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51-1335/Q 国内刊号
  • 1001-6880 国际刊号
  • 1.4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是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数据研究、综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水麻果多酚的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抗肿瘤活性作用1-9

摘要:为提取分离水麻果多酚,探索水麻果多酚的抗氧化及抗肿瘤能力。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水麻果多酚超声提取工艺,使用大孔树脂纯化水麻果多酚,通过测定水麻果多酚的总还原力以及清除·OH、DPPH·、ABTS·的能力来表征其抗氧化活性,以宫颈癌Hela细胞和肺癌A549细胞为抗肿瘤研究对象,测定水麻果多酚的抗肿瘤作用。在最优超声提取工艺条件下,即乙醇浓度为60%,料液比为1∶30,超声功率200W,超声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40min,水麻果多酚得率为3.29%,纯化产物总酚含量为40.47mg/100mg,水麻果多酚的总还原力与维生素C相当,对·OH、DPPH·、ABTS·均具有显著清除作用,可抑制Hela细胞和A549细胞的生长增殖,并导致癌细胞产生大量活性氧,出现凋亡形态特征。该提取工艺简单、高效且多酚得率高,提取物经大孔树脂纯化后总多酚含量显著提高,且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

不同方法提取杜仲中桃叶珊瑚苷等4种高活性成分的比较研究10-15

摘要:为研究生物化学方法对杜仲中高活性成分的提取率,本文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样品中提取出活性成分的含量差异,比较了在相同条件下酶解法、水提法、醇提法对杜仲树皮中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与绿原酸这4种活性成分的提取量,并对4种活性成分的不同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三种方法的提取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桃叶珊瑚苷提取量为:酶解法22.42μg/g,水提法8.27μg/g,醇提法9.13μg/g;京尼平苷提取量为:酶解法77.89μg/g,水提法33.19μg/g,醇提法7.76μg/g;京尼平苷酸提取量为:酶解法110.05μg/g,水提法36.63μg/g,醇提法47.40μg/g;绿原酸提取量为:酶解法345.35μg/g,水提法118.85μg/g,醇提法172.04μg/g,即酶解法提取量均比水提法、醇提法高出数倍。实验表明酶解法是3种方法中提取效果最好的,且无化学污染。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白茶可溶性糖总量快速测定研究16-23

摘要:本文以积分球漫反射模块采集113份不同等级不同年份的白茶近红外光谱图并进行预处理分析,采用蒽酮比色法对来自不同厂家的白茶进行含量测定,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白茶可溶性糖总量快速测定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的相关系数(R)为0.963,校正均方根差(RMSEC)为0.3639,验证均方根差(RMSEP)为0.349,验证集平均相对误差为3.11%。通过NIRS快速测定白茶总糖含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该方法预测结果较好,能够准确、快速、无损的对白茶可溶性糖总量进行快速定量分析。

HPLC同时测定伤科黄水中6个生物碱的含量24-29

摘要:建立HPLC同时测定伤科黄水中6个生物碱的方法。采用XBridge C18色谱柱(3.5μm,2.1mm×100mm),柱温35℃,测定波长280nm,以0.1%磷酸溶液(每100mL加0.3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乙腈-水-磷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90∶10∶0.1∶0.3)(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30min,B%:35~70;30~31min,B%:70~35;31~40min,B%:35)。经方法学验证,黄柏碱、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等共6个生物碱分离情况良好,在测定时间段内无明显干扰峰;加样回收率均在95%~115%之间,RSD%均小于5%;精密度RSD%均小于5%;在测定浓度范围内(1~50μg/m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9。3个不同批次供试品的测定结果较一致。本研究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伤科黄水中6个生物碱的含量。

刺五加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30-37

摘要:为开发利用刺五加内生真菌资源,寻找新型抗菌物质,从刺五加根茎叶中分离纯化得到内生真菌71株,经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去重后进行ITS序列分子鉴定为18个种,来自于4目、8科、11属,其中链格孢属与镰孢霉属为优势属。根、茎、叶中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1231、1.523658、0.2641。18种刺五加内生真菌中,16种内生真菌至少对一种指示菌有抗菌活性。CWJ-5(镰孢霉属Fusarium oxysporu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显著,抑菌直径27.17±0.07mm;CWJ-6(链格孢属Alternaria alternata)对大肠埃希菌抑菌效果显著,抑菌直径18.07±0.01mm。结果表明刺五加内生真菌资源丰富,有很大的开发利用空间,部分菌种抑菌活性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蔓三七叶中分离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38-43

摘要:以蔓三七叶为原料,制备其中的绿原酸和异绿原酸A、B和C,并对它们进行结构鉴定;同时,采用DPPH法、水杨酸比色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来对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制备的绿原酸和异绿原酸A、B和C质量分数分别为96.8%、98.2%、97.6%和98.7%。在0.5~10μg/mL范围内,绿原酸和异绿原酸A、B和C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表现出了较好的清除作用,随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大;但它们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时,浓度从5μg/mL升高到100μg/mL时,清除作用都未出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各样品与阳性对照组(VC)相比较而言,其清除超氧自由基的作用明显较弱。本文揭示了蔓三七叶中的绿原酸和异绿原酸A、B和C具有不同的抗氧化效果。

青蒿素及其类似物抗疟构效关系的DFT研究44-48

四氢紫堇萨明对Aβ25-35诱导AD细胞模型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49-54

香椿子正丁醇提取物改善糖尿病肾病肾小球内皮细胞炎症及机制研究55-60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青灰叶下珠内生菌Phomopsis sp.TJ507A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61-68

摘要:为探究药用植物青灰叶下珠(Phyllanthus glaucus)来源内生真菌拟茎点霉(Phomopsissp.TJ507A)的化学成分,本实验联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技术,从该菌株大米固体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倍半萜化合物phomophyllin O(1)、phomophyllin P(2)、7-hydroxy-10-methoxydehydrodihydrobotrydial(3)、plorantinone D(4)和8个甾体化合物fortisterol(5)、dankasterone B(6)、(14α,22E)-14-hydroxy-ergosta-7,22-diene-3,6-dione(7)、(14α,22E)-14-hydroxyergosta-4,7,22-triene-3,6-dione(8)、calvasterolB(9)、isocyathisterol(10)、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11)和ganodermaside D(12)。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分析技术、[Rh2(OCOCF3)4]络合诱导ECD法及与文献对比等方法,鉴定了化合物1和2的结构和绝对构型。化合物1~5、7、8和10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通过体外生物活性评价,发现化合物9具较强的NO生成抑制活性(IC50 8.7μM)。

川芎内生真菌Cladosporium sp.次级代谢产物及抗菌活性研究69-74

摘要:为了增加川芎用途,本研究从川芎中分离鉴别出了一株内生真菌Cladosporiumsp.IS384,并首次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从该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相中首次分离获得4个单体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以及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其结构分别为cladospolide B(1),iso-cladospolide B(2),麦角甾醇(3),水苏碱(4)。对提取部位及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菌实验,发现乙酸乙酯部位对粪链球菌ATCC 29212的MIC值达到3.91μg/mL,化合物1对ATCC 29212的MIC为0.31μg/mL,化合物2对ATCC 12228的MIC值为0.63μg/mL。本文通过对川芎内生真菌的研究发现了具有一定抗菌活性的物质,为后续川芎内生真菌研究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

苏铁的化学成分研究75-80

摘要:对苏铁(Cycas revolut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硅胶、氧化铝和Sephadex LH-20等)从苏铁茎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其结构由HR-ESI-MS、1H和13C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为5,6-去氢柳杉酚(1)、cunningine A(2)、6-羟基-5,6-去氢柳杉酚(3)、6α-羟基-7-氧代弥罗松酚(4)、ligballinol(5)、xanthoxyol(6)、callislignan A(7)、(2R,3R)-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methyl]-1,4-diacetate(8)、开环异落叶松脂醇(9)、二氢山柰酚(10)、4′-甲基木犀草素(11)、5-methoxypinosylvin(12)、N-benzoylphenyl alaninol(13)、(E,4R)-4-hydroxy-4,5,5-trimethyl-3-(3-oxobut-1-enyl)cyclohex-2-enone(14)、3-hydroxy-5α,6α-epoxy-β-ionone(15)和acuminantin(1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苏铁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和16为首次以天然产物报道。本研究还首次发现了苏铁属植物中含有松香烷型二萜类(1~4)和芪类(12)化合物。化合物11具有中等的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杨桃根水提取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81-86

摘要:为探究杨桃根中具备降血糖功能的活性成分,采用色谱分离方法从其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应用波谱技术对它们的化学结构进行了鉴定,分别命名为prismaconnatoside(1),tarennanosidesA(2),(+)-catechin(3),fernandoside(4),7a-[(β-glucopyranosyl)oxy]-lyoniresinol(5),(+)-lyoniresinol3α-O-β-D-glucopyranoside(6),(-)-lyoniresinol3α-O-β-D-glucopyranoside(7),(-)-5’-methoxy-isolariciresinol3α-O-β-D-glucopyranoside(8)和正辛烷(9)。其中化合物1,2,4,5均为首次从杨桃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杨桃根中分离得到。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体外α-葡萄糖苷酶和DPP-IV酶抑制活性测试,化合物1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巴戟天中蒽醌类化合物及生物活性研究87-92

摘要:采用硅胶柱层析结合制备液相从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中分离得到8个蒽醌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并与文献对照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2-羟甲基-3-羟基蒽醌(2-hydroxymethyl-3-hydroxyanthraquinone,1)、3-羟基-2-羟甲基-1-甲氧基蒽醌(3-hydroxy-2-hydroxymethyl-1-methoxyanthraquinone,2)、2-羟基-1-甲氧基蒽醌(2-hydroxy-1-methoxyanthraquinone,3)、3-羟基-1,2-二甲氧基蒽醌(3-hydroxy-1,2-dimethoxyanthraquinone,4)、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rubiadin-1-methylether,5)、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1,3-dihydroxy-2-methoxyanthraquinone,6)、1,3-二羟基-2-乙氧甲基蒽醌(ibericin,7)、1,2-二羟基-3-甲基蒽醌(1,2-dihydroxy-3-methylanthraquinone,8)。其中蒽醌(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利用MTT法对分离出的蒽醌的体外抗癌活性进行筛选,结果显示蒽醌(3)、(5)和(7)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蒽醌的浓度为400μmol/L时,蒽醌(3)、(5)和(7)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4.63%、20.52%、54.89%。

绞股蓝皂苷-硒配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活性影响及动力学分析93-99

摘要:为考察绞股蓝皂苷及其硒配合物对酪氨酸酶的动力学参数和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体外酶促反应,以L-酪氨酸和L-DOPA为底物,模拟了酪氨酸酶单酚和二酚酶的体外催化氧化过程。绞股蓝总皂苷在50%、70%乙醇洗脱段和50%、70%乙醇洗脱绞股蓝皂苷-硒配合物在酪氨酸酶上的Ki值分别为1.533、1.767、1.312和1.210mmol/L。Ki值越低,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越强,单酚酶的氧化阶段越快,表明硒元素显著提高了绞股蓝皂苷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酶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四种绞股蓝皂苷及其硒配合物对酪氨酸的抑制作用均为混合竞争抑制。其独特的药理化学特性为绞股蓝及硒系美白化妆品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不同干燥方法对麦冬多元活性成分的影响100-109

摘要:探究不同干燥方法对麦冬多元活性成分的影响。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FLC-QTRAP-MS/MS)同时测定不同干燥方法下麦冬中甾体皂苷、高异黄酮、氨基酸及核苷类共29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根据29种目标成分的含量,用聚类分析(HCA)及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干燥方法下麦冬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9种目标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RSD均小于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02%~102.78%,RSD均小于5%。PCA结果显示,以晒干、无硫烘干的麦冬样品综合质量较优。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麦冬药材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该研究可为揭示麦冬传统干燥方法科学内涵提供依据,同时为麦冬产地加工时干燥方法的优选提供基础资料。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开发研究
金银花配方颗粒、标准汤剂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110-115

摘要:本文主要为金银花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并建立金银花配方颗粒、标准汤剂含量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HPLC法测定金银花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建立三者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结果显示金银花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差异较大;分别建立金银花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金银花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中的12个共有峰均可在标准汤剂中追踪到,有11个可以在饮片中得到追踪,并指认出绿原酸、芦丁、木犀草苷3种成分。表明所建立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准确度高,专属性强,对金银花配方颗粒的鉴定及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海藻多糖的单糖组成对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