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51-1335/Q 国内刊号
  • 1001-6880 国际刊号
  • 1.4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是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数据研究、综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7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蝙蝠蛾拟青霉与放线菌共培养对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1085-1090

摘要:为了探究蝙蝠蛾拟青霉与放线菌共培养对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从冬虫夏草周围微生态系统中分离获得一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放线菌TY134,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极暗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fulvissimus)。以大米固体培养基作为发酵基质分别进行蝙蝠蛾拟青霉单培养、放线菌TY134单培养以及蝙蝠蛾拟青霉与放线菌TY134共培养,培养30 d之后,将发酵产物用乙酸乙酯超声辅助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双层平板打孔法分别分析了单培养和共培养乙酸乙酯提取物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共培养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在保留时间Rt=14.143 min处出现了一个新增的吸收峰,而在单培养中并没有这个吸收峰的出现;而且共培养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明显要强于单培养,产生了新的抑菌活性物质。说明共培养可作为一种产生新的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有效途径。

伯氏致病杆菌SN52中的二硫吡咯类物质及其生物活性1091-1095

摘要:在我们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抗菌剂的过程中,利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从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Xenorhabdus bovienii SN52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波普综合解析和文献数据对照对分离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显示,均为二硫吡咯类物质,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4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Xenorhabdin I(3)、Xenorhabdin II(4)、Xenorhabdin IV(5)、Xenorhabdin V(6)。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试化合物1—6的抗菌活性,其结构-活性关系表明二硫吡咯衍生物的抗菌活性受到侧链的可变取代基的显著影响。

瓦布贝母内生真菌共培养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1096-1101

摘要: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清除及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三种方法对五株瓦布贝母内生真菌单培养、两两共培养无菌发酵液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再测定活性较高组合发酵液的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维生素C作为阳性对照。结果发现在瓦布贝母内生真菌两两共培养中,4WBY1+WBS019、6WBY3+WBS019和WBS019+WBS020三个组合无菌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至少在两项抗氧化方法评价下均极显著高于单培养。试验还发现,上述三个组合的乙酸乙酯提物和正丁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强;WBS019+WBS020组合的乙酸乙酯提物在1.8 m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74.38%±0.65%;6WBY3+WBS019组合的正丁醇提取物(IC50=0.25 mg/mL)对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与维生素C(IC50=0.07mg/mL)相对接近;三个组合的各提取物对Fe3+还原能力均较弱,远低于阳性对照。说明在适当条件下开展内生真菌共培养具有潜在利用价值。

伪原薯蓣皂苷对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OX-2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1102-1106

摘要:为探究伪原薯蓣皂苷对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COX-2表达的影响。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加入伪原薯蓣皂苷预处理细胞24 h,再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HUVEC细胞表达COX-2;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了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与COX-2炎症信号通路相关的激酶活性。结果显示,伪原薯蓣皂苷剂量依赖的下调COX-2的表达,同时抑制p38MAPK的激酶活性。这些结果表明,伪原薯蓣皂苷可能通过抑制TLR2/p38MAPK通路而抑制内皮细胞炎症介质COX-2的表达,提示其对内皮细胞的抗炎效应。

乌贼墨汁黑色素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1107-1112

摘要:为了研究乌贼墨汁黑色素(Sepia ink melanin,SIM)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和乌贼墨汁黑色素组(120,480 mg/kg),每组10只,其中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期间测定小鼠空腹血糖值,进食、进水量,体重变化量,葡萄糖耐受性;连续给药4周后,分别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空腹血清胰岛素(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乌贼墨汁黑色素组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糖代谢水平,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血脂相关指标显著下降,且作用强度与黑色素浓度呈正相关。综合分析可见,乌贼墨黑色素可以通过控制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抵抗途径,抑制血脂代谢异常,起到改善糖尿病相关指标的作用。

淫羊藿苷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1113-1118

摘要:观察淫羊藿苷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B16细胞经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处理后,采用MTT法检测其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B16细胞形态的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B16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改变。同时,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淫羊藿苷对B16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淫羊藿苷能明显抑制B16细胞的增殖,且具有浓度依赖性。B16细胞形态由树突状变为固缩圆球状,染色质凝集,细胞凋亡率升高,相关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升高,Bcl-2的表达降低。另外,淫羊藿苷对B16细胞的迁移能力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现浓度依赖性。由此可知淫羊藿苷能有效抑制B16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降低细朐讦耩能力。

有氧运动加螺旋藻补充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TLR4/NF-κB-p65的表达及炎性因子的影响1119-1126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有氧运动加螺旋藻补充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TLR4/NF-κB-p65的表达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以TLR4/NF-κB-p65炎症信号通路为靶点探讨运动加螺旋藻补充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可能机制。采用4周高脂饲料喂养和低剂量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实验模型,成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安静对照组(DM)、糖尿病运动组(DE)、糖尿病+螺旋藻组(DS)、糖尿病运动+螺旋藻组(DES),另设正常安静对照组(NC)。运动方式采用8周的无负重游泳训练。实验末,测随机血糖、微量白蛋白、肾脏测TNF-α、TLR4和NF-κB-p65蛋白表达,并采用光镜观察肾脏微细结构的改变。结果表明:(1)光镜下可见DE组、DS组和DES组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袢面积增加;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空洞变性、细胞聚集增加和炎症细胞稍浸润等病理变化均较DM组有所改善。(2)DE组、DS组和DES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均较DM组降低(P〈0.05或P〈0.01);与DES组比较,DE组和DS组的血糖浓度、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均升高明显(P〈0.05或P〈0.01)。(3)DE组、DS组和DES组大鼠肾脏TNF-α、TLR4和NF-κB-p65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与DM组比较,差异均呈显著性(P〈0.01);与DES组比较,DE组和DS组的肾脏TNF-α、TTJR4和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或P〈0.01)。因此,有氧运动、螺旋藻及两者联合使用有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改善肾功能,减轻肾脏损害的功效,但两者联合使用效果要好于单独使用,其机制可能与有氧运动联合螺旋藻降低TLR4/NF-κB-p65信号蛋白表达发挥抗炎作用的效果要好于单纯的有氧运动或螺旋藻使用。

血根碱通过下调TGF-β1/Smad通路抑制紫杉醇耐药卵巢癌细胞生长1127-1131

摘要:培养紫杉醇耐药卵巢癌细胞A2780/Taxol,分为对照组与血根碱组,对照组不加血根碱,血根碱组应用不同浓度血根碱(0.67μmol/L、1.0μmol/L、2.0μmol/L)处理,应用MTT法、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检测和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检测血根碱对A2780/Taxol细胞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及Bax、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2.0μmol/L浓度的血根碱可显著抑制A2780/Taxol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Bax表达显著上调,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血根碱通过下调TGF-β1/Smad通路,促进细胞凋亡而抑制紫杉A2780/Taxol细胞生长。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太子参化学成分研究1132-1135

摘要:为了解太子参的化学成分、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采用大孔树脂、正相和反相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3-呋喃甲醇α-D-吡喃半乳糖苷(3-furanmethanolα-D-galactopyranoside,1)、云杉新甙(piceid,2)、二氢阿魏酸甲酯(3)、苯甲酸(4)、咖啡因(5)、胸苷(6)、水杨酸(7)、二氢阿魏酸(8)、腺苷(9)和太子参环肽B(10)。其中1为新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海洋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SCSIO 41501中含氮化合物1136-1140

摘要:通过多种色谱柱层析(包括凝胶Sephadex LH-20、正相硅胶、中压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手段,从来源于南海柳珊瑚Melitodessquamata的一株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SCSIO 41501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了11个含氮化合物,它们的化学结构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技术分别鉴定为13-(S)-赭曲霉素A(1)、13-(S)-甲酯化赭曲霉素A(2)、13-(R)-赭曲霉素A(3)、4-(R)-OH-赭曲霉素A(4)、18-OH-赭曲霉素A(5)、transtorine(6)、quinolactacin C1(7)、marinamide(8)、methyl marinamide(9)、aspergilliamide(10)、anoectochine(11)。所有化合物进行了抗菌实验,其中化合物2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活性,其MIC值分别为31.25、7.8、15.6μg/mL,化合物3显示中等抗菌活性,其MIC值分别为62.5、31.25、62.5μg/mL。

产黄酮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1141-1147

摘要:本研究利用组织块培养法从健康的银杏根、茎中分离得到116株内生真菌。通过显色反应、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最终筛选出2株能够产黄酮的内生真菌,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发酵液中总黄酮产量均达到20 mg/L以上。形态学特征和真菌rDNA间隔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两株菌分别属于青霉属和毛霉属,其中青霉属为产黄酮银杏内生真菌的首次报道。本研究为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黄酮类化合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金花茶叶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分析1148-1153

摘要:以金花茶叶为原料,以纯化水为溶剂提取金花茶叶粗多糖(Crude polysaccharides from dry leaves of Blumea riparia,CCTLP),经过D101大孔树脂脱色,上DEAE-纤维素柱分离,依次用水、0.15 mol/L NaCl、0.3 mol/L NaCl、0.45 mol/L NaCl溶液梯度洗脱,得CCTLP-0、CCTLP-0.15、CCTLP-0.3和CCTLP-0.45四个洗脱部分;将CCTLP-0、CCTLP-0.15部分采用Sevage法脱蛋白、活水透析、Sephadex G-15柱层析脱盐,再经琼脂糖Sepharose6FF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CCTLP-0-1、CCTLP-0.15-1、CCTLP-0.15-2、CCTLP-0.15-3和CCTLP-0.15-4五个组份;经GPC检测其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和GPC峰型表明,确定它们为均一组份多糖;CCTLP-0、CCTLP-0.15酸解,经HPLC分析其组份结果显示,CCTLP-0和CCTLP-0.15洗脱部分主要由鼠李糖、果糖和半乳糖组成,其摩尔质量比大致为:1.00∶1.066∶0.384和1.00∶1.186∶0.544。

川明参栽培后期生长动态与品质相关性探讨1154-1159

摘要:对川明参栽培后期生长动态进行观察,测定其根中淀粉、可溶性糖、水溶性浸出物、欧前胡素的含量,并进行生长动态与品质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川明参栽培后期,药材淀粉含量急剧下降,可溶性糖、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升高,欧前胡素含量太低且变化不明显。淀粉含量与折干率极显著正相关,对药材产量形成的贡献最大。3月中旬是青白江川明参适宜采收期,此时单株产量、单株浸出物量最大,干燥根淀粉含量达60%以上、折干率45%以上,叶片长势最为茂盛,80%植株花序梗高度达55-70 cm。

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人面果中二苯甲酮异构体环大叶藤黄醇和异大叶藤黄醇的研究1160-1164

摘要: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制备人面果中π键二苯甲酮异构体环大叶藤黄醇和异大叶藤黄醇的液相色谱研究方法。实验中通过色谱柱以及流动相考察,在分析色谱柱上实现了液相方法的建立、模拟及筛选试验,并在半制备色谱柱上实现了放大试验和进样量考察。优化后的色谱条件可实现异构体达到2.5的分离度,并在浓度0.2μg/μL时的进样量达到500μL,单体化合物环大叶藤黄醇和异大叶藤黄醇可通过液相色谱、核磁共振DEPT谱及质谱予以确认。该研究表明,常规C18色谱柱能够对π键异构体进行拆分,将加快更多具有生物活性的二苯甲酮单体化合物的发现。

酸枣仁微量生物碱成分的筛查方法研究1165-1170

摘要:为了准确、迅速地筛查并确定酸枣仁中微量生物碱成分,运用含氮有机物(生物碱)分析包中的色谱柱建立酸枣仁生物碱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在线分离方法,然后利用Mass Works分子识别软件和LC-ESI-MS/MS对在线分离的生物碱成分进行确认,共筛查到3种阿朴芬类生物碱:酸枣仁碱K(C17H19NO3)、山矾碱(C17H17NO2)和N-甲基巴婆碱(C18H19NO2);2种环肽类生物碱:酸枣仁碱F(C31H42N4O5)和酸枣仁碱A(C31H42N4O4);还有一对同分异构体阿朴芬生物碱:木兰花碱和酸李碱(C20H24NO4)有待进一步确定。

壳聚糖-海藻酸钠靛玉红自微乳缓释微囊制备、评价及体外释放的研究1171-1176

摘要:以靛玉红自微乳为囊心物,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靛玉红自乳化缓释微囊,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考察确定壳聚糖-海藻酸钠靛玉红缓释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并以载药量、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同时以体外释放度评价其释药性能。壳聚糖-海藻酸钠靛玉红缓释微囊的最佳工艺是海藻酸钠的浓度为1.5%,靛玉红自微乳体积、海藻酸钠体积、壳聚糖质量三者比例为1∶1∶0.5,氯化钙浓度的最佳浓度为2.0%。采用该工艺制备的微囊载药量为0.0416%、包封率为79.2%,体外释放24 h累积释放率为(97.1±2.68)%。该微囊的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和一级释药模型,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开发研究
一类中草药有效成分与BCL2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1177-1181

摘要:以一类中草药有效成分为研究对象,使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其与BCL2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筛选出的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具有最好的对接结果。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分别获取了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与BCL2结合的稳定结构。其中,人参皂苷Re与Asn143、Arg146、Phe104等9个氨基酸残基有疏水作用,形成了2个稳定性不同的氢键,其中O原子与残基Glu136形成的氢键较为稳定。人参皂苷Rb1分别与残基Phe112、Glu136、Arg146等9个氨基酸残基有疏水作用,形成7个氢键,其中与残基Asp140和Asp103中的O原子形成的2个氢键最为稳定。

六妹羊肚菌多糖部分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1182-1187

摘要:分离纯化人工栽培的六妹羊肚菌子实体多糖,对其结构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六妹羊肚菌子实体多糖(MSP),采用DE-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100进行多糖的分离纯化,借助HPGPC和HPLC测定多糖分子量及单糖组成。通过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评估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构建H2O2介导的氧化压力损伤的PC12细胞模型,评估其基于抗氧化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六妹羊肚菌水溶性多糖平均分子量为287 588 Da,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占比约为9∶1∶6。六妹羊肚菌多糖具有优良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同时,能够通过重塑SOD、CAT、GSH-Px等抗氧化酶系活性,缓解H2O2诱发的氧化压力的细胞损伤,抑制PC12细胞凋亡。涉及通路为Bax/Bcl及Caspase。六妹羊肚菌水溶性多糖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活性,表现出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