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 省级期刊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 35-1266/G4 国内刊号
  • 1672-4720 国际刊号
  • 0.6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外国语言文学是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福建师范大学主管的学术期刊。外国语言文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翻择研究、文学研究、国家社科最终成果专栏、书刊评介

外国语言文学 200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语言研究
名词+名词结构的意义问题1-7

摘要:名词+名词是英语中常见的结构。本文探讨该结构的意义问题,首先提出关注该结构的5个理由并讨论相关的问题,而后依据搜集的真实语料提出名词+名词结构的12个基本意义关系类型。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补白
理解与认知7-7

摘要:一位研究外国文学的学者坦率地承认自己“往往对研究对象感到难以进入”,而且这一障碍感既非源于语言也与相关知识的缺乏无涉:“在熟悉了对方的语言之后”他还是“经常对那语言所呈现的世界感到陌生”;“在大量阅读之后,我们可以理解对方,可是仍然明显感到与对方在经验上,在思想上,在价值上的差异性”(《读书》2007年第三期,R3)。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语言研究
程度关系分句与引导词that的使用8-13

摘要:本文研究英语关系分句引导词的使用问题。作者首先描述了两种引导词that与wh-成分在英语关系分句中的分布,指出尽管多数关系分句既可以由that引导,也可以由wh-成分引导,某些关系分句只能由一种引导词(that或wh-成分)引导。为了解释这种分布差异,本文介绍了“程度关系分句”的研究,并阐释了此类关系分句与一般限定性关系分句在句法语义上的差异。最后,作者把这些研究应用于解释引导词的选择,结果显示,只能由that引导的关系分句都具有“程度关系分句”的特征,都是“程度关系分句”。

语篇向心理论在回指解析中的运用14-19

摘要:向心理论是基于语篇连贯的计算语言学模式,该理论整合了语篇参与者对语篇实体的注意状态,指称形式的运用和话语连贯。文章探讨了中心制约条件及中心过渡状态对代词使用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向心理论对代词的先行语进行识别确认,并据此初步分析了汉语书面叙事语篇的中心分布,指出了该理论的不足之处和改进的方向。

认知视角对语篇语域的设定20-23

摘要:视角是一种认知识解机制,它通过视点定位和视觉整理手段将情境中的经验或抽象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把不同的突显域识解为意义并映射到语言形式上。不同的视角侧重不同的语境因素并由此预设了语篇的语域特征。一般情况下,当视角特别关注语场因素时,语域侧重于表现语篇的类型;当视角特别关注语旨因素时,语域主要体现语篇的正式程度;当视角特别关注语式因素时,语域着重显示语篇的语言模式。

语用视域下同义词模糊性及其语用功能24-27

摘要:迄今为止,学术界大多从语义学范畴研究同义词,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同义词的来源、区别及其运用。其实,同义词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其语义有它模糊性的一面,而且这种模糊性在语用中是很常见的。认识同义词的模糊性及其语用功能对于日常言语交际有积极的意义。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教学研究
词长因素及其对英语词汇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28-33

摘要:词长因素是重要的词内因素之一。本文采用实证方法,选择词长和词性作为自变量,对双音节与多音节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词汇学习效果进行比较:53位被试对240个实验词进行记忆效果测试(将英语词汇译成词性相同的汉语词汇)。测试结果表明词长因素影响英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效果:多音节单词的记忆效果比双音节单词的记忆效果更好,而且不同词类的记忆效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对英语词汇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语法听写与外语习得相关性实证研究34-39

摘要:语法听写是一种以篇章为基础、以任务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许多研究者认为语法听写是一种有力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它是一项综合技能,是接受性技能和产出性技能综合的运用。本文以两个平行班的80个学生为被试,通过实证研究来探讨课堂上的语法听写练习对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技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语法听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包括听力理解、听写能力、语法能力、写作能力。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翻译研究
当代翻译文学史上译者主体性的削弱(1949-1978)40-46

摘要:本文将当代翻译文学分为两个阶段,认为译者主体性在第一阶段遭严重削弱,第二阶段始见恢复.本文集中考察第一阶段(1949—78)译者主体性遭受削弱的状况、所引发的后果,然后从政治意识形态、制度法规、译作生产和消费诸方面检讨主体性被削弱的原因。

译学词典:编者主体性47-52

摘要:任何事物,只要涉及到人,涉及到作为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人,都存在一个主体性问题。对于译学词典编纂与研究这一新兴的边缘学科,各方面的探讨都是刚刚开始,本文主要阐释编者主体性问题,通过借鉴译者主体性,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文学研究
济慈的“诗人无个性”、“消极感受力”与王国维的“无我之境”53-56

摘要: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无我之境”是中国近代诗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中西文艺思想交融的结果。而济慈提出的“诗人无个性”与“消极感受力”是针对文学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提出的,在英国文学理论史的地位也不容忽视。“无我之境”与“诗人无个性”、“消极感受力”都是对文学创作的主体进行的重要论述。

建立外国文学研究的后殖民主义视角57-62

摘要:通过分析数家国内重要出版社近年的外国文学教材和译著,本文指出目前外国文学研究和文化交流中存在盲目追随国外潮流的倾向,进而在阐述现代民族国家文学的国家一民族主义性质的基础上,提出在有关的研究和文化交流中建立后殖民主义视角的重要性。

荒诞派不荒诞——论荒诞背后的真实63-67

摘要:“荒诞”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它被用来表现世界与人生本质上的“荒诞性”,自从英国著名戏剧评论家马丁·埃斯林在20世纪60年代初出版了专著《荒诞派戏剧》之后,便有了荒诞派戏剧这一专有名词,于是,对这类戏剧的研究便成为热点。那么,荒诞派是否真是那么的“荒诞不经,不可理喻,不可捉摸”呢?它是不是有些人说的已经过时了呢?笔者在此将从荒诞派作品表现的主题,荒诞派的哲学基础以及荒诞派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三方面入手,来阐明隐藏在荒诞背后的真实。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补白
两点说明67-67

摘要:邵璐先生的《评误读论者之误读》一文(本刊2006年第4期),强烈批评李田心关于奈达几个基本概念词的理解和翻译,认为批评别人误读奈达的李田心自己其实正误读了奈达。邵先生引奈达翻译定义的李译数种,认为李先生的“示范”译文本身是严重误读的结果,邵云:“连周流溪教授都受其影响,认为‘这个意见是正确的’。”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文学研究
愤怒的孩子——评奥康纳小说中的暴力倾向68-71

摘要:本文通过对奥康纳小说中的狂人与叛逆的孩子这两种人物类型的分析,揭示其本质上同样是精神上寻求反抗,不愿或无法成熟的孩子,从而探索暴力背后隐涵的,己、理动机。狂人实际上代表了乖孩子的本我,是后者反抗欲望的投射对象,软弱童真与愤怒狂暴这两种表面对立的状态构成了同一个人的双重性格。

Selected Abstracts72-72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简讯
2007年认知语言学暑期讲习班F0004-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