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工程杂志社
分享到:

物理与工程杂志

《物理与工程》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院士论坛、专论、教学研究、物理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物理与工程、热门话题等。
  •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
  • 国际刊号:1009-7104
  • 国内刊号:11-4483/O4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250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3
  • 综合影响因子:0.341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物理与工程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物理与工程杂志特约稿件·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的平台 探索的基地 求知的乐园——实验物理教学的追求

摘要:文章从实验物理教学的范畴和性质出发,比较中外实验教学的差异,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探讨理想的实验物理教学模式.提出实验物理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师生密切互动;发展实验教学中心应当以质量为重点,而不是盲目追求数量;努力把实验物理教学中心建设成为教学的平台、探索的基地、求知的乐园.
3-8

“现代物理实验”课程研究型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要:对面向物理系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现代物理实验”课程进行了大力度的建设与创新,建立了薄膜样品制备平台、薄膜物性测量平台、表面形貌表征平台、软物质(颗粒物质)实验平台等4个通用开放实验设备平台,探索了以课题型实验串通整个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提炼出一些反映学科发展和热点的研究型实验课题,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学习活动,强化了学生科学思维、团队协作和成果展示能力的培养.
14-17
物理与工程杂志国外物理教育研究

日本高等物理教育近况

摘要:本文介绍了日本高等物理教育的最新状况.文章首先回顾了日本近代物理教育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日本大学法人化以来高等物理教育方针的变化以及物理学科教学机构的决策方针的制定方法.根据作者在名古屋大学的学习与工作经验,文章概略地介绍了日本高校本科教育以及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主要包括本科生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研究生的课程的学习方式,课题的选择以及导师的指导方法等内容.希望本文可以为我国高等物理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20-23
物理与工程杂志教学研究

理想气体热力学过程吸放热情况的图像判断法

摘要:如何简便地判断一个热力学过程的吸放热情况,对于了解此热力学过程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方法是借助热力学第一定律,通过计算该热力学过程中的热学三量(功、热量和内能)来确定.文章通过分析简单热力学过程中的热容,得出:从绝热线上一点出发的微过程,过程曲线在绝热线下方,为放热过程;反之,为吸热过程.进一步,文章指出对于一些复杂的热力学过程,除使用传统的比较功大小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热力学过程的末态相对等温线的位置而简单得出其吸放热情况。
24-28

匀质三角形板和边框的转动惯量

摘要: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相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通常是由它的几何量表示,这称为转动惯量的几何表示.如果给定物体的顶点坐标,它相对任意轴的转动惯量可以由这些顶点坐标表示,这称为转动惯量的代数表示.由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得到杆和三角形板相对任意转轴转动惯量的代数表示.作为简单应用,得到三角形边框相对质心轴转动惯量的几何量表示.
29-30

带电粒子在非均匀磁场中运动的教学设计

摘要:从大学物理的教学目的出发,对带电粒子在轴对称非均匀磁场中的运动进行了教学设计.带电粒子在均匀磁场中的运动是基础,分析轴对称非均匀磁场的特点是重点、难点,磁约束概念的讲解是结果.所贯穿的教学方法是问题式的引导,设计的特点是:将物理学中经常用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近似”巧妙地应用到“带电粒子在轴对称非均匀磁场中运动”的分析之中,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31-33

祝贺首都师范大学尹晓冬博士获美国物理学会贝勒讲席

摘要:贝勒讲席是美国物理学会1994年设立的以Esther Hoffman Beller名字命名的奖项,该奖项每年奖励和资助2至3名美国籍以外的在物理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学者,并邀请获奖者在该年3月或4月的APS年会上作邀请报告。
33-33
物理与工程杂志物理实验

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规律的演示

摘要: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遵循费马原理,如: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在非均匀介质中,光的传播轨迹比较复杂,与非均匀介质的状态有密切关系.尽管海市蜃楼和沙漠幻影是大自然中能够看到的光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现象,但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出现,不是随时可以看到的.为了能在光学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看到光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本文利用白糖溶液和水之间扩散形成的浓度非均匀区域,实现了光线的非直线传播.通过光线实际传播的路径,计算了非均匀区域液体折射率的相对变化.这一演示实验取材简单,容易实现,对学生思维训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4-36

基于点光源的迈克耳孙干涉实验条纹的机理分析

摘要:一般国内的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教材都只介绍干涉圆条纹和直线干涉条纹,用迈克耳孙干涉仪可以调制出椭圆和双曲线干涉条纹;但对条纹形成的理论推导很少涉及.本文根据点光源双光束干涉理论,分析基于点光源照明的迈克耳孙干涉实验中所产生的各种可能的干涉条纹:双曲线形干涉条纹、圆形干涉纹、椭圆形干涉纹及直线形干涉纹的形成条件.本文也对等倾干涉条纹、等厚干涉条纹与既非等倾也非等厚干涉条纹的机理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对每一种干涉图样的解析分析和比较,旨在对迈克耳孙干涉实验有更全面和更深刻的了解.
37-41

拓展物理实验教学需求调研报告

摘要:作者设计调查问卷,并对本校电信学院505名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对拓展物理实验的需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发掘出与通信专业相关的新的物理实验项目,并请部分学生进行试做,希望达到深化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42-45
物理与工程杂志教改论坛

大学物理教学理念和方式

摘要:文中讨论了大学物理的教学理念,认为物理学对创新技术的基础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学水平对改善学风起核心作用.文中还列举了板书和CAI等教学方式的特点,认为CAI教学仍应以讲为主,PPT显示的文字数量不宜过多,要注意所显示的图文信息的清晰度,并可利用板书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结构.最后指出MOOCs对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对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和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正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46-47

结合专业特色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制定大学物理课程的授课计划不仅仅要关注物理学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同时要注重与后续专业课程的结合,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专业课程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需求精选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教师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将物理学理论和专业课程知识巧妙衔接,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重视大学物理学提供的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结合专业特色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实践,不仅突出了大学物理课程基础理论的重要性,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对大学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专业研究的动力.
48-50
物理与工程杂志2014年全国高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登

同伴教学法对课堂期望的影响——基于广西师范大学《电磁学》的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同伴教学法(Peer Instruction,简称PI)是一种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同伴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富有成效地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为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与借鉴.为在大学物理课程中更有效地实施同伴教学法,笔者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研究中主要采用实验法与调查问卷法,分别以广西师大物理教育和科学教育专业作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分别采用同伴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一是旨在对比两种教学方法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二是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同伴教学法对课堂期望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伴教学法课堂的整体学习效果明显得到了提高;实验班在课堂学习模式、课堂满意程度、师范生培养、课程改革的期望比对照班有明显提高,在课堂内容的期望上两班没有区别.
51-55

基于Peer Instruction教学方法研究大学生物理错误概念——以动生电动势为例

摘要:我们使用同伴教学法(Peer Instruction)讲授大学物理课程,分析学生在讨论概念测试题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表述,研究学生在动生电动势概念方面存在的错误概念.再基于研究得到的学生的错误概念开发多项选择题,对130名学学物理课程的学生进行测试,定量研究这些错误概念在他们中存在的普遍程度.研究表明:在动生电动势概念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一些错误概念.
56-59

基于“慕课”的物理类微课程设计探索

摘要:“慕课”起步,微课程先行!鉴于目前微课程设计缺乏规范模式,本文旨在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在微课程设计缺乏充分的理论基础支持的前提下,本文首先利用文献综述法归纳得出微课程的基本特征,据此确定微课程设计原则;其次以此原则为指导,借鉴远程开放教育的设计模式,类比探索出微课程设计的基本模式;最后将这种微课程设计模式应用于物理类课程,并结合物理类课程特点进行实证分析,成功实现了物理类微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检验了本文构建的微课程设计模式切实可行、效果良好.
60-63
物理与工程杂志专栏

深切缅怀夏学江教授:沉痛悼念夏学江教授

摘要:2014年3月29日,夏学江先生追思会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举行.夏学江先生的夫人李镇敌、清华大学物理系前系主任朱邦芬院士、系主任陈曦、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顾牡主任、胡其图副主任、周雨青委员以及夏先生生前的学生、同事、好友等30余人参加了追思会.
64-64

怀念好友学江

摘要:我和学江是辅仁大学的同学,他比我低一班.1943年我和这位学习优秀的学弟结成好友.1946年清华复校,他转入清华学习.1947年我回辅仁任助教.我经常来找他,清华大学这个学生运动的圣地对我很有吸引力.1949年,我在天津北洋大学物理系教理论力学课.用的教科书是Jeans著的《理论力学》.这本书的习题难得出名.学江把他的作业借给我.他不仅对难题做了清晰的解答,而且书写非常工整.这给了我极深的印象.1951年,他给了我一份周培源先生的理论力学讲义.我在北洋大学就用周先生的讲义讲课.
65-65

怀念夏学江老师

摘要:我与夏学江老师先后在教材编审委员会和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共事数年,在交往中,我们建立了深深的友谊.他为人忠厚,待人真诚、随和,处事细致周密,生活简朴,大家都愿意和他交谈工作、交流思想,他深受课委会同志们的尊敬.每年春节前不是我致电向他问候就是他来电和我交流,今年春节前我们还进行了电话交流,他说到经多年多次折磨,他的手术和化疗的病灶好了,我还深为他高兴呢,万万没想到,没隔几天竟接到邓新元老师和夏老师女儿电告,夏老师去世的噩耗,当时实难接受,深感痛楚!
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