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 省级期刊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 35-1266/G4 国内刊号
  • 1672-4720 国际刊号
  • 0.6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外国语言文学是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福建师范大学主管的学术期刊。外国语言文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翻择研究、文学研究、国家社科最终成果专栏、书刊评介

外国语言文学 200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语言研究
Firth的语篇语义学思想1-8

摘要:本文回顾了Firth的有关论述,以探讨语篇语义学的基础。首先,Firth特别重视语义研究。在他看来,普通语言学的最终目标是描写意义。语音、词汇、句法等各个语言层面的研究都是为研究语义服务的,都是语义研究的一部分。其次,他认为语义研究不能脱离情景语境。同样一个词、一句话,用在不同的场合就会有不同的意义,所以研究语义必须同时研究情景语境。第三,在深入研究情景语境的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篇章是情景语境中的焦点成分,因此开始强调对篇章的研究。

现代汉语中体的最简方案分析9-16

摘要:根据原则与参数理论的分裂屈折映射假说,语言学家们主张在现代汉语中建立“体”功能语类。然而,如何利用这一功能语类来解释现代汉语中的四个体标记“了”、“过”、“着”和“在”却一直困扰着人们。本文作者建议用最简方案来解释现代汉语中的四个体标记。本文以体功能短语详尽地分析了现代汉语中用体标记标志的句子结构,并从实践和理论角度论证了建立体功能语类的优越性。同时,文中对体功能短语本身的结构也做出了解释,进一步证实了在现代汉语中建立体功能语类的合理性。

优选论中的“局部合取法”23-31

摘要:本文扼要介绍了优选论中的重要理论方法之一——局部合取法。文章首先回顾了局部合取法诞生的背景和基本思想,然后通过对汉语普通话的唇辅音与元音(或滑音)的组合限制和三元音中异化现象的分析,介绍了局部合取及其特殊形式自身合取在解释语音配列中的作用,又通过分析英语元音大变动中的不透明现象,说明了局部合取法能够解释和应理论无法解释的链变现象。通过假设性分析,文章强调了在使用局部合取法时必须设定适当的合取范围,最后还指出了局部合取法仍然面临的一些问题。

英语音节分析的难题——元音之间的单辅音和词尾辅音的归属32-38

摘要:元音之间的单辅音和词尾辅音的归属是英语音节划分的两个难题。本文从发音、音步的定义、音位变体方面,以众多实例说明V.CV比VC.V这一传统的做法更合理,V.CV的划分既符合世界上最常见、被认为是最佳的音节构成,又避免使用“重新音节化”、“跨音节性”等过多的规则来解释音系现象,使得音系理论更严密,更统一,更简洁实用。传统的做法将词尾的辅音作尾音,这样的划分虽符合人们对英语的直觉,但这样做产生了无法用统一的规则来概括同样的辅音丛的问题。管辖音系学的准许理论认为词尾的辅音是含空核心的音节的首音。这一理论使VC]、VCV中辅音以及VCCV、VCC]中第二个辅音得到同样对待,都作首音,这一理论得到了来自音节类型、重音位置、元音长度、辅音丛的分布以及其他语言的例证等各方面的支持。

英语花园路径句加工的定性研究39-45

摘要:本研究采用有声思维和访谈方法研究了6名中国大学生实时加工三类花园路径句的情况,发现经典歧义句都引起了强烈的花园路径效应和巨大的加工困难,歧义句的解歧程度不高。歧义句加工过程是一个觉察错误、诊断错误和修复错误的动态思维过程。学习者主要通过翻译加工歧义句,动词子语类化信息、母语思维和学习水平等因素相互作用,使得二语歧义消解过程十分复杂。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补白
知之为不知,是知也45-45

摘要:什么是知识?如果冷不防向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群体即学术教育界甩出这个略显唐突的问题,其成员将如何回应呢?应该有人会对这种“幼稚的常识性问题”表示不屑,拒绝予以理会。或许不少人头脑会出现一片空白,但是在片刻语塞之后还是能给出“知识是对客观规律的准确把握或对客观现实的正确表述”之类沉甸甸的定义,或者至少能引用“知识就是力量”等格言警句招架一番。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教学研究
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文化身份的调查与分析46-52

摘要: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考察了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的文化身份,进而分析了其文化身份与其英语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具有双重文化身份,即汉语文化身份和英语文化身份,但二者在认同程度上并不是等同的,学习者对自己的母语文化具有更强烈的认同感,具有较强的母语文化身份意识。同时,学习者的外语水平越高,就越有可能认同目的语文化,其目的语文化身份就越突显。基于此,本研究也提出以下假设:外语学习者总是以双重文化身份(甚至多重文化身份)参与跨文化交际,只不过其双重文化身份各自的突显程度不同而已,而且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其外语水平。

《英美诗歌论稿》59-59

摘要:李嘉娜著,2006年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就英美诗歌理论、本质和结构、诗人情感与诗意的化合、20世纪英美诗歌的批评主张以及中西诗歌之异质等层面进行论述。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文学研究
《儒经西传中的翻译与文化意象的变化》65-65

摘要:岳峰著,2006年12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约25万字。该书分为上、下篇。上篇从宏观的视野描述19世纪之前、之中与之后三个阶段《四书》、《五经》传播到西方的情况,包括西方各国社会的互动及其所导致的儒家文化意象的变异。

《英语母语者对汉语非宾格动词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65-65

摘要:薛常明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本书在语义一句法关联理论的大框架下研究成人英语母语者对汉语非宾格动词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论著第一次提出了汉语非宾格动词的层级结构及汉语非宾格动词的范畴。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书刊评介
实证研究评价机制的建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与实践》述介66-68

摘要:近四十年来,第二语言习得(又称二语习得)的研究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青睐,研究方法作为其实施的途径也不例外。文秋芳和王立非(2004:18)依据该学科的理论框架概述了国外35年来其研究方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我国二语习得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李艺(2003)阐述了研究设计对研究发展的重要性。Mackey和Gass(2005)为研究生水平的读者概览性地介绍了二语习得研究方法各阶段的最新发展。

2007年总目录70-71

Selected Abstracts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