籍译者群及其吴语运用为个案

摘要:译者语言与译文语言地缘性的研究在以往比较鲜见。本文主要以苏籍译者群为研究对象,对其方言在译文中的运用展开地缘关系分析,并具体通过对杨必译《名利场》个案的研究,发现译者在译文中引用吴语多是求原文之真、务读者需求之实之举。本文属于区域语言地理和译者行为研究的一部分。
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