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文学杂志社
分享到: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语言研究、教学研究、翻译研究、文学研究等。
  • 主管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672-4720
  • 国内刊号:35-1266/G4
  • 出版地方:福建
  • 邮发代号:34-100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9
  • 综合影响因子:0.207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外国语言文学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语言研究

及物动词非宾格化与双宾语结构的题元更替研究

摘要:传统的题元称谓不能明确地区分双宾语结构中的名词成分在语义角色方面的精细差别,而近期的题元结构研究则为其句法语义构造提供了更为统一的分析方案:汉语双宾语结构的语义蕴涵实质上是不同次类语义的组合叠加,其中所涉及的三个论元依次为主格致事、与格涉事和部分格经事;其句法构造是由非宾格成分和及物动词依次投射而成;其中心语中的非宾格成分可使及物动词非宾格化,而复合中心语的轻动词也因之而具有非宾格性.该分析方案符合Chomsky(2008)有关功能语类必备可解读特征的理论假设,因而能更为优化地兑现轻动词具有语义特征并可作v*P语段中心语的最简断言。
161-168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教学研究

英语教育衔接问题的动态系统理论阐释

摘要:新兴的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强调系统的多层级性、恒动性、互动性、适应性、自组织性及非线性,适合用于研究复杂现象或事物的动态发展过程,揭示其真实的发展变化模式及机制.本文在对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基本特征、方法准则及具体研究方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英语教育衔接问题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该理论方法在英语教育衔接问题研究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当前该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弥补传统静态研究的不足。
169-177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翻译研究

从翻译伦理角度看葛浩文的翻译实践——以《丰乳肥臀》英译本为例

摘要:伴随着对译者主体性的重新认识,译者的“伦理转向”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本文以《丰乳肥臀》的葛浩文英译本为基础,探讨译者的翻译伦理模式在译本中的体现.在尊重原作以及考虑文化差异客观存在的同时,葛氏努力寻求文本的流畅性与“异国风味”之间的平衡,较好地完成了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工具的使命.从翻译伦理角度看,译本体现了译者忠实于原著、服务于目的语读者以及实现跨文化交流这一任务的伦理.译本为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0-196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文学研究

城市与边疆:论保罗·奥斯特《月宫》中的美国书写

摘要:保罗·奥斯特的小说《月宫》在地域上从纽约跨越至西部边疆,对美国历史上的荒野隐喻和城市文明进行了审视.本文旨在对这两种重要的空间形式(城市和边疆)进行考察,分析城市和边疆如何在小说中被表征及其背后的意旨.本文认为奥斯特在小说中借助“纽约”和“边疆”这两个地域转喻美国,小说中的纽约和西部都不再是纯粹的物理空间,而是美国文化构建的对象.奥斯特从边疆和城市想象入手,思考美国国家认同和民族神话的构建,揭示美国梦和美国神话的空泛性质.小说对城市和边疆意义的消解与奥斯特本人的空间体验不无关联,奥斯特认为,人只有摆脱地域的束缚,身处“无名之地”(no where),才能把握“此时此地”(now here),从而真正发现自我。
197-205

济慈《伊萨培拉》的美学建构

摘要:济慈在其叙事长诗《伊萨培拉》中大胆借用新兴的哥特小说元素,巧妙征用古典神话原型意象,渲染超自然的浪漫色彩.当然,济慈并未以此逃避现实,同所有伟大的诗人一样,他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批判是十分深刻的.本文根据该诗的社会语境,梳理其中的哥特元素及神话原型意象,从对比衬托、意象矛盾以及意象通感等角度探索《伊莎培拉》的美学建构及价值取向。
206-210

圣经的象征与隐喻——评斯坦贝克作品中的圣经主题

摘要:本文分析了斯坦贝克文学作品中的圣经主题,尤其是他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和《人与鼠》,旨在讨论斯坦贝克对圣经及其象征与隐喻的文学性使用和艺术技巧,如作品的题目、人物的名字、小说的结构及事件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小说的主题以及他对人性的看法.
211-215

英文摘要

21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