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 61-1023/H 国内刊号
  • 1000-5544 国际刊号
  • 2.3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教学是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翻译研究、翻译技术研究专栏、外国文学评论

外语教学 2008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杂志语言学与语言研究
语用三律1-5

摘要:言语使用包括言语生成和理解两部分。以探究言语使用为己任的语用学研究理应舍盖包括言语生成和理解在内的言语交际全过程。但是综观语用学研究已有的诸成果。我们仍然难觅能够统领言语交际全过程的原则或规律。本文发掘的语用三律:恒力规律(1aw of force constancy)、自主性规律(1aw of autonomy)以及经济规律(1aw of economy)恰巧能够弥此缺憾,关照言语交际的全过程。本文拟在阐明语用学的传统及相关原则的基础上,彰显进一步探寻语用规律的必要性,继而揭示这三条规律的内涵,并阐述发掘该规律的意义。

列文森一般性会话含义理论中的缺陷16-20

摘要:列文森在2000年出版的《设定意义:一般性会话含义理论》一书中,对一般性会话含义(GCI)的分类、推导作出了详尽的论述,试图确立GCI理论在语用学中的核心地位。GCI理论的提出改变了以往人们过于偏重特殊性会话含义研究的局面.为语用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然而,正如其他理论一样,由于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方法的影响,该理论同样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将主要从GCI的性质、GCI理论研究目标以及该理论引发的语用一语义界面问题三个方面探讨列氏理论的主要缺陷。

语码转换的语境动因21-25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语料探讨分析了语码转换的语境动因,发现话语范围和话语方式这两个语境变量对语码转换都施加了各自的影响。其中话语范围的两个次变量,即“语义域”和“场所”,制约着语码转换。“语义域”的“专业化”程度越高,语码转换的可能性越大,“场所”的“制度化”程度越高,语码转换的可能性越小。话语方式中的编码介质对语码转换施加影响,语音介质对语码转换的影响更大,其根源在于嵌入语在主体话语中音位融合的难易度。

论证理论研究:历史与现状26-29

摘要:论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论证理论研究也经历几起几落的磨难。总体而论,论证理论的发展大大滞后于论证实践的需求。本文从社会政治条件和学术环境两方面梳理了从古希腊罗马到现代论证理论发展的脉络,并重点介绍了当今论证理论研究所围绕的焦点理论模式。

N1+N2结构中的意念焦点30-34

摘要:在N1+N2复合名词结构中,N1和N2的线性顺序不可随意调换,这也就意味着两者不可能处在完全相同的认知地位上。传统的中心词概念本质上是语法性的,它仅适合描述英语,但不适合描述汉语。即便引入结构中心和语义中心的概念,仍无法满足对汉语复合名词进行准确描述的要求。人们也尝试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对该结构进行阐释,然而其不可靠的阐释基础或者对语言实际的误读,使得所得出的结论令人怀疑。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汉英复合名词的语言实际,本文提出一个意念焦点的概念,用来对英汉语复合名词进行统一的阐释。

日语汉语词汇读音中的促音变化研究35-38

摘要:根据日语原始的音韵结构,最先没有促音。随着汉字音的应用,受舌内入声字音的影响日语才产生了促音。室町末期,随着日语音韵的开音节化,舌内入声字声门闭锁音合并为促音。今天日语汉语词汇的读音中,只要发生促音读法的词.该促音的前字一定是入声字。

日语动词的“体”特征分类39-42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先行研究中两篇有关日语动词的“体”(aspect)特征分类的主要论文,指出它们存在的问题,并对具有“体”特征的动词进行了重新分类。本文采用三分法把具有“体”特征的动词分为三类:1)动作性动词,2)非动作性动词,3)动作性/非动作性动词(简称为兼类动词)。

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语学习观念对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43-45

摘要:本文调查了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学习观念对外语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被调查的学生较多地使用元认知策略,表明他们具有较强的元认知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观念方面,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动机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最大;动机与元认知策略、社会策略等学习策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学生动机水平越高,使用元认知策略、社会策略的频率就越高;外语学习难度与情感策略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在外语学习中难度太大会抑制学生情感因素的有效发挥,影响情感策略的使用。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综述46-50

摘要:三十多年来,二语词汇习得研究成为二语习得研究中最热点的下属领域之一。二语词汇习得研究无论在理论性研究还是实证性研究方面都有新的发展,理论性研究的成果是三大心理模型的建立,实证性研究致力于在不同的学习条件下二语词汇是怎样被习得的以及什么因素会影响二语词汇习得的效度和方式。此外,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二语词汇习得带来了新的发展趋势。

高校英语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接受度调查51-55

摘要:本文通过对十位教师的成长背景、教学观念及课堂内外对合作学习的组织情况等的调查。探讨了高校英语教师对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新角色的接受程度问题。并分析了接受度有限的原因,指出了高校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形式开展中所要注意的问题。

外语教学杂志外国文学评论
继承与批判——邓恩模仿怀亚特对“男怨诗”的解构61-65

摘要:在男权主导下的17世纪英国社会里,多数男子背信弃义、负心薄情,蔚然成风。作为诗人,怀亚特和邓恩敏锐地感受到这个久已存在并且仍然盛行的社会问题。他们借用当时时髦的彼特拉克传统的“男怨诗”作伪装,通过交换性别视角。用心良苦而又机智巧妙地指责和批判了把朝三暮四、负心薄情理所当然地看作是男子本性而被视而不见的世俗怪象。是对彼特拉克传统的“男怨诗”的完全解构。他们通过怒不可遏的斥责与咒骂来唤起人们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从而唤醒男子对朝秦暮楚的劣根性进行自责的良知,以促进两性关系的和谐发展,实现平等真爱。

莱文斯基的“我-你”情结66-71

摘要:亚伯拉罕·卡恩(1860-1951)是20世纪初期最重要的美国犹太作家之一。他对美国文学的最大贡献是他的小说《戴维·莱文斯基的发迹》(1917),这部小说内涵丰富,发人深思,被誉为美国早期犹太移民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和“英语小说中对犹太性格的最佳研究之一”,该作品不仅体现了深刻的社会意义,而且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最终赢得了文学界的注目。本文通过结合当代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的“相遇”哲学对该作品主人公戴维·莱文斯基的情感世界进行透析,指出莱文斯基之所以在成为百万富翁之后反而沦为情感上的乞丐主要是由于他的“我-它”人生哲学。

中亚东干族文学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72-75

摘要:首先考察中亚东干民族形成的历史;重点分析东干文学的产生、发展,口传文学与书面文学的不同形态和特点;特别阐述东干文学对中国汉文化的继承及渊源关系;扫描中亚、中国对东干文学研究的概况。提醒人们关注东干文学的发展.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外语教学杂志翻译理论与实践
从节译看自译的具体化策略81-84

摘要:张爱玲的第一篇译作《谑而虐》采取节译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后三篇作品的自译也采用了这种灵活的翻译策略并有所突破。段落的调整体现出译者对文章结构的重新思考,而细节的添加与删除一方面是译者考虑到双语境读者的接受能力,一方面是因为回归母语语境,激发了作者重新创作的理念。

论诗体小说长旬和短旬的翻译——以《叶甫盖尼·奥涅金》为例85-88

摘要:句法结构对文学作品整体风格的影响十分明显。通过对原著句法特色的处理以求创造等值的艺术效果,也是文学翻译的任务之一。在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里,长句的精心布设和短句的灵巧传神是一项重要的句法特色。从分析和研究原诗句的艺术功能出发,比较译文的“忠”与“美”,对诗体小说的翻译不无益处。

语言模因与汉英翻译89-92

摘要:模因即文化的基本单位,靠复制、传播而得以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自我复制和传播。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产生新的集合,组成新的模因集合体。面对迅速传播的语言模因,翻译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依据语言规律将它们译成准确、地道的英语。

“陌生化”:从诗歌创作到诗歌翻译93-96

摘要:“陌生化”是诗歌语言的特质,是诗人的审美追求和自觉选择。要实现“陌生化”,诗人就需出奇出新,赋予语言以新鲜感和惊奇感。“陌生化”不仅适用于诗歌创作,而且适用于诗歌翻译。译文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能忠实再现原诗神韵,给读者带来审美感受。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译文的创造性叛逆。当然,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歌翻译,“陌生化”手法的运用都必须适可而止。

外语教学杂志信息之窗
“海洋文学学术研讨会”将在宁波召开96-96

摘要:为进一步推进海洋文学的研究,“海洋文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08年9月19—21日在港城宁波召开,议题涵盖:1)世界海洋文学的历史及现状;2)中国海洋文学的历史及现状;3)海洋文学与生态文明;4)海洋文学与人类核心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