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社
分享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 国际刊号:1001-6880
  • 国内刊号:51-1335/Q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107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1
  • 综合影响因子:1.232
期刊级别: 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5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天然产物(+)-Balasubramide的合成

摘要:以肉桂醛为起始原料,经一锅法不对称环氧化、酯胺缩合和分子内环合三步反应,不对称合成天然产物(+)-balasubramide,总收率为44%,ee值为〉99%。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HR-MS和IR确证。本化学合成方法简单,产率较高,为进一步研究该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奠定一定基础。
941-944

四种药用异黄酮的全合成

摘要:研究了以2,4-二羟基苯乙酮(1a)、2,4,6-三羟基苯乙酮(1c)和对溴苯酚(8)、对甲氧基溴苯(9a)为起始原料,利用Negishi交叉偶联反应合成芒柄花素(7a)、大豆苷元(7b)和鹰嘴豆芽素A(7c)、染料木素(7d)四种药用异黄酮化合物的新方法。反应中使用的芳基锌试剂易于制备,镍催化剂NiCl2(PPh3)2廉价易得;与其它合成方法相比,芳基锌试剂的制备、取代3-碘色原酮的制备和Negishi交叉偶联反应都是在室温下进行的,全合成反应不涉及高温,不需要惰性气体保护,操作简便、后处理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产品产率高,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945-951

用胶原纤维分离含不同糖基数的黄酮苷类化合物

摘要:以戊二醛交联的胶原纤维做固定相,通过柱层析法研究其对含不同糖基数的黄酮苷类化合物(槲皮苷、芦丁、刺槐素)的分离特性。结果表明,在高浓度乙醇溶液中,胶原纤维对黄酮苷类化合物的吸附以氢键作用为主;在低浓度乙醇溶液中,吸附以疏水键作用为主。采用90%~70%~50%的乙醇水溶液进行分步洗脱,槲皮苷、芦丁和刺槐素能够得到分离,它们的纯度分别为99.39%、95.32%和94.23%,回收率分别为89.25%、80.36%和80.49%。戊二醛交联的胶原纤维分离材料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在5次重复分离实验中,其分离性能无明显降低。
952-957

狗脊化学成分及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采用多种分离方法从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7个化合物,经现代波谱分析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3-O-[6’-O-(9Z-二十碳酰)-β-D-葡萄糖酰]-谷甾醇(1)、β-谷甾醇-3-O-α-L-(6’-O-正十六酰基)-葡萄糖苷(2)、β-谷甾醇(3)、狗脊酸(4)、胡萝卜苷(5)、山柰素-3-O-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6)和山柰素-3-O-α-L-(4-O-乙酰基)-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7)。其中化合物1的结构还未见报道。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4具有一定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958-961

灯盏花及其药物灯盏花素中酚类成分的鉴定和含量测定(英文)

摘要:本研究采用一个标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PDA-ESI/MS)分析方法和酚类成分定量方法确定了灯盏花中的33个肉桂酸衍生物和16个黄酮类化合物,灯盏花素中18个黄酮类化合物。使用干燥后的绿原酸(326 nm)作为标准品,根据326 nm处紫外吸收峰相对强度和克分子(mole)相对响应因子(MRRF)确定了每个肉桂酸衍生物的含量。以同样的方式,使用干燥后的芹菜素(336 nm)和芦丁(354 nm)确定了8个芹菜素,3个木犀草素,3个黄酮醇3-糖苷和7-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这是首次报道十余微量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灯盏花素,以及灯盏花全植物中每个酚类化合物的含量。
962-970

4种植物精油对金银花贮藏期害虫锯谷盗的生物活性

摘要:采用滤纸药膜法和广口瓶熏蒸法,在室内测定了大蒜、生姜、花椒和八角茴香4种植物精油对金银花贮藏期害虫锯谷盗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4种植物精油对锯谷盗成虫均具有一定的驱避活性和熏蒸活性,平均驱避率分别为70.71%、60.64%、53.78%和66.33%,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0.47%、51.71%、47.01%和56.28%,差异达显著水平。4种植物精油的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对锯谷盗成虫的驱避活性有显著差异,随着植物精油浓度的降低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各植物精油的驱避活性逐渐降低,浓度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驱避活性无显著影响。4种植物精油的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锯谷盗成虫的熏蒸活性有显著影响,随着植物精油浓度的降低,熏蒸活性逐渐降低,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熏蒸活性逐渐增强。进一步的毒力分析表明,大蒜精油的毒力最强,12 h的LC50值为6.01μL/L,随时间的延长,各植物精油的熏蒸毒力明显增强。这说明4种植物的精油对金银花贮藏贮藏期害虫锯谷盗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具有开发为新型无公害杀虫剂的潜力。
971-978

辣木叶总黄酮响应面法微波萃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降糖效果观察

摘要: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萃取辣木叶总黄酮工艺。选取乙醇浓度、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液料比为影响因素,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4因素3水平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建立黄酮得率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研究以上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8%,微波功率397 W,提取时间8 min,液料比59∶1,该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3.45%,与预期基本相符。采用Hep G2细胞研究辣木叶总黄酮体外降糖效果,检测该细胞24 h的葡萄糖摄取量。结果表明:在高糖环境下,辣木叶总黄酮能促进Hep G2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相同质量浓度下,经微波萃取的总黄酮降糖活性较回流提取得到的强。
979-985

蛇床子素对离体肺动脉环的作用

摘要:为了研究蛇床子素对离体肺动脉的作用,本研究游离人及健康SD大鼠的肺动脉血管和SD大鼠的肠系膜动脉血管,剪成长约3 mm的血管环,观察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对人和大鼠离体肺动脉以及大鼠肠系膜动脉收缩的作用。结果表明蛇床子素(10-9~10-5mol/L)对人和大鼠苯肾上腺素预收缩的肺动脉具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对大鼠肠系膜动脉和正常的肺动脉无舒张作用。证实蛇床子素可舒张人和大鼠离体肺动脉环,其舒张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和组织特异性。
986-989

悬浮培养发状念珠蓝细菌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应答研究

摘要:天然发状念珠蓝细菌是荒漠化土壤中的"先锋生物",具有极强的耐旱、耐碱、耐高温等能力。本研究旨在揭示悬浮培养发状念珠蓝细菌的抗盐碱能力,为发状念珠蓝细菌的人工培养提供基础。25℃,80μmol/(m2·s)光照下,BG-11培养液培养发状念珠蓝细菌,利用不同浓度(0、60、120、180、240 mmol/L)混合的Na2SO4和Na2CO3胁迫发状念珠蓝细菌细胞,处理时间分别为24 h和72 h,测定其质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以及可溶性多糖含量,分析发状念珠蓝细菌细胞对盐碱胁迫的响应。盐碱胁迫下,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发状念珠蓝细菌细胞的质膜相对透性增加,丙二醛含量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多糖含量不断升高。悬浮培养的发状念珠蓝细菌细胞对盐碱胁迫产生结构和生理的应激响应,增强了发状念珠蓝细菌抗盐碱能力。
990-994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大孔吸附树脂结合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栝楼果皮中的水溶性化学成分(英文)

摘要:本文使用大孔吸附树脂结合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栝楼果皮中的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栝楼果皮水溶性粗提物经大孔吸附树脂粗分为4个部分,每一部分分别使用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一步纯化,最终得到3种核苷酸及6种碱基,其化学结构经紫外光谱及核磁共振鉴定为:胞嘧啶、尿嘧啶、次黄嘌呤、鸟嘌呤、黄嘌呤、腺嘌呤、鸟苷、6-异次黄嘌呤核苷及腺苷。本文对于栝楼果皮中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建立起来的分离纯化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经济和易于放大的优点,适合于天然产物中强极性活性成分的大规模制备。
995-1002

金刚纂的化学成分及其抗HIV和抗肿瘤活性研究(英文)

摘要:从金刚纂全草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天然来源的阿替生烷型二萜,3-methyl-agallochaol C(1),以及13个已知化合物。其中,化合物4和9具有一定的抗HIV-1活性,化合物10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1007-1010

刺玫果果肉石油醚层化学成分及胰脂酶和α-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摘要: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对石油醚层通过荧光检测法测定胰脂肪酶抑制活性,通过96微孔板法测定不同来源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从刺玫果果肉石油醚层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十九烷(1)、α-生育酚(2)、邻苯二甲酸二乙酯(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β-谷甾醇(5)、α-香树脂醇(6)、乌苏醇(7)、白桦脂醇(8)、白桦脂酸(9)、19α-羟基乌苏酸(10)、胡萝卜苷(11)和麦芽糖(12)。化合物1~3、6~7和1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石油醚层对胰脂肪酶和酵母菌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1011-1015

排风藤内生真菌PFT-2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摘要:采用DPPH·法及Fe3+还原力法对排风藤内生真菌PFT-2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首先测定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菌丝体甲醇总提物的活性,然后测定菌丝体总提物各极性部位,即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和水层剩余物部位的活性,同时以VC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内生真菌PFT-2菌丝体甲醇总提取物各样品抗氧化活性较强,尤其是甲醇提取物部位、丙酮提取物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它们对DPPH·的清除作用与Vc相当,其中甲醇提取物部位IC50值为0.023 mg/m L,活性略高于VC,同时以上提取物对Fe3+也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
1028-1031

栝楼果皮中腺嘌呤、鸟苷、瓜氨酸动态积累规律研究

摘要:对栝楼果皮生长期间主要活性成分腺嘌呤、鸟苷、瓜氨酸含量进行分析,探索活性成分积累规律。以长清产栝楼果皮为研究对象,从2013年7月3日到2013年10月26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腺嘌呤、鸟苷、瓜氨酸含量测定。实验表明腺嘌呤、鸟苷、瓜氨酸在生长期含量变化趋势是先降后升再降,至果皮表面颜色稍微泛黄时,腺嘌呤含量达到最高值0.1893 mg/g,至果皮表面颜色基本全黄、仅维管束凸起处为绿色时鸟苷含量达到最高值0.4128 mg/g,瓜氨酸含量达到最高值12.8834 mg/g。提示不同生长期栝楼果皮中腺嘌呤、鸟苷、瓜氨酸含量变化较大,果皮表面颜色基本为黄色仅维管束凸起处为绿色时为山东长清瓜蒌皮药材最佳采收期。
1032-1036

玫瑰花瓣压花材料热风干燥动力学模型

摘要:采用热风干燥获得压花用玫瑰花瓣,研究热风干燥温度、时间对玫瑰花瓣干燥特性、压花艺术美观性的影响,采用SEM表征玫瑰花瓣干燥过程表面微观形态特征,以期建立干燥过程动力学模型并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温度范围内,热风干燥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越有利于降低花瓣的水分,但会降低花瓣的艺术美观性,在热风40℃、840 min下干燥,可以获得具有较好艺术美感的玫瑰花瓣压花材料;干燥过程的有效扩散系数为2.524×10-10m2/s,活化能为11.322 k J/mol,动力学模型可用薄层干燥Page模型来描述。
1037-1041

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栽培年限亳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

摘要:为了探讨栽培年限对亳芍中芍药总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为亳芍规范化栽培、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本文建立同时测定亳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Lanbo Service 4000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结果表明,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色谱峰分离度较好,分别在0.1250~2.5000μg和0.0225~0.4500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和0.9994,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0.56%、101.30%。该方法用于安徽亳州地区人工栽培1至7年的亳芍中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的测定,发现不同年栽培年限亳芍中均含有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二者的含量存随年份变化表现出一定差异,其中以3年株龄亳芍中芍药苷含量最高,以2年株龄亳芍中芍药内酯苷含量最多。研究结果对亳芍临床用药有一定参考价值。
1047-105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开发研究

藏药五脉绿绒蒿不同部位红外光谱的识别

摘要: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藏药五脉绿绒蒿花、花梗、叶以及全草进行了红外光谱图的识别分析。对五脉绿绒蒿在4000~400 cm-1范围内进行了红外光谱扫描,并对主要吸收谱带进行了基团的归属分析。五脉绿绒蒿红外光谱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一维光谱和二阶导数谱有明显差异。一维红外光谱谱图中主要特征谱带的相对强度比值,可对不同部位进行区分。二阶导数谱图的1517~1471 cm-1和1162~1107 cm-1波段是区分其不同部位的主要特征波段。因此,红外光谱能够快速、无损地对五脉绿绒蒿不同部位进行鉴别,为藏药五脉绿绒蒿不同部位的成分差异分析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1052-1055

响应面法优化火棘总酚含量测定方法

摘要:通过响应面优化建立了福林酚比色法检测火棘总酚含量的定量方法。考察了福林酚试剂的浓度(mol/L)及用量、Na2CO3溶液的浓度(g/L)及用量、水浴时间及温度、待测液体系的p H值及乙醇浓度等因素对火棘总酚含量测定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Box-Behnken设计优化火棘总酚的检测条件。结果表明,火棘总酚的最适检测条件为:1 m L适宜浓度的火棘总酚提取物,加入0.4 mol/L福林酚试剂5 m L,漩涡混匀后,加入170 g/L Na2CO3溶液1 m L,混匀后于34℃水浴反应40 min,冰水中快速冷却,室温条件下于765 nm波长测吸光度。该方法具有极好的重复性及重现性,1 h内检测稳定性高,回收率高达99.95%,测定时可忽略待测液体系p H及乙醇浓度的影响。该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其它植物总酚含量的检测。
1056-1063