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
分享到:
杂志社要求删除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国际刊号:0252-3116
  • 国内刊号:11-1541/G2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412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2.71
  • 综合影响因子:2.19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图书情报工作 2012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卷首语

卷首语

摘要:2012年,《图书情报工作》走入了她的第56个年头。我们深知,她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作者、读者的深切厚爱,离不开图情领域众多学者的鼎力支持,也离不开图情学科创新发展的环境滋润。《图书情报工作》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学图书馆)主办的,无疑她更属于中国图情界的每一位同仁。
5-5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专稿

构建适应21世纪科研需要的新型文献情报服务模式

摘要:2011年11月16—17日,中国科学院第六次文献情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潘教峰研究员作了大会总结。会议总结了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全院文献情报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分析了文献情报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部署了全院文献情报系统在“创新2020”中的重点发展任务,
6-12

发展知识服务 推动全面转型

摘要:中国科学院第六次文献情报工作会议是知识创新工程实施以来首次召开的全院文献情报工作会议,是对过去十余年文献情报工作改革创新的全面总结,更是面向“创新2020”文献情报系统改革发展的一次全面动员会。
13-17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专题:国内学科服务创新进展

嵌入式学科服务创新模式研究——基于嵌入性理论的思考

摘要:针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中的局限性,引入新经济社会学中的嵌入性理论,分析嵌入性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对于学科服务深化的启示,从社会网络的新角度提出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创新模式,论述物理空间的嵌入、数字空间的嵌入、社会关系的嵌入和组织结构的嵌入4种模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深化提供指导。
18-22

基于科研用户需求的学科化服务模式与保障机制

摘要:在分析科研用户信息需求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科馆员工作实践,提出学科化服务的6种主要模式:嵌入科研一线提供学科咨询、开展提升科研人员信息素质的用户培训、为重点用户提供学科情报、跟踪科研动态开展专题服务、根据用户需求搭建个性化信息平台、以知识库建设推动研究机构知识管理。学科化服务工作的保障机制,主要体现在:充分认识学科化服务的重要性、设置专职学科馆员岗位、注重学科馆员能力建设、协同全馆构建服务保障体系、强化领导组织与管理、进行学科馆员的职业素质培养。
23-26

面向科研团队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实践探索

摘要:伴随学科服务的深入,与科研团队的嵌入和合作服务日益增多,如何开展与科研团队需求匹配的服务,需要学科馆员予以更多的思考。嵌入式学科服务以嵌入研究过程、支撑科研创新为主要目标,探索学科服务支持科研的方式和内容,如拜访教授、信息专员、学术成果RSS订阅、学科指南、学科专题培训、走入实验室等,以提高高校科研创新的效率,深化学科服务对科研过程的支撑程度。
27-30

构建四级学科服务体系 全面服务高校教学科研——地方多科性大学学科服务理论与实践

摘要:从服务内容、工作机理、平台建设、应用效果4方面,探讨西华大学图书馆构建“基础学科服务——常规学科服务——深层学科服务——拓展学科服务”四级学科服务体系的工作实践,认为该服务体系能为领导决策、教师科研、学生学习提供较好的服务支撑,从而为地方高校学科服务的规划和开展提供借鉴。
31-34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图书馆学理论研究

论知识论与社会学在图书馆学中结合——基于对谢拉“社会知识论”的考察

摘要:图书馆知识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要求知识论和社会学在图书馆学中的结合,并形成两种基于不同中心的结合模式。谢拉的“社会知识论”以社会学为中心,知识论在其中尽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却局限于传统立场。他的理论因此在实质上接近于“知识社会学”。引入个体知识论或社会学的规范性不能使之转变为社会知识论,应采取以知识论为中心,在其规范性中包含社会学因素的结合模式。
35-38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发展研究

摘要:认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可以划分为多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在建设主体、运行机制和法制环境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要构建参与之相适应的建设模式。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趋势研究是构建新模式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建设所取得的新进展,从管理、资源建设、技术支持及服务4个方面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39-42

数字图书馆区域性问题研究

摘要:论述区域数字图书馆建设应注意三个问题:资源建设的区域性,资源应该体现本区域的文化、经济特色,符合本区域产业信息需求,防止资源同质化和简单罗列或相加;资源服务的区域性,应协调本区域内不同行业、系统的数据库资源建设,提高区域内信息资源保障率,增强区域服务的指向性;政策主导的区域性,政府是地方整体利益的代表和相对独立的行为主体,政府层面的支持和认可是实现区域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基础和保障。
43-46

复制权例外对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影响剖析

摘要:选取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当前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活动为分析案例,研究这三个国家可适用于图书馆的著作权例外在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方面的应用,剖析其存在的不协调性。指出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由于以下原因更需要图书馆享有合理的复制权例外:数字资源的保存需要多份复制件;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中出现的软硬件老化;难以预见的老化;数字资源的生命周期与虚拟传播;数字资源保存需要建立一种动态的管理机制;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需要采取联盟的方式实施。
47-50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献的社会发展价值

摘要: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外向型模式包含特定的社会发展价值,从而决定记录和描述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文献具有突出的社会发展价值。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是测算评价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经济与文化贡献的根据、民族融合过程的证明、构造民族文化板块的参考、实施民族文化博展的内容参考、推测民族发展趋向的根据等。为充分发挥和利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献的社会发展价值,在文献资源建设上,应建立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实验室、音像文献传播中心、印刷文献传播中心和民族文化博展园。
51-54

民国时期图书分类法本土化之研究

摘要:我国图书馆学的近代化过程,始终包含着本土化的探索。民国时期图书分类法本土化,是我国图书馆学本土化历程中的重要内容。《杜威十进分类法》是西方知识和学术系统的产物,为使其适应中国特殊的学术系统和图书馆现实,必须加以本土化改造。“补杜法”、“改杜法”及“仿杜法”的实质就是这种本土化的实践和成果,它是一个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的动态发展过程,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的图书分类体系,在我国图书分类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55-59

绩效棱柱视角下的图书馆显性知识管理

摘要:从绩效棱柱的视角,提出显性知识立体管理模型。模型中,基础服务面向知识组织棱展开,读者共建面向读者满意面展开,分别代表知识与人的认知水平的推进。加强图书馆显性知识管理应从4方面入手:以读者为本,授权用户,促进信息资源使用;着眼知识的析出与利用,建立激励机制;直接面向读者开展参考咨询服务;构建信息共享空间,促进人际互动。
60-63

自我效能理论视阈的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研究

摘要: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中,分析用户教育与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影响图书馆用户自我效能的因素有以前利用图书馆的直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以及生理和情绪状态。提出在用户教育中应增加用户利用图书馆的直接经验、综合施用间接性经验、开展分层次的教育、引导用户进行正确归因以及缓解用户紧张与焦虑情绪等提高图书馆自我效能的策略。
64-67

美国高校图情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特点

摘要:2010年《美国新闻与报道》公布的最新全美45所高等院校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排名。本研究基于其中43所院校的2337门课程,依据数据库技术和专家的分类知识将其划分为20个分面,在此基础上分析同一分面内以及不同分面之间课程设置的情况,进而探讨美国高等院校近年来图书情报专业课程设置的重点、课程覆盖的范围以及授课特点等方面。本研究还选取国内9所高校情报学硕士课程共168门,采用同样的技术方法将其划分为15个分面,并通过对比研究找出与美国高校图情专业课程设置两者间的差异,希望能为我国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借鉴。
68-72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图书馆工作研究

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校验研究

摘要:运用平衡计分卡模型构建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评价模型和“十字提取”构建知识信息服务初始指标体系;运用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均值计算等统计方法进行初始指标的优选和校验,形成科学合理的优选指标。
73-77

基于差异显著性检验的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估方法探析

摘要:借鉴SERVQUAL工具的思想,编制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服务质量调查问卷。通过计算用户对图书馆服务质量各指标的实际感受值与最低要求值、实际感受值与期望值的差值,并对各差值进行显著性检验,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图书馆服务质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差异显著性检验方法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估中具备客观性、科学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
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