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社
分享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 国际刊号:1001-6880
  • 国内刊号:51-1335/Q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107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1
  • 综合影响因子:1.232
期刊级别: 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5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六种绿绒蒿植物元素聚类分析和DCA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湿法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了六种绿绒蒿属药用植物中元素组成及含量,采用PC-ORD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DCA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元素在不同绿绒蒿样品中显示出不同的含量水平,以含量排序,前6种元素均依次为K〉Ca〉Mg〉Fe〉Al〉Na;聚类分析将六种绿绒蒿植物聚为三个类群,即五脉、川西、红花和全缘叶绿绒蒿为第一类群,多刺和总状绿绒蒿分别为第二和第三类群;DCA分析则显示采样点海拔与六种绿绒蒿植物中各元素的富集呈负相关影响,经纬度土壤pH值则与其呈正相关影响。本实验结果可为绿绒蒿属植物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2001-2005

不同激素配比对半支莲细胞生长与甜菜红素积累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对培养30 d的半支莲细胞生长量、甜菜红素含量及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半支莲细胞培养的最佳激素配方为1.0 mg/L 2,4-D+0.5 mg/L 6-BA,有利于半支莲细胞干重增加和甜菜红素积累。向培养基中添加2,4-D可显著提高半支莲细胞参与活性氧代谢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这一结果暗示活性氧(ROS)有可能参与了2,4-D诱发的半支莲细胞中甜菜红素合成的信号转导途径。本研究为进一步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甜菜红素以及研究甜菜红素在细胞内的生物合成调节机制奠定了基础。
2014-2019

羟基丹参酮ⅡA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作用

摘要:对丹参酮ⅡA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羟基丹参酮ⅡA。采用MTT法考察了羟基丹参酮ⅡA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羟基丹参酮ⅡA对三种肿瘤细胞增殖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羟基丹参酮ⅡA对SGC-7901细胞抑制作用最强,其IC50为4.18μM;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次之,其IC50为6.08μM;对HepG-2细胞抑制作用较弱,其IC50为10.20μM。而丹参酮ⅡA对SGC-7901细胞、HeLa细胞和HepG-2细胞的IC50分别是17.15μM、27.28μM和46.34μM。羟基丹参酮ⅡA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明显强于丹参酮ⅡA(P〈0.05)。
2027-2030

苦瓜甾醇对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摘要:本文研究苦瓜甾醇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48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n=8):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苦瓜甾醇低、中、高剂量(50、100和200 mg/kg)组。各剂量组小鼠给予苦瓜甾醇连续灌胃7 d后,一次性腹腔注射对乙酰氨基酚400 mg/kg制备肝损伤模型,测定肝组织和血清的生化指标。与各苦瓜甾醇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升高,白蛋白(ALB)、总蛋白(TP)含量显著降低,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下降。苦瓜甾醇有助于维持小鼠体内酶防御系统功能,提高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2031-2034

香椿子石油醚提取物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

摘要:为了研究香椿子石油醚提取物(PEE)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初步机制,采用Wistar雄性大鼠,STZ 60 mg/kg造模。造模成功后,DN大鼠分为模型组、PEE干预组(5 mg/100 g·d),另设正常组。灌胃10周后处死,取材及采血,检测肾脏指数及生化指标;肾皮质行HE和PAS、PASM、Masson染色;电镜观察大鼠肾组织形态;免疫组化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IV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V)表达水平。结果显示,PEE组大鼠血糖、尿蛋白、氧化应激指标下降;血肌酐与尿素氮降低,明显改善DN大鼠肾脏病理学异常,降低肾脏TGF-β1、CTGF、collagen IV蛋白表达。这表明PEE抑制氧化应激,减少TGF-β1、CTGF、collagen IV蛋白表达,对DN大鼠有一定保护作用。
2035-2039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锡尾矿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摘要: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一株来自锡尾矿的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共获得14个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司他弗林(1)、布雷非德菌素E(2)、布雷非德菌素H(3)、布雷非德菌素D(4)、(2S,3S)-3,5-二羟基-2-[(Z)-4-(羟甲基)-8-甲基-3,7-二烯-1-基]-2-甲基-3,4,8,9-四氢吡喃并[2,3-e]异吲哚-7(2H)-酮(5)、5-((1R,2R,5R,6R)-2,5-二羟基-7-氧杂二环[4.1.0]庚烷-2-基)-3-((1S,2S,4aR,6S,8a S)-2,6-二甲基-1,2,4a,5,6,7,8,8a-八氢萘-1-羰基)-4-羟基吡啶-2(1H)-酮(6)、(3s)-6,8-二羟基-3-甲基-3,4-二氢-1H-苯并吡喃-1-酮(7)、腺苷(8)、4-羟基苯甲醛(9)、5-氨基-2-羟基苯乙酸甲酯(10)、尿嘧啶核苷(11)、乙酰司他弗林(12)、尼克酰胺(13)、(S)-7-苯甲基-6-甲基-6,7-二氢苯并[6,7][1,4]二氮杂卓[2,1-b]喹唑啉-5,13-二酮(14)。采用MTT法检测,结果表明化合物5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对HT-29、A-549和MCF-7三种细胞的ED50分别为21.59、23.45μg/m L和37.36μg/m L。
2040-2045

牛蒡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摘要:从牛蒡子甲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出14个化合物,分别是牛蒡子苷(1),牛蒡苷元(2),罗汉松树脂酚(3),牛蒡酚B(4),异牛蒡酚A(5),牛蒡酚A(6),(+)-Diasyringaresinol(7),tanegool(8),arctignan F(9),牛蒡酚F(10),牛蒡酚C(11),arctignan D(12),arctignan E(13),牛蒡酚H(14),其中化合物7和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2050-2055

牡丹花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对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的花瓣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H NMR、13C NMR和MS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7个单萜糖苷类化合物,分别为吡啶芍药苷(1)、paeodanin B(2)、芍药新苷(3)、乙酰芍药苷(4)、芍药苷(5)、苯甲酰芍药苷(6)和氧化芍药苷(7),及2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8)和没食子酸甲酯(9)。化合物1~7均首次从牡丹花中分离得到。
2056-2059

10种晋产野生黄芩根中黄芩苷、黄芩素与汉黄芩素含量比较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山西省10个产地野生黄芩根中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0种晋产野生黄芩根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明显,黄芩苷的含量为5.79%~15.31%,黄芩素的含量为0.49%~2.28%,汉黄芩素的含量为0.07%~0.42%。黄芩苷含量与纬度高低呈负相关。山西北部朔州市右玉县沟北村与山阴县西郭家窑村的野生黄芩根中黄芩苷含量低于《中国药典》规定的8.0%,山西东南部晋城市陵川县瓦窑上村的野生黄芩根中黄芩苷含量则高达15.31%。山西中西部吕梁市交城县双家寨村的野生黄芩根中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28%和0.42%。
2064-2068

蜜楝花及果实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内酯含量积累变化研究

摘要:分析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蜜楝花及果实中吴茱萸生物碱及吴茱萸内酯含量及其积累变化。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C18柱(4.6×150 mm,5μm),以乙腈-四氢呋喃-水(41∶1∶58)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5 nm,柱温30℃。蜜楝中吴茱萸内酯在49.65~248.25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1955.4X-5577.3(R2=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102.70%,RSD为3.00%(n=6);吴茱萸碱在8.88~88.8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89913X+73191(R2=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103.99%,RSD为2.18%(n=6),吴茱萸次碱在8.25~49.49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56127X-51856(R2=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103.50%,RSD为1.48%(n=6)。随着发育阶段的推移,蜜楝花、果实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吴茱萸内酯的含量逐渐增加,在近成熟的果实中三种成分含量最高。研究结果表明,蜜楝果实中生物碱和吴茱萸内酯的含量丰富,可作为提取制备吴茱萸生物碱及吴茱萸内酯成分的一种植物资源,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2069-207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延胡索药材中7种异喹啉类生物碱的含量

摘要:本文建立了同时测定延胡索中巴马汀、小檗碱、去氢紫堇碱、四氢巴马汀、异紫堇球碱、紫堇碱和四氢黄连碱7种主要异喹啉生物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考察了不同来源延胡索中异喹啉生物碱的含量。采用Agilent SB C18柱色谱柱(4.6×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的醋酸水溶液(三乙胺调pH至5.0),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巴马汀、小檗碱、去氢紫堇碱、四氢巴马汀、异紫堇球碱、紫堇碱和四氢黄连碱在2.0~40.1、2.0~39.5、5.1~101.3、5.0~99.8、2.1~41.2、5.0~100.1μg/m L和2.0~39.7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6%、96.1%、96.5%、101.4%、101.9%、97.3%和102.3%,RSD分别为2.77%、2.50%、3.33%、4.18%、2.93%、2.86%和2.60%。不同来源延胡索样品中7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研究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延胡索原药材质量控制。
2074-2078

不同采收期玄参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分析

摘要:建立UPLC-QTRAP-MS/MS同时测定玄参中10种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分析不同采收期玄参中核苷类成分动态积累变化。采用UPLC-QTRAP-MS/MS技术同时测定玄参样品中10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玄参核苷类成分中,以鸟苷、尿苷、腺苷、尿嘧啶含量较高;不同采收期玄参核苷类成分含量有所差异,11月份核苷含量相对较高。为探究玄参药材的品质形成机制及确定药材适宜采收期提供基础资料。
2079-2083

马兰重金属元素ICP-MS及主成分聚类分析

摘要: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不同产地马兰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主成分分析提取2个因子,对15批次马兰进行综合评价,其综合评价函数为F=0.586F1+0.414F2,结果亳州药材市场、亳州2以及宣城市马兰样品综合得分排名前三。聚类分析说明含量存在产地相似性。结果说明ICP-MS法快速、灵敏、准确,可作为马兰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方法,并为马兰的质量控制与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2084-2089

组培霍山石斛、野生霍山石斛及河南石斛多糖及乙醇溶出物动态积累规律研究

摘要:为了揭示不同种源的霍山石斛及其近缘种河南石斛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霍山石斛和河南石斛规范化种植及品种鉴定提供依据,采用蒽酮-浓硫酸比色法和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对1~4年株龄的野生霍山石斛、组培霍山石斛和河南石斛的多糖和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株龄的组培霍山石斛、野生霍山石斛和河南石斛的多糖、浸出物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以多糖含量为标准,三者均以生长2年采收为宜,以醇溶物为标准,以栽培三年采收最好。以多糖和醇溶出物总量计,组培霍山石斛以2年采收为宜,野生霍山石斛及河南石斛以3年株龄品质最佳。
2090-2094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开发研究

盐酸催化水解槐角异黄酮的研究

摘要:利用盐酸甲醇溶液对槐角总异黄酮进行水解制备染料木黄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槐角异黄酮水解率。探讨水解时间、盐酸浓度和水解温度对异黄酮水解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确定最佳水解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水解条件为:水解时间3.8 h、盐酸浓度2.59 mol/L、水解温度78.5℃。在此工艺下,槐角异黄酮水解率达93.38%。
2095-2100

酶法联合闪式提取红叶李花多糖及单糖初步分析

摘要:采用酶法联合闪式提取红叶李花中多糖,对多糖进行纯化和分离,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初步分析多糖的组成。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以响应面设计优化确立最佳提取工艺,以DEAE-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150分离多糖,乙酰化后分析单糖组成。最佳提取工艺为:酶解温度为45℃,酶解时间为2h,酶用量为0.17%,闪式提取时间为3 min,液料比35倍,转速为3000 rpm。多糖得率达到13.02%。多糖由PPCS-Ⅰ和PPCS-Ⅱ两部分构成,PPCS-Ⅰ的单糖组成和比例为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和葡萄糖(摩尔比为12.11∶3.16∶7.06∶1∶4.92),PPCS-Ⅱ的单糖组成和比例为鼠李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摩尔比为5.02∶1∶13.65∶11.76∶8.39)。
2101-2108

火棘不可萃取多酚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研究

摘要: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火棘不可萃取多酚(non-extractable polyphenol,NEPP)的提取工艺,分析了火棘中可萃取多酚(extractable polyphenol,EPP)和不可萃取多酚分别占总酚(total polyphenol,TEPP)的比例,同时监测了NEPP萃取液的抗氧化能力。以NEPP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NEPP含量。考察了乙醇浓度(%,v/v)、乙醇占乙醇-硫酸提取液的比率(%,v/v)、料液比(g/m L)、提取时间(h)及提取温度(℃)对火棘NEPP得率的影响。进一步通过Box-Behnken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同时以ABTS及FRAP法对NEPP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68 h,乙醇浓度94.44%(V/V),温度83.47℃,NEPP萃取量可达167.328 mg/g,EPP 40.4 mg/g。响应面模型优化火棘NEPP提取工艺结果可靠,NEPP占火棘TEPP比重较高,为80.55%,ABTS及FRAP抗氧化能力均与NEPP含量呈良好正相关性。
2109-2115

响应面法优化黄参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摘要:探讨常规热水法提取黄参多糖的最佳工艺并研究了黄参多糖的生物活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黄参多糖的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响应面实验表明,提取时间、温度以及料液比对响应值黄参多糖提取率均有显著的影响,优化得到常规热水法提取黄参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时间5.45 h,温度为75℃,料液比为1∶34(g/m L),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12.52%。通过考察黄参多糖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对亚铁离子螯合作用和还原力,结果表明,黄参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值得进一步关注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2116-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