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土壤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48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述与评论、问题讨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
  • 国际刊号:0564-3929
  • 国内刊号:32-1119/P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560
  • 创刊时间:1948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
  • 综合影响因子:2.74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土壤学报 2012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土壤学报杂志信息

2010年农业科学领域高被引期刊和高被引论文

摘要:根据2005-2009年发表的论文在2010年被引用情况统计,在农业科学领域,《土壤学报》期刊的五年影响因子位居首位(表1);在排名前10位的高被引论文中,《土壤学报》有2篇论文人选,其中位居首位的是2008年发表在《土壤学报》中的1篇论文,其总被引频次远超过其他论文(表2)。 表1农业科学领域高被引期刊基本指数
979-979

不同植物篱在减少雷竹林氮磷渗漏流失中的作用

摘要:为了解不同植物篱对雷竹林氮磷渗漏流失拦截的效果,在集约经营雷竹林下坡设置黑麦草(草篱)、红叶石楠+金森女贞(灌木篱)和半野生状态粗放经营雷竹林(雷竹篱)3种植物篱,于2010年6月至10月采样并分析其渗漏水。结果表明,3种植物篱对集约经营雷竹林氮磷渗漏流失拦截效果明显,拦截前后氮磷浓度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不同植物篱的拦截效果差异并不显著。对氮的拦截量表现为雷竹篱(81.3kghm^-2),草篱(81.1kghm^-2),灌木篱(77.0kghm^-2),拦截率分别为61.O%,60.8%和57.7%;对磷的拦截量表现为雷竹篱(4.9kghm^-2),草篱(4.7kghm^-2),灌木篱(4.3kghm^-2),拦截率分别是49.0%、46.9%、43.1%。半野生态粗放经营雷竹作为植物篱,既可减少氮磷面源污染,又可节省种植时间和费用,同时收获笋材,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980-987

一株红壤花生根际溶磷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溶磷能力的研究

摘要:为提高磷素利用率,从花生根际土壤样品中筛选到一株溶磷能力强的菌株B1-A,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和IT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B1-A的不同接种量(1%,3%,5%)在两种难溶性磷酸盐(FePO4,A1PO4)培养液的溶磷量和pH随时间动态变化表明溶磷量均与pH呈显著负相关,B1-A的溶磷量与接种量、培养时间、磷矿粉浓度有关,实验结果表明菌株B1-A在接种量为3%-5%、培养时间168h、云南磷矿粉浓度为3gL^-1、江西磷矿粉浓度为5gL^-1时溶磷效果较好。菌株B1-A对磷酸三钙、磷酸铝、磷酸铁、磷矿粉有较强的溶解能力,最高溶磷量分别为418.7、942.3、242.2、177.4mgL^-1,有望为开发高效红壤微生物磷肥提供种质资源。
988-995

田间条件下小麦和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BIOLOG分析

摘要:对秸秆分解微生物演变机理的研究是调控秸秆还田、提高农田地力的理论基础。本试验基于土壤置换试验平台,利用BIOLOG方法研究在寒温带、中温带和中亚热带气候下,埋于黑土、潮土和红壤中的小麦和玉米秸秆在腐解过程中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变化规律。试验中利用网袋法区分直接分解秸秆微生物。试验结果发现秸秆腐解微生物的碳源代谢活性(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 AWCD值表示)在腐解0.5a和1a后表现出一定的随气候变化规律,即随温度和降雨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0.5a为海伦(0.765±0.060)〉封丘(0.737±0.165)〉鹰潭(0.326±0.076),1a为海伦(0.630±0.092)〉封丘(0.319±0.096)〉鹰潭(0.291±0.029),但这种趋势在腐解2a后减弱。气候条件是影响秸秆腐解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腐解时间和土壤类型。主成分分析表明在腐解0.5a后海伦、封丘地区的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与鹰潭差异较大,而1a后封丘和鹰潭的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与海伦的差异较大,腐解2a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秸秆腐解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趋于一致,均对含氮化合物利用较多。
1003-1011

南宁市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摘要:以南宁市土壤为对象,系统采集了2767个表层土壤(0-20cm)和711个母质样(150-200cm)。用AFS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了样品全硒含量质量分数分析;研究了南宁市土壤全硒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宁市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0.09-1.34mgkg^-1,算术平均值为0.57mgkg^-1。土壤类型中,新积土全硒含量最高,平均为0.89mgkg^-1;紫色土全硒含量最低,平均为0.37mgkg^-1。成土母质中,全硒含量以二叠系碳酸盐岩母质发育土壤为最高,平均为0.79mgkg^-1;以下白垩系紫红色碎屑岩母质发育土壤为最低,平均为0.39mgkg^-1。影响南宁市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土壤pH、有机碳及铁和铝的含量对土壤全硒含量的富集与分布也有一定影响。
1012-1020
土壤学报杂志书讯

新书《土壤红外光声光谱原理及应用》介绍

摘要: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杜昌文著的《土壤红外光声光谱原理及应用》一书已于2012年5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41.0万字,318页,每册定价88元,共分五章。土壤分析是土壤学研究中的常规性工作,现代农业对土壤信息的需求量十分巨大,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很难适应海量的土壤数据获取(土壤数字化),而仪器分析的方法则为海量土壤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可能。近20年来,在仪器分析方法中,红外光谱在土壤分析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传统红外光谱(透射光谱和反射光谱)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应用于土壤分析,但由于方法本身的原因,在土壤定性或定量分析中均受到一定的限制。红外光声光谱是光声理论的重要应用,尽管光声理论发现于1880年,但由于软硬件的限制,在红外光谱上的应用却延后了100年,直至1980年才开始商业化应用。红外光声光谱与传统红外光谱的本质差别在信号获取的方式上,即红外光声光谱采用了光声转换理论,这种信号获取方式赋予了其原位和逐层扫描的功能,同时也摆脱了高吸收样本的限制,更加适合用于土壤分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杜昌文研究员率先将红外光声光谱应用于土壤分析,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历经三载的撰写、修改和补充,完成本书。本书采用红外光谱的手段,以数学模型为支撑,分析土壤性质、结构和组成,并研究了土壤中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过程,首次提出了土壤红外光谱属性的概念,并分析了红外光谱属性和土壤理化属性以及土壤空间属性间的关系,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一本论述红外光声光谱在土壤学中应用的专著。本书呈现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性质,从物理、化学、仪器、设备、软件到数学等均有涉及,但核心点是土壤学,是红外光谱在土壤学研�
1020-1020

Pu同位素在土壤侵蚀示踪中的应用

摘要:^137Cs示踪技术目前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但是随着环境中^137Cs的衰变,寻找可以替代的放射性核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造放射性核素Pu同位素与^137Cs来源相同,但半衰期更长,且更容易被土壤中的细颗粒物质吸附。特别是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以及加速器质谱技术(AMS)等的应用,使得Pu同位素的测量较^137Cs更高效、灵敏。因而Pu同位素成为可以替代^137Cs进行土壤侵蚀示踪的理想元素。本文从Pu的来源及分布、Pu在土壤中的吸附和固定、Pu同位素的测量方法三个方面分析Pu同位素示踪土壤侵蚀的基础,并对Pu同位素示踪土壤侵蚀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现状加以简述,探讨了今后Pu同位素在土壤侵蚀示踪应用中的主要研究方向。
1021-1029

土壤中无机氮的微生物同化和非生物固定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土壤中无机氮的迅速固持有利于土壤氮的持留,从而减少NO2淋溶、NH3挥发以及N2O和NO排放损失。本文综述了土壤中无机氮的微生物同化和非生物固定作用,指出了无机氮微生物同化和非生物固定在氮循环中的重要意义,初步讨论了生物过程和非生物过程固定无机氮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但是对于非生物固定NO3--N,其机理目前还不清楚。从现有的文献报道来看,能够解释非生物固定NO3--N机制的仅有铁环假说。然而,铁环假说尚未得到完全证实,有待于深入的研究。
1030-1036

基于协同克里格插值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土壤属性空间预测比较

摘要:选取宜昌市红花套镇作为研究区域,研究土壤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与土壤属性指标变量之间的关系,选择与预测变量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的变量作为辅助变量用以提高预测精度,本文试图将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应用于土壤属性空间模拟中,以此与协同克里格插值的预测结果进行对照,从而比较它们的预测精度以提出更适合土壤属性预测的模型。结果表明:协同克里格插值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土壤属性的空间模拟均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在辅助变量较多的情况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具有比协同克里格插值更为简单的算法,并且比较预测值相对误差的范围跨度和标准差以及均方根误差等方面,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土壤属性指标预测方面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也具有更大的优势。
1037-1042

不同水分条件下干旱区葡萄园土面蒸发试验研究

摘要:吐哈盆地是中国著名葡萄生产基地,也是严重资源性缺水的极端干旱区。在农田水分循环过程中,葡萄棵间土面蒸发是水分散失的一个重要环节。准确测定葡萄灌溉期棵间土面蒸发量及变化规律,对于葡萄园采用科学的节水措施及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1050-1055

宜兴乌栅土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pH与Eh的动态变化及原因初探

摘要:水稻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为土,是我国最重要的土壤资源之一,水稻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的特点大多与“水”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氧化还原状况的周期性变化。水稻土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大多有H+的参与,因此,土壤pH与Eh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在变动的氧化.还原条件下影响土壤pH变化的原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1056-1061

紫花苜蓿、海州香薷及伴矿景天对多氯联苯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摘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有机或无机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土壤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在一些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耕地土壤中持久性毒害物质已经大量积累,部分农田中重金属(镉、汞、砷等)、农药(滴滴涕等)、多环芳烃、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突出,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本课题组前期调查研究表明,在长江三角洲某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其土壤中存在着严重的多氯联苯与重金属铜镉的复合污染问题心。多氯联苯是国际上极为关注的12种优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之一,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效应以及生态环境与健康风险;
1062-1067

《土壤学报》征稿简则

摘要:本刊反映土壤学各分支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刊登本领域具有原始创新性的学术论文,以及能反映现代土壤科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与评论文章,同时也刊登研究简报、重大研究项目进展和问题讨论、学术动态、重要会讯及本领域重要参考书书评等稿件。对于优质稿件,本刊优先发表。本刊向国内外发行。读者对象主要为土壤学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管理干部。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如下:1.论点明确,数据可靠,论据充分,条理清楚,文字精练。稿件的体例格式请参考近期本刊。2.来稿请用A4纸隔行单面打印。表格采用三线表,数据纵栏列出。图表数据需进行统计分析。图件、照片清晰准确。图题、图例、图注、表题、表头、表注等同时用中、英文标注,具有自明性。
1068-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