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 61-1023/H 国内刊号
  • 1000-5544 国际刊号
  • 2.3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教学是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翻译研究、翻译技术研究专栏、外国文学评论

外语教学 2009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杂志语言学与语言研究
“把”的“掌控”义的概念化研究——以使用为基础的词义研究视角5-9

摘要:本文坚持以使用为基础,探讨“把”用在“把”字句中所表达的意义。作者认为,用在“把”字句中的“把”是一个表示“掌控”义的动词。“把”的“掌控”义是对一个掌控过程或掌控关系的概念化;“把”的“掌控”义的概念化是通过一个由掌控者、被掌控者、掌控的目的或方式以及掌控的结果等参加者成分组成的掌控框架实现的。“把”的掌控义的概念化在语言中的投射表明:动词的语义对构式的语义和句法建构有影响和制约作用。

认知参照点模型与英汉语后指构式10-14

摘要:后指构式是一种常见的照应现象,在英汉语中都有所表现。语料分析表明,典型的后指构式体现为:作为回指语的代词处在前置修饰语中,通常表现为物主代词;作为先行语的名词短语出现在主句的主语位置。英汉语后指构式遵循大致相同的认知原则,即代词与先行语之间存在不对称的认知突显关系,先行语具有更高的突显度,被识解为认知参照点,与其共指的代词处在其领地内。代词及其所在的前置修饰语行使语境化功能,充当语义背景,对先行语概念进行聚焦或前景化。

话语标记语yousee的语用功能15-19

摘要:日常言语会话中存在很多类似youknow,yousee,see,say,listen的话语标记语。以往对这一类插入语的研究多数从语法语义的单一角度切入,而从社交、认知、心理等多层面的语用探究尚不多见。本研究以英语中的youSee/see为对象,并以互动式会话语料为例,多维度探讨它在语境条件下的语用功能,比如互动明示标记功能、情态强示标记功能及认知启动标记功能,旨在揭示它在交际语境条件下的语用理据与语用模式。本研究指出,yousee/see一类的话语标记成分在言语交际,尤其是互动式人际交往中具有很强的动态语境特征和丰富的语用功能。

单独链接音触发原则与信息流语义20-24

摘要:本文在分析英语口语联音的基础上,探究了单独链接音触发与信息流语义的相关性。利用以往理论中音与义之间的关系探讨,提出了以单独链接音触发为原则的信息流语义决策模式。试图说明,单独链接音触发可比作书面语中的搭配,语言信息流表义的核心正在于此,在口语中表述为单独链接音的触发,而在书面语中则表述为搭配,二者的功能均在于能够使语言表达得流畅、自然。此外,本文试图论证单独链接音在英、汉语言中一样是有理据可寻,并非任意的,因为它们也决定意义,并传递特定的信息流语义。

论文摘要中作者身份的显与隐——一项基于2008医学与语言学国际学术期刊的修辞性研究29-32

摘要:本文以国际学术期刊100篇医学与语言学英文论文摘要为语料,讨论作者身份在论文摘要中的显现与隐现修辞方式,以及评价主体的种类和数量分布,探讨这些表现手段各自的意义,并对其在不同语篇中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从修辞学角度——听众/读者中心论对其差异性进行解释。

新闻标题现在时态生成动因及构建机制释解33-36

摘要:新闻标题现在时态使用广泛而特殊,它与表示的客观时间往往不相对应,而常常表示主观时间。我们认为,新闻标题现在时态的这种超常规构建是受众求新求近的心理和现在时态的现联性本质两因素合力驱动使然。其构建的认知心理机制,可以借助概念整合理论进行解析,因为新闻标题现在时态的这种超常规使用实际上就是一种跨空间的映射和整合过程。

英语无灵主语句的认知突显分析37-39

摘要:根据Langacker的典型主语定义,无灵主语只是一种非典型主语,是主语范畴中的边缘成分。但从无灵主语的广泛存在性这一语言事实来看,却很有必要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全面探讨。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突显观角度,分析英语无灵主语句的存在理据和生成机制。

论明喻和隐喻的认知取舍倾向性40-42

摘要:基于现代隐喻范畴观,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明喻和隐喻取舍的认知依据。结果表明:话题和载体之间的“适宜性”问题在明喻和隐喻选择过程中起了很关键的作用:适宜性越强,选择隐喻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适宜性越弱,明喻的选择性则会增强。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英文受试面对同样的载体和话题时,明喻和隐喻的选择却会有所不同,英语民族偏爱隐喻表达的地方可能汉民族更偏爱明喻表达,而英语民族偏爱明喻表达的地方汉民族却偏爱隐喻表达。

语篇“声音”的言语表征及语用分析43-46

摘要:“声音”分析是语篇研究从语言形式走向语义再走向语用的深入。本文将综合描述构成书面语篇“独白性”和“对话性”的语言要素,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种“声音”的语用含义。

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学与研究
对汉-英过渡语中假被动式的实证研究50-53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语料库、问卷调查、翻译测试三类数据,较好地回答了汉一英过渡语的两个问题,得出了如下发现:1)汉一英过渡语中的假被动式主要是母语中主题一述题结构迁移的结果,有时也与被字句的负迁移有关,但这种影响是隐性内在的。2)假被动式的句首NP本质上是主题,但有时带有主语的特征。

语言测试跨群体构念不变性检验的因子分析方法——以TEM8客观试题数据分析为例60-63

摘要:构念不变性是指测验所测量的构念在不同考生群体的意义是否具有可比性,它是从分数结构方面提供效度验证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在分析构念不变性的涵义、价值和检验方法的基础上,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群体在TEM8数据上因子维度,使用因子一致性方法检验了这些因子结构相似性程度。

议论文语篇结构对中国EFL学习者英语作文虚拟语气标记使用的影响64-68

摘要:本文探讨议论文语篇结构对中国学生虚拟语气标记使用的影响。研究的语料是40篇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作文。结果发现学习者对虚拟语气标记的使用受英语议论文语篇结构的影响:前景化层次越高,恰当标记的使用比例也越高。分析认为虚拟语气标记在英语议论文中的使用特征与学习者语言表达过程中对虚拟意义的感知程度有关。

从目前的研究看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构建69-72

摘要:长期以来商务英语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商务英语实际应用,商务英语教学和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学科支撑。本文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着重探讨商务英语的学科基础、学科定位、特点及其研究对象。文章认为商务英语应是语言学与国际商务学科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它的学科根基主要是语言学,而非经济学或管理学;商务英语可定位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门下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研究应以语言学为主,同时也涉及跨学科研究领域。

运用学习档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成绩的实证研究73-76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某高校进行的一项运用学习档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成绩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档案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英语成绩,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句子生成机制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77-81

摘要: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出发,我们在对句子符号生成机制进行研究中发现,在形成语言潜在符号的一级符号生成过程中,心智模型对句子结构的生成起着深刻的制约作用;二级符号生成过程是句子符号在已有的一级符号基础上,获得交际地位的过程,这其中涵义的传递是关键。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它所面对的是已经具有母语思维能力的人,在母语思维已经建立的前提下搭建起思维与外语这个桥梁是它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句子生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过程有一个清晰和全面的认识,从而帮助我们在外语教学中使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外语教学杂志外国文学评论
荒诞与解构——《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的二元对立82-85

摘要:美国荒诞派作家阿尔比在美国戏剧界影响深远,他的代表作之一,《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在百老汇连续上演两年之久。通过对剧中四组二元对立:在场与缺场、现实与幻想、游戏与战争、爱与恨的剖析,阿尔比表现人类存在的荒诞本质得到了展现;他对人类存在的理解也包含许多解构的中心要旨。文学文本与哲学被并置,可以说荒诞剧是解构的萌芽;剧作的荒诞性又在一定程度上预演了作为后结构主义一部分的解构主义浪潮。

从“火”、“镜子”和“影子”的重复看《喧哗与骚动》中名词的重复艺术86-89

摘要:重复是文学作品常见的修辞手法,是一种文学创作艺术。词汇重复是指某个单词或短语形式没有任何变化或基本没有变化,在某一语篇中多次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被普遍认为哆嗦、累赘、多余、词汇贫乏的重复,在经过艺术化的处理后便起到加强语气、阐明观点、深化语意、强化主题的效果,并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喧哗与骚动》中“火”、“镜子”和“影子”等名词的反复出现,凸现了小说中不同人物所关注的焦点和内容,强化了小说的主题。

外语教学杂志翻译理论与实践
词语翻译转换过程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基于“注意论”的词语翻译心理模型探索93-96

摘要:词语翻译转换的内在心理过程及操作特征在我国尚缺乏系统、规模的研究。已有的相关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对词语翻译的具体策略、认知因素等微观层面,而跨学科的理论应用研究显得较为单薄,且研究成果寥寥无几。有鉴于此,本文作者旨在通过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如注意论及其相关模型)来阐释理论应用之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注意论的认知框架下探索词语翻译的内在转换过程及心理操作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