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51-1335/Q 国内刊号
  • 1001-6880 国际刊号
  • 1.4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是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数据研究、综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肾茶化学成分研究183-189

摘要:采用色谱法从肾茶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命名为(7'S,8'S)-8-epiblechnic acid diacetate(1)、threo-2-(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3-(4-hydroxy-3-methoxyphenyl)-3-ethoxypropan-1-ol(2)、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3),dehydrololiolide(4),3-hydroxy-4-oxo-7,8-dihydro-β-ionone(5)、3-hydroxy-7,8-dehydro-β-ionol(6)、3-hydroxy-5,6-epoxy-β-ionone(7)、loliolide(8)、thre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3-ethoxy-propan-1-ol(9)、erythr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3-ethoxypropan-1-ol(10)、松脂醇(11)、(+)-丁香脂素(12)、(+)-(7R,7'R,7''R,7'''R,8S,8'S,8''S,8'''S)-4'',4'''-dihydroxy-3,3',3'',3''',5,5'-hexame-thoxy-7,9':7',9-diepoxy-4,8'':4',8'''-bisoxy-8,8'-dineolignan-7'',7''',9'',9'''-tetraol(13)、fragransin B1(14)、fragransin B2(15)、fragransin B3(16)、sacidumol A(17)和5,6,7,3',4'-五甲氧基黄烷酮(18)。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除了化合物12和18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肾茶属中被分离得到。化合物1由于含有二个乙氧基,因此其可能产生于分离过程,我们采用ECD计算确定了其绝对构型。

锡尾矿链霉菌AE21985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190-197

摘要:采用硅胶柱、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制备等方法从分离自云南锡尾矿土壤的链霉菌AE21985发酵液中分离到1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为11个环二肽类化合物:3-(4-羟基苄基)-6-(1H-吲哚-3-基甲基)哌嗪-2,5-二酮(1)、(3S,6S)-3-((R)-仲-丁基)-6-甲基哌嗪-2,5-二酮(2)、(3S)-3-苄基哌嗪-2,5-二酮(3)、(3S,6S)-3-(2-甲基丙基)-6-(丙-2-基)哌嗪-2,5-二酮(4)、3-异丁基六吡咯并[1,2-α]吡嗪-1,4-二酮(5)、(3S,6S)-3-((R)-仲-丁基)-6-甲基哌嗪-2,5-二酮(6)、(3S,6S)-3-异丙基-6-甲基哌嗪-2,5-二酮(7)、(3S,7R,9S)-7-羟基-3-异丁基六吡咯并[1,2-α]吡嗪-1,4-二酮(8)、3-(1H-吲哚-3-基甲基)-6-(丙-2-基)哌嗪-2,5-二酮(9)、(3S,8a S)-3-(丙-2-基)六氢吡咯并[1,2-α]吡嗪-1,4-二酮(10)及(3S,6S)-3-苄基-6-甲基哌嗪-2,5-二酮(11);5个酰胺类化合物:(2E)-3-苯基丙-2-烯酰胺(12)、3-苯基丙酰胺(13)、2-苯基乙酰胺(14)、苯甲酰胺(15)及3-(1H-吲哚-3-基)丙酰胺(16);1个生物碱类物质:1H-吲哚-5-甲醛(17);2个核苷类物质:尿苷(18)及胸腺嘧啶(19)。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株中发现。

磁珠固定化酶和LC-MS/MS筛选鉴定虎杖中的胰脂肪酶抑制剂198-205

摘要:肥胖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各种减肥药物和替代疗法正在不断研发之中。本文首先结合单因素实验,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羧基磁珠固定化胰脂肪酶合成条件,对其结构、稳定性、专一性及重复性进行了验证,然后通过该固定化酶筛选出了天然植物虎杖中的胰脂肪酶抑制剂,最后通过分子模拟对不同抑制类型抑制剂结合位置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缓冲液pH值7.48、PL浓度20.32 mg/mL、温度35.40℃为最佳合成条件,胰脂肪酶成功固定于羧基磁珠之上,且储存2周后酶活仍保持80%以上,可特异性筛选出阳性抑制剂,重复利用五次后酶活仍保持50%以上。从虎杖醇提水沉物中共筛选出6个胰脂肪酶抑制剂,经LC-MS/MS鉴定和混合标准品确认,共鉴定出4个胰脂肪酶抑制剂,其IC50值和抑制类型分别为大黄素(72.3±2.4μg/mL,非竞争性抑制)、白藜芦醇(195.5±3.6μg/mL,混合型抑制)、大黄素甲醚(168.8±3.4μg/mL,反竞争性抑制)和大黄素-8-O-β-D-葡萄糖(234.3±5.2μg/mL,非竞争性抑制),其中白藜芦醇、大黄素-8-O-β-D-葡萄糖是新发现的胰脂肪酶抑制剂。分子模拟预测出不同抑制类型抑制剂分别结合于胰脂肪酶的两个位置。

氯化三辛基甲胺/氯仿/正丁醇反胶束萃取地木耳多糖206-211

摘要: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氯化三辛基甲胺(TOMAC)/氯仿/正丁醇反胶束体系萃取地木耳中的多糖。分析有机溶剂氯仿与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比例、TOMAC浓度、多糖粗提液浓度、促溶剂盐酸胍浓度、盐离子种类和浓度对前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向0.5 mg/mL多糖粗提液中加入10 mmol/L盐酸胍(GuHCl)和0.06 mol/L NaCl,与等体积25 mmol/L TOMAC/氯仿-正丁醇(V∶V=3∶1)的反胶束体系混合,地木耳多糖前萃取率为53.21%;反萃时水相中NaCl浓度为0.14 mol/L,盐酸胍浓度浓度为0.6 mol/L,在此条件下地木耳多糖反萃取率为93.2%。

白藜芦醇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激活Wnt/β-catenin相关212-216

摘要:研究白藜芦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利用结扎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制备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白藜芦醇组和尼莫地平组,观察白藜芦醇对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白介素-6(IL-6)、Wnt、β-catenin、Bax和BCL-2的表达以及对大鼠神经行为和脑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显示白藜芦醇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和减少脑梗死面积,并可上调Wnt、β-catenin、cyclin D1、survivin、和BCL-2的表达,下调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MCP-1和IL-6的表达。说明白藜芦醇可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绞股蓝总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的影响217-223

摘要:研究绞股蓝总苷对高脂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采用高脂饲料喂饲建立高脂大鼠模型,观察绞股蓝总苷对血脂各成分的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及血管表型标志物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绞股蓝总苷能降低大鼠血脂水平并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发生去分化表型改变;增加高脂大鼠动脉分化标志蛋白SM-actin的表达,降低细胞增殖蛋白PCNA的表达。说明绞股蓝总苷能有效抑制高脂诱导的大鼠平滑肌细胞去分化,机制可能与抑制MCPIP1的表达有关。

紫堇灵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224-228

摘要:探讨紫堇灵(Corynoline,COR)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均分成5组,分别为正常组(Con)、GW9662阻断剂组(GW)、模型组(CCl4)、紫堇灵预处理组(COR)以及紫堇灵与阻断剂GW9662联合处理组(COR+GW),采用腹腔注射0.2%四氯化碳(CCl4)玉米油溶液(10 mL/kg)建造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20 h后,小鼠脱臼处死后取血清,使用ELISA法检测血液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检测肝脏组织中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利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紫堇灵能显著降低CCl4性肝损伤所引起的血清中ALT、AST活性升高,明显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抑制肝脏中炎症因子CRP和TNF-ɑ含量和NF-κB蛋白表达量的升高;有效地拮抗受损肝脏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γ)蛋白表达量的降低。并且我们发现紫堇灵的这种减轻CCl4性肝损伤的作用几乎全部被GW9662阻断。COR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PAR-γ和NF-κB信号通路有关。

迷迭香提取物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模型保护作用研究229-234

摘要:研究迷迭香提取物(Rosemary Extract,RE)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酒精代谢、脂代谢、抗氧化和抗炎几个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欣立得组(Metadoxine Capsules,MC,200 mg/kg·d),RE剂量组80、160、400 mg/kg·d,给药30 d后建立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ALT、AST、TG、TNF-α、IL-6、IL-10浓度,肝脏MDA、SOD、GSH-Px、ADH活性,qRT-PCR检测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α受体(PPARα)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RE组小鼠血清ADH活性升高,ALT、AST和TG含量降低,醒酒时间缩短,肝脏组织脂肪变性减轻,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降低,保护机制研究发现RE能下调FAS和ADRP基因表达,减少肝脏脂肪合成;提高抗氧化损伤酶SOD、GSH-Px活性,下调酒精代谢中ROS合成基因CYP2E1和上调抗氧化损伤和炎症基因PPARα表达,使MDA浓度降低,减轻肝脏氧化损伤;降低炎性因子TNF-α和IL-6浓度,提高抗炎因子IL-10浓度。实验结果表明RE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炎和脂肪代谢调节有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忽地笑内生青霉菌GZWMJZ-39次生代谢产物研究235-239

摘要:为获得活性微生物代谢产物,从贵阳忽地笑的鳞茎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GZWMJZ-39,发酵产物经过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手段鉴定了6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即peniginseng B(1)、peniginseng A(2)、4-(3,4-二羟基苯甲酰氨基)丁酸(3)、4-(3,4-二羟基苯甲酰氨基)丁酸甲酯(4)、peniamidone B(5)、chaetoglobosin G(6),其中化合物1和2首次以单体化合物形式报道。活性测试标明,化合物1-5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IC50为3.9-27.4μmol/L;化合物1-6具有弱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在50μg/m L的浓度下抑制率在25.2%-32.6%。

茄病镰刀菌发酵液中环孢菌素同系物的分离纯化和鉴定240-244

摘要: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反相制备色谱等方法从茄病镰刀菌FIM116发酵液中分离得到2个环孢菌素同系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解析,证实其分别与环孢菌素G和环孢菌素T同质。

头序瓜馥木化学成分研究245-248

摘要: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番荔枝科瓜馥木属植物头序瓜馥木Fissistigma retusum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其枝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学数据将它们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乙酯(1)、(S)-甲氧基-(3,5-二甲氧基-4-羟苯基)乙二醇(2)、2-顺式-4-反式-脱落酸(3)、山萘酚-3-O-а-L-吡喃阿拉伯糖苷(4)、柚皮素(5)、香树素(6)、圣草酚(7)、(2R,3S)-5,7,3'-三甲氧基表儿茶素(8)、5,6,8-三甲氧基-7-羟基二氢黄酮(9)、丁香脂素(10)、epiyangambin(11)、seartemin(12)。其中化合物1和2为2个酚酸类化合物,3和4为2个萜类化合物,5-9为5个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0-12为3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化合物1-12为首次从番荔枝科瓜馥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围氏马尾藻的营养化学成分及评价249-254

摘要:探寻围氏马尾藻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多糖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运用营养分析方法分析表明围氏马尾藻的矿质元素含量丰富,粗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分别为其干重的1.44%、11.78%和41.61%,总氨基酸的含量为6.63 g/100 g,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是0.81,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为赖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96,维生素B2和β-胡萝卜素分别为102μg/100 g和11.4μg/100 g。热水回流法提取围氏马尾藻多糖,脱蛋白后经醇沉及有机溶剂洗涤得到精制多糖,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多糖含有糖醛酸和硫酸酯基。综上,围氏马尾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矿物质和硫酸酯多糖的大型经济海藻,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

黔产接骨草中总多酚的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255-263

摘要:以黔产接骨草药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福林酚比色法检测接骨草中总多酚含量方法;并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优化设计法优化接骨草中总多酚提取条件;在此基础上,同时测定接骨草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总多酚的含量,并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为评价指标,对接骨草不同药用部位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接骨草中总多酚含量差异较大;同批次接骨草中总多酚含量依次为叶〉全草〉茎〉根;接骨草中叶、全草、茎和根清除DPPH的IC50值分别为1.14、1.70、2.25、2.65 mg/mL,清除ABTS的IC50值分别为1.16、1.56、2.17、3.15 mg/mL,且活性大小与总多酚质量浓度呈现明显量效关系。该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为接骨草基于总多酚含量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以IC50作为判定抗氧化活性强弱的指标,4个不同药用部位中以接骨草叶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强。

痰火草挥发油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264-267

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痰火草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痰火草挥发油中分离出51个峰,鉴定出39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3.48%,主要成分为正十六烷酸(17.57%)、荜澄茄油烯醇(10.62%)、2-十五烷酮(8.50%)和1,1,10三甲基-2-羟基-6,9-环二氧萘烷(6.57%)等。痰火草挥发油对肿瘤细胞A549、PC-3、SGC-7901和Hep G2均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对SGC-7901和Hep G2的抑制活性较强,IC50值分别为35.01μg/mL和22.43μg/mL。痰火草挥发油含有多种抗癌成分,将为其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化学相似性搜索的丹酚酸A潜在靶点预测研究268-272

摘要:丹酚酸A是中药丹参中一种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发挥着多种药理作用。但其作用靶点仍需要进一步阐释。本文以Swiss Target Predicition在线服务器为工具,以SAA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相似性搜索其作用靶点。实验结果显示Fyn、Src等Src酪氨酸家族蛋白是SAA作用的潜在靶点,正向分子对接也显示了SAA与Fyn的核心氨基酸有相互作用。综上,Fyn、Src等Src酪氨酸激酶家族蛋白可能是SAA的潜在靶蛋白之一。

经典恒温法预测红花的有效期273-277

摘要:通过经典恒温法进行加速试验,采用HPLC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各红花样品中的含量,根据Arrhenius指数定律推测出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变化规律,研究不同温度时间下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稳定性,并预测红花在阴凉条件(20℃)下的有效期为1.20年。说明红花在高温条件下稳定性差,因此需在阴凉条件下贮存。

基于UPLC-MS/MS法研究淫羊藿属植物品种品质与生长海拔、植物类群间关系278-283

摘要:应用UPLC-MS/MS法对10种淫羊藿属植物主成分含量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药材品种品质与生长海拔、植物类群间联系。采用Phenomenex-C18柱(50 mm×2.1 mm,3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质谱离子源为ESI,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进行检测。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分别在0.995-9950.000、0.992-9920.000、1.021-10210.000、1.035-10350.000 ng/mL浓度范围内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101.2%,RSD为1.7%-2.4%;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淫羊藿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且含量有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小花类群各成分含量均明显高于大花。本研究证明了品种品质与生长海拔、植物类群间具有相关性;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淫羊藿药材的质量控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开发研究
发酵中药渣对断奶仔猪血浆生化参数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284-289

摘要:为了探究发酵中药渣在断奶仔猪养殖中应用的可行性,选用21日龄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渣组、发酵中药渣组和抗生素组,研究发酵中药渣对仔猪血浆生化参数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第7 d,发酵中药渣组血浆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中药渣组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第28 d,发酵中药渣组血浆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谷胱甘肽含量均高于、丙二醛含量均低于抗生素组(P〉0.05);但其血浆总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以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ALT活性与抗生素组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发酵中药渣在保护肝脏、调节血脂浓度方面可发挥一定的作用;发酵中药渣可提高断奶仔猪的抗氧化能力,效果优于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