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杂志社
分享到:
《外语教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语言与语言学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等。
  •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 国际刊号:1000-5544
  • 国内刊号:61-1023/H
  • 出版地方:陕西
  • 邮发代号:52-170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4
  • 综合影响因子:1.49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外语教学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杂志语言学与语言研究

移动非受格构式的概念整合分析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移动非受格构式生成的认知理据。文章首先回顾了Goldberg对移动非受格构式的研究,并指出了这一研究的不足与缺陷,从而提出概念整合理论对移动非受格构式的研究具有更强大阐释效力。作为人类一种基础和普遍的认知能力,概念整合理论为构式理论的研究可以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1-8

语义关系研究及其学科跨界视阈分析方法

摘要:近些年来,学术界对于语义关系的研究呈现多层次、多维度和多系统特征,涌现了一些语义关系研究的学科跨界项目和成果。本研究对近些年来出现的语义关系研究项目和成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学科跨界的研究方法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语义关系的学科跨界研究方法的形式和路径呈多样化特征;除了传统的语义关系研究方法如组合与聚合、内省等以外,还出现了语料库法、心理实验法、多模态分析法等方法的相互借鉴和整合使用,后者有助于弥补之前语义关系研究方法在学科跨界方面的不足。
9-12

小说语篇生成的双重结构——以伊丽莎白·乔利小说三部曲的语篇建构为例

摘要:小说语篇的生成存在双重结构。现实世界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经过凝聚式或辐射式虚构成为小说世界的"典型事件";"典型事件"作为小说的本体结构在主体意向性主导下发展为"语言前用例事件"的意象模型,意象模型固化为语言的描写结构,生成小说语篇的概念模型。小说语篇模型建构体现出主体意向性"利己"和"贴近自我"的特点。伊丽莎白·乔利是一位温和的女权主义者,《我父亲的月亮》三部曲中情人关系的语篇表达受到小说作者意向性的影响和制约,在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的选择上反映出乔利的思想和立场。
13-16

情态评价意义的语义学视角

摘要:本文从语义学视角探讨了情态的评价意义,认为情态与评价理论中态度系统和介入系统关系密切。要探究情态的态度评价意义,需要对态度系统中"常态"、"真实性"和"适宜性"等概念,甚至对其上一级系统的概念,进行内涵与外延上的适当拓展,以提高评价理论的解释力和适用性。介入系统中,把高"盖然性"情态表达式视为"对话收缩"中的"宣称"的语义资源更为合理。态度系统和介入系统关涉情态的不同语义维度,两条不同的语义联系路线是相互独立、并行不悖的。
17-22

视觉语法的新发展:基于图画书的视觉叙事分析框架

摘要:由Clare Painter,Jim Martin,Len Unsworth三位著名系统功能语言学者历时十年完成的力作《解读视觉叙事:儿童图画书的图像分析》是自Kress&van Leeuwen(1996)的奠基之作以来对视觉图像分析理论最显著的发展。在Kress&van Leeuwen(1996)单个图像分析框架基础上,该书提出了系统分析由多个图像组成的视觉叙事的元功能框架。该书细致的系统建构对我们进一步理解视觉语法,更加系统地分析图画书、漫画、电视广告、电影等复杂多模态叙事语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简要介绍该书中的视觉叙事分析框架并结合相关理论与漫画实例分析阐释其在多模态语篇分析中的应用。
23-27

英语词汇中名形转类的语义偏移现象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英语中名形转类的语义偏移现象。经过比较研究后本文认为:名词的联想意义,包括内在附属性质意义和外在附属性质意义,是名形转类的语义基础;而名形转类的过程总是伴随着语义重心由理性意义向联想意义偏移的过程。在研究中,本文总结出名形转类过程中的四种语义偏移方式:语义提取式、形象转喻式、语境阐释式和抽象概括式。
27-31

基于接触语言学的美国英语演变研究

摘要:美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400多年来的语言接触中,语言借用促进了美国英语的形成;语言转用推动了美国英语的发展;词汇扩散导致了美国英语的扩张。随着语言社会使用功能的增强,美国英语完成了从移植、形成、发展到扩张的演变,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通用语。基于接触语言学对美国英语接触性演变进行研究,从一个新的视角诠释了语言接触对美国英语演变的作用,有助于认识语言接触性演变的客观规律,对于研究其他语言演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32-35

生物进化论视角下中国英语变体的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与生物进化进行类比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英语变体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一些实质性的探讨,并重新诠释了"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内涵。在生物进化论视角下,中式英语对应于受汉语和国人思维习惯影响和干扰,在英语使用中出现的超出规范英语范畴或超出英语文化使用习惯的英语;中国英语对应于被广泛接纳和认可的带有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色彩的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来源于中国本土环境下英语的突变,本文将所有突变归纳为:高效突变、有效突变、低效突变。综合而言,任何突变产生的中式英语都会以一定的概率转化为中国英语,大众接受和认可的程度直接决定了转化成功的概率。
36-39

现代汉语中日语外来词词源考辨

摘要:在以往的现代汉语中日语外来词研究中,大多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日语对现代汉语产生的影响和现代汉语吸收日语新词的社会背景等方面。本文从词源和词义变化的视角对《汉语外来词词典》收录的"接吻、金刚石、审判、天主、银行"等五个日语外来词的词源进行了考证,旨在指出"接吻"等五个日语外来词源于汉语,其词义变化也发生在汉语语境当中,所以不应看做是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而应归类为"汉源回归词"。
40-43
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学与研究

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探究——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

摘要:职业倦怠作为教师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其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历程中的常见现象,已经成为制约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对教学质量、学生发展及教师队伍稳定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教师职业倦怠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及其理论模型,并着重探究了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国内学者进行相关研究,尤其是为预防和缓解英语教师职业倦怠,进而促进其专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启示。
44-49

第二届认知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认知诗学学术研讨会会讯

摘要:本世纪以来,认知诗学发展迅速,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为进一步推动认知诗学深入发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中国认知诗学研究会将于2015年10月22日—10月24日(10月22日报到)在广州召开第二届认知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认知诗学学术研讨会。Peter Stockwell,Mark Turner,Joanna Gavins,Gerard Steen,Elena Semino,Catherine Emmott等国外知名学者将应邀与会。主题:多维视野中的认知诗学。
49-49

课堂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份建构及顺应性

摘要:本文研究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建构的语用身份类型、语用策略及语境顺应性。研究发现,教师课堂言语行为主要建构博学型教师、权威型教师、亲和型教师和同伴型教师的多元语用身份。教师通过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以及指令类言语行为的不同实现方式建构身份。不同的语用身份动态地顺应不同的物理、社交和心理语境因素。
50-54

基于模因论的语际语用课堂教学实验研究

摘要:本研究在界定语际语用能力和语用模因概念的基础上,依据模因论制定了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下的基于模因论的语际语用教学方案,并检测了这种课堂语用教学对培养语际语用能力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课堂语用教学方法对培养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55-59

语言测试与评价国际研讨会征文通知

摘要:语言测试与评价国际研讨会将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承办,教育部考试中心协办。本次研讨会主题涉及外语能力测评体系研究,话题包括但不限于:1)外语能力等级量表研究;2)外语测评标准研究;3)我国的外语考试改革研究;4)外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研究;5)基于标准的外语教学与评价研究。
59-59

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文化负载词汇习得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本研究对天津商业大学的50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进行了跨文化敏感度和英语文化负载词汇习得的调查和测试,并用SAS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学分析,发现跨文化敏感度和英语文化负载词汇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进而揭示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意识以促进其对英语文化负载词汇的习得这一方法是否可行。
60-63
外语教学杂志外国文学评论

新拉康主义与《毁灭》中的后现代心理文化表征

摘要:爱尔兰女作家约瑟芬·哈特的小说《毁灭》,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作品。它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演,被翻译成近30种文字,这些事实足以说明它的价值,但国内的讨论并不多。本文拟从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角度,并借助拉康的晚期概念,讨论《毁灭》中的一个重大主题:欲望,以揭示主人公的原始父亲欲望和美艳女人对主人公的欲望构建过程,表明在后俄狄浦斯时代,主人公在介于两种死亡之间的空间里试图通过僭越快乐原则、置社会伦理道德于不顾以追求欲望客体而导致家庭解体和自我毁灭的拉康悲剧思想。
64-68

布宁爱情小说的自然原型叙事

摘要:运用神话原型理论,对俄罗斯作家布宁爱情小说的全方位解读发现,神话原型在布宁爱情小说中集中体现为自然原型,且形成独特的自然原型叙事模式:以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叙事,使人的情感世界与自然世界的运动发生应和,并形成稳定的内在叙事结构;以太阳和月亮等宇宙发光体为载体,揭示爱的永恒与神圣,肯定生命的存在,并形成了自然之光的启示叙事模式。
69-72

罗斯的《人性污点》:又一场后现代主义社会的恶作剧?

摘要:本文使用文本细读的方法,结合詹姆逊、拉康的有关后现代社会的理论探讨罗斯的《人性污点》这部小说的深层意义,认为它反映了后现代社会颠覆与消解之下人们的互相质疑和自我质疑,拷问了美国当代社会荒谬与反讽的历史状况。如果说它是一部"恶作剧",也应该是一部"提出一个问题"的"恶作剧"。
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