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北大期刊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51-1335/Q 国内刊号
  • 1001-6880 国际刊号
  • 1.4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是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数据研究、综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6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川芎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1505-1509

摘要:克隆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并做序列分析。采用RT-PCR方法,以新鲜的川芎嫩叶c DNA为模板,克隆出川芎COMT基因的c DNA序列。此基因全长1328 bp,编码360个氨基酸。将得到的序列提交Gen Bank,序列号为KU942388。此川芎COMT具有植物O-甲基转移酶家族特征性的功能结构域,与中粒咖啡、牵牛花COMT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0%、69%,推测其能够催化咖啡酸的氧甲基化反应。该川芎COMT基因的成功克隆为下一步活性验证及利用生物技术来生产阿魏酸奠定坚实基础。

基于1H NMR代谢组学技术的传统产区与种植基地太子参化学成分分析1510-1516

摘要:探讨不同产区太子参代谢物合成积累的差异。采用1H 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传统产区与种植基地太子参中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并找出差异成分。共指认出35个化学成分;多元统计分析显示,传统产区与种植基地太子参样品能明显分开,其中差异显著的化学成分有12个,精氨酸、谷氨酸、乙酰乙酸、琥珀酸的相对含量在传统产区太子参中较高;赖氨酸、二甲基甘氨酸钠、苯丙氨酸、蔗糖、木糖、槲皮素、富马酸、阿魏酸的相对含量在种植基地太子参中较高。本研究结果为揭示不同产区太子参代谢物合成积累的变化规律及其药材的品质形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傣药翅荚决明树皮中一个新异喹啉生物碱及其细胞毒活性1517-1519

摘要:对傣药翅荚决明Cassia alata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硅胶、凝胶、MCI-gel树脂及PR-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一个新的异喹啉生物碱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命名为3-hydroxy-1-(7-hydroxy-6-methoxyisoquinolin-1-yl)propan-1-one(1),中文名为翅荚决明(1)。生物活性测试中,其对NB4、A549、SHSY5Y、PC3和MCF7的IC50值分别为2.2、1.6、3.8、5.3和1.6μM。翅荚决明(1)为新化合物,并且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粘叶莸的化学成分研究1520-1525

摘要:综合利用多种色谱方法从粘叶莸(Caryopteris glutinosa)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并通过多种波谱学手段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caryopterpene J(1)、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2)、5-羟基-7,8,4'-三甲氧基黄酮(3)、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4)、8-甲氧基芹菜素(5)、5,4'-二羟基-7,8,3'-三甲氧基黄酮(6)、5,4'-二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7)、5-羟基-7,8,3',4'-四甲氧基黄酮(8)、acteoside(9)、N-trans-feruloyl 3-O-methyldopamine(10)、secoisolariciresinol(11)、isolariciresinol(12)和dehydroconiferyl alcohol(1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它化合物除9以外均为首次从莸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葡萄糖氧化酶和柠檬汁对甘蔗汁保鲜效果的研究1526-1533

摘要:为了研究甘蔗汁的保鲜,在鲜甘蔗汁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和柠檬汁。利用单因素考察了葡萄糖氧化酶的量(A)、酶解温度(B)、酶解时间(C)和柠檬汁的量(D)对甘蔗汁保鲜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L9(34)正交实验,得出最优组合,并利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20℃下40 m L甘蔗汁保鲜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氧化酶的量为0.060 mg、酶解温度为30℃、酶解时间为10 min和柠檬汁的量为1 m L,因素的主次关系依次为柠檬汁的量、酶解温度、葡萄糖氧化酶的量和酶解时间,在最优组合条件下甘蔗汁能有效地保鲜12 d,保鲜12 d的样品和新鲜甘蔗汁的紫外光谱基本相同,红外光谱中都具有醌类物质吸收峰,而变质后的样品紫外发色基团C=C、C≡C和共轭多烯遭到了破坏,没有明显的醌类物质红外吸收峰。

饲粮添加发酵中药渣对母猪繁殖性能与子代生长性能的影响1534-1539

摘要:为了探讨中药渣在母猪饲粮中添加的可行性,试验选用2-4胎次、预产期相近的健康二元母猪6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渣组和发酵中药渣组,比较研究发酵前和发酵后中药渣对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发酵中药渣组产仔数、产活仔数和断奶平均日增重均有所增加,断奶窝增重和哺乳仔猪腹泻率显著增加,母猪背膘损失有所降低;中药渣组木乃伊数略有增加,仔猪腹泻率明显增加。由上可见,饲粮中添加发酵中药渣制剂虽然在短期内造成仔猪一定程度的腹泻,但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

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足细胞骨架蛋白的干预作用1540-1544

摘要:通过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足细胞骨架蛋白α-actinin-4、Synaptopodin的干预作用,探讨化瘀通络中药减少蛋白尿,防治DN的可能作用机理。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C组)10只,其余40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1%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DM)大鼠模型,72 h后尾静脉取血检测血糖,血糖≥16.7 mmol/L为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成模大鼠再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组(M组)、化瘀通络中药组(Z组)、厄贝沙坦组(I组)。各治疗组分别给予不同干预,16周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24 h UTP)、血凝及血小板参数等指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足细胞骨架蛋白α-actinin-4、Synaptopodin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24 h UTP明显升高(P<0.01),血凝、血小板相关指标均出现明显变化;与M组相比,24h UTP均明显减少(P<0.01),血凝、血小板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I组比较,中药组大鼠24 h UTP明显减少(P<0.05)。与C组相比,其他各组大鼠肾组织α-actinin-4、Synaptopodin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M组相比,两治疗组两种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I组比较,中药组大鼠Synaptopodin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以上结果说明化瘀通络中药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高粘、高凝状态,上调足细胞骨架蛋白α-actinin-4、Synaptopodin,维持足细胞正常结构和功能有关。

砂生槐多糖提取物对免疫抑制模型小鼠Treg和Th17的影响1545-1548

摘要:为了开发藏药砂生槐的药用价值,本文拟研究其多糖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7的影响。水提醇沉法提取砂生槐枝条多糖物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模型小鼠经砂生槐多糖灌胃干预后,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比例和CD4+CD25+Treg细胞比例;收集血清,ELISA检测IL-17水平。结果显示,各剂量组砂生槐多糖均能够引起免疫抑制小鼠的脾脏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明显增多(P〈0.05),同时明显抑制IL-17的产生(P〈0.05)。以上结果提示砂生槐多糖可能通过上调Treg而抑制免疫功能,同时抑制IL-17的产生,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宁夏野生甘草中产甘草黄酮耐盐内生真菌分离及其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1549-1556

摘要:采用组织分离法,在不含盐及含盐PDA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内生菌,以甘草苷等8种甘草黄酮为对照品,分析发酵产物;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清除率。共得到108株内生菌,TLC发现31株可能产甘草黄酮;HPLC-UV发现产甘草苷7株,产异甘草苷3株,产甘草素3株,产甘草查尔酮A3株,产刺甘草查尔酮1株,均为耐盐菌;产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查尔酮A、刺甘草查尔酮的部分菌株有较强DPPH清除率;产甘草苷和异甘草苷的菌株8-5-Y-2活性最强,与甘草总黄酮相当,强于甘草查尔酮A。盐协迫得到产甘草黄酮,且具较强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耐盐内生真菌,为资源替代奠定基础。

海洋链霉菌B170167发酵产物中含氮化合物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1557-1561

摘要:利用色谱层析技术从海洋链霉菌B170167中分离得到11个含氮化合物,包括8个吲哚类和3个含氮杂环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Turbomycin A(1)、3,3-二-(3-吲哚)丙烷-1,2-二醇(2)、N-(2-(1H-Indol-3-yl)-2-oxoethyl)-acetamide(3)、N-乙酰基色氨酸(4)、9H-吡啶并[3,4-b]吲哚(5)、吲哚-3-甲醛(6)、3-吲哚丙酸(7)、3-吲哚甲酸(8)、光色素(9)、Ferrioxamine E(10)、3-羟基-2-甲基吡啶(11)。其中化合物11为首次从微生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5、10、11显示出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3、4、6、7、8显示中等程度的细胞毒活性。

球毛壳菌CIB-160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活性1562-1567

摘要:采用硅胶柱层析、HPLC、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分离方法对球毛壳菌CIB-160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NMR、HR-MS和旋光数据分析以及文献比对,其结构鉴定为chaetoglobosins A(1)、C(2)、E(3)、F(5)、Fex(6)、W(7),penochalasin F(4),5-(methyl-2-butenyl)-indole-2,3-dione(8)、chaetoviridin A(9)和cochliodone A(10)。8和10为首次从野生型球毛壳菌代谢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体外免疫活性检测显示1-6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0.21、2.8、2.3、2.2、1.7、2.7μM。同时1-6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对静息小鼠脾细胞存活率IC50值分别0.82、7.5、2.3、6.1、4.6、6.7μM。

一测多评法测定茶多酚中6种儿茶素类含量1568-1571

摘要:采用HPLC法,以表没食子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为对照品,外标法测定其在茶多酚提取物中的量,并分别测定EGCG与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儿茶素(EC)、没食子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和没食子酰表儿茶素(ECG)的相对校正因子,用获得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后5种成分的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用外标法测茶多酚提取物中EGC、C、EC、GCG和ECG的量。向量夹角余弦法分析,表明外标法的测定值与采用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一测多评法可以应用于茶多酚提取物及其制剂的多指标质量评价。

蜜楝叶、花及果实中总黄酮含量积累动态研究1572-1575

摘要: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检测了不同生长时期蜜楝叶、花及果实中总黄酮的含量及其积累动态。芦丁标准品在7.76-77.60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0087X+0.0268(R2=0.996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72%,RSD为2.25%(n=6)。随着植物发育阶段的推移,蜜楝叶、花、果实中总黄酮的含量逐渐增加,其中花蕾和幼果中总黄酮含量最高。研究结果表明蜜楝花及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丰富,可作为提取制备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植物资源,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万寿菊悬浮培养细胞中的叶黄素1576-1580

摘要: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测定万寿菊悬浮培养细胞中叶黄素的方法。样品冷冻干燥后,经甲醇溶液提取,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分离,柱温为25℃。以乙腈-甲醇(90∶10,v/v)(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 L/min。进样体积为5μL,检测波长为448 nm。在1.56-25 mg/L范围内,叶黄素的色谱峰面积与质量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采用该方法测定了实际样品中叶黄素的含量,并进行了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其回收率为102%-105%,相对标准偏差(n=5)为0.11%-1.19%。该方法快速、操作简单,适合于分析植物培养细胞中叶黄素的含量和产率。

酸水解结合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高纯度牛蒡子苷元1581-1584

摘要:建立酸水解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从牛蒡子中快速分离制备高纯度牛蒡子苷元的方法。采用醇提酸解法提取,再经氯仿萃取得牛蒡子粗提物;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2∶5∶3∶4,v/v)作为两相溶剂系统,在流速10 m L/min、转速850 rpm、检测波长280 nm下实现对牛蒡子苷元的快速分离制备。80 min内从连续两次进样的1200 mg牛蒡子粗提物中分离得到牛蒡子苷元318 mg,其纯度达99.12%,得率达26.5%。该方法简便、快速、高效,可用于牛蒡子苷元的快速分离制备,为牛蒡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纯化紫丁香苷的研究1585-1589

摘要:救必应药材经粉碎过筛后用50%乙醇超声提取,再以大孔吸附树脂XDA-1分离富集获得紫丁香苷粗提物,然后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Welchrom C18(4.6 mm×250 mm,10μm)色谱柱,优化条件,获得DACHB50(50 mm×1000 mm)制备色谱柱初始色谱条件;再以Chromatorex C18(10μm,300 g)为制备色谱柱填料,优化条件探索最佳进样量,并制备获得目标化合物。通过薄层色谱法和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化合物的纯度为98.6%。以X-单晶衍射方法测定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信息,并解析数据,进一步确定该化合物是紫丁香苷。

响应面法优化梨小豆粗多糖超声波提取工艺研究1590-1596

摘要:本文以梨小豆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梨小豆粗多糖的工艺技术参数,研究超声波功率、液料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等单因素对梨小豆粗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SAS8.2统计分析系统对响应面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功率254 W,液料比25.5∶1 m L/g,超声温度78.4℃,超声时间26.2 min,梨小豆粗多糖的得率达到0.34±0.015%,与模型预测值接近。

弯柄灵芝总三萜加速溶剂提取工艺及其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研究1597-1601

摘要: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法(ASE),进行单因素实验和L9(33)正交实验,确定弯柄灵芝总三萜最佳提取工艺,结合DPPH法对弯柄灵芝总三萜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评价。结果表明,ASE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0%甲醇(氯仿-甲醇)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180℃,提取时间12 min,静态循环提取次数2次,其中提取温度对总三萜提取率具有极显著性影响。在最优条件下,弯柄灵芝总三萜提取率为(2.14±0.18)%。体外DPPH清除实验结果显示,ASE最优提取工艺及传统方法提取所得总三萜对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29.5和273.4μg/m L。该工艺与传统加热回流提取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缩短提取时间、节能耗、三萜得率高、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强等优点,可用于弯柄灵芝总三萜的提取生产,为弯柄灵芝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