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与情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图书与情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Library & Information

  • 62-1026/G2 国内刊号
  • 1003-6938 国际刊号
  • 3.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图书与情报是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甘肃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图书与情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数据主权安全治理、前沿与热点、图书馆与图书馆事业、资源建设与共享、珍藏撷英

图书与情报 201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图书与情报杂志专题:循证社会科学研究
循证社会科学的产生、发展与未来1-10

摘要:被誉为社会科学第三次“科学化”浪潮的循证社会科学是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确立循证社会科学的学科定位、完善循证社会科学的定义概念、构建循证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体系,对填补循证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空白、推动循证社会科学的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介绍了循证社会科学的概念和起源,从循证理念在循证决策、循证教育学、法循证学、循证社会工作等领域的发展呈现了循证社会科学的发展现状,对系统评价这一证据综合的研究方法在循证社会科学的应用进行了理论探讨。通过对SSCI和CSSCI收录的循证社会科学研究文献对比分析发现,国际上循证社会科学研究和实践发展较快、几乎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都与循证实践密切联系,相比而言我国逊色不少,循证社会科学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萌芽阶段。于循证社会科学这一富有多重发展意义和科学价值的交叉学科而言,在科学体系建设、方法学理论探索、高质量证据探寻、循证实践推广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研究空间。

法循证学:法学与循证科学的交叉方法和领域11-17

摘要:循证方法作为一种具有突出实证与规范特质的跨学科研究方法,激发了法学界深入探索的兴趣和深度应用的动力。文章对为什么是“法循证学”而非“循证法学”的学科命名,以及法循证学的内涵与外延、方法特征、方法论意义、研究前景等内容进行了论述。研究认为,将Evidence-basedLaw命名为“法循证学”,是基于法学领域内新兴交叉学科概念界定的科学根据和事实依据的考量;法循证方法具有方法的科学性、目标的靶向性、知识的系统性等特征;法循证学方法不但呈现出让法治决策有据可依等一般意义,而且,对中国特色法治还具有独特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受循证方法在医学进而在社会科学领域不断推进的影响,将循证方法引入法律问题的分析评价与法治决策过程,将是中国法循证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循证决策到循证治理:理论框架与方法论分析18-27

摘要:近年来,循证决策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政策“有效性”变革的浪潮,但也受到越来越多理论和实践的挑战。基于治理理论和善治理论的观点,许多学者探讨了“循证治理”相关的概念,以弥合“循证”思潮与主流公共管理理论的断桥。文章从证据生产、评价、使用和价值取向四个方面阐释了从循证决策到循证治理的转变逻辑,类比循证医学三要素提出了循证治理的三要素:证据、领导力和公共价值。文章以循证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系统评价为分析对象,考察了循证医学和公共管理领域系统评价研究的方法论异同,呈现了Campbell数据库中一项公共管理领域系统评价研究,并讨论了其方法论启示。循证治理的未来研究问题包括中层理论构建、知识转化、方法论研究、本土化研究以及大数据与计算社会科学背景下的循证治理等。

循证经济学的逻辑推演、范式变革与发展前景28-34

摘要:经济学的研究本质就是证据生产和证据传播的过程。近年来,各类决策者尤其是政策制定者如何获取、评价、转化、应用高质量的最佳证据进行循证决策成为经济学实践领域关注的重点。文章基于循证理念和方法应用于经济学的逻辑推演,从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实践框架及方法运用等方面构建了循证经济学的基本范式,最后分析其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研究认为:循证方法应用于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虽逐年增多,但其研究过程仍不够科学,规范性不足,循证经济学的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循证经济学的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需求和应用前景,在研究者、实践者、实践对象和管理者四位一体的驱动下,由最佳证据组成的证据链机制将有力地推动循证经济学在科学研究、循证决策和实践应用中的发展。

发展中的循证教育学:多元特征与研究前景35-42

摘要:循证理念的发展及传播,为教育实现有证可循、依证实践、促使优质教育资源价值最大化创造了一种可能,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教育领域以来便影响到了教育的四方主体,并逐渐形成了循证教育这一科学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循证教育具有的全新的系统科学理念、理论与实践双向流通、互相融合的跨学科性等特点吸引了政府重视和学界关注,但国内的循证教育研究在文献数量、研究质量、认知度等方面与国外相比有一定差距。循证教育学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未来将在树立循证教育学理念、基础理论研究、培养专业的学术队伍、循证教育学数据库系统研发、与教育主体的深度融合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及无限发展空间。

循证卫生政策的发展与展望43-49

摘要:循证卫生政策强调依据“证据”来制定卫生政策与法规,是一种更为科学、客观的决策模式,有利于改善政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文章在分析循证卫生政策的基本内涵、方法与实践、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循证卫生政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认为:厘清循证卫生政策的认知谬误;掌握卫生政策研究方法,提升证据质量;加强循证决策意识,关注循证卫生政策实践;促进学科融合和交流合作,科学转化研究证据等,是我国循证卫生政策发展的当务之急。

图书与情报杂志特别策划:从空间再造到数字人文服务
基于人工智能的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50-55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从知识社区向智能空间变革是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发展态势,业界的实践探索、技术的迅猛发展、理论体系的逐步完善,也都为图书馆智能空间的再造与服务提供了支撑。文章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多个领域空间再造及服务中的应用,提出了图书馆智能空间再造的“人-事-物-场-时”五要素构建模型,并认为将来可在智能情报、智能检索、人机交互、知识咨询等领域实现多种人工智能服务场景应用,最后发展出多种强应用服务。

从创客空间到数字人文场所: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iSpace建设研究56-62

摘要:数字人文和场所建设都是近年来图书馆关注的热点,数据密集、工具支持、跨界合作是数字人文研究的三大特征,目前已有图书馆在数据和工具方面提供服务,但在促进合作方面仍有发挥空间。文章通过文献调研和实证分析,指出当前高校图书馆在创客空间、数字人文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认为运用场所理论将两者结合起来,有望在加强场所内涵建设的同时,实现图书馆对数字人文的全方位支持。随后,文章通过对iSpace项目的考察,对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将创客空间升级为数字人文场所的理论指导和具体实施内容进行了论述。

国外数字人文研究演进及发展动向——基于哈佛大学图书馆馆藏相关专著的梳理63-72

摘要:数字人文在近十年发展迅速,但也经历了比较长的演进过程。从不同视角厘清数字人文的历史脉络、主要事件、实践活动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研究者及实践者更好地把握未来可能引起的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也有助于国内对于国外、尤其是北美和欧洲数字人文发展的了解和研究。文章主要采用书目文献调研与学术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哈佛大学图书馆馆藏从1971年出版至今近170种数字人文相关学术专著进行梳理与文本分析,总结了数字人文的内涵及有代表性的英文提法及概念阐述。从时间线索、学术团体及其学术活动这两个层面,分别阐述了数字人文的历史发展脉络、在欧洲及北美等国家的现状与实践进展,得出了数字人文起源与发展的7个重要时间节点。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研究认为合作与跨领域数字人文、数字人文与教育、图书馆与数字人文、数字人文与文化遗产是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动向。

图书与情报杂志前沿与热点
中美智库运行模式比较研究73-79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调研、网络调研、比较分析和个案研究法,分别对美国和中国的官方智库、半官方智库、民间智库和大学依附型智库四类智库的运行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通过对比总结美国智库的优势与中国智库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我国智库建设的主要涵盖筹资机制、组织机制、人才管理机制和成果推广机制等四大方面的建议。

数字包容研究进展:内涵、影响因素与公共政策80-89

摘要:文章从技术的接入与使用、参与社会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突破社会壁垒、消减数字鸿沟五个角度梳理了数字包容的内涵,并分析与数字排斥和社会包容的关系;将数字包容的影响因素整理成几类,包括ICT获取与使用、ICT素养、人口统计学特征、家庭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将数字包容公共政策研究归为电信基础服务与数字培训两类,重点梳理了文献中的数字包容政策效果、公共图书馆中的数字包容行动等。最后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未来数字包容研究与实践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基于隐私计算理论的移动社交用户信息披露意愿实证研究——以微信为例90-97

摘要:文章基于隐私计算理论和TAM模型,构建了移动社交用户信息披露意愿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以微信为实证平台、微信活跃用户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问卷收集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与移动社交用户信息披露意愿正相关,隐私关注与移动社交用户信息披露意愿负相关;相对于感知易用性和隐私关注,感知有用性对于移动社交用户信息披露意愿影响更为显著;隐私关注对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及信息披露意愿三者的调节作用无显著影响。

图书与情报杂志图书馆与图书馆事业
美国学术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组织模式探究98-102

摘要:美国学术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组织模式主要有成立专门的数字出版部门、图书馆与出版社合作、图书馆与开放存取机构合作和图书馆与学者合作四种。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探究了各种组织模式的内涵和运作机制,研究发现美国学术图书馆在参与数字出版的过程中表现出高度重视、专业化管理和多元化合作三个特点,这对我国学术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图书馆社会责任——IFLA《图书馆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故事讲述指南》的解读与启示103-108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图书馆应尽快行动起来,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不断开发新的服务内容和方式,满足社会需求,助力社会发展,才能保证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图联《图书馆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故事讲述指南》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图书馆承担社会责任提出了新要求。研究认为,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图书馆必须将社会责任融入图书馆战略规划,梳理和总结已有的经验和教训,承担图书馆力所能及的、与当地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责任;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图书馆的良好社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进而取得最佳社会效果。

研究述评视角下的h指数与图书馆服务应用109-112

摘要:美国物理学家乔治·赫希提出的h指数是用来评价科学研究人员研究成果的一种新思维和方式,自提出以来便受到了图情界乃至学界的关注及应用,在个人学术评价、学术期刊评价等领域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文献。文章通过对h指数应用于图书馆实践的研究文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h指数对图书馆实践应用与学术研究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基于h指数的图书馆资源采购与情报服务是未来h指数应用于图书馆服务的两大延伸方向,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多种评价指标的综合应用、动态监测等事项。

公共图书馆的供给侧改革路径:以“公共服务+”为视角113-116

摘要: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是解决公共文化领域“供需错位”的发展之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具有典型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特征,运用“公共服务+”逻辑框架,可以为公共图书馆的供给侧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公共图书馆供给侧改革的“公共服务+”逻辑,就是从资源配置与价值提升的角度,通过“服务内容+”“服务层次+”“供给主体+”“公共附加值+”等路径来健全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体系,满足社会和读者对公共图书馆服务需求的表达。

图书馆公益论坛主持人综合素质探析117-120

摘要:图书馆公益论坛的主持人是论坛的灵魂人物,主持人的素质决定了论坛的水准和品质。对公共图书馆公益论坛主持人的认识缺位,是对主持人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造成的。新媒体带来的文化感受和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对论坛主持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图书馆公益论坛主持人只有具备爱岗敬业精神,广博的文化素养,理解、应变及沟通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阅读推广能力等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听众和读者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而综合素质的提升,除了自身历练外,还要通过资金扶持,法规保障,加强督导监管体系以及完善等级评定考核标准,通过创新培养渠道和寻求社会资源支持。

图书与情报杂志阅读推广
我国儿童阅读推广民间组织的志愿者管理研究121-127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24个专门面向儿童开展阅读推广的民间组织,从其官网有无设置志愿者专栏、志愿者工作计划、志愿者招募和甄选、志愿者培训、志愿者评估、志愿者激励及推广效果等七个方面,调查和分析了这些民间组织的志愿者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制度化的组织制度、目标化的工作计划、需求化的志愿者的招募与甄选、系统化的志愿者培训体系、指标化的评估环节和层级化的志愿者激励机制,将是我国儿童阅读推广民间组织的志愿者管理借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