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工业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气工业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ural Gas Industry

  • 51-1179/TE 国内刊号
  • 1000-0976 国际刊号
  • 3.4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气工业是四川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气工业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地质勘探、要闻信息、开发工程、钻井工程、集输与加工、经济管理

天然气工业 200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气工业杂志地质与勘探
中国煤层气基础研究和勘探开发技术新进展1-7

摘要: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历程可以归结为3个发展阶段:矿井瓦斯抽放发展阶段、现代煤层气技术引进阶段和煤层气产业逐渐形成发展阶段.国内煤层气的基础研究起步较晚,但90年代以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国家973煤层气项目研究工作的开展,使煤层气在成因类型划分及其判识、煤层储气机理和储层评价、煤层气吸附和解吸机理、煤层气藏形成的动力场及成藏过程、煤层气资源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同时,近年来通过研发和引进,煤层气地球物理勘探、煤层气钻井、煤层气完井、煤层气增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深化煤层气成藏、吸附-解吸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加强选区评价工作、发展羽状水平井等先进的开采工艺及煤层气采出水的处理工艺是今后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点.

煤层气技术可采资源量预测方法8-12

摘要:文章提出了新的煤层气资源量分类系统,建立了利用气藏数值模拟技术预测煤层气井最终可采量和利用损失分析法估算可采量这样两种预测煤层气技术可采资源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出:以煤层气富气区(带)为评价单元,准确地确定关键煤储层参数(煤层埋深、厚度、气含量、储层压力、渗透率);运用气藏数值模拟技术和损失分析两种方法,分别计算处于不同勘探开发程度的煤层气富气区(带)的技术可采资源量;是现阶段在我国进行煤层气资源可采性定量评价的有效技术途径.

煤吸附气体的固气作用机理(Ⅰ)——煤孔隙结构与固气作用13-15

摘要:文中重点讨论了煤孔隙的固气作用分类方案,用压汞法和液氮吸附法联合测试了沁水盆地南部煤样品煤孔隙并分析了固气作用煤孔隙发育特征,探讨了固气作用煤孔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规律.认为:煤中存在渗流孔隙、凝聚-吸附孔隙、吸附孔隙和吸收孔隙四种固气作用孔隙类型;沁水盆地南部C-P煤储层凝聚-吸附孔隙较其他地区同煤级煤显著发育,凝聚-吸附孔隙和吸收孔隙对煤比表面积有重要贡献;煤的岩石学结构决定渗流孔隙发育,吸附孔隙、吸收孔隙与煤的有机大分子结构有关,凝聚-吸附孔隙可能是煤的有机大分子结构和岩石学结构演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煤吸附气体的固气作用机理(Ⅱ)——煤吸附气体的物理过程与理论模型16-18

摘要:以沁水盆地等煤样品煤孔隙分析和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为基础,通过煤吸附气体动力学过程和吸附理论模型分析,从物理化学层面对煤吸附气体的固气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煤吸附气体动力学过程包括渗流阶段、表面扩散阶段、体扩散阶段和吸着阶段;煤-煤层气吸附体系的吸附力和吸附能决定了不同煤级煤对不同气体吸附量的大小;扩散对煤吸附气体的动力学过程有重要控制作用;煤-甲烷吸附体系应存在多元化的吸附模型,当压力8~10 MPa以上时,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的适应性受到限制,凝聚-吸附孔隙发育和气体凝聚是制约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的主要原因.

煤阶对煤的吸附能力的影响19-21

摘要:煤阶是煤层气的生成和煤的吸附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煤层气含量起控制作用.文章根据相关文献中的吸附资料和实测数据,系统探讨了平衡水分下煤的吸附能力与煤阶的关系.指出随煤阶的增高煤的吸附能力先后经历了4个阶段:快速增加阶段(Ro<1.3%)、缓慢增加阶段(Ro介于1.3%~2.5%)、达到极大值阶段(Ro介于2.5%~4.0%)和降低阶段(Ro>4.0%).这种变化与煤化作用跃变完全对应,煤化作用控制了煤的孔隙度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进而控制了煤层气的赋存空间和煤的亲甲烷能力.

中国煤层气富集单元序列划分初探22-25

摘要:煤层气富集单元划分是探索煤层气成藏规律、进行煤层气资源和选区评价、制定科学的煤层气勘探程序、提高煤层气勘探成功率的基础.中国煤层气的形成条件与分布环境十分复杂,因此富集单元研究对中国煤层气的勘探评价尤为重要.据煤层气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结合我国煤层气的分布情况,建立了我国煤层气富集单元划分系列,将煤层气富集单元划分为含气区、含气盆地、富气区、富气带和煤层气藏(田)五级.

煤层气向斜控气论26-28

摘要:煤层气富集规律的研究贯穿着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始终,融合了煤田地质学、天然气地质学、流体力学等学科.文章从向斜部位煤层气富集的实例研究出发,深入分析了向斜部位煤层水对煤层气的作用机理以及应力性质在褶皱部位的表现特征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向斜部位的煤层水具有向心流动机制,流速缓慢,溶解气不因水的流动而大量散失;另一方面,向斜部位煤层水矿化度高,减小了煤层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对煤层气起到一定的封堵作用;向斜构造的两翼与轴部中和面以上表现为压应力,顶板与煤层断裂或裂隙不发育,阻止了煤层气向上逸散,有利于煤层气在此部位的富集.最后从煤田生产资料实践证实了向斜部位煤层气富集这一理论,对煤层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西气东输正式全线商业运营120亿立方米年商品气量已全部售出28-28

摘要:2004年12月29日,记者从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西气东输工程新闻会上获悉,经过数万名参战将士3年多的努力,西气东输工程将于12月30日正式全线投产。这标志着西气东输工程正式进入商业运营。会上,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有关领导,就”西气”价格、天然气资源、安全运营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现场的提问。

燕山期构造热事件对太原西山煤层气高产富集影响29-32

摘要:太原西山煤田是位于沁水盆地西北侧的一个石炭-二叠系煤田,在燕山期发生的岩浆侵入事件在该煤田形成了异常的古地热场,使煤级在短暂地质时限内迅速增高.该煤田煤层经历了两次生气过程,在第二次生烃过程中完成了主要生气历程,构造热事件大大提高了煤层生气量,从而给煤层气的富集创造了有利气源条件;同时中生代地热场具有大地热流量高和瞬时性的特点,形成了大量岩浆诱发成因的煤层割理,提高了煤层的渗透率,使该地区煤层气资源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2004年世界石油产量攀升、储量变化甚微——我国石油产量仍居第5位,探明石油储量仍居第12位,天然气储量升至第21位32-32

摘要:美国《油气杂志92004年12月20日发表了世界石油产量和油气储量年终统计。根据《油气杂志》的评估,2004年世界原油和天然气储量较上年变化甚微,而相应于全球对油品需求的持续增长,世界原油产量不断攀升,其中俄罗斯的原油产量继续以较大幅度增长。2004年全球原油和凝析油年产量预测为35.50亿吨,比上年的实际产量34.25亿吨增长了3.6%,保持了上年世界石油产量4%的增长势头。

寿阳—阳泉煤矿区控气水文地质条件分析33-36

摘要:基于煤田地质勘探资料,分析了寿阳-阳泉煤矿区主力煤层含气量的区域分布规律和中奥陶统灰岩、太原组灰岩和山西组砂岩的地下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特征,探讨了煤层含气量与地下水水位或矿化度之间的耦合关系,得出了地下水滞流地区,矿化度高、煤层含气量高的结论.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本刊2004年第12期勘误36-36

天然气工业杂志地质与勘探
沁水盆地煤储层孔隙差异发育主控因素37-40

摘要:煤中孔隙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强烈影响着煤储层的吸附、解吸、扩散及渗透性.为查明影响沁水盆地高煤级煤储层孔隙系统差异发育的主控因素,对采自该盆地北、中及南部6个市县13个矿区的40余件样品进行了详细解剖研究.应用对应分析方法发现煤相是该盆地煤储层孔隙系统在高煤层级阶段差异发育的主导控制因素,而高煤级造就了该盆地煤储层孔隙系统总体上不利于煤层气产出的共同特征.煤相通过对该盆地高煤级煤储层孔隙系统差异发育的直接控制而间接控制了储层吸附、解吸及渗流物性的优劣.在沁水盆地,活水泥炭沼泽相以及森林泥炭诏泽相是形成有利储层的沉积环境,而干燥泥炭沼泽相一般难以形成有利的储层.由于沉积环境(煤相)的剧烈频繁变迁导致了煤储层孔隙系统及相应的储层物性在纵向及横向上强烈的非均质性,给该盆地煤层气的开发带来严重不利影响.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国际大师青睐四川物探40-40

摘要:2004年12月13日至23日,有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地震数据处理泰斗之誉的、欧洲科学院院士伊尔兹(0z Yilmaz)博士,再度做客四川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原四川石油地质调查处,简称SCGC),参加了该公司举办的“高陡复杂构造地震勘探技术交流会”。

天然气工业杂志地质与勘探
晋城成庄矿煤层中节理研究及其意义41-43

摘要:煤层中的节理裂隙构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煤层的结构构造和物理性质,对煤层和煤层气的生储、聚集及可采性等起着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作用.通过对成庄煤矿二盘区、三盘区和四盘区的巷道及多个开采面上的节理裂隙构造进行详细的观察、统计与分析,节理裂隙有成带分布的特点,频度最高达60条/m,单个节理裂隙带中煤层被切成薄片状,在两个或多个节理交汇地带,煤层被切成碎块,造成不稳定因素.构造应力场可分为4期:①主应力σ1方向垂直,σ2、σ3水平;②σ1近S-N水平,σ3水平,σ2垂直;③σ1近E-W水平,σ3水平,σ2垂直;④σ1方向135∠10°,σ3NE,σ2近垂直.构造因素是控制瓦斯突出分布的主导性因素,节理裂隙发育、应力集中、煤层破碎地段是瓦斯突出的部位.

煤对甲烷气体吸附—解吸机理的可逆性实验研究44-46

摘要:为深入探讨煤对甲烷气体吸附-解吸机理及可逆性,作者从物理化学和界面化学以及现代煤层气吸附理论的角度,并通过系统的煤对甲烷气体吸附-解吸可逆性物化模拟实验,进一步科学地求证了煤对甲烷气体吸附-解吸可逆性问题.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成果,明确地提出了:①煤对气体分子的物理吸附特性决定了吸附与解吸的可逆性;②吸附在煤内表面的甲烷分子被解吸需要一定的能量,以摆脱煤表面与甲烷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因此解吸过程会不同程度地滞后于吸附.

天然气工业杂志要闻信息
“宝石花”——中国石油打造统一标识46-46

天然气工业杂志地质与勘探
物理模拟技术在煤层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47-50

摘要:煤层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其运聚机制和气藏模式与常规天然气均不相同,这些都直接制约了我国煤层气产业化的进程.利用高温、高压岩心测试分析技术为基础,充分考虑煤层气的吸附解吸特性,嫁接常规天然气成藏模拟技术,建立了国际上第一台煤层气成藏模拟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煤层气成藏模拟装置能模拟煤层气储层的温压特征,探索煤层气运聚机制,特别是煤层气藏是如何保存的,煤层气如何运聚的,煤层气藏压力系统是如何变化的.模拟技术充分考虑煤层气保存条件、煤层气运聚规律、水文地质条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模拟工作,在沁水高煤阶区域和吐哈低煤阶区域开展对比模拟,取得了以物性变化二元论为代表的一批新成果,查清了渗透性和水文地质条件对高低煤阶煤层气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