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文史博览杂志 部级期刊

Culture and History Vision

文史博览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人名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文史博览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人物、往事、旧闻、文史精粹、新知、钩沉、那年那月、民俗、口述、地名发现、开卷有悟、特稿、湖南故事、读者来信、图说等

文史博览 200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文史博览杂志历史
1935年《社会保障法》与美国妇女地位的边缘化4-6

摘要:1935年《社会保障法》是美国妇女在公共福利体系中地位变化的转折点。妇女在公共福利上的受惠地位发生了滑落,从新政之前美国公共援助项目中的主要受惠人之一骤然变成了二等公民。妇女不仅失去了在福利立法中的领导地位,而且在社会保障法的重点和高层次项目即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上,就业妇女被大量地排斥在外。

商路变化对西欧经济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影响7-9

摘要:15、16世纪西欧的商路变化对西欧经济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为近代西欧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整个世界日益广泛地联系起来;第二,它影响到西欧经济重心的转移,即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第三,对近代西欧商业技术转型的影响;第四,商路变化还影响到近代西欧各地工农业经济转型,加速封建经济的瓦解,完成向资本主义经济的过渡。

《通书》中的诚学思想10-11

摘要:《通书》是开启宋明理学的重要著作,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诚学思想,也是中国哲学思想中最为重要的思想论点之一。《通书》集中论述了诚的思想,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后世哲学的发展。《通书》中的诚学思想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诚”的核心意义是“无妄”;“诚”衍生出“定静”思想;“诚”在“真”、“静”基础上的再次衍生。

文史博览杂志湖湘地理
湖南汨罗方言词汇与地域文化12-14

摘要:方言是在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方言中的词汇始终忠实地记录着社会生活并反映出不同地域群体的各种文化理念。湖南汨罗方言词汇在语言传承、思维方式、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揭示出汨罗方言词汇与地域文化的密切关系。

文史博览杂志文化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15-16

摘要:早年,格莱斯就从形式逻辑和自然语言的逻辑之间的差别出发,提出了会话指导原则--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他认为在言语交际中,双方都相信彼此说话时是相互配合的。然而人们并非总是合作的,有时候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八十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在格莱斯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补充,提出了著名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指出人们违反合作原则正是出于礼貌的考虑。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各国间商务活动频繁,在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前提下,巧妙运用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海峡两岸的“书同文”和“规范汉字”17-18

摘要:海峡两岸“书同文”的基本含义指使用统一的“规范汉字”,改变汉字长期地处于“一字二体”的状态,实现海峡两岸的“书同文”要以书写“规范汉字”为目标。

学术期刊与网络媒介整合刍议19-20

摘要:当今社会,各传统媒介接受网络媒介整合已蔚然成势,有的已卓见成效。但目前学术期刊与网络媒介整合的力度较小,且存在一些误区。实际上,学术期刊与网络媒介的整合也应该允许多样化、应重点推出特色栏目、应着力增强网站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应视情况来定无纸出版或有纸出版。

解构主义的翻译观与文化翻译策略21-22

摘要:解构主义对语言、意义本质的论述拓宽了翻译研究的思路,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有较大启示。解构主义认为文本本身的意义是由译文决定的,而不是原文决定的。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译文读者看,翻译方法的选择对于译文的生命由为重要。

认知语境与句法歧义23-25

摘要:从认知语境角度入手,探讨句法歧义的作用机制,认为歧义是语言使用中十分普遍的现象,句法歧义的一种,在结构层次上影响人们对语言的准确理解,句法歧义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句法歧义与人的认知密切相关。认知语境是传统语境内在化的结果,包括语言使用的情景知识、语言上下文、背景知识等内容,是语义理解的基础。可以使歧义结构的意义具体化。

动态地理解翻译标准中的“信”26-27

摘要:针对一部分人提出的翻译标准中的“信”已经过时了的言论,在分析翻译的本质和过程及对比不同翻译标准的基础上,重新强调“信”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动态地理解“信”的具体内涵,使之在该前提下继续保持先进性,更好地为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服务。

文史博览杂志文学
作家作品的主题及其语言风格的相应变化28-29

摘要:作家作品的主题与其语言风格紧密联系。在作家不同的创作阶段,作品主题的变化影响和决定了其语言风格的变化。但整体而言,一个作家的语言风格在其用词、造句、修辞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和习惯性。

新时期军旅小说创作的焦虑30-31

摘要:新时期军旅小说在三十年的探索中,无论从主题的选择和创作手段上,都有着明显的硬伤,这也限制着军旅小说的发展。军旅小说生产的体制是限制军旅小说创新的最主要因素,但这个体制又为军旅小说生存提供一个特殊的环境。

施蛰存成熟期小说叙事权力的转变32-33

摘要:施蛰存可以称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心理分析小说大师。他《梅雨之夕》之后的创作表现出强烈的心理分析意味,小说的叙事技巧也日趋成熟,人物视角和叙述中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叙事权力也实现了从作者到人物的变换。这些都为心理分析小说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黟县古楹联的民族性及其审美价值34-35

摘要:楹联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黟县楹联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典型。它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它对中国几千年儒家文化的传承。同时,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它与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紧密结合,创造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张爱玲小说的审美特征36-37

摘要:张爱玲的小说在审美上颠覆了读者的价值观。她的小说之所以充满人生悲剧意味,并以令人震撼的方式表现出苍凉、犀利、本色、深刻等审美特征,重要的原因在于她以独特的人生经历为基础形成独特的眼光,审视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情感关系。在对这种关系作出否定后,她看到了人们对生存的无可奈何、孤独、自卑、空虚、满目苍凉。这便是张爱玲小说审美特征的实质。

文史博览杂志政治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纠偏38-40

摘要: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20世纪中叶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社会变革而进行的一次重大尝试。改造促进了中国工业化建设,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但也遗留了众多问题并对往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中曾有过深刻的反思,并力图纠正改造中出现的偏差,但终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夭折。

湖南和谐文化建设探析41-42

摘要:构建湖南和谐文化是建设湖南和谐社会、提升湖南文化影响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摆在湖南人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为此,湖南应以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继承传统湖湘文化的基础上,鼓励多元化文化发展;二是要注重精神载体、空间载体、组织载体等和谐文化的载体建设;三是要坚持先进文化的主导性,清除落后文化。

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43-44

摘要:新时期,总书记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运用哲学原理来剖析科学发展观的立论基础,从较深层次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便全面理解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