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 61-1023/H 国内刊号
  • 1000-5544 国际刊号
  • 2.3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教学是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翻译研究、翻译技术研究专栏、外国文学评论

外语教学 2010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杂志语言学与语言研究
评价的组篇功能研究:历史与现状1-5

摘要:Thompson&Hunston(2000)认为评价具有三大功能:表态功能、维系功能和组篇功能。其中,评价的组篇功能研究尚未引起充分的重视。美国社会语言学家Labov早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叙事作品结构时就已涉及评价的组篇功能。近年来,随着评价理论作为一个系统的全面形成,该研究更加不容忽视。本文全面回顾了评价组篇功能研究的历史,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评价作为语篇的特定部分参与组篇,第二阶段评价渗透于整个语篇参与组篇。文章在此基础上,试图指出当前评价组篇功能研究的特点与问题所在。

从多模态语篇分析角度解读意义共建——以一幅中国古代山水写意画为例6-10

摘要: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模态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视觉符号和言语符号两方面分析了一幅中国古代山水写意画——《山径春行图》,旨在揭示言语符号与视觉符号如何共同作为社会符号来完成表意功能,并如何在多模态语篇中发挥意义共建的作用。

论非意义会话沉默的元话语功能11-14

摘要:会话沉默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是自然语言的重要特征,包括话轮沉默、话轮内沉默和话轮间沉默三种。其中,话轮沉默表达命题意义,而话轮内沉默和话轮间沉默则属于非意义会话沉默。在会话过程中,非意义会话沉默体现出元话语特征,具有元话语功能。它们标示话轮的转换,行使组篇功能;同时,还能表明会话者态度,具有人际功能。

基于体验假设的心智概念的语义建构15-18

摘要:体验假设的哲学观点为研究概念隐喻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而跨语言的对比研究为探索概念隐喻的源语域提供了必要的语料。根据体验哲学的观点:身体和社会-文化的体验是形成概念及语义系统的基础,因此,通过对"心智"概念的研究可以探究汉语中有关"心-脑"之间隐喻意义的建构。

“X(连)A都/也Y,更不用说/别说B”框架下的“连”字结构语义—句法界面研究——反观汉语句法类型与语义类型的联系19-22

摘要:本文基于交互主观性认知观,发现"(连)……都/也"构式的语义-句法机制,并以此反观汉语相应句法类型与语义类型的特定联系。语义的"交互主观性"可以作为"语法化"的元动力之一,推动实词虚化。汉语复句作为形式、意义和功能结合体的构式,其"框架性"句法行为,或"形合性",表征较强的"交互主观性"语义。

应用语言学期刊中书评文章的辩论修辞结构23-28

摘要:书评文章属于学术性语篇,具有评价性。有些书评文章中的评价是以评论者和原作者之间辩论的形式展开的,体现出一种学术领域内的对话。本文主要针对应用语言学中的这类书评文章,研究评价过程中所涉及的辩论修辞结构以及体现辩论意义的词汇语义资源。通过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定性分析,该研究更好地揭示了这种体裁的修辞结构和语言体现方式。其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对某一具体的学术话语进行更为深入和细致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其所具有的交际功能;另外,该研究对非英语国家学生的学术写作和阅读也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学与研究
二语心理词库组织模式发展的实证研究35-38

摘要:本研究采用词汇联想测试探索第二语言心理词库组织模式的发展规律。总的发展特征是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产出的语义联想词比低年级学生多。另外,学生在进行词汇联想和提取时有其母语语义系统的介入和干扰,二语心理词库的组织模式还不够合理。本文从词汇深度知识、克服母语语义系统的干扰和构建结构合理的心理词库等方面讨论了研究结果及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影响英语成绩的学习者心理因素研究39-43

摘要:本研究以本科生、研究生和高中生共920名为调查对象,通过多种测量手段,对英语学习中10项个体心理因素,38个变量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与所有学生英语成绩相关的有七项因素,即多元智能、学习风格、左右脑倾向、语言学习观念、测试策略、内外动机、学习策略。其中不同的因素分别对不同群体学生的英语成绩有预示作用。有13个变量影响所有学生的英语成绩,它们能联合解释预测英语成绩的32.7%。某些变量又与不同群体学生的英语成绩密切相关。此项多因素研究为找到影响不同群体英语学习者的心理因素变量,尤其为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因素训练,促进自主学习提供了实证依据。

外语教学杂志信息之窗
第八届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通知43-43

摘要:论坛时间:2010年11月4日至11月11日(4日报到,11日离会) 论坛主会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1月5日上午8点正式开讲。

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学与研究
突显、输出与词汇习得44-48

摘要:本实验比较了突显手段和输出手段在促进学习者注意和学得目标形式(词汇)方面的差异。旨在意义理解为中心的上下文中,设法把学习者的注意力有效地吸引到语言形式上来。结果证明:输出在目标形式(词汇)的注意和学得方面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二语言阅读过程中词汇附带习得认知机制探析49-53

摘要:附带学习(incidental learning)与有意学习(intentional learning),隐性学习(implicit learning)与显性学习(explic-it learning)是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文献中常用的两组概念。本文作者发现在有关二语词汇习得的文献中,附带学习往往被看作是隐性学习,有意学习则被看作显性学习,因而"附带学习"和"隐性学习"、"有意学习"和"显性学习"常常会不被区分地加以运用。这两组概念使用上的混乱反映了我们对第二语言阅读中词汇习得过程认识的不足。本文的目的旨在通过回答"第二语言阅读过程中词汇附带学习是否就是隐性学习"这一问题,对这两组概念进行梳理、区分,以解析第二语言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过程的认知机制。

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水平的相关研究54-56

摘要:本研究以424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类型、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在英语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差异及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有七种类型;2)高分组学生比低分组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学习策略,二者在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3)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和四级考试成绩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旨在对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起到指导作用。

网络环境下中美大学生互助交流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57-60

摘要:本文报告了中美大学生两个学期的网上交流及辅导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帮助。文中探讨了美国学生对中国学生的网上写作辅导是否优于中国学生之间的辅导学习。研究以对比试验为主,访谈为辅,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实验组和对比组学生在写作试验前后的英语写作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英语写作方面中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显著优于中国学生之间的交流,中美大学生之间的网上辅导与交流有助于中国大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话语标记语理论对文科与理工科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影响的研究61-64

摘要:话语标记语对文科和理工科学生的大学英语听力水平的影响是否一样,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设计有效的统计实验,分析研究了在以英语为外语的环境中,融入话语标记语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对文科和理工科学生听力水平的影响,试图构建一个新的英语听力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不同类型的英语学习者的听力水平。

外语教学杂志外国文学评论
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中产阶级霸权65-68

摘要:乔治·爱略特的阶级关联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学者批评的重点,通常的解读倾向于将作者的个人背景,尤其是其中产阶级身份引入对作品的阶级分析当中,认为爱略特对中产阶级采取了妥协态度。然而如果我们从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入手,就可以看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不仅详细地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初期中产阶级霸权的勃兴,还体现出作家对中产阶级意识形态,尤其是功利主义局限性的思考,以及对霸权行为的僭越愿望。在社会大变迁的过程中,爱略特对维多利亚时代文化冲突与文化互动的理解非常具有前瞻性,这也是爱略特小说丰富内涵之所在。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俄罗斯后现代文学的影响69-73

摘要:西方后现代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它以新思维模式和新叙事话语消解、颠覆、否定传统思维模式,批判、超越现代性。受其影响,俄罗斯后现代文学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既有借鉴又有拒斥,俄罗斯后现代作家借鉴西方后现代主义"解构"和"重构"策略,拒斥其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他们消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原则,解构经典文学的创作模式和价值观,用新话语系统重构独具民族特征的新思维模式。

惊恐并美丽着——试论日本影片《怪谈》中的能乐之魂74-77

摘要:能乐(Neng yue)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舞台艺术,深得日本形式美学观念和东方玄学文化的精髓。拥有良好品牌效应的日本恐怖惊悚类型片向来呈现有别于西方的独特气质:恐怖与凄美共存,写实与虚幻相伴。本文以日本电影《怪谈》为例,通过对影像文本的细读,揭示古老的"能乐之魂"仍然内在于20世纪的日本电影文本中,并从传统戏剧内化于银幕影像、民族传统美学重生于当代大众艺术的角度探讨了这一范例对"亚洲电影"的启示。

外语教学杂志翻译理论与实践
论古汉语诗词英译批评本体论意义阐释框架——社会文化语境关联下的主题与主题倾向性融合88-92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整合接受美学、诠释学与语篇—认知语言学理论以及有关中国古典文论,建立一个古汉诗词英译批评的本体论意义阐释框架。翻译批评理论框架应力求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相统一,而翻译实践批评不应满足于过度主观印象式评说,而应力求对诗词本体论意义的剖析与有理据的创构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