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北大期刊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51-1335/Q 国内刊号
  • 1001-6880 国际刊号
  • 1.4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是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数据研究、综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8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白芨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和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915-922

摘要:采用甲醇回流提取、梯度萃取得到5个不同极性萃取物(正己烷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分析萃取物中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还原能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α-淀粉酶抑制作用为评价指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甲醇粗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白芨不同极性萃取物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二氯甲烷萃取物表现出最高的总酚含量(311.27±0.96 mg/g)和总黄酮含量(22.19±1.47 mg/g)。各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还原能力和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依赖关系。白芨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淀粉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二氯甲烷萃取物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其IC50值为15.75 mg/m L。总酚含量与抗氧化及α-淀粉酶抑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多酚类物质是白芨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GC-MS分析了甲醇粗提物并鉴定出15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量的93.13%,主要化学成分为酯类(53.01%)、芳香族类(28.68%)、有机酸类(8.97%)化合物,表明芳香族类化合物中的多酚类物质是主要的活性成分,酯类、有机酸可能是潜在的活性成分。研究表明,白芨萃取物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丰富,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为白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米胚多糖的组成及抗氧化性研究923-929

摘要:为了研究米胚多糖的单糖组分、氨基酸及抗氧化性,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米胚多糖的单糖组分;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米胚多糖中的氨基酸。结果表明:米胚多糖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组成,其物质的量比为0.90∶4.62∶2.02∶1.52∶35.30。米胚多糖检测出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2.01%。米胚多糖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43.03%,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7.84%,对羟自由基清除率为64.12%;还原力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米胚多糖可提高小鼠血清及组织中的SOD、T-AOC、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米胚多糖在体外和体内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

八宝景天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和化学成分的研究930-935

摘要:以八宝景天(Hylotelephium erythrostictum)作为研究对象,得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层五种提取物,并用20种菌对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结果是乙酸乙酯层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进一步从乙酸乙酯层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1)、原儿茶酸(2)、没食子酸乙酯(3)、对羟基苯甲酸(4)、没食子酸(5)、香叶木素(6)、山奈酚(7)、4-乙酰-2-异丙基-5-甲基苯酚(8)、breynioside A(9)、1-苯-3,4-二氢-1H-异喹啉(10)、(1-苯-3,4-二氢-1H-异喹啉-2-基)丙烯酮(11)。其中化合物2,5~7首次从八宝景天中分离,化合物1,3,4,8~11首次从八宝属中分离。

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探讨川银花-玄参的不同配液方式的相关性研究936-943

摘要:本文采用HPLC法建立川银花-玄参药对的各单煎液、单煎混合液与合煎液的特征指纹图谱,考察不同配液方式的指纹图谱及指标性成分含量的变化。采用岛津Inert Sustain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波长210、240、235、236、325、327、280 nm,柱温30℃。分别建立10批川银花和玄参药材各单煎液、单煎混合液及合煎液的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获得对照指纹图谱;对配伍后指纹图谱的共有峰进行归属分析并通过11种混合对照品测定指标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川银花单煎液指纹图谱中以绿原酸为参照峰,确定24个共有峰,玄参单煎液指纹图谱中以哈巴俄苷为参照峰,确定11个共有峰,川银花-玄参药对单煎混合液和合煎液指纹图谱中均以绿原酸为参照峰,均确定了35个共有峰,24个来源于川银花,11个来源于玄参;5、10、15、16、17、22、24、25、26、33、34分别对应哈巴苷、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B、安格洛苷C、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哈巴俄苷、肉桂酸;合煎液总峰面积降低,有10个峰峰面积显著降低,1个峰消失,10个峰峰面积显著升高;单煎混合液总峰面积升高,有2个峰峰面积显著降低,12个峰峰面积显著升高,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在合煎液中变化较明显,在单煎混合液变化较小。因此得出结论川银花与玄参药材的各单煎液、单煎混合液及合煎液的化学成分种类差异不大,但峰面积大小差异明显,不同的配液方式对活性成分含量影响不同。

金边桑叶多酚提取物抗氧化及肝保护作用研究944-950

摘要:本实验以金边桑叶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提法制得粗提物AWE,后经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制得金边桑叶多酚提取物AWF,在探讨AWE和AWF体外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AWF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AWE和AWF多酚含量分别为224.9±1.5和608.7±16.4μg GAE/mg extract,且AWF对DPPH和ABTS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4.46和41.25μg/m L。中、高剂量AWF(200和400 mg/kg·bw)灌胃处理能显著改善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使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和LDH活性及MDA含量降低(P〈0.05或P〈0.001),血清中SOD和CAT及肝脏中GSH-Px活性升高(P〈0.01或P〈0.001),免疫组化结果也显示肝脏组织损伤情况明显减轻。此外AWF可显著抑制损伤肝脏组织中MAPKs及促凋亡蛋白caspase-3/9的活化,下调促凋亡蛋白Bax并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量。实验结果表明,AWF可改善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MAPKs/apoptosis级联反应,发挥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来实现的。

自噬在熊果酸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研究951-957

摘要:为了探讨自噬在熊果酸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PC3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以无糖、无氨基酸培养液代替原培养液培养细胞,并用不同浓度的熊果酸进行干预。72 h后收集细胞,采用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技术观察PC3细胞自噬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TG5和Beclin-1蛋白表达;Elisa法测定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含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C3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PC3细胞饥饿72 h后,细胞自噬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熊果酸作用后的细胞自噬程度明显减弱;ATG5和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含量显著增加(P〈0.05);PC3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升高(P〈0.01)。实验初步揭示,熊果酸可通过抑制饥饿状态的前列腺癌PC3细胞自噬,并进一步通过促进凋亡因子的分泌诱导其凋亡。

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的影响958-963

摘要:本文应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及ELISA等实验方法检测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的影响。实验分为三组,即对照组、AD模型组以及罗非昔布处理组。实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小鼠相比,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Aβ沉积及老年斑的数量增多、体积增大,Aβ1-40和Aβ1-42的含量增加,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包括BACE1、PS1、PS2、NCT)表达升高,并且小鼠脑内COX-2表达升高;小鼠经罗非昔布干预后,脑内Aβ沉积和老年斑数量减少、APP裂解酶和COX-2表达水平较AD模型组明显降低,以上结果说明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可能通过抑制COX-2从而间接降低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的活性,下调PS1、PS2、BACE1、NCT等分泌酶的表达,最终减少Aβ沉积和老年斑的形成,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发展。

山楂中一个具有抗菌活性的黄酮类新化合物964-967

摘要:为研究蔷薇科山楂属植物山楂果实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色谱技术从山楂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个新化合物,波谱学方法鉴定了该化合物结构,命名为:2’-羟基-7-(3-羟丙基)-6-甲氧基-黄酮。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该新化合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的MIC90值为34.8±3μg/m L,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霍山石斛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及活性菌株的鉴定968-973

摘要:从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根、茎、叶中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真菌,并对活性菌株进行种属鉴定。采用组织块法分离野生霍山石斛组织内的内生真菌;采用琼脂块法与牛津杯法研究了霍山石斛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种。结果表明,从霍山石斛组织内共分离得到的52株内生真菌中,根部数量最多,茎部次之,叶中最少;有5株内生真菌对指示菌株表现出拮抗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9.6%,其中菌株DH10对4种指示菌有抑菌活性,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最强,其抑菌圈直径为23.73mm。根据菌株DH10的形态学特征与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最相似菌株为丝枝蜡蚧霉菌(Lecanicillium aphanocladii)。综上所述,野生霍山石斛组织内内生真菌较丰富,在宿主中的数量分布存在一定的组织差异性,高活性菌株为蜡蚧菌属,可供进一步深入研究。

赤水丹霞土壤链霉菌CSDX 001来源的新苯邻二甲酰亚胺的分离及结构鉴定974-977

摘要:利用改良的GYM培养基对从赤水丹霞山土壤样品中分离的链霉菌分离菌株Streptomyces sp.CSDX 001进行固体发酵,发酵产物利用乙酸乙酯萃取,减压浓缩、富集获得其粗提取物。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对粗提物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方法对分离产物进行结构鉴定。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sp.CSDX 001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为苯邻二甲酰亚胺4-羟基-N,7-二甲基苯邻酰亚胺(1)和2-甲基-2,5-莰二醇(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南瓜籽抗前列腺增生化学成分研究978-982

摘要:本文研究了南瓜籽抗前列腺增生活性及功效成分。南瓜籽乙醇回流提取,经石油醚萃取,硅胶柱、ODS反向柱层析柱分离,用核磁共振方法鉴定结构。结果表明:南瓜籽醇提石油醚萃取相经硅胶柱层析氯仿∶甲醇(8∶2、7∶3)梯度洗脱物对小鼠前列腺增生活性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再经ODS柱分离,得到了三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3-甲酸-1,4-环己二烯-2-十一烷酸甲酯(1),3-甲酸-1,4-环己二烯-2-十一烯酸甲酯(2),2-十一烯酸甲酯-3-十一烷酸-环己-1,4-二烯酯(3)。化合物1~3为首次从南瓜籽中分离得到的酯类物质。

铁皮石斛品质分析与评价指标的确定983-989

摘要:为比较不同地区铁皮石斛品质差异,简化铁皮石斛品质的评价指标,以引进的30个铁皮石斛材料为试材,测定了假鳞茎长度等14项指标,利用性状变异分析明确不同地区间铁皮石斛品质的差异,相关性分析探索指标间的关系,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铁皮石斛的评价指标进行简化。结果表明,铁皮石斛的14项指标中,除含水率变异系数最小,其余13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假鳞茎长度和假鳞茎直径、节数、叶片宽度,假鳞茎直径和节数、叶片宽度,节数和叶片宽度、叶片形状,节距和叶片长度,叶片宽度与叶片形状,假鳞茎姿态和叶先端形状有极显著正相关,节距和叶片形状有极显著负相关,多糖和含水率与其它指标无显著相关,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仅与叶片长度有显著正相关;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13项铁皮石斛品质指标可以简化为5项,即假鳞茎长度(或假鳞茎直径)、假鳞茎姿态、假鳞茎颜色、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和多糖含量。

山楂核干馏油GC-MS主要成分分析及含量测定990-996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山楂核干馏油中挥发油、脂溶性成分以及气相色谱法(GC-FID)同时测定山楂核干馏油中活性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GC-MS法对山楂核干馏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析出62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醛类,占总量的55.96%。以GC-FID法同时测定山楂核干馏油中的主要成分的含量(糠醛、愈创木酚、2,6-二甲基苯酚、2-甲基苯酚、苯酚、2-甲氧基-4-甲基苯酚、2,6-二甲氧基苯酚、四氯愈创木酚、1,2,3-三甲氧基苯、3,4,5-三甲氧基甲苯),测得加样回收率范围为100.06%~102.44%,RSD范围为2.98%~4.57%。本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为山楂核干馏油制剂的内在质量控制及提升废弃物山楂核循环利用价值提供依据。

UPLC法测定川芎生长过程中6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997-1001

摘要:采用UPLC法测定川芎生长过程中主要酚酸类和苯酞类成分的含量变化。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aters BEH C18(50×2.1 mm i.d.,1.7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检测波长280、320 nm,柱温35℃。绿原酸0.78~113.64μg/m L、阿魏酸0.19~5.99μg/m L、洋川芎内酯I 0.59~25.78μg/m L、阿魏酸松柏酯5.49~175.77μg/m L、洋川芎内酯A 5.93~189.82μg/m L、Z-藁本内酯15.88~508.18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8.72%~109.63%,RSD〈3%。川芎根茎的平均干重在倒苗期达到一个小高峰,但此时总苯酞和总酚酸含量均较低;在二次茎叶发生生长期根茎干重下降,总苯酞含量逐渐增高,而总酚酸含量逐渐降低;在根茎膨大期,根茎干重快速增加,单株根茎的平均干重在6月初达到最大值26.51±2.94 g,此时总酚酸和总苯酞的含量分别达到11.61 mg/g和31.08 mg/g,之后便迅速降低。综合考虑根茎干重和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四川彭州产区的川芎药材的采挖时间以5月底至6月初为宜。

超声辅助提取野生与人工栽培黑果枸杞花色苷含量研究1002-1008

摘要:黑果枸杞含有的花色苷类成分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为探究野生与人工种植黑果枸杞花色苷含量差异,本实验利用超声辅助回流提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nhnken实验设计优化提取条件,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25.62 min、提取温度48.67℃、乙醇浓度84.35%、料液比1∶20 g·m L-1。在此条件下测得野生、人工种植黑果枸杞花色苷平均含量分别为6.141 mg/g、16.014 mg/g。本实验结果为黑果枸杞种植及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茉莉花茎糖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及其构效关系和作用机理研究1009-1014

摘要:研究广西茉莉花茎糖类的抗氧化活性。利用大孔树脂吸附结合制备液相色谱技术进行单体分离纯化,根据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测定所得化合物对DPPH、O2-·、OH等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还原Fe3+能力,与金属离子(Fe2+)螯合能力。从广西茉莉花植物茎部位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Molihuaside A、Sambacoside A、Sambacoside F和Cycloolivil(环橄榄树脂素)。4个化合物在清除DPPH自由基、O2-·自由基、OH自由基,还原Fe3+能力,与金属离子(Fe2+)螯合能力均呈现出较好的活性。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广西茉莉花植物茎部位中分离得到,所具有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所含糖类成分清除自由基、还原Fe3+、与金属离子(Fe2+)螯合等活性有关,且抗氧化活性与其结构中的羟基数目和位置以及糖苷的空间位阻有关。

微波辅助提取石榴皮多糖工艺优化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研究1015-1020

摘要:优化石榴皮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初步探究石榴皮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液料比、微波提取时间、微波功率为自变量,石榴皮多糖得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方法,确定石榴皮多糖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44∶1 m L/g,微波提取时间10 min,微波功率450 W,在该条件下石榴皮多糖的得率为10.48%。通过MTT法、中性红法、NO释放量测定和黏附试验初步表明石榴皮多糖对RAW264.7巨噬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二次旋转正交法优化提取板栗壳斗中多酚类物质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1021-1029

摘要:为实现二次旋转正交法优化提取板栗壳斗中多酚类抗氧化剂,本文用板栗壳为原材料,采用传统水液溶解和加热提取的工艺,以单因素的结果设计二次旋转正交实验,以总多酚提取率为评定对象,得出板栗壳中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产品进行了抗氧化测试和光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板栗壳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7%,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45 min。在该条件下,板栗壳多酚的最佳提取率为5.44%。当多酚浓度为1 mg/m L时,产品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8.15%。产品的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均符合多酚类物质的光谱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