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杂志社
分享到:
《外语教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语言与语言学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等。
  •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 国际刊号:1000-5544
  • 国内刊号:61-1023/H
  • 出版地方:陕西
  • 邮发代号:52-170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4
  • 综合影响因子:1.49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外语教学 201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杂志功能语言学专栏

作为社会过程的法律语篇及其谋篇语义

摘要: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将法律语篇视为社会语境下实现社会过程的语言类型,在附生观的指导下,通过语篇格律系统和识别系统两个语篇语义学维度,分析作为社会过程的法律语篇如何呈现其谋篇语义。分析发现,在谋篇层面,立法语篇追求形式化简约化,司法语篇尤其是交叉质询等口头语篇追求复杂化主观化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不同类型的法律语篇实现的不同类型社会过程目标紧密相关。
1-6

一维过程性、轨迹在线性与层次结构性——《评价文体学》建构的三个基本原则

摘要:《评价文体学》的建构基于三个基本原则:一维过程性、轨迹在线性和层次结构性,三者足以统摄先前应用于话语分析的所有原则。第一条描述的是文本过程次第出现的前景化评价文体成分;第二条是针对评价文体成分所属评价次范畴的:前后关联,并始终出于工作记忆状态而具有现在的性质;第三条涉及由前二者构拟的整体评价主旨,包括前景化和背景化视野里的评价层次,从而出现立体模式。在概括性阐述之外,论述还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做了进一步演示。这一工作思路对所有话语分析、甚至对语篇语言学的建构均具有启发意义。
7-12

政治演讲语篇中的认同语义系统及语言资源选择——以奥巴马的一次演讲为例

摘要:在政治演讲中,“认同”既是重要手段又是主要目的。本文提出了认同语义系统这个概念,属于语言的人际意义范畴。本文以奥巴马的一次演讲为例,通过分析其中的对词汇语法资源的选择揭示了该语篇表达的认同语义系统和意识形态。分析、解读政治演讲语篇中的认同语义系统对我们深入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有重要的意义。
13-17

认知识解与语义构建:认知与功能的互补视角

摘要:认知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间的学理关系,学界迄今尚无统一认识。以体现两派主要思想的认知识解与语义构建为切入点,通过探讨两者在经验世界认识过程中的各自表现,发现认知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互补关系而非子集关系。最后,基于互补关系,提出经验世界认识过程的认知-功能互补框架。
17-21
外语教学杂志语言学与语言研究

状态变化事件与实现事件的概念界定

摘要:基于Talmy(2000b)的宏事件(macro—event)概念,本文对两类易混淆的事件,即状态变化事件与实现事件,进行了概念界定。发现:深层语义上,两类事件均为运动事件隐喻扩展的类型;核心语义均包括时间和空间。两者关系如下:1)状态变化事件涵盖了实现事件,后者是前者的特殊形式,即认知状态与实体状态的变化;2)状态变化事件包括非施事和施事变化,实现事件仅限于后者;3)状态变化强调焦点实体的物理和条件变化,其动词多为始动动词,实现事件为认知和实体状态变化,其动词为完成动词和意动动词;4)英语用带体标记的动词或卫星语素来表达状态变化或实现意义。现代汉语借助动词之外的体标记“了”表达状态变化意义,借助更丰富的“了”、“着”、“到”等体标记表达实现意义。该研究对准确理解这两类事件和后续实证研究设计有一定启发。
22-27

关联理论视域下的显义和隐义研究:问题与展望

摘要:在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界面研究中,关联理论的显义和隐义划分法独树一帜。近年来Carston等学者将更多的语用现象也划入显义的范畴,进一步拓宽了显义的范围,并且尝试以临时范畴为基础建立统一的解释框架。但是这一做法在理论解释力、显义和隐义甄别标准、跨学科整合、研究方法、隐义的可取消性以及语言习得观等方面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文章对这些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将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33-37

移动事件类型学的扩展研究——认知与习得研究

摘要:Talmy(2000)基于移动事件词汇化模式所提出的“附加语构架语”和“动词构架语”语言类型理论在国际语言学界和心理学界影响广泛,成为研究者们考察诸多语言以及与语言相关研究问题的理论工具或出发点,例如语言和思维或认知关系的研究以及语言习得研究。本文主要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评介。
38-42

“V上”的语义类型及其认知分析

摘要:“V上”的基本共时义,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种:向上的趋势、动作的实现、行为的开始/状态的实现以及动作数量、价值或程度的累积。本文在对“V上”的语义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力图揭示“V上”结构的隐喻和转喻机制。研究表明,客体上升是个有起点有终点的位移过程,而事件的完成、动作的累积以及状态的变化也是个有起点有终点的位移过程,因此,“V上”的隐喻机制在于客体上升与事件过程这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符合隐喻的内涵;而其转喻机制是用客体上升三要素中的一个或两个要素来代指事件的整个过程,符合部分代整体的内涵;对于大部分“V上”结构来说,隐喻和转喻机制往往共同作用于其语义生成过程。
43-46

隐喻语言的体验基础理据研究进展

摘要:体验是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作为概念隐喻最显现的表现形式,隐喻语言的体验基础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梳理了国外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在隐喻语言体验基础研究上取得的趋同证据;并就未来研究的方向:复合隐喻的探讨、实验设计的优化和测试类型的扩充展开谈论;同时简单介绍了国内研究现状,以期拓展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的新视角,激发实践层面的新思考。
47-51
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学与研究

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实然现状与应然选择

摘要:本研究旨在揭示构建国家外语教育政策框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首先剖析了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实然现状,对现有外语教育政策进行了梳理与评析并分析了现有政策背案下的外语教育现状,如英语、小语种、大中小学外语教育重叠以及汉语言文化缺失现象等。其次,归纳了语言政策研究的理论依据:生态哲学理论、语言战略和语言与文化。最后,探讨了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应然选择。
56-60

社会文化视域下英语学习者能动性与身份之间的关系

摘要:本文从能动性和身份的定义入手,并对SLA领域关于两者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之后研究以调节理论和生态给养理论为基础,采用叙事法对东北某大学的一名大学英语学生的英语学习历史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在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中能动性和身份发挥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能动性行为作为调节动力不仅促进身份构建,同时也赋予身份情境化的特征。研究旨在找出两者关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又一思路。
60-64

大学生交换学习期间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我身份的变化:访谈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访谈的方式探究了学生在出国交换期间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我身份定位的变化。两名北京某高校大三英语专业的学生参与了本研究,他们均在三年级期间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出国交换项目。结果显示,尽管被试觉得难以融入当地文化,但是交换使他们更多地了解了当地文化及其与母语文化的差异,对其他文化更加包客,并提高了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身份而言,两名被试认为自己的中国人身份在交换期间没有任何变化,甚至略有加强;同时,他们觉得自己变得更加关注时事,并更趋向于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件。
65-68

中国学者科研论文中英语词串使用型式研究

摘要:本研究从词串的语篇密度和适切性两方面探讨了中国学者科研论文中词串的使用型式,揭示了中外学者词串使用的差异。首先,中国学者能够灵活运用的学术词串种类偏少;其次,中国学者单篇论文,特别是科技和医学领域论文的词串密度偏低;再次,中国学者在描述研究过程和表明学术立场时表现出词串贫乏、准确性不够的倾向。本文最后讨论了词串的未来研究方向。
69-74
外语教学杂志外国文学评论

唯我论的表征与内核:评约翰逊的《中间通道》

摘要:约翰逊在《中间通道》中揭示了唯我论与人本思想、黑奴物化和资本奴化之间的张力。他按叔本华唯我论的基本原则塑造出极端的唯我主义者,抨击“权力意志论”对人性的扭曲和对人类社会基本伦理的践踏。唯我论语境下的资本运作将大西洋奴隶贸易中的奴隶贩子和非洲黑奴推入物化境地,致使人性在资本的增殖过程中无情退化。无节制的贪婪迫使资本追逐者纷纷沦为资本的奴隶,成为浮士德精神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哀吟而出的又一曲悲歌。
81-84

《夏洛克》:文化唯物主义视野下的莎剧再写

摘要:在《夏洛克》一剧中,阿诺德·威斯克从文化唯物主义的角度,将积满厚重文化尘埃的莎剧《威尼斯商人》置于动态的“后大屠杀”历史坐标中,审视并拷问被给予了复杂社会印记的夏洛克话语符号,从而在政治的层面上实现了对犹太文化记忆的再签名。
85-88

美国非裔文学中的“新鲜事物”——论《牧牛传说》里的道家思想

摘要:查尔斯·约翰逊对道家思想的运用构成其重要作品《牧牛传说》的一大亮点,也是整个美国非裔文学中的新鲜事物。为了打破传统奴隶叙事对自由的狭隘界定,他在《牧牛传说》中有意借鉴道家、尤其是庄子有关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来深化人们对自由的认识。虽然他在表现睿伯的道家自由精神时带有明显的矛盾性,但他的创作意图本来就不是历史现实主义,而是充满宗教与伦理内涵的黑人哲理小说。他尝试把道家思想运用到美国黑人文学中的意义值得肯定。
89-92
外语教学杂志翻译理论与实践

第九届全国认知语言学会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摘要:经中国认知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第九届全国认知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15年9月25-2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97-97

构建翻译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

摘要:本文结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订模型,分析了翻译专业培养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随后,本文详细讨论了翻译实践教学的合作模式、组织形式以及实践内容,提出了翻译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该模式能为翻译专业培养院校提供参考,进一步完善课程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更好地实现翻译专业培养目标。
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