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物理通报杂志 省级期刊

Physics Bulletin

  • 13-1084/O4 国内刊号
  • 0509-4038 国际刊号
  • 0.1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物理通报是河北省物理学会;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学术期刊。物理通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名家谈、物理与科技创新、课程改革探索、物理教育研究、物理教学讨论、研究性教学案例、多媒体物理教学、实验教学研究

物理通报 2008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物理通报杂志专论
以技术教育基地为平台,推进物理课程综合改革——从襄樊学院的改革实践谈高校“第三世界”的创新发展1-3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最大的当数近年来高校的连续扩招.几年时间,我国在校大学生便从几百万扩展到两千多万,成了全球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一大批专科学校升成本科“学院”,而且就成了万人大学,跃过了寻常一所大学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规模发展的历程.这批高校的定位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专业设置由历史上的师范性变成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并列,而且更多的是面向企业和社会各界就业.就是说这类高等学院在10年、20年后将会对我国广大地、市以下的城乡企、事业、对我国城乡基层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必将产生广泛而重大的影响,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力军地位的目标的实现有着战略意义.

物理通报杂志科学前沿
粒子物理学家摘取20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4-4

摘要:20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名“标准模型的建筑师”.诺贝尔委员会将奖金的一半授予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日裔物理学家南部阳一郎,以表彰他“在亚原子物理领域,发现自发性对称破缺的机制”;另一半奖金则授予两名日本物理学家,KEK实验室(筑波高能加速器研究社)的小林诚和日本京都大学汤川理论物理研究院的益川敏英,奖励他们“发现对称破缺的原因,并据此预言在自然界中至少存在三族夸克”.

极短距离下的引力测量5-5

摘要:极短距离下的引力服从什么样的规律?迄今已发表的最短距离的实验是检测相距0.2min的两个质量之间的吸引力,其结论是这时引力仍服从牛顿反平方律,并未显示有弦论(String Theory)所预期的引力加强.在更短距离时能否仍保持这一情况呢?

物理通报杂志课程改革探索
把握动态生成 精彩物理课堂6-7

摘要:新课标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热情参与其中,以师生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资源也随时随地地充盈其中.但在教学中我们也不乏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独特见解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教师的预定方案,学生自主的程度在教师的引导下失控了,教师担心学生“出错”,担心扰乱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大局”或一笔带过,或视而不见,或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看法,学生有价值的东西在渴求帮助的眼神里不得不“搁浅”,使许多精彩的课堂留下了诸多“尴尬和遗憾”.

新课标下创设物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实践与体会8-10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通过近几年的新教材教学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教学中注重对教学情景的仓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形成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从而实现物理教与学行为方式的转变.下面,笔者介绍几种在创设物理课堂教学情境中采用的方法.

建构多样化探究模式的尝试10-12

摘要: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与一定的任务相联系的教学程序及教学方法的策略体系,是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体现.不同的教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或学习理论.所有的理论和方法,都是通过教学模式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的.因此,研究、改革或建构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对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在探究模式的建构上所进行的大量探索;欢迎大家结合改革实验,就教学理论性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

物理通报杂志物理教学讨论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人文精神13-14

摘要: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的学习能力.然而,多少年来中学物理教学中总是强调其科学性和严密性,把物理学科描述成独立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至高无上、神秘莫测的理论,忽视了人的精神意志的作用,忽略了其中的人文精神,物理课程变得艰涩难懂、冷酷无情,令人可望而不可及.其实中学物理教学是一种物理文化的传承,是一种以知识形式存在的科学理论的精神产品.它从产生到发展,一刻也没有脱离社会的影响,反之它也一直对社会发生着作用.因此,中学物理课程不仅具有科学理论的育人功能,更有深刻的人文教育功能.

高三物理习题探究式教学的调查与研究15-18

摘要:习题教学是高三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它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和应用提供了特定的环境和条件,是突破难点、强化重点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必经途径.高三习题课效益不高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则学得更苦,师生在茫茫题海中挣扎,学生学习物理负担重很大程度上跟“题海战术”有关.

光学与原子物理学教学中某些绝对化问题例析18-20

摘要:参与教学检查或教学督导,笔者听了一些职业学校、中专和高职、成人高校等的各类物理课,并阅读了相关的备课笔记(讲义)等,发现时下光学、原子物理学教学存在一种问题,即因以偏概全、一知半解或知识面不宽、专业及学科的限制等原因而导致的绝对化问题.

丰富大学物理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21-23

摘要:大学物理是自然科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几乎所有理工科院校都把大学物理课作为必修公共基础课,甚至一些大学给文科学生也增设了一部分学时的普物课.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学习新知识,遇到问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等能力.古语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话简练而深刻地道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重要的责任.因此,大学物理的课堂教学质量将永远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和提高.而大学物理课对于很多工科的学生而言往往是晦涩难懂、枯燥无味的代名词.

图解热传导23-24

摘要:在热传导过程中,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在不计热损失时,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高温物体放热降温,低温物体吸热升温,当高温物体的温度和低温物体的温度相等时热传导停止.通过学习比热容c的物理意义,可得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其中Q是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c是比热容,单位是J/(kg·℃)或J/(kg·K),△t表示温度的变化,单位℃或K.

试议加正交匀强磁场后,对做平抛运动的带电小球飞行落地时间的影响25-26

摘要:很多参考书、复习资料上都有求加正交匀强磁场后,对做平抛运动的带电小球落地时间影响的题目,但求解都没有详细过程,只是在竖直方向上讨论一下平均加速度直接得出结果,学生总觉得雾里看花,模糊不清.其实不妨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着手,采用图像法作一定性分析.

高中物理新课程分层次教学系统设计27-30

摘要:利用系统方法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对高中物理新课程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新课程的模块特征提出了分层次设计的思想,论述了各个层面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及设计流程.

物理通报杂志实验教学研究
转动法测转动惯量实验中定滑轮的高度调节31-33

摘要:在用恒力矩转动法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实验中,分析了定滑轮的高度对刚体所受恒力矩的影响,找到了实验的最佳条件.

人类首次准确预测小行星撞击地球33-33

摘要:国际小行星中心所在的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提前一天预测,一颗名为2008TC3的小行星有99.8%~100%的概率将于北京时间2008年10月7日上午10:46与地球相撞.随后据来自美国宇航局(NASA)的消息,格林尼治时间10月7日2时46分,一颗编号为2008TC3的小行星由苏丹北部上空进入地球大气层并发生燃烧.事后观测表明,人们预计出的撞击时间误差只有15s.它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颗被事先观测到的撞地小行星.虽然这颗在大气中分解掉的小行星并没有给地球带来多少威胁,但第一次成功预报还是引人注目.

创新性物理实验模式初探34-36

摘要:主要参考了国内外高校物理实验模式,将创新性模式与传统实验模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模式和研究性实验模式进行比较,提出创新性实验模式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突出实验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增强学生能力方面的优势.

最新研究数据显示火卫一由一堆碎石构成36-36

摘要: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官方网站10月17日报道,对火星的卫星火卫一进行观测获得的最新资料显示,这个天体更像一堆碎石堆积在一起,而不是一颗单一的固体.火卫一是火星的两颗卫星中较大的一颗,它的身世就像一个谜,科学家无法确定它是如何形成的,也不知道形成它的材料来自哪里.

用虚拟示波器进行声学实验的研究37-37

摘要:1 虚拟示波器 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提出“软件就是仪器”的革命性思想,发明了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s,简称VIS),通过硬件采集数据并传输到计算机,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数据分析处理并显示结果.这种基于计算机的测量仪器并不是仿真软件,而是实用的工具,在工业、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