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工业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气工业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ural Gas Industry

  • 51-1179/TE 国内刊号
  • 1000-0976 国际刊号
  • 3.4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气工业是四川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气工业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地质勘探、要闻信息、开发工程、钻井工程、集输与加工、经济管理

天然气工业 2008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气工业杂志本期视点
俄罗斯气田开发经验对我们的启示1-6

摘要:俄罗斯是一个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其储量和产量都居目前世界首位。该国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天然气加工处理、天然气管道、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和运营以及天然气国内国际营销等方面都拥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酸性气田开发方面有着长期成功的生产管理经验。为此,介绍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发展的历程,以及该国典型气田生产、气田开发技术、管理理念、人才储备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以期对我国气田的开发和管理工作,尤其是大型气田的开发和管理工作有所启示。

总结国内外经验,开发好大气田7-11

摘要:在我国开发可采储量千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已提到议事日程,形成万亿立方米气区也已指日可待。为此,简要介绍了俄罗斯乌连戈伊、亚姆布尔、梅德维日和荷兰格罗宁根等4个巨型气田的开发经验,归纳提出了8条建议:①针对气田规模大、钻井和地面建设速度滞后等情况,宜采取“整体部署、分步实施、立体开发”的技术思路;②井型、完井方式和井网井距优化是开发巨型、大型气田的关键;③优化气藏开发规模(采气速度)和气井产量;④气藏驱动方式的确定至关重要;⑤动态监测要贯彻于开发全过程;⑥均衡开采非常必要;⑦要发展“进攻性”的工艺技术措施;⑧制定有关气田开发健康、安全和环保(HSE)的技术措施。

中国天然气勘探思路的转变12-16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天然气勘探工作及储量增长情况总体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1975年以前基本上处于停滞阶段;1975~1989年为缓慢增长阶段;1990年以来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天然气勘探的重大进展与对天然气聚集规律的认识和勘探思路的转变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些勘探思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从油型气到以煤成气为主的多成因类型天然气的勘探;从构造圈闭到大面积岩性圈闭天然气勘探;从中浅层到深层天然气勘探;从常规天然气到非常规天然气勘探;从陆地到海洋天然气勘探。

天然气工业杂志地质与勘探
川西海相天然气勘探难点及对策17-22

摘要:“十五”期间,川东北海相特大型气田的发现引发了新一轮南方海相地层油气勘探热湖,中石化在川西坳陷中段部署了针对海相层位的亚洲最深科学探井——川科1井。但四川盆地构造演化复杂、多源多期多系统成藏、油气高演化等特定地质条件,使得一系列基础地质和成藏难题尚待解决,主要有:高演化烃源岩和资源评价、复杂构造运动背景下的成藏机理、油气保存条件评价等问题。为此,对川西海相天然气勘探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包括:烃源一资源、储层、保存条件、聚集条件、川西海相油气成藏地质理论、川西海相油气地质分析评价方法技术系列等在内的6个科技攻关方向,总结出“强化盆地构造演化与恢复研究,重视油气成藏地质研究,加大基础地质研究投资力度,设立一批围绕海相油气成藏地质理论和地质分析评价方法技术系列的专项课题,不要大而全,强调专项攻关,各个击破”的技术对策,同时提出了开展13个专项研究的建议。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西气东输”工程累计外输天然气300亿立方米22-22

摘要:2008年2月1日从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获悉,截至2008年1月31日,该公司2008年已向西气东输管道输送天然气14亿立方米,至此,“西气东输”工程自2004年底投产至今,已经累计向中国东部地区外输天然气300亿立方米,相当于替代了3000多万吨标准煤,减少150多万吨有害物的排放,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环境保护,提高了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预计该公司2008年向“西气东输”供气超过2007年,能达到151亿立方米。

天然气工业杂志地质与勘探
川西深层天然气勘探目标评价与优选23-25

摘要:摘要在勘探评价前期,勘探目标评价与优选是优化投资、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为此,从分析影响川西坳陷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油气发现的地质风险出发,进行概率统计研究,可以得出各勘探层圈闭与勘探目标的油气发现概率;接着研究储层体积参数并结合相关软件,运用蒙特卡洛法进行了资源评价;然后对该区各勘探层圈闭与勘探目标进行了详细的经济评价,以经济效益杠杆指导投资与勘探;最后结合无风险资源评价与经济内部收益率的权值综合研究,优选了勘探目标。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川西前陆盆地的发展演化、地层充填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意义26-29

摘要:前陆盆地构造位置重要、油气资源丰富,是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为此,利用构造、沉积及钻井等资料,综合研究了已经成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的川西前陆盆地的发展演化、地层充填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意义。结果表明,川西前陆盆地发展始于印支运动的卡尼期而终于喜山期;盆地的发展在各个时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构造应力场的变化、构造格局的变化。上述三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川西前陆盆地天然气藏的生、运、聚、保条件。该区油气藏主要受前陆盆地形成过程中的坳陷和隆起带控制,燕山期形成的绵竹盐亭隆起带、邛崃一新津隆起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也是川西前陆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区带。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学研究30-33

摘要: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不整合面、地震反射特征等标志将川西前隆盆地上三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以地层叠置样式、岩性、岩相的变化细分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以扇三角洲、深切谷(辫状河)沉积为特征;湖侵体系域以广泛分布的湖相沉积为特征;高位体系域发育进积式三角洲。在建立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区带岩性圈闭的特征及发育模式。结果表明:冲断带前渊带为陡坡冲积扇一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有利的岩性圈闭为LST时期的辫状河下切谷和TST-HST时期的浊积扇岩性圈闭;斜坡带一隆起带为缓坡三角洲沉积模式,是寻找不整合遮挡、透镜状砂岩圈闭和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的理想目标区。

川西新场气田沙二段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力学性质34-37

摘要:对川西新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二段致密储层样品所进行的岩石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岩石抗张及抗压强度随着岩石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岩石孔隙度的增加而减小,且随着岩石粒度的增加,抗张强度减小、抗压强度增大;砂岩的弹性模量明显高于泥岩,且随着岩石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孔隙度的增加而减小。与常温常压下相比,模拟地层条件下沙溪庙组泥岩饱和介质为气体时,抗压强度高3.2倍,弹性模量低2.35倍,泊松比高2倍;当砂岩饱和介质为水时,与饱和气体介质的砂岩相比,强度及弹性模量均降低,泊松比增大。这说明水介质对岩石有“软化效应”。进而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测井、压裂资料计算了地层的岩石力学参数,通过对三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对比分析,评价了地层条件下岩石力学参数,由此获得了较为合理、可信的地层岩石力学参数剖面。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西气东输”上游工程三大突破促创新37-37

摘要:“西气东输”工程投产以来,3年间共向我国东部地区输送天然气290亿立方米,同时实现了三大突破。突破一,塔里木油田公司于2007年向“西气东输”工程外输天然气137亿立方米,比设计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超出17亿立方米,外输气量实现突破。突破二,面对下游市场用气量高涨的形势,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于2005年9月开始实施增压扩输,

天然气工业杂志地质与勘探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川西须家河组砂体分布研究中的应用38-41

摘要:陆相地层横向变化大,等时对比困难,而前期岩相古地理编图尺度大,难以满足油气勘探的要求,而且对重点区块高精度储层预测约束不够。为此,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结合地表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将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划分为5个长期层序、16个中期层序,以地震反射为约束,建立了四川盆地及川西坳陷长、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格架。采用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以长、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下降相域为单元编制了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岩相古地理图。在三维地震区块内,识别出数十个与小层单砂体相当的短期旋回层序,以短期旋回为单元,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以长、中期层序界面,湖泛面为单元建立地震低频模型,以此为约束进行地震岩性反演;以区域岩相古地理背景为约束,编制短期旋回小层砂体厚度图和沉积微相图,详细讨论了典型小层砂体的纵横向分布与基准面旋回变化的关系,进而预测了该区有利砂岩储层的横向分布。

川西新场构造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特征42-45

摘要:新场构造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境内,位于该构造范围内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目前已有5口井获得了工业气流,其中有3口井还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展示出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为此,结合地震、地质、钻井、测井及测试等资料,研究了该构造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的构造、储层、成藏特征。结果认为: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具备规模成藏的圈闭条件,储层砂体发育,裂缝对于改善储层的储渗条件以及获得高产气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相位中段,杂乱弱反射特征”为有利储渗体(“甜点”)的宏观地震响应;今构造对油气调整、富集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川西坳陷邛西构造须二段裂缝特征及期次探讨46-50

摘要:2002年随着邛西3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揭开了川西坳陷邛西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气藏勘探开发的序幕。该区须二段气藏为裂缝一孔隙性气藏,储层以致密碎屑岩为主,之所以能成为有效储层是因为与裂缝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该地层裂缝类型、力学机制和特征参数的综合定量化分析,探讨了裂缝发育的机制、控制因素和期次。结果认为:邛西构造须二段主要发育近南北向、北东向、近东西向和北西向4组裂缝,近南北向的裂缝较北东向裂缝发育;区内裂缝以高角度构造剪切裂缝为主,次为近水平成岩裂缝、滑脱裂缝以及与异常高压有关的裂缝;构造裂缝主要在印支期、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形成,成岩裂缝的形成时期比较漫长,与异常高压相关的裂缝主要在白垩纪形成。裂缝的形成、发育期次和规模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事件,且两者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岩性、层厚、断层等因素也直接影响着裂缝发育的程度。

川西北九龙山构造须二段储层演化特征51-53

摘要:川西北地区九龙山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为致密储层,根据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研究认识了该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结合自生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胶结物同位素地质温度和古地温梯度等建立了储层的成岩作用序列;根据储层在压实过程中的原生孔隙损失规律、成岩矿物形成时期及其对孔隙度破坏的定量化统计、次生孔隙的定量化研究等,剖析了储层致密化进程。结果认为:须二段储层在侏罗纪前具较好孔隙度;中侏罗世末期,储层孔渗性变差,但仍能满足天然气运移聚集的储集条件;储层的致密化发生在晚侏罗世。产水层高孔低渗是因早期绿泥石环边胶结,产气层低孔高渗则是因次生孔较发育,孔缝连为一体所致。

川西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特征54-57

摘要: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及有利沉积相带研究,对川西南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岩心、地震及测井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该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12个体系域,发育海湾、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这4种沉积相类型及20余种沉积微相,有利储集砂体为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沉积砂体分布既有继承性,又有分异性,并随不同时期主物源的变化而发生迁移,砂体发育情况主要受构造、物源供给、古地貌等因素的控制。

论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双层结构58-60

摘要: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到第三系盆地结构类型,究竟是属于断陷型盆地还是坳陷型盆地,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为此,通过进行台北凹陷西部区域地层对比和地震剖面层序地层划分,分析了该区的构造演化与沉积演化,开展了沉积体系划分和沉积相带展布研究。结果认为:该地区侏罗系到第三系存在着双层结构,即在侏罗纪属于坳陷盆地,发育大型三角洲和滨浅湖及深湖、半深湖沉积;而在白垩纪和第三纪则属于山前断陷型盆地,南北短轴方向上发育山麓洪积扇体系。这一结论为理清该区侏罗纪到第三纪沉积构造演化及盆地类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为该区储层综合评价及有利岩性油气藏分布区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含气储层预测方法及应用61-63

摘要:由于红台气田储层物性横向变化剧烈,利用地震属性及反演预测含气储层效果不明显,而利用地震资料高阶谱分析非高斯信息的方法进行含气储层预测,几乎还没有人在此方面开展过研究。为此,在对吐哈盆地红台油气田构造、沉积研究分析基础上,研究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砂体储层含油气预测的新技术。从讨论实际地震记录高阶累积量分析入手,研究利用高阶累积量计算高阶谱的方法;在分析高阶累积量及高阶谱提取分离具有非高斯分布信号时,详细讨论了产生具有高斯分布及非高斯分布的地震记录的地质条件及原因;阐明了用地震资料的低频高阶谱预测砂体含油气性的机制;从理论模型上论证了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并利用该方法把计算结果和实际产油气井资料进行符合率验证分析,验证结果总体符合率超过70%,较好地解决了该地区含气储层的预测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利含气储层的预测。

基于岩石物理与地震正演的AVO分析方法64-66

摘要:以岩石物理理论为基础,根据测井资料和其他相关信息,建立了横波速度的估算方法。以研究区储层为倒,进行了地震反射正演模拟,借以研究含气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结果指出,可通过流体替换前后的地震反射差异建立烃类判别准则,并通过AVO分析实现储层含气与否的直接判别。通过对砂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的实际应用表明,AVO技术是一种能够反映孔隙流体对地震反射特征影响的有效方法,而建立在岩石物理与地震正演基础上的AVO分析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