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北大期刊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51-1335/Q 国内刊号
  • 1001-6880 国际刊号
  • 1.4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是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数据研究、综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8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当归不同提取液中阿魏酸、咖啡酸含量及抗氧化作用的比较研究2033-2038

摘要:为考察不同提取条件对当归提取液中阿魏酸和咖啡酸的含量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HPLC外标一点法检测当归提取液中阿魏酸和咖啡酸的含量,通过DPPH法和ABTS法检测当归提取液的抗氧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条件下当归提取液中阿魏酸的含量为0.574~0.707mg/g,咖啡酸为0.012~0.082mg/g;碱水溶液提取时阿魏酸与咖啡酸的含量最高,其抗氧化活性也最强,而95%乙醇提取时的含量最低,抗氧化活性最弱;提取溶剂随醇浓度的增加,咖啡酸的含量逐渐减少,阿魏酸的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0%~50%乙醇提取时各组分有良好的协同抗氧化作用。

锁阳原花青素提取方法及抗氧化和抗糖基化研究2039-2048

摘要:为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锁阳原花青素得率、抗氧化性和抗糖基化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超声波法、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法、水提法、微波法和酶解法提取锁阳中原花青素,用香草醛-浓盐酸法测定原花青素含量。采用DPPH·清除能力和·OH清除能力衡量其体外抗氧化能力,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葡萄糖模拟反应体系和牛血清白蛋白-丙醛酸(MGO)模拟反应体系评价原花青素抗糖基化活性。结果表明:微波法提取得率最高,可达15.00%,提取时间短,仅为19min。不同提取方法对DPPH·清除能力依次为微波法>酶法>超声波法>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法>水提法;不同提取方法对·OH清除能力依次为:微波法>酶解法>超声法>水提法>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法。微波法制备原花青素在牛血清白蛋白-果糖模拟反应体系和牛血清白蛋白-丙酮醛模拟反应中均有最高抑制率;但抗氧化和抗糖基化活性无相关性。

基于两种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石斛化学成分差异2049-2055

摘要:探索相关性矩阵和协方差矩阵两种算法的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差异。本文采用两种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计算色谱技术检测得到的石斛化学成分并进行聚类讨论。结果表明在16种石斛植物中得到的11种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明显,通过相关性矩阵和协方差矩阵两种算法提取得到的主成分及其次序有一定差异,结合聚类分析表明两种聚类结果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对近缘种植物天然产物成分进行差异分析或化学成分聚类,甚至在药材类真伪品鉴别的研究中,建立高效、精准的检测手段与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同等重要。

红豆树茎枝中黄酮类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2056-2062

摘要:为了研究红豆树茎枝抑菌活性成分,采用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16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圆荚草双糖苷(1)、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2)、4′,8-二甲氧基-7-O-β-D-葡萄糖基异黄酮(3)、芒柄花苷(4)、异樱黄素-7-O-β-D-葡萄糖苷(5)、芦丁(6)、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7)、4′-甲氧基异黄酮-7-O-β-D-木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8)、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芹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9)、染料木素(10)、异樱黄素(11)、2′,4′,5,7-四羟基异黄酮(12)、大豆素(13)、柚皮素(14)、二氢染料木素(15)、去甲基化美迪紫檀素(16)。其中化合物1~16为首次从红豆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6~9、12、15、16首次从红豆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和14对禾谷镰刀菌、西瓜尖镰孢菌、茄病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显示出了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

白兰花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拒食活性研究2063-2069

摘要: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兰花中的挥发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并结合计算机分析鉴定提取物中挥发油芳香成分,共鉴定出76个化合物,其中有37个萜类化合物、17个醇类化合物、6个烷烃类化合物和其它类型化合物。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合计占总峰面积的93.292%。同时对不同菌株进行抑菌实验,并探究不同浓度挥发油对粘虫的拒食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用水蒸气蒸馏提取白兰花挥发油时,提取率为4.18%,其最主要成分为芳樟醇;该方法提取的白兰花挥发油对水稻黄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最好,并且对粘虫幼虫有很好拒食活性。

基于中草药活性成分的GSK-3β抑制剂的分子模拟2070-2076

摘要:使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一类中草药活性成分抑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机理。结果表明:筛选出的芦丁、杨酶酮、二氢丹参酮I和人参皂苷Rb1能够与GSK-3β良好地结合,其中芦丁、杨酶酮和二氢丹参酮I主要结合于GSK-3β的ATP结合口袋区域,人参皂苷Rb1主要结合于GSK-3β的T-loop区域,配体和蛋白之间形成的氢键的数目和存活率是影响结合能力的主要因素,氢键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配体中的含氧和含氮基团。基于这些有效成分进行结构设计可能获得GSK-3β的高效抑制剂。

乌蕨醇提取物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初探2077-2081

双氢青蒿素联合奥沙利铂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2082-2087

甘草酸二铵改善ConA致小鼠肝损伤的作用研究2088-2096

摘要:探讨甘草酸二铵(Diammoniumglycyrrhizinate,DG)对刀豆蛋白(ConcanavalinA,ConA)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连续给予ICR小鼠各保肝药的临床等效量7天后,再以ConA造成小鼠肝损伤。生化法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特征;通过药物代谢物与转氨酶异常大鼠血清共孵育,检测DG对转氨酶活性的直接作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中凋亡蛋白和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DG的保肝机制。结果显示,58.5mg/kgDG能够改善ConA所致小鼠肝脏病理损伤,降低小鼠血清中AST、ALT水平,而对AST、ALT的活性没有直接抑制作用;并且DG可以抑制肝细胞凋亡(下调cleavedCaspase-3、cleavedPARP以及BAX/BCL-2的表达)和炎性反应(降低TGF-β1、COX-2、IL-6、TNF-α和IFN-γ等炎性因子水平)。综上所述,DG可改善Con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有关。

荭草花有效组分在人肠道菌群中体外代谢特征分析2097-2103

摘要:为考察荭草花有效组分在离体人肠道菌群中的代谢特征。通过在离体培养的人肠道菌液中,加入荭草花有效组分,并在厌氧环境下进行培养,孵育的代谢产物采用超高效液相串联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检测。运用Metabolite ToolsTM分析平台对样品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预测分析,结合MassDefect Filter技术并运用DataAnalysis中的Smart Formula功能推测代谢产物化学式。结果表明从药物-肠菌孵育液中共检测出14个代谢产物,主要包括N-p-香豆酰酪胺,N-trans-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的氢化、氢化羟基化、甲基化羟基化代谢产物,山柰酚的双脱氧、C2-C3双键还原、脱氧氢化代谢产物,槲皮素的羟基化、O-C2键开环裂解脱氧化、C2-C3双键还原O-C2键开环裂解代谢产物,儿茶素的氢化代谢产物和没食子酸的脱羧、甲基化代谢产物。上述结果表明荭草花有效组分在人离体肠道菌群中主要发生还原、氧化、水解Ⅰ相反应和甲基化Ⅱ相反应,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体内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核桃青皮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2104-2109

摘要:采用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从核桃青皮Walnutgreenhusk进行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7-O-β-D-葡萄糖苷(1)、myricananinF(2)、β-谷甾醇(3)、齐墩果酸(4)、核桃酮(5)、积雪草酸(6)、常春藤皂苷元(7)、β-胡萝卜苷(8)、(4R)-4,8-二羟基-α-四氢萘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9)、3β,23-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10)、熊果酸(11)、丁香酸(12)、JuglanosideB(13)。其中,化合物1、2、6、7、9、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经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4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显示了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化合物9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具有一定的生长抑制活性。

不同采摘时间干、鲜道真洛龙党参挥发油的GC-MS分析2110-2119

摘要:研究不同采摘时间干、鲜道真洛龙党参挥发油成分的变化。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分别对干、鲜道真洛龙党参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提取,提取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鉴定,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干道真洛龙党参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亚油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角鲨烯等。鲜道真洛龙党参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角鲨烯、亚油酸甲酯、棕榈酸、14-甲基十五烷酸甲酯和1-柠檬烯等。11月中旬采摘的干、鲜道真洛龙党参共有挥发油成分含量最高。干和鲜道真洛龙党参挥发油成分的种类差异不大,但含量差异较为明显。不同采摘时间干、鲜道真洛龙党参共有挥发油成分差异均不大,但其余挥发油成分差异明显。本研究首次对道真洛龙党参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报道,以期为道真洛龙党参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尾叶香茶菜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2120-2127

摘要:本文采用气流吹扫微萃取法对尾叶香茶菜根、茎、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采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检测,与标准谱库对比进行定性,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尾叶香茶菜共检测到149个峰,与标准谱库比对,根、茎、叶分别鉴定出80、85、79种挥发性成分,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93.66%、88.05%和72.62%。采用化学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尾叶香茶菜根、茎、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根、茎、叶的挥发性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均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为尾叶香茶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瑞香素及噁唑类小分子抑制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的研究2128-2132

摘要: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2,3-dioxygenase1,IDO1)在肿瘤免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获得新型的IDO1小分子抑制剂,本研究利用HeLa细胞系建立了IDO1抑制剂筛选模型,筛选抑制IDO1活性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将HeLa细胞接种于48孔板中,加入干扰素-γ(IFN-γ)诱导HeLa细胞中IDO1的表达,检测HeLa细胞分泌IDO1的酶代谢活性。对化合物库筛选后发现瑞香素(Daphnetin)和一个噁唑类小分子ZH-26能够抑制IDO1酶活性,采用GraphPadPrism计算瑞香素和ZH-26的IC50值,结果显示瑞香素的IC50为16.50±0.33μM,ZH-26的IC50为4.68±0.21μM。进一步在HEK-293A细胞中过表达IDO1,不同浓度瑞香素和ZH-26处理细胞后也表现出对IDO1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Westernblot方法发现瑞香素显著下调IFN-γ诱导的IDO1蛋白表达,而ZH-26则对IFN-γ诱导的IDO1的表达没有影响。综上,瑞香素和ZH-26在HeLa细胞内没有发现明显的细胞毒作用。本实验首次发现了瑞香素和ZH-26具有抑制IDO1的活性,不但为了解瑞香素这一天然来源临床药物的抗肿瘤机制提供新的视角,也为开发新的靶向IDO1的肿瘤免疫治疗候选药物奠定了基础。

蛇足石杉产石杉碱甲内生真菌SNZ-12的分离及鉴定2133-2137

摘要:为了获取具有应用价值的产石杉碱甲内生菌,本文从蛇足石杉分离得到60株内生真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质谱法分别检测各个真菌的提取物,发现内生真菌SNZ-12的提取物具有与石杉碱甲标品相近的色谱特征峰和保留时间(8.994min)以及相同的质谱特征峰((M+H)+=243.1),说明内生真菌SNZ-12可以产石杉碱甲,其石杉碱甲产量约为1.01mg/L;并通过结合内生真菌SNZ-12的形态特征和18S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本文结果为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石杉碱甲研究提供了潜在的菌种资源。

两种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和Menella kanis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海洋污损生物附着活性研究2138-2142

摘要: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北部湾的两种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和Menella kanisa分离出7种次级代谢产物,运用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N-(1-羟甲基-2-羟基)3,6-二烯-十七烷基-十六脂肪酸酰胺(1),邻苯二甲酸二丙酯(2),3-(2-苯乙基)苯酚(3),对甲氧基苯甲酸甲酯(4),邻苯二甲酸二己酯(5),梾木甙(6),次黄嘌呤核苷(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均首次从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和花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中分别分离得到。除化合物3,7外均显示出抗海洋污损生物藤壶幼虫附着能力,其中以化合物6的活性最好,化合物1的活性次之,其抗藤壶幼虫附着EC50分别为6.89,8.72μg/mL。

抑制催乳素分泌的大麦芽活性成分2143-2145

摘要:为研究抑制催乳素(Prolactin,PRL)分泌的大麦芽活性成分,将大麦芽经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萃余物四个部分,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注射液建立乳腺增生小鼠模型检测大麦芽不同成分的活性,得出大麦芽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明显的抑制PRL分泌的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分别经过MCI柱、ODS柱和ODS-A柱分离,得到四个单体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方法鉴定为:3-甲基-1-十六烯酸乙酯甘油酯、3-甲基-1-十八烯酸乙酯甘油酯、3-十七烷酸-环己-1,4-二烯酯、1,4-环己二烯-3-十五烷酸甲酯。

益母草抗结核分枝杆菌成分的跟踪分离2146-2149

摘要:结核病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其中子宫结核属于肺外结核,是造成不孕的主要原因。益母草是我国传统中药,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在筛选中发现,益母草乙醇提取物具有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经活性跟踪分离,从益母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具有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单体化合物1,鉴定为益母草碱,抗结核杆菌的MIC值为80μg/mL。这一发现为治疗子宫结核提供了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