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工业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气工业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ural Gas Industry

  • 51-1179/TE 国内刊号
  • 1000-0976 国际刊号
  • 3.4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气工业是四川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气工业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地质勘探、要闻信息、开发工程、钻井工程、集输与加工、经济管理

天然气工业 200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气工业杂志本期视点
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化战略选择1-5

摘要:中国煤层气资源丰富,资源量巨大。据最新资源评价成果,全国煤层埋深2000m以浅的煤层气总资源量为36.81×10^12m^3,其中可采资源量为10.87×10^12m^3;同时在区域分布、埋藏深度上有利于规划开发。“西气东输”、陕京一线、二线等天然气输气管线经过多个煤层气富集区,这为煤层气的开发提供了输送条件。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共施工地面煤层气井607口,完成7个煤层气试验井组和一个示范工程项目,近年来中国煤层气对外合作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为此,介绍了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中国煤层气发展的新机遇,明晰了中国煤层气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而阐述了中国发展煤层气产业化的战略选择。

天然气工业杂志地质与勘探
低效气藏成因层次剖析6-9

摘要:由于我国低效气藏的储量所占比例很大,故而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形成适合于不同层面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以期达到指导勘探开发生产的目的。为此,将低效气藏剖析为四个层面(气藏开发特征层面、现有地质特征层面、历史地质成因层面、预测及改造层面),并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第一层次是直接由生产来认识,第二层次通过分析、化验、监测未了解,第三层次通过地质过程和地质历史回溯来表述,第四层次依据现有地质理论,通过地质过程叠合,最终达到预测、改造、有效动用低效气藏的目的。研究结果认为,可以依据不同层次特征对低效气藏进行分类评价:第一层次从经济效益出发,依据投入产出比进行分类;第二层次着眼气藏现今地质特征,表征其地质特征,而储层分布、渗透性则为分类的主要依据;第三层次从气藏形成地质过程着手,分析低效气藏形成过程,沉积和成岩作用作为分类的关键因素;第四层次基于气藏地质特征,预测开发动态,改造气藏特征,促使气藏有效动用。

东溪气田嘉陵江组低效气藏地质特征与挖潜思路10-12

摘要:东溪气田是川东地区首批钻探的老气田,地质资料不全,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为更好地开展低效油气合作开发,挖掘资源潜力,有必要对该气田三叠系嘉陵江组低效气藏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和研究。通过对动、静态资料的分析认为,该气田嘉陵江组纵向上多产层特征突出,平面上产能分区明显,压力系统多样;并首次针对川I东南部碳酸盐岩气藏,采用量化手段分析证明了裂缝对改善储层储渗性能的贡献。进而提出了该气田下一步挖潜思路:北段中渗区、顶部高渗区已进入后期挖潜生产阶段,应针对已有的报废井、低效井进行排查、制订科学开采措施;南段中低渗区今后的工作重点主要是选择有利部位部署井位,提高采气速度,最大限度提高产能;同时对于首次发现的东溪西潜伏构造,也提出了加快勘探开发的建议。

川西坳陷洛带地区遂宁组气藏成藏模式13-16

摘要:岩性油气藏是目前勘探的热点,近期在川西坳陷东坡洛带地区发现的上侏罗统遂宁组气藏就是岩性气藏。通过对洛带气田遂宁组气藏进行成藏综合分析认识到,气源来自下侏罗统和上三叠统,属于次生气藏;储层为致密砂岩储层,平均孔隙度4.74%,渗透率0.417×10μm^2;有利的储层微相是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大面积叠置分布的砂体是遂宁组规模成藏的储集空间;古斜坡促成了遂宁组天然气的汇聚;高产的关键是有利岩相带。洛带地区遂宁组气藏的发现,改变了川西遂宁组只能作为气藏区域性盖层的传统认识,引起了人们对其自身产能的重视。

前陆盆地冲断推覆作用与烃源岩演化17-19

摘要:前陆盆地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盆地类型之一,而前陆盆地冲断带又是前陆盆地中最主要的油气富集区带之一。冲断带冲断推覆作用对烃源岩演化,储层性能,圈闭形成,烃类再分配等油气聚集的各个因素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为此,通过分析中国西部前陆盆地冲断推覆作用和烃源岩演化的关系,探讨了冲断推覆作用下烃源岩的演化模式,研究了冲断带烃源岩的演化方式和过程。将冲断推覆作用与烃源岩的演化关系分为三种简单模式:冲断推覆作用发生在烃源岩大量生烃之后,上下盘烃源岩成熟度受冲断推覆作用影响不大;冲断推覆作用与烃源岩大量生烃作用同时发生,上盘烃源岩热演化延迟,下盘烃源岩迅速熟化;冲断推覆作用发生在烃源岩大量生烃之前,上下盘烃源岩均可大量生烃,下盘烃源岩演化程度高于上盘烃源岩。该项研究对冲断带烃源岩的演化过程分析和烃类相态分布的控制因素分析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夏河地区构造演化及成藏耦合关系研究20-23

摘要:夏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中段的北部,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楚隆起南缘相继发现了一批以构造圈闭为主体的油气藏。因此,在巴楚隆起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上分析夏河地区的油气成藏规律,对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该区构造圈闭的演化特征,并结合生储盖等成藏条件分析,初步理清了成藏条件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发现:该区构造的发育主要受断裂活动的控制,现今的构造圈闭都经过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海西晚期一中生代早期为夏河地区成藏第一关键期,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处于生烃高峰期,卡北构造和卡拉沙依构造先后达到最佳圈闭形态,成藏条件达到最佳匹配关系;随后,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停止生烃,圈闭的演化决定着古油气藏的保存程度;喜山中期为夏河地区成藏第二关键期,该期构造活动强烈,卡拉沙依构造由断背斜向断鼻形态发育而使古油气藏遭受严重破坏,卡北构造的圈闭幅度有所减小,但仍具备形成中下寒武统残存气藏的条件;随后,该区构造形态基本定型,卡北残存构造能否继续捕获阿瓦提凹陷油气决定着该构造的现今油气规模及勘探前景。

塔河油田西南部古生界碎屑岩地层成藏特征24-27

摘要:近期的油气勘探作业已在塔河油田西南部石炭系巴楚组砂砾岩段(C1b^1)、泥盆系东河砂岩段(D3d)、下志留统(S1k)钻遇油气层,其中T707井、S112-2井于C1b^1,T727井、TP1井于D3d分别获工业性油气流,充分显示出该区古生界碎屑岩地层的勘探潜力。为此,通过综合研究区域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储盖及圈闭条件、圈闭类型、运移通道和成藏期次,发现该区古生界碎屑岩地层具有油源断层与晚期构造共同控制、晚期成藏的特征,即中一上奥陶统烃源岩主要于喜山中、晚期沿“油源断层”和“疏导层”大量充注于喜山期形成的构造圈闭和构造一地层复合圈闭等油气集聚的有利场所中,喜山中、晚期为该区成藏的关键时期。成藏规律的总结与成藏模式的提出,为该区下一步的勘探提供了依据。

塔河油田油气成因和运移的氦同位素证据28-30

摘要: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是目前我国在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发现的最大油田。为明确勘探方向和目标,通过测试该油田原油伴生气的氦同位素组成,探讨了该油田的油气成因和运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该油田原油伴生气的^3He/^4He比值分布在2.99×10^-8~8.27×10^-8之间,平均为4.89×10^-8;R/Rn比值为0.02~0.06,平均为0.035。这反映了壳源成因特征,说明该油田油气在形成和运移聚集过程中缺乏地幔流体的参与。该油田原油伴生气中氦同位素组成在区域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认为这种分布特征起因于油气运移过程中伴生气的扩散作用和水、油溶解作用的氦同位素分馏,因而氦同位素组成及其分布特征可能是一种可以表征油气运移情况的新指标。据此指标揭示出该油田的油气由南向北运移,说明油气主要来自该油田南部满加尔坳陷及其邻近地区的烃源岩区。

碳酸盐岩中一种“潜在”的资源——油砂中碳酸盐胶结物烃31-32

摘要:碳酸盐岩烃源岩的资源评价是油气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而总有机碳含量(TOC)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通常在测定总有机碳含量时,对赋存于碳酸盐岩的烃都未加以计算。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6个油砂样品中游离烃、封闭烃、碳酸盐胶结物烃、束缚烃和石英颗粒包裹体烃的分步分离和抽提,并用盐酸(10%)处理碳酸盐胶结物后,从酸液中萃取的碳酸盐胶结物烃(相当于氯仿B)的C29甾烷20S/(20S+20R)和ββ/(αα+ββ)比值明显小于其他赋存形式的烃,它可能是碳酸盐沉淀(胶结)时赋存子其中的“原生”烃。

玛湖-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低压特征与成因33-35

摘要: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已在越来越多的沉积盆地中发现了低压现象,但对低压成因及其与油气运聚分布关系的研究则显得不足。玛湖一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分布最集中的地质单元,研究表明该系统地层中高压和低压均存在,侏罗系及以上地层中多低压,且在气藏分布区低压更突出,形成较开放性的压力系统。随着盆地的形成演化,异常地层压力亦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玛湖一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中低压的形成与油气运移过程中轻烃组分的漏失量大于油气和地下水的运移补给量,同时盆地抬升剥蚀和地温的持续下降,进而造成地层中能量亏损有关,而低压的形成时间则应该在古近纪。

莫索湾地区侏罗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36-39

摘要: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目前已在侏罗系发现了大量油气。依据物化特征可将侏罗系原油分为Ⅰ、Ⅱ、Ⅲ类。Ⅰ类原油密度低,成熟度高,生物降解程度弱;Ⅲ类原油密度高,黏度大,生物降解严重;Ⅱ类原油密度中等,成分复杂,具混源特点。断裂性质对研究区的油气成藏具重要影响,莫索湾凸起断裂属张扭性质,断距小,封闭性差,未能有效封堵油气;而莫北凸起断裂以伸展为主,断距大,逆牵引构造明显,封闭性好,控油作用强。异常压力分析表明该区超压发育,封隔层位于侏罗系三工河组三段,实测压力系数大干1.96,由于地层压力过高,八道湾组难以形成规模油气聚集。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证实侏罗系油气藏有三次充注事件,第一次成藏的油气遭受生物降解,第二、三次成藏保存条件较好。总之,多旋回的构造运动、不同的断层性质和封闭强度、过高的异常压力及多期的成藏过程是控制莫索湾地区侏罗系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新疆探明天然气储量居全国第一39-39

天然气工业杂志地质与勘探
核磁共振测井在致密含气砂岩中的应用40-42

摘要:通过对核磁共振测井的T2谱及其T2截至值的合理选取,解释并获得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上古生界山西组、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集层的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毛细管束缚水体积、可动水体积及渗透率等参数,据此预测的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与岩心分析测试结果很吻合。研究还发现,致密含气砂岩的T2谱具有分布范围窄一中等,波形及差谱分析谱位置明显后移、分布中等、呈单峰的典型特征。结合常规测井资料,综合研究了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含气层的测井响应。经测试验证,致密含气砂岩储层的核磁共振测井解释结果十分可靠,表明核磁共振测井可用于该区致密含气砂岩复杂储集层评价。

碳酸盐岩溶洞数值模拟及地震识别43-45

摘要:碳酸盐岩岩溶性储集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其预测非常困难。地震正演可以了解碳酸盐岩风化壳地震反射同相轴的变化特征和来自内幕洞穴的地震反射、散射等波场特征。应用高阶差分数值模拟方法,对一系列不同尺度、不同充填物(速度)的溶洞模型进行了系列的正演数值模拟,并对具地震反射特征及反射波振幅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①溶洞型油气藏的地震波沿溶洞边缘往复滑行形成多次绕射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串珠状”强短反射段;②溶洞横向尺度的大小对振幅影响很大,尺度越大,振幅越大;③溶洞充填物速度越高,其振幅越小。通过正演数值模拟研究,建立了溶洞的识别模式,将其应用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预测,效果较好,提高了钻井符合率。

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对有效应力变化的响应46-48

摘要:致密砂岩气层孔喉细小,开发过程中孔隙压力下降导致储层孔喉体积压缩,使得气层渗透率快速降低,储层损害问题十分严重。鉴于常规毛细管压力测试不能反映开发中有效应力增加时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的变化情况,故引入有效应力单面进汞毛细管压力测试对原地应力条件致密砂岩孔喉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测定有效应力为5MPa、15MPa和25MPa的单面进汞毛细管压力参数,并与相应常规四面进汞样毛细管压力曲线参数对比,结果表明同一汞饱和度条件下单面进汞毛细管压力高于四面进汞,毛细管压力曲线表现为向右向上发生偏移,且随有效应力增加曲线的偏移程度增大。与四面进汞相比较,单面进汞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增加,最大进汞饱和度降低,孔喉分布单面进汞孔喉偏粗部分体积比例减少、偏细部分体积比例增加,孔隙度及渗透率值大大降低。对具有应力敏感特征的致密砂岩气层的开发而言,储层评价和储层保护技术方案设计应考虑原地有效应力条件下的孔隙结构参数。

新庄地区断层封闭性综合评价49-51

摘要:新庄油气田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断层发育,产层呈“叠瓦状”展布,断层封闭性研究对油气田开发有着重要意义。对构造主控断层的岩性对置关系、断层两侧流体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典型断层计算其断面压力、断裂带泥质含量,对研究区主控断层封闭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评价。同时,在实验室通过模拟地层条件,测试不同围压和孔隙压力下的断层临界开启压力和临界闭合压力,得出新庄地区主控断层的临界开启压力为3.7MPa、临界闭合压力为6MPa,而计算的主控断层断面压力不小于6MPa,过渡埋深400~600m,断裂带泥质含量40%~55%,这表明绝大多数主控断层的含油气层段(目的层段)封闭性较好,但是在地层埋深不超过200m时,蒸汽吞吐的注入压力要控制在3.7MPa以内,以免压力过大造成断层开启,从而影响蒸汽吞吐的最终生产效果。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破解海相油气勘探世界级难题51-51

摘要:2007年3月,《人民日报》公布了由565位两院院士投票评出的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气田的发现》列第二位。“十五”期间,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联合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等多家单位,完成了重大科研课题—《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机理、勘探技术与普光气田的发现》。通过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勘探实践,他们破解了中国海相油气勘探这一世界级难题,发现了中国最大的海相整装气田-普光气田。

天然气工业杂志钻井工程
临境式地质导向钻井信息模拟研究52-54

摘要:钻井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得到的信息多是不精确的、模糊的、不确定和非数值化的。为此,结合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研究,提出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临境式地质导向钻井信息模拟系统,目的是为钻井技术人员营造一个可直观地看到地下地层及钻井井眼轨迹等的真实场景。通过对收集的不同来源的大量钻井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建立了井场数据库和模型数据库,研究了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和信息的融合性,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地质分层模型和井眼轨迹模型,最后详细描述了虚拟现实模型的建立以及系统三维可视化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