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文学杂志社
分享到: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语言研究、教学研究、翻译研究、文学研究等。
  • 主管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672-4720
  • 国内刊号:35-1266/G4
  • 出版地方:福建
  • 邮发代号:34-100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9
  • 综合影响因子:0.207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外国语言文学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文学研究

情理碰撞、尸体纷呈——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之主要特征

摘要:17世纪40至90年代,悲剧这一艺术门类在法国巴黎大放光彩,其主要代表人物为高乃依和拉辛。两位作家都以理智与情欲之对立为主题,推出了一系列催人泪下的悲伤故事。相比之下,高乃依的作品更为豪迈,讲述英雄儿女不惜为家族荣誉和国家利益而牺牲爱情;拉辛的作品则比较凄惨,展示压不住、挡不回的致命欲望。这一“豪”一“凄”,组成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响亮二重奏。
145-148

论《美国牧歌》对身份与人性的思考

摘要:《美国牧歌》中主人公利沃夫的个体悲剧常被学者视作“美国梦”幻灭的例证。本文把族裔问题置于美国历史进程之中考量,对“美国梦”进行现象学还原,展示利沃夫在践行美国神话修辞时所遭遇的困境,进而解读罗斯对身份问题和人性问题的思考,揭示罗斯对伯科维奇式美国身份所预设的同质性的质疑。
149-155

“雪地猎人”中的动物话语

摘要:在短篇小说“雪地猎人”中,肯尼和狗同时被射杀,引发读者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托拜厄斯·沃尔夫从动物角度描绘了从傲慢的个人主义和封闭的友谊到社会身份的发展过程。但是故事表明只有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才能抵达后人类的泛社区。
156-163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语言研究

英汉“名形式”语义的认知理据对比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权威语料,聚焦考察英汉“名形式”语义认知理据,并加以阐释。研究发现,两者共性与个性并存。共性体现在:次类众多,源于范畴化,生成机制以隐喻为主,转喻、隐喻和转喻共同生成及概念整合为辅,最后为隐喻和概念整合共同生成。名词的域具有选择共性。个性体现在:认知理据上存在差异,隐喻、转喻、隐喻和转喻共同生成、隐喻和概念整合共同生成四方面,英语“名形式”比例大于汉语;概念整合相反。生成机制级阶不同;名词域的选择有差异;对应词生成机制不完全相同;对名词参照物的选择有文化差异。
164-173

“鸡公”的形式结构与概念框架构词法研究

摘要:“鸡公”的形式结构为中定结构,“鸡+公”这种语序可能受到了其他语言或汉语方言的影响;“鸡公”的概念框架构词法的基础为概念的知识结构和文化模式,突显方式为转喻。
180-184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翻译研究

概念整合理论对翻译过程的认知分析——以英译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翻译是认知活动,是原语与译语两个独立的概念与语言空间的整合过程,操两种不同语言民族共同生存的世界和相同的认知能力保证所选择的信息顺利映射到融合空间。因此翻译就是原语意象图式的解构与译语意象图式的重构的认知活动,而不是两种语言的形式或结构的转换。本文基于认知翻译学对严复的“信达雅”进行重新解读,体验《天净沙·秋思》重译中的认知活动。
190-198

介入系统在新闻社论翻译中的应用:基于语料库的个案研究

摘要:评价理论认为,情态是社会交流中的重要系统之一,它暗含说话者对命题的态度或观点,牵涉到必然性、或然性、能力、意志、义务等概念。它能客观地表达讲话人对表示的情态和意态作出判断的作用,还能表现社会角色关系、正式程度和权位关系。情态词是情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新闻社论语言中也有其活跃的身影。社论作者通过调用各类评价资源,来影响读者的态度、观点。本文在自建汉英社论平行语料库基础之上,将情态词进行量值高低分类,探讨它们在汉英社论文本中的分布与用法,从而考察译者如何介入社论话语,实现表情达意,构建社会同一话语社区。
19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