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杂志社
分享到:
《外语教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语言与语言学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等。
  •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 国际刊号:1000-5544
  • 国内刊号:61-1023/H
  • 出版地方:陕西
  • 邮发代号:52-170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4
  • 综合影响因子:1.49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外语教学 2012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杂志特约稿专栏: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

替代话语的析解——“外延内涵传承说”认知一心智再阐释

摘要:隐喻性话语除隐喻以外,还有一些技巧语言的说法,都是以替代为特征的,如夸张、委婉语、隐语、歇后语等。这些表达的生成机制,基本上是替代和被替代成分之间的外延内涵的传承。我们尝试从概念外延内涵的传承,对这些以替代为核心手段的隐喻性表达的成因做了统一的认知一心智的解释。由于它涉及多种的修辞表达现象,“外延内涵传承说”可望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还由于它涉及人们认识事物的类层级结构,因而也会有值得注意的理论价值。
1-7

从心智哲学看汉英感叹句的异同——以“多(么)-”式和how-与what-式感叹句为例

摘要:在意向性选择和调节作用下,汉英感叹句为表征感受质,重点采用语音突显手段,而且在句法、语义与语用上表现出一些共性。不过,由于语用心理和认知倾向上的差异,意向性发挥选择和调节作用也有所不同:汉语感叹句以“顺理”为纲,呈现话题优先特征,“词突显”性尤其显著,且常用意合手段;英语感叹句以“显情”为要,焦点结构化语言性质明显,主要依赖固定的句法手段来表达感叹,“句式突显”性强。
16-18

心智哲学的演化和语言研究的取向

摘要:心智哲学是在认知科学发展的背景下重新建构的哲学理论。它在经历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孕育时期、“语言转向”的发展时期和“认知转向”的成熟期后最终成长为“第一哲学”。语言是基于心智的,语言活动是心智活动的反映。在心智哲学的演化:过程中,语言主要经历了以形而上学为范式的“意义”研究取向和以科学为范式的“认知机制”研究取向。语言研究和心智哲学是紧密相连、互相促进的。
19-22

“拈连”为什么可能?

摘要:本文从心智活动的视角出发,探讨“拈连”修辞格的生成机制。以心智哲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进行分析,发现修辞学通常所说的拈词和拈体的“顺势连用”是有条件的,主要是由拈体本身代表事物的“物理属性”决定的,在此前提下如何对属性作出把握则是认知主体靠自由意志进行发挥的。
23-26
外语教学杂志语言学与语言研究

机构性会话冲突中元语用话语的积极语用调节功能

摘要:元语用话语反映语言使用者对交际的自我调节意识。机构性会话冲突中的元语用话语具有独特特征。基于语料,本文总结和分析机构性会话冲突中的元语用话语的主要类型及其语用调节功能。研究发现,元语用话语作为语境线索语激活特定的语境因素,对交际内容、人际关系、交际期待进行适当性语用调节,旨在降低交际中的对抗性,对交际顺利进行、任务完成、目的实现有积极作用。
34-37

认知音系学:认知科学与音系理论的交互研究

摘要:认知科学尤其是联结主义和原型理论的角度是认知音系学的理论基础,认知音系学强调音系作为一种语法子系统,而不仅仅是发音、语音的声学特征以及感知的描写,相对于线性的生成音系理论复杂的音系推导和规则排序,这种非线性的音系理论可以简化很多悬而未解的问题。认知音系学比生成音系学更加开放,更能反映人脑音系的形成机制,更能反映人类音系的本质特点。
38-41

戏剧话语的多层语用修辞认知——以《茶馆》人物对话为例

摘要:本文以话剧剧本《茶馆》人物对话为例,分析讨论人物对话语篇的多层次语用修辞认知过程。结果表明:语言语用学的工具丰富了戏剧文学对话认知所需的语言感性和理性知识,有助于戏剧文学话语整体认知分析模型的建立,促进对语言文学价值的本质性理解。
47-50

多重身份关系在机构会话中的再现与重构

摘要:本文运用会话分析原理,剖析英国某大学英国导师和中国学生之间的论文指导面谈,提出在这种机构会话的言语行为中再现和重构的三种身份关系:交际身份关系、机构身份关系、社会文化身份关系,并以机构身份关系为中心,探讨会话行为中身份关系的稳定性与动态性。
51-55
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学与研究

语类读写教学法对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启示

摘要:本文探讨语类读写教学法对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启示。摘要写作的重要性已为学界所共识,但对于如何写好学术论文摘要尚不存在一致看法。文章在述评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试图将悉尼学派的语类教学理论应用于摘要写作教学,并通过实例分析,初步验证了这一方法在理论上的可行性。
56-60

思维方式与元语言知识关系实证研究——语言分析能力的中介作用

摘要:通过对54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调查与测试,研究思维方式通过语言分析能力的中介作用与元语言知识的关系。SPSS17.0对调查与测试数据的处理及其分析表明:非线性思维与语言分析能力、元语言知识低度负相关;线性思维与元语言知识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但经过语言分析能力的中介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再显著;线性思维与语言分析能力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语言分析能力与元语言知识之间存在高度的正向关系。
61-65

多模态与多元文化读写能力培养实证研究

摘要: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带来的日益增强的文化多元化和各种语言变体,无疑给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基于多模态,本文探讨了高校应如何改革综合英语教学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读写能力,继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及学习兴趣,最后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英语水平的教学目的。
66-69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研究分析

摘要:“动机缺失”在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领域里属于较新的问题。本文回顾了国外研究者对该问题的研究成果,并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目的是让更多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师了解和关注这些原因,进而积极开展相关研究,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70-75

第七届全国翻译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隆重举行

摘要:2011年10月16日,第七届全国翻译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隆重举行。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全体成员、来自全国50所高校和业界的80余名代表欢聚一堂,共商翻译教育大计。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户思社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并介绍了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科发展和翻译专业建没隋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文科处处长刘向虹出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仲伟合教授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全国翻译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理事会致开幕辞。
75-75
外语教学杂志外国文学评论

作为叙事治疗的隐喻——以《简·爱》为例

摘要:叙事治疗是后现代心理治疗的一个分支,受到后结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和结构主义叙事论等思想的影响,认为人格与自我是在述说生活故事的过程中得以塑造和存在的。本文以小说《简·爱》中三个主人公的人生叙事语言中的LIFE隐喻为例,分析不同的LIFE隐喻对叙事者的人格和自我及生活态度产生的影响。
76-80

汤姆·斯托帕德与莎士比亚的对话——《多戈的〈哈姆雷特〉》和《卡胡的〈麦克白〉》对莎剧的“重写”和“再构”

摘要:自上个世纪60年代末,随着后现代和解构主义等思潮的出现,莎士比亚及其经典成为众多英国剧作家“后现代式”创作的殿堂。作为“再写”莎剧的大家,英国著名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把莎剧经典作为自由穿行的创作“田野”,将莎剧文本与现实事件进行狂欢式的互文和拼贴,使两者彼此“嬉戏”,从而构建出一个特有的意义生成的创作语境。
81-84

奥尔罕·帕慕克的“苏非”:从《白色城堡》到《雪》

摘要:关于奥尔罕·帕慕克小说中的主人公,历来是有争议的。这源于苏非神秘主义这一文化角度的缺失。实际上,从《白色城堡》到《雪》,帕慕克的五位小说主人公始终都与一个人物原型有关——“苏非”。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世俗的“弃”、对“恋人”的“爱”与对生命的“呼愁”。
85-88

庞德的语言“三诗”观探析

摘要:探察庞德提出的声诗、形诗、理诗“三诗”观意义,辨析其意义根源,指出其未被认识的价值。认为“三诗”观是庞德从意象主义到漩涡主义诗学观的折射,其形诗概念的提出是对英语语言文学的独特和重要贡献。
89-92

追寻生命和谐的精神家园——《又来了·爱情》的生态伦理启迪

摘要: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晚年时的力作《又来了·爱情》中女性和自然复杂而紧密的联系,揭示“男性中心主义”占主导意识形态的社会中女性和自然遭受男权摧残和压迫的事实,解读作者推翻父权制世界观,解放女性和自然,建立一个男性、女性及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莱辛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生态伦理启迪。
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