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卫生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ofHygieneResearch

  • 11-2158/R 国内刊号
  • 1000-8020 国际刊号
  • 0.7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卫生研究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卫生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家述评、综述、论著、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方法与技术、调查报告

卫生研究 201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卫生研究杂志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
2010—2012年中国农村6~17岁儿童青少年维生素A营养状况345-349

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2年中国农村地区6-17岁儿童青少年维生素A营养状况。方法基于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随机抽样方法,以一般农村和贫困农村地区调查点送检的儿童青少年血清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共抽取样品5888份,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血清视黄醇浓度,评价农村儿童青少年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结果中国农村儿童青少年血清视黄醇浓度为(1.44±0.58)μmol/L,其中一般农村和贫困农村分别为(1.40±0.56)μmol/L和(1.46±0.60)μmol/L(t=1.88,P〈0.05)。6-11岁组一般农村和贫困农村血清视黄醇浓度分别为(1.31±0.53)μmol/L和(1.37±0.60)μmol/L,均显著低于12-17岁组的(1.52±0.57)μmol/L和(1.52±0.60)μmol/L(t=11.90和t=5.54,P〈0.05)。农村儿童青少年维生素A总缺乏率为5.53%,其中一般农村和贫困农村分别为6.14%和4.55%;边缘缺乏率为18.75%,其中一般农村和贫困农村分别为19.17%和18.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的维生素A缺乏仍普遍存在,其中边缘缺乏情况较为突出。

2010—2012年中国农村育龄妇女维生素A营养状况350-355

摘要:目的了解中国农村育龄妇女维生素A营养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参加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并有完整个人信息的18-44岁农村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279人,分析调查对象维生素A水平及维生素A缺乏率和边缘缺乏率。结果中国农村育龄妇女的血清视黄醇水平为1.63(1.28-2.10)μmol/L,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分别为1.60(1.25-2.05)μmol/L和1.70(1.32-2.1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6,P=0.018)。中国农村育龄妇女的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及缺乏率分别为9.46%和3.05%,普通农村为9.82%和4.13%,贫困农村为9.03%和1.74%,普通农村与贫困农村育龄妇女维生素A缺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P=0.013),边缘缺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632);北方农村育龄妇女维生素A缺乏率、边缘缺乏率分别为1.24%和5.81%,南方农村育龄妇女维生素A缺乏率及边缘缺乏率分别为4.14%和11.67%,南北方育龄妇女维生素A缺乏率及边缘缺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农村育龄妇女维生素A缺乏率分别为1.56%、3.79%和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P=0.029)。此外,不同年龄、不同家庭收入、不同家庭人口数、不同婚姻状况农村育龄妇女维生素A缺乏率及边缘缺乏率以及不同文化程度农村育龄妇女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农村育龄妇女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维生素A缺乏,其中边缘性缺乏更为普遍。

卫生研究杂志其他信息
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卫生研究》与达能营养中心联合举办355-355

摘要:达能营养中心与《卫生研究》杂志编辑部合作在该杂志创办"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自《卫生研究》1999年第3期到2017年第3期,已有109期,共有327篇文章被选用。创办这一论坛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在营养学研究领域里辛勤工作的青年工作者,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促进营养科学信息的交流,从而为促进中国营养健康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膳食质量和健康水平做贡献。

卫生研究杂志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
2010—2012年中国农村老年人群维生素A营养状况356-360

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2年中国农村老年人群血清视黄醇水平,评价中国农村老年人维生素A的营养状况。方法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样,调查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5个普通农村和30个贫困农村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2413名。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视黄醇水平。按照WHO推荐标准进行老年人血清视黄醇营养状况的判定,比较不同特征老年人血清视黄醇水平,及其维生素A缺乏率、边缘缺乏率差异。结果中国农村老年人群总体血清视黄醇的P50(P25-P75)为1.88(1.45-2.45)μmol/L;其中普通农村老年人群血清视黄醇水平低于贫困农村,分别为1.86(1.44-2.41)μmol/L和1.92(1.46-2.48)μmol/L(χ^2=5.1428,P=0.0233);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1.97(1.48-2.54)μmol/L和1.82(1.42-2.33)μmol/L(χ^2=22.3383,P〈0.0001)。农村老年人维生素A缺乏、边缘缺乏率分别为2.28%、6.30%;其中普通农村老年人维生素A缺乏率、边缘缺乏率分别为2.79%和6.84%,均高于贫困农村(分别为1.53%和5.51%),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老年人维生素A缺乏率和边缘缺乏率分别为2.18%和5.37%,女性老年人维生素A缺乏率和边缘缺乏率分别为2.38%和7.21%,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69岁老年人维生素A缺乏率和边缘缺乏率分别为1.93%和5.87%,70-79岁老人缺乏率和边缘缺乏率分别为3.17%和6.20%,≥80岁缺乏率和边缘缺乏率分别为1.47%和11.74%。3个年龄段老年人的维生素A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边缘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58,P=0.039)。结论中国农村老年人群存在维生素A缺乏,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边缘性缺乏较高。

卫生研究杂志其他信息
关于不法分子冒用我刊名义征稿行骗的提醒说明360-360

摘要:近期发现有不法分子冒充《卫生研究》建立虚假网站,并以编辑名义误导作者投稿,以快速刊出文章为诱饵收取版面费非法牟利。为此,我刊特发表声明,我刊目前未设立官网,编辑部也未与任何投稿机构合作。郑重提醒广大作者,投稿时,一定要登录《卫生研究》采编平台(http://wsyj.cbpt.cnki.net),点击“作者投稿系统”投稿,此为唯一路径。

卫生研究杂志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
2010—2012年中国农村孕妇贫血及维生素A、维生素D营养状况361-366

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2年中国农村孕妇血红蛋白水平、维生素A和维生素D水平,评价该人群贫血患病率的变化,并评估其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对象为我国45个普通农村和30个贫困农村的孕妇。采用氰化高铁法检测1763例孕妇血红蛋白的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601例血清视黄醇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979例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计算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患病率;维生素A水平及缺乏率和边缘缺乏率;维生素D水平及严重缺乏率、缺乏率和不足率。结果2010—2012年中国农村孕妇血红蛋白水平为123.60(113.80-133.50)g/L,普通农村[123.10(114.00-132.20)g/L]显著低于贫困农村[125.40(113.30-136.80)g/L](P=0.020)。中国农村孕妇贫血率为17.58%,贫困农村(20.19%)显著高于普通农村(16.10%)(P=0.029)。农村孕妇维生素A水平为1.53(1.18-1.98)μmol/L,维生素A缺乏率为3.49%,边缘缺乏率为12.81%。农村孕妇维生素D水平为15.55(11.94-19.90)ng/m L,维生素D缺乏严重,维生素D缺乏率(包括缺乏与严重缺乏)高达75.38%,普通农村缺乏率(65.36%)显著低于贫困农村(87.42%)(P〈0.001)。结论 2010—2012年中国农村孕妇贫血患病率较10年前有所改善,但仍高于其他人群。孕妇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同时存在一定比例的维生素A边缘缺乏。

2010—2012年中国农村育龄妇女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367-372

摘要:目的了解中国农村18-44岁育龄妇女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及影响因素,为科学评估中国农村育龄妇女维生素D营养状况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基于"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在75个中国农村地区代表性监测点内,共挑选了1520名18-44岁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含量,并依据美国内分泌协会推荐的维生素D标准判定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中国农村育龄妇女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与影响因素的关联性。结果中国农村育龄妇女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中位数(M0)含量22.7 ng/mL,P2.5-P97.5范围8.2-42.0 ng/mL。维生素D缺乏率38.7%(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0 ng/mL),不足率39.5%(20 ng/mL≤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0 ng/mL),充足率21.8%(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0 ng/mL)。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民族、地理分布和家庭年收入对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农村18-44岁育龄妇女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状况比较普遍,特别是少数民族、北方和家庭年收入处于10000-30000元的中国农村育龄妇女维生素D营养状况需要重点关注。

卫生研究杂志论著
边缘性锌缺乏对大鼠肥胖的影响373-377

摘要:目的观察边缘性锌缺乏对大鼠肥胖的影响。方法 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低锌组喂饲含6 mg/kg锌的边缘性锌缺乏饲料,中锌组喂饲含10 mg/kg锌的边缘性锌缺乏饲料,低锌对饲组和对照组喂饲正常锌含量的AIN-93M饲料。喂养6周后,处死动物。测血锌、血脂、血清瘦素含量,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低锌组大鼠第5周起血锌含量明显低于低锌对饲组和对照组(P〈0.05),成功建立边缘性缺锌模型。第6周时,低锌组大鼠脂体比明显高于低锌对饲组和对照组(P〈0.05);低锌组和中锌组大鼠肝脏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低锌组和中锌组大鼠肝脏TAOC、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边缘性锌缺乏可增加肥胖发生的风险,缺锌组大鼠体内氧化应激升高可能是边缘性锌缺乏增加肥胖风险的主要原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对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378-383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和A2350G多态性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对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基于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从黑龙江省兰西县农村选取10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030例正常对照;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对ACE基因两个位点(I/D和A2350G)进行多态性检测;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研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CE基因I/D和A2350G位点基因型在对照组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HWE)定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家族史、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入模型,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家族史尤为突出(χ^2=53.488,OR=2.140,95%CI 1.746-2.625)。通过两位点基因型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分析,发现两位点基因型与年龄、性别、BMI、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因素均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联合作用,仅发现I/D多态性与年龄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0.0356,OR=1.021,95%CI 1.001-1.021)。结论 ACE基因I/D和A2350G多态性位点与多个环境因素存在联合作用,增加了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

中国汉族老年人糖尿病与瘦素受体基因rs1137100和rs1137101多态性位点相关性384-388

摘要:目的探讨汉族老年人糖尿病与瘦素受体基因rs1137100和rs1137101多态性位点(SN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Taqman方法检测241例汉族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和270例汉族健康老年人的瘦素受体基因rs1137100和rs113710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状况,分析各SNP位点基因型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同时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血浆瘦素和胰岛素水平。结果 rs1137100位点GG、GA和AA基因型在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3.0%、24.5%、2.5%和68.9%、28.9%和2.2%,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P=0.53);A等位基因在两组间的分布频率分别是14.7%和16.7%,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P=0.40)。rs1137101位点上GG、GA和AA基因型在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7.6%、21.2%、1.2%和77.8%、21.1%、1.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99);A等位基因在两组间的分布频率分别是11.8%和11.7%,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GG型研究对象相比,rs1137100位点GA型、AA型研究对象发生糖尿病的风险相似,OR值分别为1.06(95%CI 0.34-3.34)和0.80(95%CI 0.54-1.19);在rs1137101位点上,与GG型研究对象相比,GA型、AA型研究对象发生糖尿病的风险相似,OR值分别为1.12(95%CI 0.22-5.63)和1.01(95%CI 0.66-1.54)。结论瘦素受体基因rs1137100和rs1137101位点的变异与汉族老年人糖尿病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抑制野生型p53诱导的蛋白磷酸酶1提高肺腺癌细胞对砷剂的敏感性389-395

摘要:目的研究抑制野生型p53诱导的蛋白磷酸酶1(wild-type p53-induced phosphatase 1,WIP1)提高肺腺癌细胞对砷剂的敏感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设计并合成WIP1编码基因的靶向siRNA,以Lipofectimient 2000转染入肺腺癌A549细胞,从而抑制WIP1蛋白的表达。运用Western-blot检测抑制WIP1对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的P53磷酸化蛋白及其下游效应因子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抑制WIP1后细胞凋亡情况;以噻唑蓝(MTT)法检测抑制WIP1后细胞的存活率。结果以siRNA技术成功将A549细胞中WI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抑制70%左右。相同浓度As2O3(5-40μmol/L)处理后,WIP1表达抑制组细胞中P53 ser15表达低于对照组,而P53 ser46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相同浓度As2O3(10-40μmol/L)处理后,WIP1表达抑制组中P53 ser15下游效应因子——P53上调凋亡诱导蛋白(P53 up-regulated modulator of apoptosis,PUM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P53ser46下游效应因子——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2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与之对应的是,相同剂量As2O3(5-40μmol/L)作用下,WIP1表达抑制组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抑制肺腺癌细胞中WIP1的表达可通过促进P53磷酸化进程提高砷引发肺腺癌细胞凋亡的效率。

六溴环十二烷对视黄醛类X受体α、孕烷X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396-403

摘要:目的探讨六溴环十二烷(HBCDs)对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2a增殖的影响以及对3个重要细胞核受体:视黄醛类X受体α(RXR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孕烷X受体(PXR)表达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3种非对映异构体(±)α-HBCD,(±)β-HBCD,(±)γ-HBCD处理N2a细胞,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HBCD对N2a的细胞毒性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BCD对N2a细胞周期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法分别用于检测3个细胞核受体RXRα、PPARγ、PXR和下游靶基因细胞色素P450亚酶CYP3A1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免疫共沉淀技术分析RXRα、PXR、PPARγ受体间的相互作用。结果β-HBCD对N2a的细胞毒性明显大于α-HBCD,γ-HBCD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α-HBCD、β-HBCD对N2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P〈0.05),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0.07和10.52μmol/L,γ-HBCD的细胞毒性较小,镜下可见黑色絮状物,CCK-8法未能测定出其IC(50);α-、β-HBCD会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染毒24 h后,RXRα、PPARγ、PXR及CYP3A1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在N2a细胞内,α-HBCD染毒前后,RXRα与PPARγ、PXR之间始终存在交互作用关系。结论α-HBCD、β-HBCD对N2a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周期主要阻滞在G2/M期。α-HBCD、β-HBCD均可诱导3种细胞核受体RXRα、PPARγ和PXR的表达升高,PXR受体下游表达基因CYP3A11的表达也明显升高(P〈0.05)。RXRα与PPARγ、PXR三个细胞核受体之间始终存在交互作用,但是受体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卫生研究杂志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
2009—2015年江苏太仓地区3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及贫血状况变化趋势404-408

摘要:目的分析江苏太仓地区2009—2015年3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和贫血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江苏省太仓市妇幼保健电子病历系统中2009—2015年间的3岁以下儿童体检数据,根据2006年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和2001年WHO贫血诊断标准,评价儿童的营养不良率和贫血患病率,并分析其在7年间的变化趋势。计数资料的差异比较采用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贫血患病率在不同年份间的变化趋势采用Cochran-Armitage检验。结果2009—2015年太仓地区儿童的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均值为0.51,年龄别身高(或身长)Z评分(HAZ)均值为0.23,身高(或身长)别体重Z评分(WHZ)均值为0.56,平均低体重率为0.65%,平均生长迟缓率为1.54%,平均消瘦率为0.56%,平均超重率为6.37%,平均肥胖率为1.03%,在2009—2015年间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肥胖无明显变化,超重率从2009年的5.84%增长到2012年的6.99%,2015年下降到6.12%(MHχ^2=5.41,P〈0.05)。男孩的营养不良率均高于女孩,外来儿童的生长迟缓、超重、肥胖率高于本地儿童。3岁以下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从2009年的24.02%下降到了2015年的9.25%(Cochran-Armitage Z=29.41,P〈0.05)。男孩的贫血率高于女孩,本地儿童的贫血率高于外来儿童。结论2009—2015年太仓地区3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较好,超重率在2009—2012年间呈上升趋势,在2012—2015年间呈下降趋势;贫血率呈下降趋势。控制儿童超重和贫血是该地区今后儿童营养改善的两个主要方向。

1989—2011年中国九省成年居民乳类消费变化特征409-415

摘要:目的了解中国九省区成年居民的乳类消费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89、1991、1993、1997、2000、2004、2006、2009和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9轮调查数据,选择具有连续72 h回顾法收集的完整膳食数据的18-59岁的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共67778人。按不同性别、年龄、地区、文化水平、家庭人均收入分析该人群乳类消费率、摄入量平均水平及变化特征,并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乳类推荐量进行比较。结果1989—2011年中国成年居民乳类消费率、人均摄入量呈现上升趋势。成年居民乳类消费率由1989年的1.45%上升至2011年的16.84%;消费人群人均乳类摄入量由1989年的2.06 g/d上升至2011年的26.47 g/d;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300 g/d的人群比例由1989年的0.12%上升至2011年的1.13%。结论中国成年居民乳类消费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善,但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300 g/d推荐量还有很大的差距。

超市常见含糖预包装食品中糖含量分析416-422

摘要:目的了解超市含糖预包装食品中的糖含量及其组成。方法根据随机采样原则,采集常见的含糖食品,包括饮料、饼干、面包、糕点、乳和乳制品、糖和糖果等,利用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积分检测法对半乳糖、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和麦芽糖进行定量测定,所有测定数据按照国家标准中食品的分类、同类食品中糖含量的水平分布以及食品包装有关糖的营养声称进行归类汇总,并与美国食物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饮料的总糖含量为3.00-34.9 g/100 g(mL);饼干总糖含量为2.39-27.2g/100 g;糕点的总糖含量为10.5-19.8 g/100 g;面包总糖含量为7.97-18.4 g/100 g;乳和乳制品中的总糖含量为6.09-45.1 g/100 g(mL);糖和糖果中总糖含量为11.6-42.0 g/100 g;其他含糖食品中,原味燕麦片中总糖含量较低,为(2.25±0.23)g/100 g,果酱中总糖含量较高,为(65.9±7.06)g/100 g。中国冰激凌、糕点和非夹心饼干的总糖含量低于美国的同类食品(P〈0.05),而中国的全麦面包和发酵饼干的总糖含量高于美国同类食品(P〈0.05)。结论糖的组成与食品类别有关,其中蔗糖分布最广,尤其在饼干、糕点和糖果等食品中含量较高。中国饼干、面包和冰激凌等含糖食品中的总糖含量与美国同类含糖食品存在一定的差异。

卫生研究杂志调查研究
重庆市青少年外向性行为问题的双生子研究423-428

摘要:目的采用双生子研究法,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外向性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YSR)评定重庆市12-18岁66对双生子的外向性行为问题,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包括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情况)、父母的养育方式和维度问卷(PSDQ)、家庭压力问卷(FSQ)、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应激生活事件(SLE)问卷调查双生子环境因素;采集双生子静脉血标本,提取DNA进行卵型鉴定。通过OPEN-MX软件构建单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加性遗传因素、共享环境因素、个体特异性环境因素与双生子外向性行为的关系。结果在外向性行为总变异方差中加性遗传效应占0.57(95%CI 0.37-0.72)、个体特异性环境因素占0.43(95%CI 0.28-0.63);双生子的外向性行为问题与家庭亲密度呈负相关(r=-0.221,P〈0.05),与家庭压力呈正相关(r=0.226,P〈0.05),与应激生活事件呈正相关(r=0.194,P〈0.05),与专制型养育方式(r=0.235,P〈0.05)、宽容型养育方式(r=0.212,P〈0.05)呈正相关;与父母的教育程度、职业等相关性不明显。结论青少年外向性行为受遗传和特殊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受遗传的影响较大;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等与外向性行为有一定的相关性。

2014年全国食品安全省级监测点微生物质控考核结果429-433

摘要:目的对参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32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未知肠道致病菌定性的质量控制考核,以评价其微生物检验技术能力。方法制备2种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样品。制备4种不同血清型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未知肠道致病菌样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报告结果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利用Z比分做出满意与否评价。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未知肠道致病菌的结果评价为正确或者错误,没有报告结果的评价为缺失。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满意率为82.81%;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正确率为45.16%;未知肠道致病菌考核中,沙门菌血清型的正确率为90.63%。3项考核均正确的率为28.13%。结论 32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备沙门菌鉴定和血清分型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验能力,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分型能力有待加强。

2014年中国六地区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吸烟劝阻情况及影响因素434-438

摘要:目的了解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吸烟劝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在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于2014年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按东、中、西部地区和城乡不同分别选取江苏崇安、山东乳山、湖北汉阳、山西寿阳、重庆北碚、青海互助县6个区(县)的医疗卫生、政府和餐饮三类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采用一对一问卷询问的方式,对工作人员的一般情况、吸烟、二手烟暴露及吸烟劝阻情况、禁烟标识和禁烟规定情况等进行调查。共收集合格问卷1629份,其中医疗卫生1029份、政府187份、餐饮413份。结果公共场所工作人员中吸烟者的比例为9.39%,报告过去一个月内在所工作的公共场所内看到过有人吸烟、看到过烟头或闻到烟味的比例为64.97%。对公共场所内吸烟行为,表示会劝阻、躲避和无所谓的比例分别为75.57%、14.30%和10.13%。单因素分析发现,场所类别、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为现在吸烟者和是否在办公楼内看到过禁烟标识与是否会进行吸烟劝阻有统计学关联(P〈0.05),未发现经济地区、城乡、收入水平、知识得分与是否会进行吸烟劝阻有统计学关联(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相比,政府机构工作人员表示会劝阻的少(OR=0.212,95%CI 0.150-0.301),餐饮机构工作人员表示劝阻的多(OR=1.842,95%CI 1.117-3.038);年龄≥35岁的工作人员表示会劝阻的较年龄〈35岁的多(OR=1.474,95%CI 1.142-1.903);自身为现在吸烟者的工作人员表示会劝阻的少于非现在吸烟者(OR=0.465,95%CI0.309-0.700);有室内完全禁烟规定的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表示会劝阻的多(OR=1.649,95%CI 1.160-2.344)。结论多数公共场所工作人员表示会对场所内吸烟者劝阻,自身不吸烟、年龄在35岁及以上和有室内完全禁烟规定对吸烟劝阻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