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社
分享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 国际刊号:1001-6880
  • 国内刊号:51-1335/Q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107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1
  • 综合影响因子:1.232
期刊级别: 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滇南美登木中一个新三萜化合物

摘要:以抗肿瘤活性追踪法,利用多种分离手段,对滇南美登木中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三萜部分是主要活性部分,从中分离得到8个三萜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19α-羟基-3-氧代-12-烯-29-齐墩果酸(1)、22β-羟基-3-氧代-12-烯-29-齐墩果酸(2)、3β-羟基-22-氧代-12-烯-29-齐墩果酸(3)、3β-羟基-12-烯-29-齐墩果酸(4)、3β,22β-二羟基-12-烯-29-齐墩果酸(5)、3α,22α-二羟基-12-烯-29-齐墩果酸(6)、3β,22α-二羟基-12-烯-29-齐墩果酸(美登叶酸)(7)、3α,22β-二羟基-12-烯-29-齐墩果酸(8),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2、4、6对人宫颈癌He La肿瘤细胞系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173-178

海洋来源真菌Hansfordia sinuosae中的一个新异香豆素类化合物

摘要:对海洋来源真菌Hansfordia sinuosa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和半制备HPLC色谱分离纯化,运用1D NMR(1H NMR、13C NMR)、2D NMR(HMQC、1H-1H COSY、HMBC)及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并结合相关的文献,从中分离鉴定3个异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为:(E)-6,8-dihydroxy-3-(prop-1-en-1-yl)-1H-isochromen-1-one(1),(R)-6-hydroxymellein(2),3-methyl-6,8-dihydroxyisocoumarin(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为首次在该种菌株中分离得到。
179-181

基于cDNA-AFLP技术分析不同种源和地域太子参基因差异表达

摘要:研究不同种源和地域太子参的基因差异表达,分离并鉴定相关差异基因。采用c DNA-AFLP技术分析2个不同种源和地域太子参差异表达基因。筛选6个引物组合进行扩增,从同种源不同地域及同地域不同种源太子参中分别获得44、38条差异表达转录衍生片段(Trivially distributed file system,TDFs),对差异片段进行克隆、序列测定,分别得到27、25个TDFs核苷酸序列。经过BLASTX程序比对,分别有19、16个TDFs有其对应的显著同源序列,其中有7、6个TDFs为已知功能的蛋白,这些蛋白主要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抵御病虫害、提高植物抗非生物胁迫的能力。本研究为揭示太子参药材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188-194

兖州卷柏水提物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抗氧化活性

摘要:研究兖州卷柏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效果。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n=8):正常组、CCl4模型组、水飞蓟素对照组、兖州卷柏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400、200、100 mg/kg)。各组连续灌胃给药9d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CCl4溶液(2 m L/kg)灌胃。结果显示兖州卷柏能显著的抑制肝损伤血清中SGOT、SGPT、ALP、LDH、胆固醇和胆红素升高(P〈0.01)。兖州卷柏能降低损伤肝组织的脂肪含量,局灶性坏死,中心静脉充血和正弦空间拥塞。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兖州卷柏抗氧化活性指标T-AOC、LPO、T-SOD和NO的IC50值明显高于维生素C(P〈0.05)。提示兖州卷柏水提物可能通过其抗氧化活性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产生保护效果。
195-201

变异白色红花总黄酮提取物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摘要:本文通过急性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和30 d喂养试验,对变异白色红花总黄酮提取物(TFES)进行安全性毒理评价。结果表明,TFES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LD50〉10.0 g/kg·BW,按急性毒性剂量分级,属实际无毒物质;三项遗传毒性试验即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TFES对大鼠30 d喂养试验,动物未见明显的中毒症状和死亡,TFES各剂量组大鼠体重、总食物利用率、血清生化指标、血液学指标、脏器系数指标以及病理组织学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FES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观察到明显毒性作用,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安全依据。
202-209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配伍抗肿瘤作用研究

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配伍对人源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联合环磷酰胺(CTX)对4T1移植瘤的影响。通过制备大鼠含药血清,将人源乳腺癌细胞传代培养后,分别加入药物血清常规培养,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其细胞存活率;同时建立雌性小鼠移植性乳腺癌细胞(4T1)模型,计算肿瘤抑制率,检测血清TNF-α、INF-γ、IL-2含量(ELISA法)。结果表明CCK-8实验中,给药组含药血清均能显著降低人源乳腺癌细胞的OD值;小鼠移植性乳腺癌实验中,各给药组均可显著提高肿瘤抑制率、血清INF-γ、IL-2含量,下调血清TNF-α水平。配伍组作用明显优于单味药应用。说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其中以二药配伍应用效果更佳。
210-215

蜂胶黄酮Pinobanksin-3-acetate对人肝癌HepG-2和肝正常L0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摘要:为探讨蜂胶黄酮Pinobanksin-3-acetate(PB3A)对人肝癌Hep G-2和肝正常细胞L02增殖、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MTT显色法检测不同浓度PB3A作用不同时间对SGC-7901细胞生长所产生的影响,计算生长抑制率和IC50值;倒置显微镜观察PB3A干预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显示,PB3A可显著抑制Hep G-2和L02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各时间段Hep G-2细胞IC50值明显低于L02细胞。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PB3A能促进Hep G-2和L02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同浓度PB3A诱导Hep G-2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明显高于L02细胞。上述结果表明,PB3A对人正常肝L02细胞和肝癌Hep G-2具有明显的区别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区别抑制作用的本质是PB3A诱导两种细胞凋亡的程度不同。
216-22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黄刺玫果实化学成分及其体外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研究

摘要:对黄刺玫(Rosa xanthina Lindl)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进行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DS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NMR、MS等波谱方法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刺玫果实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6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α-L-鼠李吡喃糖苷(1)、槲皮素-3-O-(6″-O-反式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2)、山奈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4)、1,2-二(4-羟基-3-甲氧基苯基)-1,3-丙二醇(5)、2,3-二羟基-1-(3-羟基-4-甲氧基苯基)-1-丙酮(6)。其中化合物6是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为首次从黄刺玫中分离得到。体外血浆PT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4与空白对照相比(P〈0.05)均显示具有延长凝血酶原时间作用,进一步对化合物1的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进行量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浓度不小于27 m M时,化合物1显示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时间作用。
228-231

显脉獐牙菜化学成分研究Ⅱ

摘要:对显脉獐牙菜(Swertia nervosa)的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系统溶剂提取,常规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UV、IR、MS、1H NMR、13C NMR等波谱鉴定其结构。从显脉獐牙菜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8-三羟基-3-甲氧基酮(1)、1,3,8-三羟基-5-甲氧基酮(2)、5,7,3',4'-四羟基黄酮(3)、3,5,7,3',4'-四羟基黄酮(4)、2-C-β-D-吡喃葡萄糖-1,3,6,7-四羟基酮(5)、獐牙菜苦苷(6)、当药苦酯苷(7)、羟基当药苦酯苷(8)、齐墩果酸(9)、胡萝卜苷(10),化合物3-5、7、8和10为首次从显脉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232-235

永州野生绞股蓝中稀土元素与活性物质的含量及其在沸水中的释出规律

摘要:本研究测定了永州野生绞股蓝中活性物质与稀土元素的含量,并探究了它们在持续煮沸与沸水冲泡两种方式下的释出规律,为永州野生绞股蓝的开发及人们日常保健提供参考。结果发现,(1)所有元素种类的含量极低,其中Sc、Pm、Tm、Lu未被检出,另13种元素含量Ce〉La〉Nd〉Eu〉Y〉Sm〉Gd〉Pr〉Dy〉Er〉Tb〉Yb〉Ho,所有稀土元素的总含量为0.1377 mg/Kg;沸水处理下,各元素在持续煮沸方式释出量均较自然冷却方式高,两种方式下总释放量分别为0.0223与0.0414 mg/Kg。(2)皂苷、黄酮、多糖含量分别为20.8、28.1、52.5mg/g。三种活性物质在沸水处理下均有释出,且释出量随时间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但在自然冷却和持续煮沸两种不同方式下,各活性物质的释出规律差异明显。两种方式下三者释出总量分别为26.12与48.94 mg/g。(3)在沸水处理的两种方式下,三种活性物质的释出量间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表明,永州野生绞股蓝活性物质含量较高,且在沸水中释出明显,且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其在沸水中的释出量极低,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毒害效应,因此具有显著的保健价值。
236-241

灵芝菌株固体发酵对枇杷叶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摘要:采用灵芝固体发酵枇杷叶,筛选出了适合发酵的灵芝菌株并分析了固体发酵前后枇杷叶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变化。本文选用8个灵芝菌株,根据不同灵芝菌株在枇杷叶基质中的生长情况选出最适合发酵的菌株,并通过灵芝菌株固体发酵三个品种的枇杷叶,研究发酵前后三种枇杷叶中多糖、总黄酮、三萜、总蛋白等活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宜发酵的灵芝菌株为松杉灵芝,经过灵芝菌株发酵枇杷叶后,不同品种的枇杷叶中多糖平均增长率为15.40%、总蛋白平均增长率为43.60%、三萜含量平均降低30.08%、黄酮含量大幅度降低视为未检出。
242-246

博落回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大肠菌群的抑菌作用研究

摘要:研究了博落回提取物对大肠菌群的抑制作用。本实验以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筛选对三种指示菌有最佳抑制作用的博落回组织粗提物;对抑菌效果好的粗提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采用滤纸片法筛选出抑菌活性最高的萃取物,并测定其最小抑制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博落回不同部位粗提物有抑制指示菌的活性,其中以博落回根部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佳;根部萃取物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正丁醇萃取物对三种指示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均在12 mm以上,远高于粗提物,对大肠杆菌,其最小抑制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400、600μg/m L,对产气肠杆菌与阴沟肠杆菌,其最小抑制浓度均为500μg/m L,最小杀菌浓度均为700μg/m L。博落回根部提取物对上述三种指示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以正丁醇萃取物的抑菌效果最佳。
247-250

肾茶多酚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摘要:采用回流提取法,进行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肾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1,1-二联苯基-2-苦肼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清除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得到的肾茶多酚的优化提取工艺为液料比10∶1(m L/g),50%乙醇回流3次,每次提取2 h,肾茶多酚提取率为3.60%,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重现性好。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肾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1~10μg/m L浓度范围内和100~1250μg/m L浓度范围内,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略强于抗坏血酸,两者的对DPPH自由基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5.78和6.31μg/m L;对羟基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为851.1和940.1μg/m L。
257-26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开发研究

外源绿原酸对大豆下胚轴不定根形成的影响

摘要:以大豆下胚轴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绿原酸(CGA)及其与植物生长调节剂(IAA、IBA)共同作用对大豆下胚轴不定根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GA施用量达到200μmol/L及400μmol/L时,大豆下胚轴生根率分别显著降低了17.8%和26.7%,平均根长分别显著降低了18.7%和35.4%;当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量为2μmol/L时,可显著缓解CGA(100μmol/L)对大豆不定根的抑制作用,使其生根率分别提高12.5%和20.0%,随着生长素施用量的进一步增加(10~50μmol/L),其生根率显著下降;大豆不定根培养24 h内,对照下胚轴基部木质素相对含量降低,CGA处理大豆的木质素相对含量升高。高浓度CGA对大豆不定根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其通过与木质素、生长素的共同作用,实现对大豆不定根发生的调控。
262-265

褐环粘盖牛肝菌乙醇提取物抗糖尿病研究

摘要:为验证褐环粘盖牛肝菌95%乙醇提取物(Suillus luteus ethanol extract,SLE)抗糖尿病活性,本文采用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实验验证SLE的体外降血糖活性;建立高脂高糖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检测SLE处理后模型小鼠血糖、血脂变化;组织切片法检测糖尿病小鼠病变胰脏、肝脏和肾脏的恢复情况。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SLE的EC50值为3.269 mg/m L,表现出一定的体外降血糖活性。SLE处理后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体重增加;SLE处理4周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胰脏、肝脏、肾脏病变组织得到明显修复。本实验结果证明SLE具有较好的抗糖尿病活性,可用于相关保健品或药品的开发。
271-276

银杏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小鼠的作用及NF-κB在其机制中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本文观察银杏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模型小鼠的作用,并分析NF-κB与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相关性。17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银杏黄酮高[300mg/(kg·d)]、中[150 mg/(kg·d)]、低[75 mg/(kg·d)]剂量组。采用高脂饲料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动物模型,分别于给药后4周、8周和12周末处死,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ALT、TNF-α以及肝组织NF-κB的表达。各剂量银杏黄酮组小鼠肝指数,血清TC、ALT和TNF-α水平,肝组织NF-κBp65的表达量比模型组显著降低,肝脏脂肪变性明显减轻(P〈0.05或P〈0.01);肝组织NF-κBp65相对表达量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及血清ALT含量呈正相关(r〉0、P〈0.01或P〈0.05)。实验结果表明:银杏黄酮可降低NAFLD小鼠血脂、减轻肝脏脂肪变性、改善肝功能指标及肝脏大体形态,且有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NF-κB上游炎症通路可能是其作用的主要机制。
277-282

芒果苷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作用及其抗炎机制初步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芒果苷(MGF)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选用昆明种小鼠,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复制UC模型。动物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DSS模型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阳性对照组(900 mg/kg)、MGF组(300、150、75 mg/kg)、MGF固体分散体(MGF-SD)组(折合成MGF为300 mg/kg)。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小鼠自由饮用2.5%DSS水溶液造模,连续14 d,造模的同时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干预。隔天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于第14 d处死小鼠,对结肠进行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评分,HE染色后进行结肠病理组织学指数(CHPI)评分,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IL-1β、IL-4、IL-6和IL-10水平。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小鼠DAI、CMDI和CHPI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结肠组织中IL-1β、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IL-4、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MGF可显著改善UC小鼠的DAI、CMDI和CHPI评分。MGF组和MGFSD组均能显著降低结肠组织IL-1β水平(P〈0.05);MGF高剂量组和MGF-SD组显著降低结肠组织IL-6水平,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药物组对结肠组织IL-4和IL-10水平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均无显著性(P〉0.05)。表明MGF对DSS诱导的小鼠UC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可能与下调结肠组织中IL-1β、IL-6水平有关,进而调节结肠组织中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平衡。提高MGF的溶解度不能提高其对UC的防治作用。
283-288

沸石分子筛吸附分离忽地笑中石蒜碱

摘要:文章初步探索沸石分子筛应用于生物碱富集纯化的可行性,以忽地笑中石蒜碱为吸附对象,以吸附率、洗脱率为指标,考察几种沸石分子筛的使用效果,并与阳离子树脂进行对比,探索沸石分子筛最佳的吸附、洗脱条件。结果表明:ZSM-5沸石分子筛的吸附与洗脱效果相对较好,优于MCM-22、13X分子筛和D001、HD-8阳离子树脂。上样液p H值为4时,ZSM-5沸石分子筛的吸附效果相对较好;以含2.0mol/L氨水的70%的乙醇作为石蒜碱的洗脱剂效果相对较好。
28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