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 61-1023/H 国内刊号
  • 1000-5544 国际刊号
  • 2.3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教学是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翻译研究、翻译技术研究专栏、外国文学评论

外语教学 200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杂志语言学与语言研究
话语类型概念探疑1-5

摘要:本文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有关话语类型概念的若干问题.明确了话语类型的本质,阐明了话语类型与语篇类型、语域、语境之间的关系,探明了话语类型的概念属性,确立了话语类型的理论地位.界定了话语类型概念。

欢迎赐稿 欢迎订阅《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5-5

英语语感的认知阐释——内涵、心理机制及应用6-13

摘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剖析英语语感的界定、特征、心理机制等。指出语感是一种动态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学习者知识、感觉和情感的有机融合,具备个体性、直觉性、可习得性和动态发展性等特征。语感图式在同化与顺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达到平衡,不断循环发展;从原型理论来看语感图示构成一个连续体,而从突显现角度来看语感图示是辐射型的。语感的培养虽然不是语言学习的终结目标,但了解语感图示的构建、强化过程对于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认知机制13-18

摘要:传统语言学认为,衔接是建立语篇连贯的一种重要的语法、词汇手段,分剐由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等手段来体现,属于表层/显性的语言衔接方式。本文作者认为,语篇的连贯性远不止表现在这些方面,同时还受到深层/隐性的衔接方式的制约,主张象似性、认知隐喻扣认知转喻等主要认知原则制约着语言运用的深层次连贯性,或者说,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的深层/隐性衔接手段。以此为基础,文章探讨了这三种深层/隐性衔接手段如何作用于语篇连贯性的生成与建立。

诠释辛克莱的语篇结构观19-22

摘要:本文对辛克莱早期和后期的语篇结构观作了比较全面的综述,并指出其核心为语篇的互动性和社会性。结合国内语篇分析研究的现状,笔者认为辛克莱对语篇的动态研究成果应当受到重视。

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22-25

摘要:Chomsky的普遍语法理论是针对“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即儿童如何在母语刺激匮乏的情况下仍能从容成功地习得母语?)提出来的,并把该现象归因于人类的遗传属性,即人脑固有的语言习得机制或普遍语法。由于这一“逻辑问题”同样存在于二语习得,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同样不能只归因于决定语言输入质和量的环境因素、学习者自身的心理和认知因素而忽略了语言本源的影响。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或普遍语法是否在二语学习中发生作用、怎样作用?或普遍语法是否为二语学习者可及?这是自普遍语法理论建立以来二语习得研究者苦苦探求的问题。虽然对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索得出的结论分歧较大,但却为二语习得研究回归语言本源作出了有意义的尝试。

语言输入与原型理论——关于情状体假设的解释26-29

摘要:第二语言时体系统的习得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核心领域。动词的情状体是影响二语时体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情状体假设一方面揭示了语言中的一个普遍语法现象,即体范畴中的情状体特征;而且发现了这一语法现象对语言习得的作用。情状体假设在一语和二语习得中得到了普遍的支持,但也存在很多争议。动词的情状体对时体标记的影响,一方面来自本族语者的语言输入;另一方面来自于语义原型,并且受到一些普遍认知原则的约束。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动词的情状体对时体标记的分布模式和习得顺序产生重要的影响。

惯用语认知机制及其词汇语义特征30-33

摘要:大多数惯用语是概念性的而非语言的,因此,仅仅根据传统方法对惯用语作句法特征和意义关系的描述是不够的。本文运用Lakoff&Johnson关于惯用语产生的认知机制的观点,分析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规约常识等三种认知机制在惯用语理解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惯用语的复现、同现和连接等衔接功能,并从可分析性、多样性、矛盾性和临时性等主要词汇语义特征探讨惯用语隐喻意义形成过程中的理据。

周世范《中国历史精要》(修订本、第三版)出版发行33-33

英语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范式研究34-37

摘要:写作向来是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瓶颈,英语科技论文写作是英语写作的高级阶段,而摘要又是论文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20篇英语摘要进行实证分析,对英语科技论文摘要的内容成分及语言范式提出假设并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希望对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提供比较切实可行的帮助,同时对英语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学与研究
词汇知识和阅读关系的实证性研究38-42

摘要:本文是一项关于EFL环境下词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与阅读关系的实证性研究。实验测试了84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词汇广度知识(接受性词汇量)和词汇深度知识(包括词义、形名搭配和动名搭配),并且收集了他们2004年TEM-4中阅读的有关数据。在运用SPSS11.5中的相关和一次性回归的统计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词汇量、词汇深度和阅读成绩间存在高度正相关;2)词汇深度与阅读成绩的相关程度大于词汇量与阅读的相关程度;3)词汇深度对阅读成绩的预测能力强于词汇量对阅读的预测能力;4)在所调查的三类词汇深度指标中,词义和阅读的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形名搭配,但动名搭配和阅读间没有发现显著性的相关关系。

近二十年口语测试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2-48

摘要:口语测试是语言测试中最直接探测考生语言表现、也是主观性最强的部分,相对其他语言技能的测试来说,设计科学、可靠、有效的口语测试格外困难。近二十年来国外口语测试研究蓬勃发展,研究成果对提高口语测试的信度效度有很好的启发。本文系统地介绍这些研究,分析现有研究带来的启发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口语测试研究的发展方向。

元认知策略在二语课堂阅读中的可教性实验研究49-54

摘要:本研究以当代认知心理学家Sternburg的认知结构成分理论、Anderson的认知策略习得理论为框架,结合实验前所做的调查结果,改进了Pearson和Dole提出的学习策略五步训练法,提出了元认知知识讲授与元认知知识运用相结合的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模式。并以140名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为被试进行了该策略训练模式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阅读元认知策略在中国外语阅读课堂中的可教性;2)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能够提高被试的元认知策略意识;3)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必须理论联系实践。同时扼要地论述了该训练模式对ESL阅读策略的教学实践所带来的启示,指出在实施具体训练过程中应予以考虑的因素。

外语教学杂志翻译理论与实践
论异化与《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中文化限定词的翻译55-60

摘要:本文依据劳伦斯·韦努蒂的归化和异化理论,从文化限定词切入,结合大量个案分析,详细阐述了《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中异化翻译策略的运用。本文认为该词典编者运用异化策略翻译汉语文化限定词,既是翻译本质的要求,也是双语词典翻译特性使然。《新世纪》中异化策略的运用将有力促进汉语言文化的对外传播,推动中国英语的发展。

从“含蓄朦胧”到“显豁明晰”——以中西比较美学为指归的散文英译研究61-64

摘要:散文英译应以作为中西艺术哲学比较研究的中西比较美学为指归。为了实现散文英译在美学观上从“含蓄朦胧”到“显豁明晰”的跨越,译者应充分认识并尊重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积极的语言策略,努力实现汉英语际差异在语汇层面、句法层面以及语篇层面上的转化,从而实现中西美学观之间的移易,促成译作对原作的审美再现。

试论中国古诗词的模糊性和可译性障碍65-68

摘要:本文讨论了中国古诗词翻译成英文时所存在的问题和障碍。通过对具体例子的分析、讨论,本文认为,中国古诗词中的模糊性是把这些诗词翻译成英文时的最大障碍。

也谈“归化”与“异化”69-71

摘要:直译、意译,异化、归化,一直是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如今,这个问题似乎又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译界的一名老兵,文章作者觉得有必要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文章认为,所谓的直译意译,归化异化,并不是对立的,而是都有存在的必要,是互为补充的。关键在于恰当的选择,而具体的选择则取决于翻译的目的,的语的语言习惯,读者的容受力以及的语文化的接受环境等因素。一般来说,笔者还是倾向于“归化”,尤其就语言表达层面而言.

译本批评的方法72-75

摘要:译本批评的具体操作方法可依语言、语篇、文化诸层面分解展开,且其“评”与“批”理当有不同的侧重点。译本批评的“评”,重点关注原文片段的解读差异,对文本目的或功能的不同追求,译者发挥主体性的问题。译本批评的“批”,重点关注误译分析以及原文缺陷对译者构成的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