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北大期刊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51-1335/Q 国内刊号
  • 1001-6880 国际刊号
  • 1.4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是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数据研究、综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8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草药来源的Ⅰ类HDAC抑制剂筛选1099-1104

摘要:为从中药来源的化合物中筛选Ⅰ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采用HDAC抑制剂筛选试剂盒从60个化合物中筛选出对HDAC活性抑制作用较强的化合物,再用HDAC3/8抑制剂筛选试剂盒进一步评价其HDAC抑制,同时Western-blot法检测其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 La)Ⅰ类HDAC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血根碱、胡椒碱、异甘草素、丹酚酸C对HDAC抑制活性较强;异甘草素和异甘草苷显著抑制HDAC3/8活性;血根碱对He La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对Ⅰ类HDAC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提示血根碱、异甘草素和异甘草苷是Ⅰ类HDAC的抑制剂,其中血根碱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富硒菊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1105-1110

摘要:本研究比较了富硒菊花与普通菊花的抗氧化活性与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富硒菊花甲醇提取物清除ABTS·+、DPPH·、OH自由基的EC50分别为0.078 5、0.068 0、0.346 9 mg/mL,普通菊花分别为0.128 9、0.121 2、0.313 3 mg/mL。富硒菊花提取物的总还原力与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一定强于普通菊花。富硒菊花提取物抑制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分别为2.190 9、4.123 9 mg/mL,普通菊花分别为3.449 5、10.696 3 mg/mL。富硒菊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及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量效关系拟合方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富硒菊花的抗氧化活性与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普遍优于普通菊花,这可能与其中所含的多酚、黄酮类化合物有关。本研究为富硒菊花资源的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

丹桂4个花期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及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研究1111-1118

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丹桂花不同时期的挥发油,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该挥发油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丹桂初花期、盛花初期、盛花期和末花期4个时期分别鉴定出29、30、34和27种化学成分,共鉴定出61种化合物,包括萜烯类15种、醇类15种、醛类6种、酮类9种、酯类8种、烷烃类6种、炔烃1种及氧化物类化合物1种,它们共有成分有8种,此外还检测到一些特有成分,初花期14种、盛花初期5种、盛花期5种和末花期4种。丹桂花挥发油具有一定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但其清除能力低于同质量浓度的Vc。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提取温度对药材中人参皂苷单体提取率的影响1119-1125

摘要:建立快速高分离度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方法(LC-Q-TOF-MS)对人参皂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鉴定了20种皂苷单体,以提取离子流峰面积定量分析,验证了含量测定方法学。并研究了温度对人参皂苷提取率的影响。总皂苷的提取效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单体的变化趋势与总皂苷不相同:二醇型皂苷在100℃时提取率最高,三醇型皂苷在80℃左右出现最高点,并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而降低,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在70℃最高,高于70℃时发生降解。人参皂苷单体的提取效率与温度相关,提取过程皂苷发生降解。

基于ITS2序列的獐牙菜属六种药材的分子鉴定1126-1131

摘要:本文以獐牙菜属的六种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MEGA 6.0软件确定ITS2序列的GC含量,基于K2P模型计算遗传距离,构建NJ树,ITS2 database在线分析二级结构等方法,研究ITS2条形码序列对六种药材的鉴别效果。结果表明,六种药材的ITS2序列长度范围为230-232 bp,平均GC含量为61.2%-64.0%。六种药材的种内变异均较小,其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3-0.09。ITS2二级结构的茎环结构和四个臂均不同,NJ树结果显示,六种药材可分别聚为一支,呈现出明显的单系性。因此,ITS2序列可准确、有效地鉴别本研究的獐牙菜属六种药材,为这些药材的后续相关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獐牙菜属其他物种鉴定提供了参考。

桑白皮中sanggenon B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1132-1137

摘要:采用硅胶柱层析等方法从桑白皮中分离出抗炎活性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构建脂多糖(LPS)诱导炎症模型,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利用Griess法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释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桑白皮乙醇提取物(MRE)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分泌水平,且呈现量效关系。对桑白皮进行分离,得到1种抗炎活性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确定其为已知的Diels-Alder加合物桑根酮B(sanggenon B)。抗炎活性表明,sanggenon B显著下调了炎症因子NO、TNF-α、IL-6的合成,并抑制了RAW264.7细胞中i NOS、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研究表明,从桑白皮中分离出的sanggenon B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调控炎症因子的合成,降低i NOS、COX-2表达有关。

齐墩果酸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及其机制研究1138-1142

摘要:探讨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的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首先复苏培养人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LS),通过RT-PCR检测细胞IL-6及IL-1β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38MAPK及NF-κB蛋白表达变化,通过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及IL-1β浓度。与对照组比较,TNF-α明显诱导FLS细胞IL-6及IL-1βmRNA的表达及上清液中IL-6及IL-1β的分泌(P〈0.05),同时磷酸化p38蛋白和核NF-κB明显增加(P〈0.05),且p38MAPK阻断剂SB203580能抑制TNF-α诱导的核NF-κB增加。O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TNF-α诱导的FLS细胞p38蛋白磷酸化和核NF-κB增加(P〈0.05)。且OA、p38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或NF-κB阻断剂BAY 11-7082均能抑制TNF-α诱导的IL-6及IL-1β分泌增加(P〈0.05)。综上所述,OA能抑制TNF-α诱导的FLS细胞炎症因子IL-6及IL-1β的产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基于胆汁酸代谢网络分析绞股蓝总皂苷降脂作用的机制1143-1148

摘要:绞股蓝总皂苷具有显著的降低血脂的作用,然而其机制尚未明确。课题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33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D组)、模型组(HFD组)和绞股蓝皂苷组(HFD+GP组),分别给予维持饲料和高脂饲料,从16周开始,每日分别灌胃给予绞股蓝总皂250 mg/kg和等体积的空白溶剂,至38周,收集小鼠的血清和肝脏样本。通过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检测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利用UPLC-MS/MS技术对小鼠肝脏14种胆汁酸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yp7a1、Cyp8b1、Fxr、Shp、Lrh1、Hnf4α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有明显的脂肪泡结构,给予绞股蓝总皂苷可以明显减轻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绞股蓝总皂苷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中TC和LDL-C含量,显著降低肝脏中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甘氨鹅去氧胆酸(GCDCA)和甘氨脱氧胆酸(GDCA)含量,显著升高肝脏中鹅去氧胆酸(CDCA)、脱氧胆酸(DCA)和牛磺脱氧胆酸(TDCA)含量,并在上调肝脏Cyp7a1、Cyp8b1、Fxr和Lrh1基因表达的同时下调Shp的基因表达。绞股蓝总皂苷降脂作用的潜在靶点可能与FXR介导的胆汁酸代谢通路有关,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绞股蓝总皂苷降脂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了参考。

一株川贝母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贝母类生物碱分析1149-1154

摘要:本文利用组织匀浆法从川贝母鳞茎中分离出一株内生真菌CBY4,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该菌株被鉴定为Fusarium tricinctum。采用生物碱显色沉淀反应,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器(HPLC-ELSD)色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UPLC-MS)色谱法对其产贝母生物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F.tricinctum CBY4能够产生贝母类生物碱贝母辛和贝母素乙。同时利用HPLC-ELSD测定目标生物碱在发酵液中的产量,其分别为0.020 6 mg/L和0.010 4 mg/L。本文首次报道川贝母内生真菌产生物碱特性,该研究表明内生真F.tricinctum CBY4通过液体发酵能够产生贝母辛和贝母素乙,并且具有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贝母辛和贝母素乙的潜在利用价值。

中国月季上两株链格孢属真菌的分离鉴定及TeA毒素的测定1155-1159

摘要: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 A)是链格孢菌毒素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其在适合的浓度对月季没有伤害而对月季长管蚜有趋避作用。从中国月季上分离纯化得到的两株链格孢属真菌,编号为0363和0645,经过培养性状对比、ITS和18S基因序列分析及显微形态观察,鉴定0363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Keissler),0645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用有机溶剂对两株菌株的毒素进行提取,得到的毒素粗提物利用HPLC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两株菌的毒素粗提物中均含有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 A)。以上研究结果为中国月季病虫害的防治及寄主植物介导的间接病虫互作机理研究提供实验材料和理论依据。

梵净山土壤链霉菌Streptomyces sp.FJS 31-2生产的Ⅲ型聚酮类化合物1160-1165

摘要:研究特殊生境梵净山土壤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sp.FJS31-2次级代谢产物,为微生物药物开发提供结构复杂新颖物质来源,也为其衍生物的合成提供先导物。通过薄层层析、反复正(反)相硅胶柱层析等技术对Streptomyces sp.FJS31-2次级代谢产物纯化分离;利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从Streptomyces sp.FJS31-2发酵产物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结合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技术进行结构解析,鉴定为2-(2'S-羟基丙基)-7-羟基色原酮(1)、Aloesone(2)和3,4-dihydro-3-(2-oxo-propyl)-3,6,8-trihydroxy-1(2H)-naphthalenone(3),都为III型聚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3是首次从放线菌家族中分离鉴定得到天然产物。

深海来源真菌Alternaria tenuissma DFFSCS013中混源萜类化合物及其抗菌活性研究1166-1169

摘要:采用多种色谱法从深海来源真菌Alternaria tenuissma DFFSCS013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了6个混源萜类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结构分别鉴定为Tricycloalternarene J(1)、Tricycloalternarene 2b(2)、Tricycloalternarene 1b(3)、Tricycloalternarene 6b(4)、Tricycloalternarene 3b(5)、Tricycloalternarene 1a(6)。对这6个化合物进行了抗菌和抗真菌活性测试,在100μg/纸片浓度下,只有化合物5有显著抑制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作用,其它化合物都活性微弱。这是首次报道化合物1-2和4-5的抗细菌活性、以及5的抗真菌活性。

青海湖土壤来源链霉菌L8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1170-1175

摘要: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分离方法对青海湖干旱土壤来源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pactum L8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数据分析,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鉴定为Germicidin B(1)、Germicidin A(2)、1-Acetyl-β-carboline(3)、N-Isobutylacetamide(4)、cyclo-(1-Pro-1-Val)(5)、cyclo-(1-Pro-1-Phe)(6)和3-Hydroxy-3-(2-Hydroxyethyl)-6-(3-Methylbut-2-en-1-yl)indolin-2-one(7),其中化合物7为新化合物。初步抑菌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微弱的活性,化合物4对玉米弯孢病菌有弱的抑制作用。

广藿香内生真菌Daldinia eschscholtzii A630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1176-1180

摘要:采用色谱法从广藿香内生真菌Daldinia eschscholtzii发酵液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dihydrosphaerolone(1)、2,3-dihydro-5-hydroxy-2-methyl-4H-1-benzopyran-4-one(2)、6-hydroxymellein(3)、4,8-dihydroxy-1-tetralone(4)、8-methoxy-1-naphthol(5)、helicascolide A(6)、1-(2,6-dihydroxyphenyl)butan-1-one(7)、1-(2,6-dihydroxyphenyl)ethan-1-one(8)、diisobutyl phthalate(9),其中化合物5、9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6、7对肿瘤细胞SF-268、MCF-7、NCI-H460、Hep G-2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IC50值在16.52-28.42μmol/L之间。

不同产地铁皮石斛主要成分及甲醇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研究1181-1187

摘要: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铁皮石斛中总黄酮、多糖、柚皮素、石斛酚的含量,同时运用HPLC法建立霍山铁皮石斛及其他产地铁皮石斛甲醇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并聚类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铁皮石斛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5批霍山铁皮石斛的总黄酮、柚皮素、石斛酚含量较高,多糖含量较低。建立了霍山铁皮石斛的共有指纹图谱模式,5批霍山铁皮石斛具有极高的相似度,在92.6%-94.8%之间,浙江临安、浙江乐清、江苏盐城、云南昆明所产的铁皮石斛相似度在17.5%-41.5%之间。5批来自安徽霍山的铁皮石斛共有峰总面积较高,为9 827.40-14 102.28。其他产地铁皮石斛的共有峰面积在730.27-4 206.20之间,明显低于霍山铁皮石斛。聚类分析结果可分为两大类,安徽霍山为一类,其他产地为一类。霍山铁皮石斛与其他产地铁皮石斛存在一定差异,且小分子成分含量较高。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霍山铁皮石斛化学成分提供参考,为铁皮石斛品质鉴别、质量控制及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RP-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及不同部位马蓝中六种活性成分的含量1188-1194

摘要:建立了RP-HPLC法测定马蓝中色胺酮、2-苯并噁唑酮、靛玉红,靛蓝、阿克苷和角胡麻苷六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及不同部位药材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4.6×250 mm,5μm),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 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马蓝中六种化学成分分离良好,各成分含量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5%、99.93%、100.46%、99.94%、99.92%、100.02%,RSD值分别为1.46、0.13、0.52、0.09、0.16、0.40。该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为南板蓝根药材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PTR-TOF-MS与GC-MS技术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气特征分析1195-1201

摘要:采用质子传递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roton Transfer Reac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PTR-TOFMS)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对不同品种武夷岩茶(水仙、肉桂)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夷水仙以反式橙花叔醇、(E,E)-2,4-庚二烯醛、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为主;武夷肉桂是反式橙花叔醇、α-法尼烯、苯甲醛为主,且在武夷山肉桂中存在高浓度的m/z 207、223、281、291几个未知化合物。2种分析技术所检测到的香气成分和相对含量比例差异显著,两者各有优劣,相互补充,联合分析更加完整,更有利于准确地进行香气分析,同时发现PTR-TOF-MS法更能真实地反映茶叶香气的完整信息。

玉竹多糖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1202-1207

摘要:为了探讨玉竹多糖(POP)的抗氧化和抗疲劳的效果,我们通过水煮提取玉竹多糖,利用乙醇沉淀、丙酮洗脱以及三氯乙酸沉淀蛋白得到玉竹多糖,建立小鼠的负重游泳和自由游泳模型,灌胃不同剂量的玉竹多糖溶液,测定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和30分钟自由游泳后乳酸脱氢酶(LDH),乳酸(LD),磷酸肌酸激酶(CK),血尿素氮(BU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等生化指标。POP喂养小鼠游泳实验结果发现,POP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明显提高喂养小鼠血清血糖、肌糖原、SOD、CAT和GSH的含量,明显降低LDH,LD,CK,BUN以及MDA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