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土壤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Pedologica Sinica

  • 32-1119/P 国内刊号
  • 0564-3929 国际刊号
  • 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土壤学报是中国土壤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4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土壤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新视角与前沿、综述与评论、研究论文、研究简报

土壤学报 200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土壤学报杂志综述与评论
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与标准研究Ⅰ.国际动态及中国的修订考虑666-673

摘要:介绍了国际上土壤质量指导值的研究动态、指导原则及应用功能,提出对中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修订的若干考虑.基于风险的土壤质量指导值/标准已是国际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风险的土壤质量指导值/标准的制定,需考虑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设置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一般暴露途径、暴露参数(如暴露周期和暴露频率)和临界风险受体.基于风险的土壤质量指导值/标准多用于污染场地/土壤的风险管理,是潜在污染场地/土壤健康风险初步识别和预测的依据.中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需对标准的功能和宗旨、制定方法论、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污染物迁移对其他环境介质的影响、污染物的种类等方面予以考虑.现行标准修订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保护生态和人体健康的"土壤环境和健康质量指导值/标准",服务于污染场地/土壤的识别及风险管理,同时还需制定保护土壤资源的"土壤自然质量指导值/标准".

土壤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塔里木河上游表土积盐量遥感信息提取研究674-677

摘要:国外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壤盐渍化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以来一直以目视判读为主,Bao [1]作了盐渍土光谱特征的专门研究,发现土壤盐渍化程度越高,光谱反射越强;在红光和绿光波段,地表植被覆盖影响盐渍土的光谱反应;土壤含水量也会影响盐渍土的光谱响应模式.骆玉霞等[2]对盐渍土遥感信息单要素分类与遥感信息地理信息综合分类进行了比较研究.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试验研究678-681

摘要:土壤风蚀是形成沙尘暴导致土壤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它能够降低耕作层的保水性能和抗蚀能力,导致土壤肥力和生物生产量的下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1].土壤风蚀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其根源除了严酷的自然气候外,有94.5%是人为掠夺式经营方式所致[2].科学家研究了风吹情况下土粒的运动,发现能被风吹到高空,运移千里之外的主要是土粒直径70 μm以下的微粒或浮尘,微粒主要存在于耕作的农田和草地.沙漠经过多年风蚀,已经没有多少微粒存留下来[3],由于人类不合理翻耕土地、放牧和樵采等活动造成大量疏松裸露的土地,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沙尘源,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以保水保土为出发点的保护性耕作通过在地表采取了特殊保护、增加地表粗糙度、改变土壤特性、微地形和作物残体覆盖等措施而有效抑制土壤风蚀[4~8].本文主要通过田间观测、采样和室内统计分析,探讨了秸秆还田对土壤风蚀的影响以及输沙率的变化规律,为有效地防治土壤风蚀,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红壤旱地中土壤酶对长期施肥的响应682-686

摘要:土壤酶是土壤生物学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催化有机物的矿化释放无机养分,参与土壤腐殖物质的分解形成,反映了土壤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动向和强度;其活性与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其他生物学特征紧密相关,且有易于测定的优点,是近年来土壤质量评估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1].土壤酶一直受到红壤研究者们的重视[2,3],但这些研究涉及的酶的种类较少,近年来国外相关文献中的一些常见的酶,如葡糖苷酶、荧光素水解酶、芳基硫酸酯酶等[4~6]鲜见报道;也没有回答在长期不同施肥管理条件下,红壤中酶活性的综合水平特点和土壤酶动力学特征的差异等问题.本文的工作则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以期为合理化提高红壤肥力的施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太仓地区有机氯污染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析687-691

摘要:土壤环境的优劣决定着我国未来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土壤动物作为土壤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已成为国际土壤生态学领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1,2],对土壤动物作为土壤质量表征的研究目前仍处在开展阶段[3].有机氯农药化学性质稳定,残留时间长,脂溶性强,且利用率低而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4].此前已有文献讨论有机氯农药与土壤的关系[5~7],土壤动物对重金属污染的反应[8],但是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调查有机农药污染的相关文献较少.本调查利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江苏太仓地区有机氯农药不同污染程度的农田中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初步分析,旨在揭示土壤动物群落与土壤污染程度之间的关系,寻找合适的土壤污染指示生物,为土壤动物的多样性保护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液膜覆盖对旱地小麦种植体系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692-695

摘要:我国随着水危机、水土流失、干旱及土壤障碍等问题逐年增加,各种先进的节水增产增效技术陆续引进我国,应用液态地膜就是其中被看好的具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护土促苗和增产前景的技术之一.特别是1979年以来随着我国地膜栽培技术大面积推广,同时引发出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对应用液态地膜的兴趣也在不断增加.

秸秆还田对西藏中部退化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696-699

摘要:农作物的秸秆既含有相当数量的作物必需的碳、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又具有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等作用[1].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成分,通过它们的代谢活动,转化土壤中各种物质的形态,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土壤微生物控制着土壤生态系统的许多过程,行使的功能包括:有机物料的分解,土壤化学循环,土壤结构的形成,污染物的脱毒等.土壤微生物群体的改变可以作为预示土壤变化的指标[2].近年来,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西藏中部地区农田土壤退化严重,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本实验研究了西藏中部春播麦类作物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麦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种类的变化,为了解西藏中部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指标与土壤质量状况、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关系提供依据.

基于SOTER数据库和GIS技术的龙眼适种地遴选700-703

摘要: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简称热区)光热水资源十分丰富,在农业综合开发上,应重点发展经济价值高、适于山地丘陵种植的外向型名特优水果,如龙眼、荔枝等[1].龙眼是原产华南地区的名贵水果,其生产分布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我国乃至世界适宜龙眼生产的范围不大,我国龙眼的主产区分布在福建和台湾[2].长期以来我国龙眼产量较不稳定,气候条件的影响是重要原因,但迄今有关气候因素与龙眼产量关系的研究尚未能较为准确地揭示其间的变化关系[3],同时现有关于龙眼适种地分布的研究也多为基于单一气候因素,而用综合指标遴选龙眼适种地的研究鲜见报道.

《土壤学报》征稿简则70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