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卫生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ofHygieneResearch

  • 11-2158/R 国内刊号
  • 1000-8020 国际刊号
  • 0.7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卫生研究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卫生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家述评、综述、论著、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方法与技术、调查报告

卫生研究 200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卫生研究杂志论著
拟除虫菊酯对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内酪氨酸羟化酶的影响390-393

摘要:目的探讨拟除虫菊酯对大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中酪氨酸羟化酶(TH)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溴氰菊酯(DM)、氯菊酯(PM)对雄性SD大鼠经口灌胃给药后,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D)分别检测其黑质、纹状体内多巴胺(DA)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多巴克(DOPAC)和高香草酸(HVA)含量;HPLC-FD方法检测TH活性;免疫组化以及RT-PCR技术分别检测各组黑质、纹状体内的TH蛋白量及mRNA量.结果给药各组大鼠纹状体中DA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1/10L50DM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DOPAC和DA更新率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大,差异无显著性;DM组黑质和纹状体中TH酶活性与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1/10LD50 DM组纹状体内的TH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DM暴露可以引起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中TH活性、mRNA水平以及蛋白量下降.

端粒酶在石英致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393-397

摘要:目的观察在石英诱发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恶性转化中端粒酶的作用.方法将端粒酶功能片段(hTERT)导入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中.经细胞毒性实验确定染毒剂量后,用石英粉尘(160μg/cm2)对导入/未导入hTERT的HELF进行染毒,分离转化灶,观察细胞生物性状,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长度,进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判定转化性质.结果将hTERT成功地导入了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系(HELF-T+),发现石英刺激后,导入端粒酶功能片段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恶性转化率高于未导入端粒酶功能片段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P<0.05)且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长度.结论端粒酶在石英诱导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的端粒酶基因导入的细胞系可用于其它环境与职业危害因素相关疾病发病过程中的端粒酶作用的研究.

青石棉诱导A549细胞ERK1/2及Elk1激活的研究398-399

氟致人胎肝细胞DNA损伤及其对细胞凋亡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400-402

摘要:目的研究氟对L-02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和p5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p53表达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的L-02细胞分别接触0、40、80、160μg/ml氟化钠(对照组、A、B、C组)24h后,检测L-02细胞DNA损伤率、细胞凋亡百分率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染氟各组细胞DNA损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B组和C组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B组和C组细胞p5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氟可导致L-02细胞DNA损伤率上升,诱导细胞凋亡和p53表达,并且随着氟浓度的升高,细胞凋亡率和p53蛋白的表达量均随之升高.

卫生研究杂志调查研究
广东省农村饮水砷含量调查结果分析402-403

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农村饮水砷含量以及历史上曾有饮高砷水报道的粤北地区(韶关市)地方性砷中毒现状.方法重点调查了该地区的曲江县、连南县饮水砷含量及砷中毒情况;同时对粤东、粤西农村分层随机抽样进行饮水砷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重点调查粤北地区及粤东、粤西农村饮水砷含量均小于0.05mg/L.结论本研究表明广东省饮水砷含量未超过0.05mg/L,未发现砷中毒病区及砷中毒患者.

卫生研究杂志论著
三种环境雌激素对卵巢癌PEO4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404-406

摘要:目的探讨几种常见的环境类雌激素壬基酚(NP)、双酚A(BisA)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人雌激素受体阳性卵巢癌细胞PEO4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PCNA,bcl-2和bax mRNA及相应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PEO4细胞在DMEM培养液(含10%小牛血清)中进行常规传代培养,实验前将细胞转移至无酚红DMEM(含5%活性碳葡聚糖苷处理过的FBS)中继续培养5 d,收集细胞,PBS洗涤后接种于内置血盖片的六孔板或75ml培养瓶,32×10-7 mo/L BisA和NP及32×10-6mol/L DBP对PEO4细胞分别处理72 h,用半定量RT-PCR技术观察其对核增殖抗原PCNA、bcl-2及bax mRNA表达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32×10-7mo/L NP和BisA对PEO4处理72h可促进核增殖抗原PCNA和抗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但对bax mRNA的表达没有影响;DBP可促进PCNA的表达,但对bcl-2和bax的表达均没有明显的影响.随后进行的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NP和BisA可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并抑制Bax蛋白的表达.结论对PCNA和bcl-2表达的影响可能是环境类雌激素调节卵巢癌细胞PEO4增殖和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

固定化反硝化菌涂层电极及模拟脱氮装置的研制407-409

摘要:目的制备活性炭纤维(AFC)涂层电极,研究电解产氢的自养反硝化法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方法采用挂膜培养以及PVA包埋的方法,将异养反硝化菌固定在ACF电极表面,制成ACF涂层电极.结果涂层电极中的异养反硝化菌经过驯化后,可用于去除模拟水样中的NO3-N.在生物电化学反应器中,当NO-3-N初始浓度为30.7mg/L,电流强度为10mA时,水样经过12小时的处理后,脱氮率达到38.4%,生物电化学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为23.6g NO-3-N/(m3·d),涂层电极的面积负荷为0.92g NO-3-N/(m2·d).在同等条件下,ACF电极微电解以及涂层电极内源性反硝化作用的脱氮率分别为3.7%和2.8%.在涂层电极上进行的反硝化作用中,内源性反硝化作用约占7%.结论活性炭纤维比表面积大、表面粗糙,适合反硝化菌附着生长.包埋了反硝化细菌的PVA凝胶能牢固地粘附在活性炭纤维表面,可制成PVA凝胶涂层电极.涂层电极中的异养反硝化菌经过驯化培养后,能够利用氢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作用.

晕船适应大鼠下丘脑差减cDNA文库的构建410-412

摘要:目的分离晕船适应大鼠下丘脑差异表达基因片段,以探讨晕船适应机理.方法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方法将经过模拟晕船刺激获得晕船适应大鼠与正常大鼠的下丘脑组织进行正、反向杂交,构建晕船适应大鼠下丘脑差减cDNA文库,应用dot blot进行阳性克隆的鉴定.结果根据dot blot杂交结果送交测序,获得下丘脑差异表达基因片段23条,上调10条,5条为未知功能基因的部分序列,下调13条,含6条未知功能基因的部分序列.结论分析部分含有相关EST的已知功能基因,提示SAM、包括加压素在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血红素加氧酶等系统在晕船及适应发生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卫生研究杂志其他信息
成年人饮食行为的探讨412-412

摘要:通过电话及预约的方式,2004年3月8~19日先后邀请了38名25~75岁成年人组成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收入、文化层次等分成了5个焦点小组进行讨论.

卫生研究杂志论著
饮水复合材料除砷滤芯的研制与效果评价413-415

摘要:目的研制饮水复合材料除砷滤芯并在高砷饮水地区进行模拟现场效果评价.方法以载铁活性炭粉与超细聚乙烯树脂为主要成分制备复合材料除砷滤芯,现场使用加标高砷饮水为原水,测定了滤芯的安全性、除砷效果以及其它净水作用.结果以等量载铁活性炭粉和超细聚乙烯树脂制备的复合材料除砷滤芯可安全用于饮用水处理对砷含量为0.4mg/L的实验原水,除砷容量可达2.56mg/g,同时对水质浊度和耗氧量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以载铁活性炭粉与超细聚乙烯树脂为主要成分制备复合材料除砷滤芯适合于农村高砷饮水的除砷.

卫生研究杂志调查报告
男性吸烟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测定415-415

摘要:超氧阴离子能攻击生物膜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并因此形成脂质过氧化物如丙二醛(MDA)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机体的氧化与抗氧化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酶能清除体内超氧阴离子,进而阻断脂质过氧化等一系列自由基反应,保护细胞免受损伤.本研究通过测定吸烟者体内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水平及SOD的活性以间接反映体内氧自由基的变化,进一步揭示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卫生研究杂志论著
水中嗜肺军团菌分布规律研究416-419

摘要:目的探讨水环境中嗜肺军团菌分布规律及分型特征.方法采集自然环境及生活环境中各主要水体样品,浓缩后经常规细菌培养后的疑似菌株,用血清学鉴定与16SrRNA半套式PCR技术双重鉴定进行军团菌和嗜肺军团菌的分型.结果全部126个监测点水样有28个出现军团菌阳性(其中嗜肺军团菌21个);自然环境及生活环境监测点军团菌阳性率分别为32.1%、22.2%(其中嗜肺军团菌阳性率分别为21.4%、16.7%);全年430份水样有36份军团菌阳性(其中23份为嗜肺军团菌),夏、秋季检出率较高,春、冬季也有检出;空调冷却塔水、淋浴喷头水、公园湖水检出率较高.结论嗜肺军团菌在自然环境及生活环境各水体中分布广泛.环境温度是军团菌污染的重要因素,夏、秋季是军团菌污染和军团病传播的高发季节,春、冬季也可发生.公园娱乐水体、空调冷却水、淋浴喷头水等与人群密切接触水体是军团菌污染和军团病传播的高危水体.应尽快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以保护广大人群身体健康.

四种新型饮水的安全性评价及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419-421

摘要:目的评价纯净水、矿溶水、活化水、碱性离子水的安全性并探讨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测定4种新型饮水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以绵羊红细胞(SRBC)诱导小鼠DTH之足跖增厚法、Jeme改良玻片法测定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分别测定受试物对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结果 4种新型饮水对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均属实际无毒级,三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与对照组比较,4种受试物组小鼠的DTH肿胀度、抗体细胞生成数均无明显改变,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4种新型饮水未呈现遗传毒性,对小鼠的免疫功能未产生明显影响.

三种特殊饮用水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422-425

Tenax TA吸附/二次热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苯系物的方法425-427

摘要:目的建立环境空气中低浓度苯系物的分析方法,研究最佳解吸条件和分析条件.方法采用Tenax TA吸附/二次热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结果本方法对苯系物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在4.30%~10.81%之间,具有良好的重现性.苯系物的加标回收率大于94%.苯、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9、0.12、0.23、0.26μg/m3.结论本方法适合测定环境空气中低浓度的苯系物.

900MHz微波电磁辐射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脑皮质神经元能量代谢的影响428-429

摘要:目的研究900MHz微波电磁辐射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脑皮质神经元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脑皮质神经元暴露于900MHz的连续性微波电磁辐射(SAR=3.22mW/g、PD=9mW/cm2),每天暴露2h,连续4d或5d,及一次性12h暴露,以细胞色素氧化酶为观察指标,研究微波对神经元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微波电磁辐射可使神经元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降低.结论神经元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的改变并非"致热效应"所致;微波电磁辐射对神经元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影响有蓄积毒性作用,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恢复的,并且与神经元接受微波辐射时细胞培养年龄关系不密切.

葡多酚对N-亚硝基化合物诱发的肝细胞SSTR-2 mRNA表达的抑制430-432

摘要:目的研究葡多酚(GPC)对N-亚硝基化合物诱发的大鼠肝细胞生长抑素受体-2mRNA(SSTR2mRNA)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将大鼠经口灌胃0.5%的亚硝酸钠诱发肝细胞突变,2个GPC实验组同时经口给予GPC 100mg/kg和10mg/kg,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细胞SSTR-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诱变损伤组和高GPC组SSTR-2 mRNA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9.89%和7.83%,两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葡多酚对N-亚硝基化合物诱发的大鼠肝细胞SSTR-2mRNA异常表达有抑制作用.

外源蛋白在模拟胃肠环境中稳定性测定模型初探433-437

摘要:目的建立外源蛋白在模拟胃肠环境中稳定性的实验模型.方法采用美国1995年药典提供的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配方,测定不同蛋白在胃肠环境中的稳定性.蛋白质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浓度为0.5mg/ml.在蛋白与模拟胃/肠液反应后的0s、15s、30s、60s、2min、4min、8min、15min、30min和60min准时取样,根据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判断蛋白质在模拟胃/肠液中的稳定性.结果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牛β-乳球蛋白A、牛β-乳球蛋白B在模拟胃液中稳定存在,60min完全不降解;大豆血凝素8min内绝大部分降解,但降解带60min内仍有残留;花生血凝素8min内降解;鸡卵粘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大豆脂肪水解酶、土豆磷酸酶均在15s内降解.蛋白质在模拟肠液中的稳定性与模拟胃液不同.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牛β-乳球蛋白A、牛β-乳球蛋白B、牛血清白蛋白、鸡卵粘蛋白、鸡卵清蛋白、大豆血凝素、花生血凝素在模拟肠液中,60min均不能完全降解;大豆脂肪水解酶、土豆磷酸酶及其降解带60min内依然存在.结论不同的外源蛋白在模拟胃/肠液中的稳定性不同,根据蛋白质稳定性差异,初步建立了评价外源蛋白在模拟胃/肠液中稳定性测定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