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卫生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述评、综述、论著、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方法与技术、调查报告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国际刊号:1000-8020
  • 国内刊号:11-2158/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720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6
  • 综合影响因子:0.71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卫生研究 2014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卫生研究杂志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

维生素E与镁对肥胖大鼠糖脂代谢影响的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维生素E(VE)与镁(Mg)对肥胖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共74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高脂高糖组、高脂高糖+VE组、高脂高糖+Mg组和高脂高糖+VE+Mg组。VE和Mg的剂量分别为0.23 g/kg和0.31 g/kg饲料。实验喂养67周处死动物,计算脂肪体重比;检测血脂水平;检测血糖、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分析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活性。各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析因设计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高脂高糖组大鼠的体重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高20%,肥胖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干预67周后,高脂高糖+VE+Mg组脂体比为13.29%、血浆甘油三酯为0.6 mmol/L,明显低于高脂高糖组的17.24%和1.18 mmol/L(P〈0.05),且高脂高糖+VE+Mg组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低于高脂高糖+VE组的1.07 mmol/L(P〈0.05);高脂高糖+VE、高脂高糖+VE+Mg组的己糖激酶活性分别为63.67 U/L和64.61 U/L,较高脂高糖组42.79 U/L和高脂高糖+Mg组44.02 U/L明显增高(P〈0.05)。结论联合补充VE与Mg可以有效地改善肥胖大鼠脂肪含量及甘油三酯代谢,且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较单纯补充VE效果显著。此外,其还可以提高肥胖大鼠己糖激酶的活性,且添加VE组较单纯补充Mg组效果更佳。
713-718
卫生研究杂志其他信息

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卫生研究》与达能营养中心联合举办

摘要:达能营养中心与《卫生研究》杂志编辑部合作在该杂志创办"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自《卫生研究》1999年第3期到2014年第5期,已有93期,共有279篇文章被选用。创办这一论坛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在营养学研究领域里辛勤工作的青年工作者,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促进营养科学信息的交流,从而为促进中国营养健康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膳食质量和健康水平做贡献。
718-718
卫生研究杂志论著

H2O2诱导大鼠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建立氧化损伤细胞模型

摘要:目的以H2O2诱导大鼠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建立氧化损伤细胞模型。方法取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培养至第5天,加入终浓度为50、100、150、200和250μmol/L的H2O2,培养12、24和48 h后,观察细胞形态,通过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CCK-8法测定细胞损伤率,LDH酶标法测定上清液LDH活性,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确定出细胞损伤的最佳浓度时间。结果 H2O2可诱导神经细胞损伤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150μmol/L H2O2作用24 h时,MTT法测得细胞存活率为(70.18±4.66)%;CCK-8法测得细胞损伤率为(28.30±6.72)%;LDH酶标法测得LDH活性为(208.81±12.24)U/L;流式细胞术测得细胞早期凋亡率为(11.53±2.53)%,晚期凋亡率及坏死率为(13.75±2.22)%。结论 150μmol/L的H2O2作用24 h,可成功构建海马神经细胞氧化损伤模型。
719-723
卫生研究杂志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

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锰超氧化物歧化酶9Ala/Val基因多态性与吸烟的交互作用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瘦素受体(LEPR)基因Gln223Arg、锰超氧化物歧化酶9Ala/Val(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9Ala/Val,MnSOD9Ala/Val)基因多态性与吸烟的交互作用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600例NAFLD患者及60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PCR分析LR基因Gln223Arg和MnSOD9Ala/Val基因多态性。结果 LR基因LEPR Gln223Arg(G/G)基因型和MnSOD9Ala/Val(V/V)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48.67%、50.17%(病例组)和21.17%、21.50%(对照组),二者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Gln223Arg(G/G)患NAFLD的风险显著增加(OR=3.5309,95%CI 1.8165~5.0724)。MnSOD9Ala/Val(V/V)基因型者患NAFLD的风险也显著增加(OR=3.6756,95%CI=1.9137~5.5496)。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Gln223Arg(G/G)/MnSOD9Ala/Val(V/V)基因型者在NAFLD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0.33%%和7.50%,二者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Gln223Arg(G/G)/MnSOD9Ala/Val(V/V)基因型者患NAFLD的风险显著增加(OR=8.4014,95%CI 4.2926~12.4238)。病例组的吸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吸烟率(OR=3.6754,95%CI 1.4193~4.9581,P〈0.01),吸烟与Gln223Arg(G/G)和MnSOD9Ala/Val(V/V)基因型均有交互作用(OR=8.5476;OR=8.8665)。结论Gln223Arg(G/G)/MnSOD9Ala/Val(V/V)基因型和吸烟是NAFLD的易患因素,基因多态性与吸烟的交互作用增加了NAFLD的发病风险。
724-731
卫生研究杂志论著

不同强度运动处方对青春期肥胖大鼠PPARγ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低、中、高强度运动对饮食诱导青春期肥胖SD大鼠PPARγ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建立肥胖大鼠模型,随机选取建模成功大鼠32只,分为对照组、低强度运动组、中强度运动组、高强度运动组,各运动组进行8周跑台训练。8周后采集大鼠血液及脂肪组织,测体重、体脂、血脂,用qRT-PCR法测脂肪组织PPARγ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测PPARγ蛋白表达,ELISA测血浆PPARγ浓度。结果运动后大鼠体重、体脂均降低(P〈0.01),Lee’s指数组间无差异;TC表现为中、高强度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TG水平低、中、高强度运动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LDL水平中、高强度运动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PPARγ浓度低、中、高强度运动组比对照组高(P〈0.05);脂肪组织PPARγmRNA的表达低、中、高强度运动组比对照组增强(P〈0.05);PPARγ免疫组化结果与PPARγmRNA的表达情况一致。结论不同强度运动处方使青春期肥胖大鼠的体重、体脂明显降低,有效改善了血脂状况,并显著增加了血浆PPARγ的浓度和脂肪组织中PPARγmRNA的表达,使脂肪组织中PPARγ的反应增强,运动强度越大越明显。
732-737

我国两个农村土壤镉高背景地区非镉职业暴露人群尿镉背景值调查

摘要:目的研究我国农村土壤镉高背景地区非镉职业暴露人群尿镉的正常值范围。方法在非环境镉污染区选择土壤镉高背景区,随机选择各性别及各个年龄段的非镉暴露人群1134人(男性519人,女性615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采集随机尿样,检测尿镉及尿肌酐(Cr)含量,剔除Cr浓度〈0.3 g/L以及〉3 g/L的调查对象,分析尿镉的影响因素,按95%分位数计算人群经肌酐校正后的尿镉正常值范围。结果女性的尿镉水平显著高于男性,男性吸烟者尿镉水平显著高于男性不吸烟者(P〈0.05),但P95值相差不大。无论男女,尿镉均值及P95均在15~30岁之间出现低谷,而在15岁以前以及30岁以后出现较高的尿镉负荷。按照15~30岁以及〈15和≥30岁两个年龄段分析不同性别人群的尿镉上限值,〈15和≥30岁女性的尿镉均值(4.18μg/gCr)及上限值(12.24μg/gCr)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的均值(〈4μg/gCr)及上限值(〈9μg/gCr);此外,所调查人群的95%尿镉上限值均超出了我国职业性镉中毒诊断标准(GBZ 17—2002)中的尿镉限值(5μg/gCr)。结论在土壤镉高背景地区,男性尿镉的95%正常值范围〈9μg/gCr,女性尿镉的95%正常值范围〈13μg/gCr。
738-742

吉林省社区成人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现况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吉林省社区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特征,为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2年吉林省成人慢性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其中检出的1825名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年龄、性别、近一年慢性病患病情况)、血生化指标检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及身体测量(身高和体重)。结果糖尿病患者共1825人,其中男性883人(48.4%),女性942人(51.6%),平均年龄为(55.73±10.27)岁。TG、TC、LDL-C和HDL-C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17、5.17、3.10和1.20mmol/L,女性患者TC、LDL-C和HDL-C水平均高于男性(P〈0.001)。血脂异常率为66.9%(男性为69.0%,女性为65.0%)。男性血脂异常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P〈0.001),女性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01)。18岁~、35岁~、45岁~年龄组男性血脂异常率高于女性(P〈0.05、P〈0.001、P〈0.001),而55岁~、65~79岁则低于女性(P〈0.05);超重(71.8%)及肥胖(75.8%)者血脂异常率高于BMI正常者(55.2%)(P〈0.001)。TG、TC、LDL-C及HDL-C异常率分别为47.8%、19.2%、14.5%和29.2%;糖尿病患者中27.1%为二项血脂指标异常,17.4%为TG升高合并HDL-C降低,其次15.9%为单纯TG升高。结论吉林省社区糖尿病患者的TC、TG及LDL-C平均水平均高于一般人群,18~54岁男性、55岁及以上女性与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率较高,血脂异常以混合型为主,TG升高合并HDL-C降低较多。
743-748
卫生研究杂志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

高脂饮食对幼年大鼠小肠组织FABP2 mRNA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检测幼年大鼠在应答高脂饮食时,小肠组织FABP2 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FABP2的表达与幼年大鼠肥胖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建立幼年大鼠肥胖模型,采用SYBR Green I荧光染料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分析幼年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中FABP2 mRNA的表达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无论是对照组还是肥胖组大鼠,FABP2 mRNA的表达水平在回肠最高,空肠次之,十二指肠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中FABP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肥胖组大鼠血清TG和血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FABP2基因在小肠组织不同区段表达量不同;高脂饮食使幼年大鼠小肠组织FABP2 mRNA表达水平降低,体重增加,血清TG水平升高,提示FABP2参与了脂类代谢,与幼年肥胖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一定的关系。
749-753
卫生研究杂志调查研究

饮用奶粉对青年女性月经周期和尿中激素排泄水平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长期持续饮用奶粉对健康育龄妇女生理周期、排卵时机以及晨尿中性激素排泄水平的影响。方法招募32名健康青年女性并随机分配到两个组,分别给予不同的饮奶量,进行为期3个月经周期的饮奶实验。第一个月经周期为对照周期,第二个月经周期为饮奶周期。受试者从第二个月经周期月经来潮第4d开始每日饮奶,每日一次饮用33g(低剂量组)或55g(高剂量组)市售奶粉冲调的复原奶,持续21 d;第三个月经周期为停止饮奶的对照周期。在全部三个月经周期内,记录受试者周期长度,采用基础体温和排卵试纸测定排卵日期,多时点(第一、三月经周期第4、7、10、13、16、19和24 d,第二月经周期第4、5、6、7、9、12、15、18、21和24 d)采集晨尿样本,测定尿雌二醇、孕二醇以及肌酐浓度;将尿激素浓度随时间描绘曲线,计算至24d时的曲线下面积。结果高剂量组的三个月经周期分别平均为(29.60±3.180)、(28.87±3.021)和(29.60±2.995)d,低剂量组分别为(30.40±4.014)、(29.67±3.266)和(29.47±3.021)d,两个组的三个月经周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每个周期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排卵日时间分别平均为(15.47±2.295)、(15.40±1.882)和(15.73±2.404)d,低剂量组排卵日时间为(16.93±1.624)、(15.73±2.344)和(15.47±2.200)d,两组的三个周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个周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将第一、三周期的周期长度、排卵日时间与第二周期进行比较,其差值在两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三个周期内肌酐校正的尿雌二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160.28±2305.52)、(6700.26±2066.67)和(6676.24±2573.89);低剂量组为(6838.21±1447.25)、(6611.33±1648.21)和(5949.24±1437.54)。高剂量组三个周期内肌酐校正的尿孕二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51.93±18
754-758

重庆市某库区县留守中学生亚健康状态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重庆市三峡库区留守中学生亚健康状态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重庆市某库区县3所乡镇中学共2247名中学生(留守学生1528人,非留守学生719人)进行调查。结果留守中学生身心、躯体、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10.73%、8.24%和12.43%)均高于非留守学生(9.46%、7.37%和10.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观社会支持、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方式为亚健康状态保护因素,年级、消极应对方式为亚健康状态危险因素;年级、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亚健康主效应作用明显(P〈0.05),社会支持与消极应对交互作用明显(P〈0.05)。结论重庆三峡库区留守中学生亚健康问题并不突出,消极应对方式对亚健康有重要影响。
759-763

学龄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对超重和肥胖的影响

摘要:目的了解全国9地区学龄儿童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及饮食行为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选取7~12岁儿童814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标准分组,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饮食习惯对超重和肥胖的影响。结果学龄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22.88%和9.90%,城市地区最为严重,且二线城市不亚于一线城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吃早餐为危险因素(OR=1.65,P〈0.05;OR=2.22,P〈0.01),挑食与超重、肥胖成负相关(OR=0.43,P〈0.01;OR=0.32,P〈0.01),快餐和碳酸饮料均在分析中被排除。结论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严重,与遗传、环境、饮食行为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不良饮食行为可能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有必要实施早期干预,促使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764-767

人工神经网络在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预报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与气象条件及污染物的关系,建立基于误差反传算法(back-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预报模型。方法选取南京市2004~2009年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病例和同期的气象资料及污染资料。在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与气象因子和污染物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4~2008年的气象和污染数据建立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并用2009年的资料对该模型进行预报效果检验。结果气象因子和污染物均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密切相关。建立的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神经网络模型结果为17-16-1(即有17个输入、16个隐含节点和1个输出),训练精度为0.005,训练了487步达到目的,最终误差为0.004 999 42,预测准确率达78.62%以上。结论该方法计算简便,误差较小,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为医疗气象预报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774-778

银川市儿童青少年肥胖与脂代谢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肥胖与血脂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10 648人中,依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按照性别、民族、年龄相差≤1岁,进行肥胖、超重、正常1∶1∶1配对,各321例,采用"全国青少年体质调研统一测量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测量,并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三组间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G、TC、L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或0.05),肥胖组明显高于正常组;随BMI的增加,血TG、TC异常率呈上升趋势,肥胖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或0.05);控制性别、民族和年龄因素后,TG与BMI、腰围、臀围、腰高比值(WHtR)呈正相关(均P〈0.01或0.05),HDL-C与BMI、腰围、臀围、WHtR呈负相关(均P〈0.01或0.05);调整性别、民族、年龄因素后,随BMI的增加,高脂血症发病风险显著增加,肥胖组患高脂血症的风险是正常组的1.593倍(95%CI为1.144~2.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族儿童青少年的TC、LDL-C、HDL-C水平均高于汉族,TG水平均低于汉族(P〉0.05);而回族儿童青少年TC、LDL-C异常率明显高于汉族(P〈0.01)。结论肥胖显著增加了儿童青少年高脂血症的发病风险;回族儿童青少年TC、LDL-C的异常率均显著高于汉族,是否与民族遗传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779-783
卫生研究杂志实验研究

气相色谱法测定贝类中扑草净的残留量

摘要:目的建立贝类中扑草净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由乙酸乙酯提取,经石墨化碳黑和中性氧化铝双柱串联固相萃取净化,利用DB-1701毛细管色谱柱(30 m×0.53 mm×0.5μm),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结果该方法在0.10~0.96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检出限为0.0037 mg/kg,定量限为0.010 mg/k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3.7%~102.0%,相对标准偏差为0.54%~8.1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用于贝类中扑草净的测定。
790-792

限食与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限食(CR)和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以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方法 40只SD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模型组、限食组、5∶1 PUFA自由进食组、5∶1 PUFA限食组。限食组喂食量是自由进食组的60%。喂养14周后,除对照组外,其余组给予5%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自由饮用7 d造模。结果与自由进食组相比,限食组体重增长缓慢,尤其是5∶1PUFA限食组大鼠体重最轻(P〈0.05)。与模型组比,5∶1 PUFA限食组大鼠的血清MPO活性、疾病活动指数、结肠大体和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P〈0.05)。与限食组比较,5∶1 PUFA限食组大鼠血清IL-6和TNF-α含量均降低,而IL-10含量升高(P〈0.05)。结论膳食中添加n-6与n-3比例为5∶1的PUFA和限食联合作用对DS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有明显保护作用。
793-796

stx-PCR方法、Vero细胞毒性试验和酶联免疫试剂盒3种方法检测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的评估

摘要:目的评价stx-PCR方法、Vero细胞毒性试验和酶联免疫试剂盒3种方法在检测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差异。方法运用stx-PCR方法、Vero细胞毒性试验和酶联免疫试剂盒分别对29株大肠埃希菌参考菌株和45株食品分离大肠埃希菌株进行检测。结果 stx-PCR方法可以判定50株菌携带stx基因,同时Vero细胞毒性试验可以判定这些菌株具有细胞毒性,两者的一致性为100%;酶联免疫试剂盒能判定其中38株菌具有志贺毒素。结论 3种方法都具有很好的特异性。stx-PCR方法和Vero细胞毒性试验较酶联免疫试剂盒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试剂盒适用于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的快速筛选,stxPCR方法推荐作为实验室常规快速检测方法,Vero细胞毒性试验是检测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是否具有志贺毒素生物学活性的金标准方法。
797-804

N-乙酰半胱氨酸对氟诱导睾丸支持细胞内质网应激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氟化钠(NaF)介导睾丸支持细胞内质网应激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大鼠睾丸支持细胞进行分组:0μg/ml NaF(对照组)、6μg/ml NaF组、12μg/ml NaF组、24μg/ml NaF组、N-乙酰半胱氨酸(2 mmol/L NAC)组、6μg/ml NaF+2 mmol/L NAC组、12μg/ml NaF+2 mmol/L NAC组和24μg/ml NaF+2 mmol/L NAC组,各组以相应药物孵育24 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生长活性;荧光探针法分析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PERK和CHOP的表达。结果 2 mmol/L NAC有效提高了细胞存活率(P〈0.01);NAC明显抑制了NaF介导的细胞内ROS水平的升高,与NaF组相比,各NAC组的RO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NaF诱导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PERK和CHOP表达明显上调,经2mmol/L NAC处理后,其有效拮抗了GRP78、PERK和CHOP蛋白表达的上调(P〈0.01)。结论 ROS激活了内质网应激相关信号通路,而NAC通过减少ROS的产生,拮抗了NaF介导的睾丸支持细胞内质网应激。
805-808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检测母乳中六溴环十二烷异构体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串联质谱法(MS/MS)测定母乳中六溴环十二烷三种非对映异构体的方法。方法称取3~5 g冻干母乳样品,加入13C-六溴环十二烷内标,索氏提取,提取液晾干后经6 ml环己烷/乙酸乙酯(1∶1)溶解,凝胶渗透色谱(GPC)除脂,收集液旋转蒸发至近干,加入8 ml正己烷溶解,再加入2 ml浓硫酸进一步除脂,静置分层,收集上清液,正己烷萃取3次,将上清液合并,氮吹至干,定容于100μl甲醇,用HPLC-MS/MS测定。结果方法线性范围为1~50μg/L,相关系数0.9997~0.9998,检出限0.12~0.22μg/L;三个水平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80%~110.60%;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72%~9.02%;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49%~5.25%。结论该方法用于测定母乳中六溴环十二烷三种非对映异构体,具有操作简单、基质干扰少、准确可靠的优点,可满足检测需求。
809-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