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土壤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Pedologica Sinica

  • 32-1119/P 国内刊号
  • 0564-3929 国际刊号
  • 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土壤学报是中国土壤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48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土壤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新视角与前沿、综述与评论、研究论文、研究简报

土壤学报 2008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土壤学报杂志综述与评论
丛枝菌根真菌对污染土壤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1142-1147

摘要: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一类菌根,常见于各种类型的污染土壤中,如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机污染土壤及复合污染土壤。AM真菌能与陆地上绝大多数的高等植物共生,大多数的农作物如粮食作物、果树、蔬菜等均能形成菌根。研究表明,AM真菌完全能在提高污染土壤中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1)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降低污染物在土壤和农产品中的残留;(2)提高农作物对重金属的耐性,降低重金属在农产品中的积累;(3)改善农作物营养状况,提高其抗病性,降低肥料、农药施用量,从而间接降低污染物在土壤和农产品中的残留。因此,AM真菌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当前和今后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筛选和驯化能显著降低农产品中污染物的AM真菌菌株;(2)AM真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效应与机制;(3)AM真菌和其他生物农药、生物肥料间的相互作用;(4)AM真菌在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基础研究等。

土壤腐殖物质形成转化与结构特征研究进展1148-1158

摘要:土壤有机质(SOM)是极为重要和复杂的天然有机物,从化学本质出发,SOM包括腐殖物质(HS)和非腐殖物质两个主要部分。HS是土壤SOM的主体,在土壤养分循环和碳截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SOM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共存,这是激励研究者勇于探索的不竭动力。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土壤HS,本文对HS及其组分的形成转化及稳定性(包括形成顺序、相互转化、驱动因素、同位素分异、热力学稳定性等),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包括HS组分的提取、分组、纯化、结构表征等),人为措施响应规律(包括耕作、施肥、土地利用的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同时提出今后HS研究中要进一步应用先进技术、重新重视HS化学分组研究、进一步认识HS结构特征,以及探索HS形成转化机制及其与农业措施的关系。

土壤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贵阳市表层土壤中砷的地球化学基线及污染状况研究1159-1163

摘要:环境地球化学基线(Environmental geochemical baseline)一词出现在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的国际地球化学填图项目(IGCP259)和全球地球化学基线项目(IGCP360)中,在国际地球化学填图计划中,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的定义为地球表层物质中化学物质(元素)浓度的自然变化。但随着人们对环境地球化学基线问题研究的深入,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的定义也不断明确:地球化学基线将某一地区或数据集合作为参照时某一元素在特定物质中(土壤、沉积物、岩石)的自然丰度,并可以表述为区分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的单一的极限。基线与取样时间、取样地点、取样方法、测试方法、分析技术等有关。

上海主要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1164-1169

摘要: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具有“三致作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污泥土地利用时重点控制的有机污染物之一。国外关于污泥中多环芳烃的研究比较深入,我国关于污泥中多环芳烃的研究报道并不多。随着污水处理率的提高,上海污泥的量也越来越大,污泥土地利用是上海今后污泥处理处置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解上海污泥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为污泥土地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应用索氏提取法和GC/MS技术对上海主要的14个污水处理厂中污泥中的多环芳烃化合物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

多环芳烃对冬小麦早期生长的影响研究1170-1173

摘要: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重要的土壤有机污染物,其在土壤中半衰期为2个月至2年,很多PAHs具有毒性、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作用。但由于单靠化学分析难以评价PAHs的毒性,因此,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生态风险评价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高等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仅在近十年来开始被利用来评价生态环境风险。平衡、稳定、健康的土壤生态系统可生长出优良的植物,反之,不稳定或受污染的土壤生态系统则会对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带来负面影响。根据高等植物的生长情况可以监测和判断土壤的污染程度,评价土壤质量。目前已建立的高等植物毒理试验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根伸长、种子发芽、早期秧苗生长实验。相对于农药和重金属,多环芳烃对植物毒性的数据较少。

石灰处理条件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分解作用的响应1174-1178

摘要:土壤动物在分解植物残体、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土壤物质循环和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土壤环境因子也影响着土壤动物的生存与活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从生理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了土壤动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并采用试验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处理水平土壤动物群落的动态变化。

稻鸭、稻鱼复合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分析1179-1183

摘要:21世纪以来,由于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市场对绿色安全稻米的需求,稻田种养复合生态系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模式多种多样,在我国南方地区主要以稻田养鸭、养鱼、养虾为主。同时对稻田种养复合生态系统的机理及其效应也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相关研究表明:稻鸭共生可利用鸭子的活动、觅食产生中耕除虫的效果,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稻鸭共生有利于稻田通风透光,改善水稻群体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还能减少稻田中的产甲烷菌数量,减少甲烷排放。等方面作用。然而对于稻田养鸭、养鱼后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还很少,甘德欣等¨叫研究表明稻田养鸭后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麦角固醇与不同粒级团聚体土壤的相关性1184-1188

摘要:土壤团聚体是由单个土粒与有机物质胶结而成的复杂结构,是构成土壤结构的基本单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土壤的质量特征。其形状、大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土壤中水和空气的含量,决定土壤孔隙的大小分布,并由此影响土壤的其他属性以及作物生长。目前对各种不同土壤团聚体的研究已受到专家们的普遍重视。

稻田土壤养分的迁移规律及其环境风险1189-1193

摘要:我国几乎所有大的湖泊均面临富营养化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氮、磷的过量输人,而P又是内陆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素。有关资料表明,在排除工业点源污染后,太湖流域各种面源污染中每年从农田进入水体的磷素相对贡献率不足10%,而生活污水、人畜排泄物及淡水养殖业等的磷素相对贡献率达90%左右。稻田土壤是水网地区一种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农田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周围水体的环境状况,因此有关稻田土壤的农田排水和径流损失方面也一直是环境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有关稻田土壤磷素损失机制,磷素在稻田土壤中向下迁移的可能性及渗漏通量还没有比较明确的定论。本试验通过模拟高强度集中供磷状况下,稻田土壤氮、磷的迁移规律,探讨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稻田土壤养分径流和渗漏流失趋势,预测农业生产活动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风险。

不同海拔高度下森林土壤中氮的矿化1194-1198

摘要:土壤中氮(N)的矿化过程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动态过程,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结构及功能。氮的矿化过程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在不同的空间与时间上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土壤的温度水分均会随之改变,很多研究发现。土壤中氮的矿化会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可能原因是(1)高海拔的枯落物可促进矿化,(2)低海拔土壤的低pH会抑制矿化,(3)高海拔氮库较大,(4)低海拔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低,(5)土壤质地的差异以及(6)生物族群的差异。然而目前的证据还不足以很好解释高海拔土壤中高的氮矿化速率。

土壤学报杂志信息
全国土壤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江苏成立1198-1198

摘要: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筹建的“全国土壤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4)”于2008年8月在南京成立,该技术委员会负责全国土壤质量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及国际土壤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190)制定的部分标准的转化与补充工作。

土壤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土壤种子库样品萌发的前处理方法:水洗减量1199-1202

摘要:埋藏于土壤中的种子是植物群落再生的物质基础,识别这些种子的种类与数量特征是很多植物群落学、恢复生态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重要内容。将采集土壤样品置于温室内,保持最佳的萌发环境让尽量多的物种种子萌发,通过鉴定这些萌发幼苗的种类与数量来推断土壤种子库的种类组成与密度是最重要的种子库检测方法之一,国内的研究者也基本采用这一方法。该方法在检测的精度和准确度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即使在同一生态系统内,不同的植物种子所需要的萌发条件可能由于休眠、种子对策差异,对光照、温度等的需求差异而存在巨大差别,作为种子存贮与萌发介质的土壤层的厚度和土壤质地对种子萌发会产生重要影响。

苏打盐碱胁迫下羊草的生长特性与适应机制1203-1207

摘要:土地盐碱化是影响世界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已成为阻碍作物高产的一个主要因素。我国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土集中分布区之一,也是我国盐碱化程度最严重和对农业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由于苏打盐碱土中Na2CO3和NaHCO3的水解作用,植物在这些土壤中的生长不仅受Na+的毒害作用,同时也受高pH胁迫的影响。某些植物之所以能够在这种极端不良环境胁迫下得以生存和繁衍,主要是因为它们在胁迫来临时能够及时启动内部防御体系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样,对于不同种类的盐碱胁迫而言,植物间可能存在类似或不同的适应机制,进而维持自身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乙酸盐对几种地带性土壤吸附Bt毒素的影响1208-1211

摘要: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近缘于蜡状芽胞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在其芽孢形成过程中产生Bt杀虫晶体蛋白。Bt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生物杀虫剂之一,其杀虫原理也被广泛应用于转基因抗虫育种实践中。

土壤学报第45卷总目次1212-1223

《土壤学报》征稿简则12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