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工业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气工业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ural Gas Industry

  • 51-1179/TE 国内刊号
  • 1000-0976 国际刊号
  • 3.4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气工业是四川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气工业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地质勘探、要闻信息、开发工程、钻井工程、集输与加工、经济管理

天然气工业 200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气工业杂志战略研讨
中国天然气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1-3

摘要:中国天然气发展战略是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能源需求量增长速度很快,进、出口平衡后能源自给率为94%,但到2020年我国的能源总需求量将增加50%,故全面推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势在必行。中国天然气发展战略是:不断扩大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增加天然气需求比例是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资源国与消费国天然气的国际合作,实现进口天然气的多元化;加速天然气上、中、下游基建设施的建设。此外,要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天然气进口多元化,做到PNG与LNG进口的合理布局、匹配。

中国煤层气产业化面临的形势与挑战(Ⅰ)——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4-7

摘要:1970~1988年,美国煤层气产业走过了资源调查与勘探开发试验、成藏条件探索与产业化启动2个发展阶段,从1989年起进入高速发展的第3个阶段。与此相应,我国煤层气产业的第一发展阶段历经23年,2003年进入商业化生产启动阶段,处于从煤层气资源大国转型为生产大国的关键时期。回顾历史,我国在20余年的探索历程中,极大地深化了对煤层气地质条件的基本认识,勘探与开发试验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然而,放眼未来,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思考。文章正是面向这一关键历史时期,简要分析了美国等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初步梳理了我国25年来煤层气勘探与开发试验的脉络与走向,指出了近期可能面对的挑战。

天然气工业杂志地质与勘探
论基岩油气藏的勘探前景8-11

摘要:为了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实现油气勘探新的突破,文章讨论了地幔柱与油气成矿作用关系,发现全球(如墨西哥湾、古巴、委内瑞拉、利比亚、西伯利亚和中国渤海湾、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大量喷溢的玄武岩与油气关系密切;分析了越南大陆架白虎油田(储集于花岗岩及风化壳)、中国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兴城气田(储集于火山岩)的无机成因情况;同时对中国基岩油气藏的勘探靶区作了简要讨论,认为花岗岩及其风化壳类型的基岩油气藏将是未来勘探的重点,并讨论了基岩油气藏勘探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文章最后认为油气无机成因创新模式的提出将引发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划分对比研究12-15

摘要: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对比长期存在混乱,给盆地整体评价带来困难。通过岩石地层、地震地层、事件地层及高分辨率旋回地层等多种方法讨论了须家河组与香溪群各岩性段的对比关系,得出了全盆地上三叠统的对比关系;指出须四段底可近似看成等时界面;须家河组下部地层自西向东、向南逐层超覆在雷口坡组之上,上部地层在盆地西北部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剥蚀层位渐次变老。文章建议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废除“香溪群”,统一使用“须家河组”,以利于对全盆地上三叠统进行油气资源整体评价与深化研究。

苏6井区下石盒子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16-19

摘要: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在苏里格气田苏6井区地表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将该井区下石盒子组划分为2个长期、5个中期和14个短期旋回层序;并较为详细地讨论了各期旋回层序特征;建立了以长期旋回层序界面和最大洪泛面为等时年代地层框架,以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分析,认为下石盒子组盒。下段天然气储、盖条件最为有利;有利于储层发育的河道砂体主要出现在长、中期上升半旋回的中、下部,层序界面上相当短期旋回级别的单河道砂体是下石盒子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石油地质特征20-22

摘要:通过分析认为临河坳陷具备有利的石油地质条件,该坳陷内生烃中心主要位于北部深凹陷,资源规模较大,以高成熟和过成熟生气为主,而中央断隆区烃源岩条件较差;下白垩统和渐新统储层砂体厚度大,深部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储集性能有明显改善;目的层之上发育多套厚层泥岩,存在有利的封闭层。油源对比分析表明中央断隆区油源以本地生油、短距离运移为主,油源条件差是制约中央断隆区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临河坳陷下一步勘探方向要向生烃条件相对有利的北部深凹陷方向转移,勘探思路以找油为主转为以找气为主,兼顾找油,而f临近北部生烃中心的杭后断阶带成藏条件最有利,值得重点关注。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2005年四川油气田刷新六项纪录22-22

摘要:2005年,四川油气田又刷新了六项生产纪录:最高日产气量3600万立方米,年产气量120亿立方米,钻井进尺80万米,新增年产气能力20亿立方米,新获天然气储量(探明储量、控制储量、预测储量之和)、工业总产值均为历史新高,同比分别增长32%、24%。2005年四川油气田的天然气总产量相当于970多万吨原油,加上所生产的14万吨原油,已逼近1000万吨级大油气田;同时,四川油气田的生产经营、安全管理水平也显著提高,展示出持续、有效、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天然气工业杂志地质与勘探
伊朗库姆盆地新生代油气成藏地质特征23-25

摘要:伊朗盆地是在中新生代受古特提斯洋与新特提斯洋的扩张闭合控制下形成的被动大陆盆地。库姆盆地是伊朗盆地的一部分,在新生代构造演化主要受古新世、渐新世早期、上新世一更新世3次挤压隆升与始新世、渐新世晚期一中新世两次拉张裂解的控制,形成库姆盆地挤压型与裂谷型并存的盆地构造格局。库姆组(渐新统一中新统)是该地区目前发现的惟一储油层,油气储量丰富,油源可能来自更深地层,具有优越的储盖与圈闭条件,圈闭类型多样,决定了该地区油气藏的多样性。目前发现的油气田主要是背斜油气藏。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三角洲沉积特征26-29

摘要:上古生界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含气层系,天然气的聚集受相带的控制,其主产层均为三角洲沉积体系。通过对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野外露头、岩心及测井曲线等的综合分析,将区内上古生界三角洲沉积体系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及曲流河三角洲。分析表明,研究区两类三角洲沉积在岩性、沉积构造、沉积序列、测井曲线等方面存在差异。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发育在中二叠世下石盒子组下部盒8、盒9段气层组,主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曲流河三角洲主要发育在早二叠世山西组山2段气层组,以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勘探实践表明,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对于研究区天然气的富集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今后应重点加强对山。段气层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中有利储集相的寻找,同时兼顾盒8、盒9段气层组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全过程欠平衡钻井在胜利油田取得成功29-29

摘要:2005年12月下旬,中国石化重点科研项目——全过程欠平衡钻井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第一口试验井渤深6-13井顺利完井。该井采用威德福公司的井下套管阀,由承担该项目的胜利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提供技术指导,河口采油厂、渤海钻井总公司、测井公司、井下作业公司等单位联合施工,初步形成了井下隔离法全过程欠平衡钻井的工艺技术。

天然气工业杂志地质与勘探
高含硫裂缝性气藏流体渗流规律研究进展30-33

摘要:针对高含硫裂缝性气藏存在硫沉积、相态变化、吸附、扩散、非达西流动效应等复杂渗流特征以及H2S具有高腐蚀性、剧毒性的特点,从吸附和扩散理论、非达西渗流、耦合流动规律、相态理论研究、硫物化沉积规律、酸性气藏模拟发展等研究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高含硫裂缝性气藏渗流规律研究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采用物模和数模相结合的方法,实验研究确定高含硫裂缝气藏气-液-固运移机制、硫沉积地层伤害机理、以及测试H2S及天然气混合物吸附特征和流体相态变化规律;理论研究建立双重介质流体相变与气-液-固耦合综合模型,研究分析硫物化沉积、非达西流动效应、气体吸附和扩散等因素对流体流动的影响。

利用构造恢复原理制作古构造演化图34-36

摘要:利用构造恢复原理,提出用“构造恢复法”来研究川西地区(复杂构造地区)的构造演化,它是一种新的构造演化分析方法,其原理是模拟地层沉积演化过程的逆过程,通过“去断层恢复”、“去褶皱恢复”、“去压实恢复”等方法,将目的层构造形态逐渐恢复到刚沉积时的构造形态,从而得到不同地质时期目的层的“古构造图”。用该方法制作的古构造图成图精度有较大提高,在复杂构造地区也能较好地进行构造演化分析,并且在川西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储层构造演化分析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盆地埋藏史恢复的计算机模型建立——面向对象方法的应用初探37-39

摘要:面向对象方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逐渐成为软件分析、设计、开发领域的一种先进的主流技术。文章基于这种技术对盆地埋藏史数值模拟进行分析与设计,以反演的回剥法为沉积物埋藏史基础模型,初步建立相关模型——回剥计算数学模型,最终目标把笔者所抽象出来的地质模型转化为计算机模型,进而编写出相应的程序软件,同时针对埋藏史计算顺序及不整合处理方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从而降低了软件实现过程中的难度。

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赋存地质条件40-42

摘要: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层和勘探目的层之一,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储集特征和成藏规律的认识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针对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赋存地质条件的研究不多。该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可供勘探面积大,以此作为目的层的探井少,研究程度低。文章分析了蜀南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岩母质类型与生成时期、储层主要发育层位与控制因素、圈闭、保存条件及它们之间的匹配关系,搞清了影响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赋存的各项地质因素。认为蜀南地区油气来源较为充足、有利储层广泛存在、裂缝发育程度较高、盖层条件良好;圈闭的生储盖组合良好,烃源区油气大量生成时间、运移时间与圈闭形成时问和构造改造配套,具有良好的成藏地质条件,有望获得较好的勘探效果,这为蜀南地区须家河组下一步勘探工作提供了依据。

川西南部地区上三叠统构造及断裂特征43-45

摘要:川西南部地区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天然气产层,数十年来在该区进行了近万平方公里的数字地震勘探,发现和查明构造圈闭数十个,钻井百余口,在平落坝、邛西等地须家河组中发现了储量极为丰富的天然气田。2003年根据这些地震及钻探资料,对该区上三叠统构造进行连片解释,总结了该层系的断裂和褶皱特征,初步在川西南部地区上三叠统构造中划分出3个具有不同断褶特点的次级构造区带——西界山前断褶区、中部滑脱构造区、南部断隆构造区。西界山前断褶区的断褶强度大,构造相对破碎;中部滑脱构造区以中等强度的褶皱背斜发育为特征;南部断隆构造区更多地受到盆地南边峨眉山、凉山断块的影响,表现出浅中深层构造同时断褶的特点,与前述两区的断褶特点明显不同。连片地震勘探成果为更深入研究该地区油气成藏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测井序列变点分析自动识别岩性界面46-48

摘要:将非线性统计学中的变点分析方法引入到地球物理测井序列分析中,实现了自动岩性界面识别和自动分层。以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为例,采用均值变点模型,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测井序列的变点,将其解释为岩性变化界面。根据测井测量井段的长度与相应测井曲线的垂向分辨率之比,提出了估计变点个数上限的方法;根据变点跳跃度,提出了实现并层处理的方法。将此类方法应用于某井段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所得的岩性划分结果与实钻录井分层相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轮古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49-51

摘要:轮南潜山是一个古生界残余古隆起,储层以碳酸盐岩次生“孔、洞、缝”及其组合为主要储集空间,极不均匀地分布在几乎不具储、渗的碳酸盐岩基质中。流体既有稠油、正常油、凝析油、湿气,还有矿化度突变的地层水,分布极为复杂。测井技术在轮南潜山的油气评价中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勘探开发迫切要求测井技术在油气藏描述中发挥出高分辨率、高精度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引入和发展了新的采集技术、解释技术,在消化、吸收、总结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中,逐步形成基于成像测井为主体的碳酸盐岩储层测井描述技术和储层参数定量计算技术。在碳酸盐岩的测井解释方法、储层参数建模、成像测井处理等方面有所创新,满足了本区生产和储量计算的需要。应用这些技术,测井解释符合率由最初的65%提高到90%以上,多口老井经重新解释后获得了高产油气流,所计算的储层参数为该区上交亿吨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天然气工业杂志钻井工程
天然气水合物地层钻井时水基钻井液性能实验研究52-55

摘要:文章在分析天然气水合物地层钻井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进行天然气水合物地层钻井液体系设计时除考虑其对天然气水合物抑制性外,还要重点关注钻井液的相对密度、护壁性和流变性等对井壁稳定和井内安全起关键作用的性能指标。据此,通过实验分析了不同类型处理剂对以盐/聚乙二醇为抑制剂的水基钻井液的上述几个性能改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盐、聚乙二醇和固相含量对钻井液相对密度、护壁性和流变性的影响。目的是为今后天然气水合物地层钻井液体系设计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