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工业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气工业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ural Gas Industry

  • 51-1179/TE 国内刊号
  • 1000-0976 国际刊号
  • 3.4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气工业是四川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气工业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地质勘探、要闻信息、开发工程、钻井工程、集输与加工、经济管理

天然气工业 200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气工业杂志本期视点
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现状及物探技术需求1-7

摘要:2000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松辽盆地、柴达木盆地、渤海湾盆地等的天然气勘探中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初步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我国天然气主要储集层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三大岩石类型。碎屑岩储层特征表现为我国中部丘陵地区的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以及西部复杂高陡构造的孔隙砂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储层普遍埋藏较深,非均质性强,缝洞单元难以刻画。因此,必须采用有针对性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优先发展碎屑岩气藏检测勘探技术,强化地震岩石物理等基础研究,加快碳酸盐岩、火山岩气藏检测技术攻关。同时开展高密度、多波地震勘探等前沿技术研究,为定量评价和产能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形势及发展建议8-12

摘要:从分析全球能源消费现状入手,研究了全球天然气资源量、储量、产量、贸易量及消费量变化趋势,探讨了中国发展天然气工业的宏观政策、资源条件、输配气设施建设及市场需求等情况。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形势表现为:①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储量进入增长高峰期,已基本形成八大天然气主要探区:即陆上的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柴达木、松辽、准噶尔盆地和海上的南海、东海探区;②天然气开发取得长足进步,产量大幅度快速攀升,预计2006-2015年间年均增长100×10^8m^2以上,到2010年产量突破1000×10^8m^3,跻身天然气生产大国行列;③骨干输气管道建设发展迅速,截至2007年底全国天然气干支线管道约3×10^4km,干线基本覆盖了主要产气区和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全国天然气干线系统初具规模,但储气库建设仍有待加快与完善;④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加,国内生产不能满足需求;⑤进口气工作进展顺利,利用国外天然气资源规模不断扩大。此外,还对加快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提出了建议:①加强国内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提高资源保障程度;②充分利用国内外天然气资源,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③统筹规划,尽快建设完善天然气运输、储存和利用等配套基础设施;④建立专门机构,加强政府对天然气行业从政策、法规和导向性等方面的支持与监管。

关于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13-16

摘要:根据世界天然气市场发展阶段特点,结合我国天然气市场现状,提出我国天然气行业正处于发展期的认识。深入剖析了天然气产业自身的特点:①气田开发、管网、终端用户三者是一套“联合生产装置”;②天然气生产供应具有规模性、稳定性、建设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③天然气管网具有周期长、投资大、长期性等特点;④天然气市场具有多重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天然气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和建议:①统筹兼顾,提高天然气产业链的效率、效益和稳定性,是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追求的目标;②资源稳定是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③建立多层次调峰保障系统是保障市场稳定供应的基础;④加强需求侧管理是保障市场稳定供应的前提条件;⑤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⑥建设可靠的保障体系。

我国南海天然气开发前景展望17-20

摘要: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南海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已达到3235×10^8m^3,天然气年产量为60×10^8m^3,占我国海上天然气总产量的88%。在该区的勘探开发实践证实:①我国南海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②南海是我国海上最重要天然气生产基地;③深水天然气勘探所获得的重大突破,使得南海天然气勘探开发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广阔前景。但是,南海天然气开发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勘探开发投资大、成本高,深水勘探开发经验不足,存在海域争端等。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①继续坚持自营与合作并举,加快南海天然气勘探开发步伐;②以开发荔湾3-1气田为突破口,全面掌握深水勘探开发技术;③建立自己的深水研发和装备队伍;④努力推动南海争议区的共同开发工作进程。结论认为:南中国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有望建成大型天然气生产基地,如果战略目标明确、规划落实、勘探开发资金到位,2020年前后南海有望形成400×10^8—500×10^8m^3的天然气年产能力。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成热点20-20

摘要:中国南海的荔湾3-1大型天然气田于2006年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哈斯基公司合作发现,随后启动了联合开发计划。近日,中国海油、哈斯基能源公司(HUSKY)和挪威海洋石油钻井公司(SEADRILL)租赁西方大力士(WESTHERCULES)钻井船在南海开钻,该深水钻井船将用于南海海域荔湾3-1气田评价井和探井钻探作业。

天然气工业杂志地质与勘探
北黄海盆地生烃条件研究21-25

摘要:截至1997年底,朝鲜已在北黄海盆地内钻井15口,并在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油气流,显示了该区良好的勘探前景。为此研究了该盆地的生烃条件,结果认为:①北黄海盆地是由历经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主要演化阶段的各种原型盆地叠加而成的小型多旋回盆地;②盆地的形成演化主要经历了震旦纪-二叠纪盆地基底形成阶段、中生代断陷发育阶段、古近纪叠加断陷阶段和新近纪坳陷阶段;③盆地主要在隆起背景上由3个坳陷和众多小断陷组成,其内发育了一套中生代以来、最大沉积厚度超过8000m的海相-海陆过渡相、河湖-三角洲相沉积,具有多期优越的成烃环境,为烃源岩的发育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④中生代和古近纪是北黄海盆地烃源岩发育的最有利时期,盆地主要发育了中生界和古近系两套烃源岩;⑤盆地具备生油气的可能性,东部、中部坳陷是盆地油气生成最有利的地区。

南黄海西部地区浅层气成因26-29

摘要:通过研究近年来获取的浅地层剖面发现,南黄海浅层气主要存在于南黄海东经123°以西的地区,为此进行了该区浅层气成因分析,以探索其来源。将根据南黄海西部地区逾6000km的浅地层剖面解释成果得到的南黄海西部地区浅层气分布概况,与该地区的有机质分布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南黄海西部晚更新世末期的泥炭分布与浅层气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晚更新世末期的泥炭是该地区浅层气生成的重要物质基础。3个声学空白区的浅层气可能来自中深部地层。苏北浅滩西北部的大型塌陷坑可能由浅部断层活动引起的浅层气在该处多点喷发形成的塌陷坑复合而成,表明该处中深部地层中可能存在天然气。南黄海中部声学扰动区内浅层气不断自海底逸出,该处断层较多,中深部地层具备生气能力,推测该地区浅层气可能是深部油气泄露的气苗。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南堡油田第二条海底管道开工29-29

摘要:2008年12月15日,冀东油田南堡1-3人工岛至南堡1-1人工岛的海底管道预制工作展开,标志着冀东南堡油田第二条海底管道工程正式开工。

天然气工业杂志地质与勘探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30-34

摘要:从油气藏的成藏条件研究出发,建立了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油气藏的成藏模式,并对油气藏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天然气主要源自古近系恩平组烃源岩的干酪根热裂解气,凝析油主要来源于恩平组烃源岩;②低隆起东部有一个北东向并向北掀斜的隆起脊,为油气低势区,油气汇集于此并向北部运移;③控洼反向断裂一直是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雁行断裂系是断块升降期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顺向同沉积断层是断坳过渡期和坳陷期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④渗透砂体和长期风化剥蚀的不整合面是油气侧向运移的通道。油气藏分布预测结果:受构造演化和沉积作用的控制,油气藏多分布于珠江组底部和韩江组中下部;雁行断裂带主要发育断鼻构造油气藏,顺向断裂带发育构造-岩性或逆牵引背斜油气藏。在该区同沉积断裂坡折带已成功钻获了构造-岩性油气藏。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纪幕式裂陷特征35-37

摘要:近年来裂谷盆地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就是认识到了裂谷过程的多幕性。通过对裂陷期内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超覆、地层大量缺失以及三级层序空间展布的旋回性分析,论证了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纪是典型的幕式裂陷,其具有“两幕裂陷构造格架未发生变化”的独特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惠州古近纪幕式裂陷的特点及其动力学含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惠州凹陷古近纪具有典型的幕式裂陷特征;构造格局未发生变化的幕式裂陷可能反映了板块及深部动力学作用的幕式性;推测与裂谷盆地相关的岩石圈均衡调整可能为幕式的非均质伸展过程。

东方气田储层非均质性描述38-40

摘要:东方气田储层非均质性强,对储层砂体叠置情况及其非均质性进行精细刻画对于现场生产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从沉积后地层受重力流冲刷的模式出发,开展储层解释工作,结合属性投影、拟等时切片和高分辨率地震等资料刻画出了各气组的冲沟。通过对泥流冲沟带中储层纵、横向分布规律的认识,描述了造成该气田气层气体组分差异的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因素。同时选取多项地震属性与孔隙度的多维线性回归,在平面向上预测了各气组的平均孔隙度,对以物性渐变为特点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半定量预测。

泌阳凹陷有利油气区带预测41-44

摘要: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理论,系统地划分和对比泌阳凹陷上白垩统至古近系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建立了凹陷内各级层序地层单元的对比框架,指出凹陷北部斜坡带为高位进积三角洲复杂断块群油气藏,北部斜坡枢纽带内带为低位扇断层-岩性油气藏、深凹区湖扩展期和高位期为滑塌浊积体及湖底扇透镜体圈闭,南部陡坡带为岩性油气藏发育区。以此为指导,针对凹陷北部斜坡、深凹区、南部陡坡等3个构造带发育不同类型圈闭的特点,开展了圈闭的地震识别和预测技术研究,发现了一批复杂油气藏,钻探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蜀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含气性综合预测45-47

摘要: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一套砂泥岩互层的陆相碎屑岩沉积,砂岩发育,但岩性致密,物性较差,砂岩储层含气后的速度与页岩速度相差不大,在地震剖面上无明显的响应,因而采用常规波阻抗反演和含气检测技术不能有效解决该类含气储层识别问题和含气范围展布问题。根据钻、测井资料分析可知,该套致密含气砂岩储层具有低自然伽马、高孔隙度的测井响应特征,因此可采用自然伽马反演来区分须家河组砂、泥岩的岩性,利用孔隙度反演来剔除致密砂岩,采用含气特征曲线重构技术预测含气储层段,并利用有效的含气检测技术进行含气异常范围预测。通过开展致密含气砂岩储层的地震综合预测研究,获得了蜀南HBC地区储量计算的各类平面图,为落实该地区260×10^8m^3天然气探明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广安地区低阻储层深侧向与深感应差异现象原因分析48-50

摘要:四川盆地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复杂的微孔隙系统导致其具有很高的束缚水饱和度,加上较高的地层水矿化度,使得渗透层段的电阻率值相对较低,甚至小于相邻泥岩层段电阻率。为较好地判别广安地区低阻储层的流体性质,部分重点井同时测有双侧向和阵列感应两组电阻率曲线。对于相同的介质而言,感应测井仪的响应值应该与侧向测井测到的电阻率值相同,但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实际测井资料却表明电测曲线在该地区部分井的低阻储层段表现为深感应与深侧向值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从双侧向测井和阵列感应测井的测量原理出发,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认为低阻储层深侧向与深感应测井值存在差异主要是两种测井方法的测量原理不同和适用条件不同所造成的。

新型多层金属管柱电磁探伤成像测井技术及应用51-54

摘要:井下油、套管损伤是油气勘探、开发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在油套管损伤失效之前,及时发现井下油套管损伤并评价油套管的损伤程度,是油气藏开发需要注意的问题。利用测井技术开展油气井井下油套管损伤检测(或监测)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对于油套管外壁损伤的测井检测与评价、多层金属管柱条件下的油套管损伤检测与评价、高压气体介质条件下的油套管损伤检测与评价等方面,现有的一些测井方法还存在较大的不适应性。在介绍了一种新型油套管损伤测井检测技术—多层金属管柱电磁探伤成像测井技术(MID-K)的基础上,阐述了仪器的测量原理和方法、仪器结构及特点;并据四川油气田的测井应用实例,讨论了该项技术在单层或多层金属管柱油套管检测方面的应用效果。现场应用表明,MID-K电磁探伤仪是一种测量精度高、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的新型油套管损伤检测仪,能较好地满足四川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需要。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2008年中国石油及国外石油科技10项重大进展评选揭晓54-54

摘要:为及时宣传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创新进展,介绍国外先进石油技术,推动科技进步,中国石油科技管理部连续9年组织开展了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及国外石油科技十大进展评选活动,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和好评。经过专业评审组筛选、推荐和最终投票,

天然气工业杂志估井工程
带空气锤的空气钻井破岩机理55-57

摘要:国内外对空气钻井的井壁稳定性、最小体积流量、地层出水和井斜的控制、提高钻速的机理等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但对破岩机理的研究却较少。为了弄清楚空气钻井尤其是带空气锤的空气钻井破岩机理,依据空气钻井中的专用钻具空气锤的工作特性及其破岩特点,从井底破碎坑的分布、岩石的破碎形态两个方面对岩石破碎、空气钻井破岩机理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分析了空气钻井的工艺参数与空气锤的工作参数对破岩的影响,进而建议开展空气钻井破岩机理仿真、实验台架研制及专用空气钻井设备选型的研究工作。

气体钻井井斜的原因及防斜技术58-60

摘要:在归纳气体钻井井斜规律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气体钻井与钻井液钻井两种情况下,地层各向异性、地层倾角、井眼几何参数及钻井参数等因素对井斜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钻井与钻井液钻井相比,地层各向异性显著增加是气体钻井容易井斜,且井斜后较难控制的根本原因;在中、大钻压下,井径扩大是气体钻井容易井斜的重要原因;而地层倾角、钻压、钻头切削各向异性和钻具组合对气体钻井井斜的影响与钻井液钻井相似。建议在现场推广应用空气锤、钟摆钻具组合和空气螺杆钻具组合三项气体钻井防斜技术来防止气体钻井井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