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 省级期刊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 35-1266/G4 国内刊号
  • 1672-4720 国际刊号
  • 0.6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外国语言文学是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福建师范大学主管的学术期刊。外国语言文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翻择研究、文学研究、国家社科最终成果专栏、书刊评介

外国语言文学 2008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语言研究
概念整合理论对诗歌意象的阐释217-223

摘要: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认为概念整合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认知活动。本文首先从表现手法和组合方式入手将意象进行分类,接着在概念整合理论的框架下,解释意象的认知操作以及意象的在线理解过程,认为该理论既可以对意象表现手法即赋象、喻象和兴象进行分析,也能对意象的组合方式即平面链和立体链进行整合,为中国诗词意象的建构与认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机制,展示了概念整合理论的强大认知力。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补白
黑色雅典娜223-223

摘要:在“美国黑人总统”这个直到不久前还难以想象的概念成为政治现实之际,应该会有不少西方学者正惴惴不安地揣测一位黑皮肤的雅典娜会不会也取代大家熟知的那位碧眼金发的希腊智慧女神,被广泛接受为整个西方智力传统的象征和守护神。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语言研究
关于索绪尔语言价值理论的重新诠释224-228

摘要:我国学界对索绪尔语言价值理论的传统阐释,由于混淆了概念和观念而不能自圆其说。指出传统阐释的问题所在,重新诠释确定语言价值的交换原则和比较原则,合理地解读索绪尔语言价值理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汉日“开”义动词对比研究229-233

摘要:汉语的“开”与日语的“ぁけゐ”、“ひぃく”基本义大致相同,但是它们的扩展义却大不相同。本文首先分析“开”的动作过程,归纳出其语义特征,然后用这些语义特征分析了这些动词,认为这种差异来自两种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差异。另外,在基本义所涉及的整个动作过程中,日语“ぁけゐ”和“ひぃく”的分工,总体上可以说“ぁけゐ”侧重动作的前半段,“ひぃく”侧重动作的后半段。另外,“ぁけゐ”偏向具体的动作,“ひぃく”偏向抽象的行为;“ぁけゐ”可以表示受事的完全分离,“ひぃく”只能表示受事的部分分离。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书讯
更正233-233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语言研究
《古今和歌集》的隐喻认知考察——以“雪”与“花”互喻为例234-238

摘要:日本《古今和歌集》对后世的和歌创作起着重大影响。在对该歌集创作手法的研究上,隐喻是不可忽视的。隐喻技巧的运用是该和歌集中的短歌所体现出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古今和歌集》中的“雪”与“花”互喻这一具体事例的分析,运用类似性认知、联想、推理等认知模式,对短歌中隐喻的深层含义进行探讨。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翻译研究
“讹”的解构主义视角研究255-261

摘要:翻译中的“讹”作为“失真”与“走样”的代名词和传统视阈中的不“忠实”,或被戏讽与挞伐,或因其“媒”和“诱”的特性被利用。本文将“讹”置于解构主义理论视阈中,通过意识形态与诗学的双重“语境重构”,对“讹”进行概念与过程的阐释,解读“讹”与“语境重构”中译者主体的“无选择余地之选择”(Hobson’Schoice)与“创造性叛逆”,得出“讹”的伦理与诗学的双重评价。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书讯
声明261-261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翻译研究
女翻译家薛绍徽与《八十日环游记》中女性形象的重构262-270

摘要:薛绍徽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女翻译家,她和陈寿彭合译的《八十日环游记》开创了中国20世纪初科学小说翻译的热潮。本文尝试探讨译者女性体验的介入,在汉译本中改变了原文对女主人公阿黛的叙事方式,译者在译文中张扬了女性人物情感的跌宕,赋予了她言说自己的权利,无形中破坏了原文以男性为中心的叙事模式,突出了女性的主体存在,让女性主体在文本中得以显形。女翻译家的创造性叛逆在20世纪初叶中国男性主导的女权话语里,插入了女性的声音。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文学研究
情感认同的困惑——《弗兰肯斯坦》叙述距离变化对主题意义的影响分析271-276

摘要: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由探险家沃尔顿写给姐姐萨维尔夫人的四封书信组成,书中的主要部分是沃尔顿、弗兰肯斯坦和怪物分别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讲述的故事,三大叙述层面形成框架叙述结构。在故事的发展进程中作者与这些叙述者在距离上分别有了微妙的变化。通过找出和分析这些变化之处,本文试图说明这些变化正是引起读者解读弗兰肯斯坦和怪物形象时产生复杂和模糊情感的重要动因之一,并从新的角度考察玛丽·雪莱在寓言式虚构叙事背后的道德关怀。

解读《时间机器》的批判现实主义的道德精神277-282

摘要:赫·乔·威尔斯的科幻小说《时间机器》以进化论为基础,融合了乌托邦思想、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熵增原理描绘了一个晦暗和濒临灭亡的未来世界,把未来与现实融为一体,揭示和批判了科技与文明发展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导致了种种社会弊端和道德危机,表达了其对人类现状与未来的担忧。小说所蕴含的道德意识和批判精神使其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意义。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书刊评介
简评《隐喻,词源和文化:基于语料库的探索和方法论反思》283-285

摘要:《隐喻,词源和文化:基于语料库的探索和方法论反思》(Metaphor,Etymology,and Culture:A Corpus—Based Exploration and Methodological Reflection)一书200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采用跨学科的方法研究概念隐喻的专著。本书的作者吴世雄是香港岭南大学的博士,本书可以说是他多年来潜心研究的成果之一。在这本专著中,作者以一个英汉平行对应词汇隐喻语料库为实例,运用“比较词源学”和“比较互证法”系统地考察了英汉概念隐喻理论的文化理据,并揭示了其内在模式,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书讯
不同时间计划条件下的独白性口试任务285-285

摘要:作者:兰春寿,该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2008年9月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32开本,250页。全书共七章,在综述有关任务条件的研究、信息处理模型、语言测试效度验证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效验假设,采用基于论证的效验方法从口试评分分数,考生话语的流利度、准确度和复杂度等语言特征分析,交际策略分析以及问卷分析等方面获取效验证据,验证对两组英语水平不同的考生在两种不同的时间计划条件下完成独白性口试任务所推论的口语能力的有效性。书中还探讨了独白性口试任务的效度问题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2008年总目录286-287

Selected Abstracts288-288

书讯征稿F0004-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