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杂志社
分享到:
《外语教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语言与语言学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等。
  •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 国际刊号:1000-5544
  • 国内刊号:61-1023/H
  • 出版地方:陕西
  • 邮发代号:52-170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4
  • 综合影响因子:1.49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外语教学 201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杂志语言学与语言研究

共时性对立波动平衡——评价文体学的批评与审美观

摘要:本文旨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范畴的基础上尝试建构评价文体学的批判与审美模型——对比波动模式,即同一文本中具有对比特点的评价特征之间所具有的互动关系。但这里的对比性是一种原型思想:它们不全是极端对立,还包括中间过渡情形;依据是跟评价主旨有关的思想内容(包括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话语修辞手段、语词选择策略。这些分别是经典文论、叙事学和文体学关注的基本对象,这里统一于波动关系之中。该尝试将有助于从一个更具体的角度审视文学文本的文学性。
1-4

商务英语谈判:国际研究现状分析及拓展(2004-2013)

摘要:商务谈判是商务英语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SSCI期刊论文为语料,采用可视化定量分析方法,考察国外近10年来商务英语谈判研究现状。研究发现:1)10年来,国外商务谈判研究呈逐年整体上升趋势,并伴随周期性波动的特点。论文集中发表在谈判类和经管类期刊上,语言学期刊对商务谈判研究不足;2)商务谈判研究涉及四个领域,涵盖谈判结果、谈判行为、谈判理论模型、谈判策略、谈判表现、中美间谈判等20个热点话题,电子商务谈判成为新热点;3)谈判学和语用学对商务谈判研究影响较大;4)实证研究是主流范式,以定量研究为主。今后可从话语分析、语用学和言语行为等语言学视角,拓宽商务谈判研究的思路。本研究对国内开展商务谈判和商务英语研究具有一定启示。
5-10

英语被动结构多维度对比研究

摘要:三代布朗语料库的建成,使得被动结构动态分阶段历时考察成为可能。本研究对被动语态在英语变体及语体间差异的历时考察发现:1)BE被动结构呈下降趋势,而GET被动结构呈急剧增长的相反态势,同时具有“前30年快,后20年慢”的特点;2)BE长被动结构频数呈下降趋势,且与BE被动结构下降速度一致;3)BE被动结构语义韵变化幅度很小,英语变体间差并不大,但三种语义韵的分布与语体正式程度密切相关。
11-15

民族文化语言多维视角研究

摘要:民族文化语言研究多年来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人们运用传统理论和方法对其展开研究的同时,对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应用有了更高的诉求。当代语言学中的NSM理论揭示语言本质和新颖的释义观以及多维视角探讨民族文化语言的方法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注意。本研究拟通过人类学和人类语言学、民族语用学和民族文化语言及其同中有异特征等多维视角,对民族文化语言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力图促进人们借鉴NSM理论成果来拓展民族文化语言研究。
16-19

指称转喻在文学中的认知功能

摘要:本文回顾了指称转喻的相关认知研究,以英语诗歌语篇为例,从认知角度分析指称转喻在文学中的应用和功能。指称转喻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或修辞手段,还是文本建构者思考事物、认识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是读者理解和阐释文学语篇的一种思维方式。
24-28

话语标记研究三题

摘要:话语标记与关联词的关系、话语标记与发语词的关系,话语标记的意义问题是话语标记“汉化”的三个重要问题。话语标记在于建构话语与语境之间关系,而关联词则主要关联句间关系。话语标记经常用在口语中,发语词则应用在书面语中。话语标记的意义即功能。话语标记的核心功能旨在引导话题。
29-32

典型投射结构的心理空间建构

摘要:本研究旨在从认知语义的视角探讨典型投射结构的心理空间建构与认知语境。投射过程涉及两个心理空间的映射;三种典型投射结构的心理空间建构存在差异,构成了一个认知努力和介入程度的连续统。认知语境是投射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投射意义的激活、提取和理解有促进作用。
33-36
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语课堂即时形成性评估的“相倚性”研究

摘要:本研究旨在构建以相倚性为核心的课堂即时形成性评估理论。基于我国高校6名大学英语教师共28课时自然状态下的课堂数据,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和课堂话语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了课堂即时形成性评估中教师行为与学生表现、评估目标之间的内在相关性。研究表明,“建立连接”和“树立期待”是课堂即时形成性评估相倚性的两个核心过程,教师在评估目标和学生意外需求之间建立联系,并通过不断地提供支架性的评测,期待并预示学生的下一步表现,促使学生参与增加,体现即时形成性评估的形成性功能。
41-45

同伴互评法在英语演讲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同伴互评以评估为形式,以促进学习为目的,在语言教育界颇受推崇。本研究基于Vygotsky的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Swain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理论,将口头同伴互评融入英语演讲课堂,用质与量的分析方法剖析该教学法在促进英语演讲技能习得和英语会话能力发展上产生的效果。
46-50

从语言技巧到社会文化功能的嬗变——美国大学写作教学范式转变述评

摘要:本文综述美国写作史上的两次范式转变,即教学重点从成果到认知过程再到社交过程的转变,揭示写作过程及后过程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性和使用价值。后过程写作理论涵盖写作涉及的语言、修辞策略,交际能力和作者背景、价值观等社会文化因素,提倡在课堂互动和写作实践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艺术、交际和文化素养,完成从传授写作技能到实现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的嬗变。美国大学主流写作教学法对于促进国内外教学法互动、提高我国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公民素质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51-54

基于语境的EFL教学方法、学习者观念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实证研究

摘要:后方法教学法强调语境对教学的重要性。作为语境因素之一的学习者观念在国内研究匮乏且多采用单一方法的横向研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试卷分析等多元方法对大学英语一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纵向研究,调查发现根据学习者观念,可将EFL学习者可分为3组不同类型,虽然其学习者观念的各个方面情况复杂,但和学习成绩有明显相关。基于学习者观念的EFL教学方法显示:素质教育特点和分层教学特征对提高学习成绩有显著性作用。
55-58

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状、运用与前景

摘要:本文探讨专门用途英语在中国大学的实施和发展前景。首先基于参考文献,试图对EAP与ESP的课程内涵进行释义,以澄清两者在意义上的划界。同时就当前中国学生英语课程通用英语(General English)或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并存关系做进一步阐述。此外,针对高校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现状做出基本概述,并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出建设性的ESP组织教学。希望教师以对专门用途英语等教学理念的正确理解为基础,提高自身的学术文化、学术语言、学科知识等方面的底蕴,不断拓宽职业发展,改进我国大学外语教育的教学功效。
59-63

协作型反思教学模式在外籍教师教学管理中的构建

摘要:多年来有关反思教学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形成规模,但却很少涉及该理论在外籍教师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本研究在对陕西省部分高等院校中外籍教师教学管理水平现状进行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协作型反思教学模式是提高高等院校外籍教师教学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64-66

纠正反馈的认知心理基础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纠正反馈是对学习者的偏误而给予的评价性和指导性信息。以普遍语法为基础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纠正反馈只能改善学习者的语言行为而不能提高语言能力,从而拒绝外语教学的纠正反馈;而认知语言学的二语习得理论则认为语言习得是人类依靠认知机制获取知识或技能的方式,纠正反馈恰恰密切联系认知中的语言的输入与输出,能够加强学习者的认识比较,促进知识结构的强化或重构。纠正反馈的认知心理基础主要有感知突显和认知互动,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提供反馈需要考虑反馈对象、方式和内容等认知因素。
67-70
外语教学杂志外国文学评论

成长的不能承受之轻:麦克尤恩《水泥花园》的伦理意识与伦理选择

摘要:作为麦克尤恩“惊恐文学”的代表作,《水泥花园》带给读者的不仅是阅读过程中的“不安”与“震撼”,更多的是阅读之后的伦理启迪与思考。本文试图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出发,重点分析小说人物杰克、朱莉、汤姆、苏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伦理问题及其蕴含的文学价值。文章认为,在父母相继离世的伦理环境中,杰克家庭原本完整的伦理结构遭到破坏,他们兄妹失去了效仿的道德榜样,难以获得正确的伦理观念和构建自己的伦理规范。同时,由于杰克等人自身的人性因子受到兽性因子的抑制,导致其伦理意识无法产生,理性无法成熟,使得他们在确认伦理身份的过程中出现了身份错位,产生了乱伦意识,并最终导致了伦理混乱。故此,小说揭示了少年儿童在向成人转变的过程中确认伦理身份的困难,隐喻了人在完成生物性选择之后进行伦理选择的必要性。
71-74

视觉图像“完美的犯罪”与身份建构的虚幻性——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视觉文化转向

摘要:作为以图像为主导的文化,视觉文化早在电影出现初期便对人们感知生活的方式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典型地体现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尤其是在小说的叙事手法上。有声的话语在小说中空洞、失声、甚至是对所表达意义的反讽,但无声的图像却以它的逼真性轻而易举地发出一种强音。在运用图像式叙事技巧的同时,作者更表现出强烈的批评性,对视觉图像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并通过盖茨比身份构建的失效展现了视觉影像的虚幻性。从对视觉文化的批判来说,菲茨杰拉德是超前的。
75-78

《喧哗与骚动》中的句子重复

摘要:重复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但某一句子没有任何变化或基本没有变化在小说中重复出现的现象并不常见。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大量重复某些句子,这并非像某些评论家所批评的那样是因为他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原因。而是他对艺术创新孜孜追求,精心设计、匠心独运的结果。《喧哗与骚动》中的句子重复深化了语意,强化了主题。
79-83

《迷失在游乐宫》:隐含于文本中的艺术家成长小说

摘要:约翰·巴思的短篇故事集《迷失在游乐宫》中的主人公安布罗斯,频繁出现于各个故事,是连接各个故事的纽带。安布罗斯对艺术的思考与追求传载着巴思对叙述艺术的探索。通过探讨安布罗斯的艺术意识与艺术成长的历程,作品对艺术家成长小说的戏仿,以及安布罗斯的艺术成长与巴思的艺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旨在指出《迷失在游乐宫》是一部“隐含艺术家成长小说”,从而进一步演示巴思对小说艺术的实验与探索及其对我们研究巴思的后现代主义创作思想的重要启示意义。
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